當前位置:首頁 » 條款大全 » 2020年最新行政法全文

2020年最新行政法全文

發布時間: 2025-07-01 05:59:46

Ⅰ 2020司法考試【行政法】備考知識點:行政強制實施特別程序

一、特別程序

除一般程序要求外,針對具體強制執行措施,行政機關還應遵循特別程序要求。

1.金錢給付義務的履行

(1)先採取間接強制措施

行政機關依法作出金錢給付義務的行政決定,當事人逾期不履行的,行政機關可以依法加處罰款或者滯納金。加處罰款或者滯納金的標准應當告知當事人。加處罰款或者滯納金的數額不得超出金錢給付義務的數額。

(2)自行強制執行或申請法院執行

行政機關實施加處罰款或者滯納金超過30日,經催告當事人仍不履行的,具有行政強制執行權的行政機關可以強制執行,沒有行政強制執行權的行政機關應當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

沒有強制執行權的行政機關在作出處罰決定前已經採取查封、扣押強制措施的,可以在當事人起訴期限屆滿後經催告無效,將查封、扣押的財物依法拍賣抵繳罰款;否則只能在當事人起訴期限屆滿後經催告無效,申請法院強制執行。

(3)執行的程序要求

劃撥存款、匯款應當由法律規定的行政機關決定,並書面通知金融機構。金融機構接到行政機關依法作出劃撥存款、匯款的決定後,應當立即劃撥。依法拍賣財物,由行政機關委託拍賣機構依照拍賣法的規定辦理。劃撥的存款、匯款以及拍賣和依法處理所得的款項應當上繳國庫或者劃入財政專戶。任何行政機關或者個人不得以任何形式截留、私分或者變相私分。

2.代履行

(1)適用范圍

排除妨礙、恢復原狀等非人身性質的義務不履行,經催告無效,已經危害交通安全、造成環境污染或者破壞自然資源。

(2)實施主體

行政機關或者委託無利害關系第三人代履行。

(3)程序

原則上,代履行應當遵守下列規定:①代履行前送達決定書。②催告履行。代履行3日前,催告當事人履行,當事人履行的,停止代履行。③代履行。代履行時,作出決定的行政機關應當派員到場監督,代履行完畢,行政機關到場監督的工作人員、代履行人和當事人或者見證人應當在執行文書上簽名或者蓋章。代履行不得採用暴力、脅迫以及其他非法方式。

(4)立即執行

對需要立即清除道路、河道、航道或者公共場所的遺灑物、障礙物或者污染物,當事人不能清除的,行政機關可以決定立即實施代履行;當事人不在場的,行政機關應當在事後立即通知當事人,並依法作出處理。

(5)費用

代履行的費用按照成本合理確定,由當事人承擔。但是,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Ⅱ 2020法考備考考點【行政法】行政強制的基本原則

一、行政強制的基本原則

行政強制的基本原則指貫穿於行政強制制度之中,體現行政法治的內在精神和理念,要求行政機關、公務員及相關主體從事行政強制活動時必須堅持和遵循的基本要求。行政強製法第4條至第8條則分別確立了五項行政強制的基本原則,具體為:行政強製法定原則、適當原則或非強制優先原則、教育與強制相結合原則、不得謀利原則和權利保障原則。

(一)行政強製法定原則

行政強制權的設定及其行使必須依法進行,不得違反法律規定。沒有法律規定或授權,不得設定行政強制;對於依法享有強制權的行政機關及其他機關,必須嚴格按照法律行使行政強制權。

(二)行政強制適當原則

行政強制的設定和實施應當保證行政強制手段與行政強制目的關系的恰當與適中,即設定和實施的行政強制應當出於行政管理所必需,在有多種行政強制手段可採用時應使用損害最小的手段。適當原則包括以下三方面的要求:

1.行政強制手段適當

行政機關所採取的行政強制手段必須與達到的結果相適當,手段與結果之間要匹配。

2.非強制手段優先

採用非強制手段可以達到行政管理目的的,不得設定和實施行政強制。這是行政強制適當原則的核心。非強制手段優先原則的確立,明確限定了行政強制在行政管理中的定位,行政強制既不是行政管理的第一位選擇,也不是能夠頻繁使用的手段,除非不得已,行政機關不得動用行政強制,立法機關也不能為行政機關創設行政強制手段。

3.此原則既適用於行政強制的實施,也適用於行政強制的設定

適當原則不僅對行政機關具體實施行政強制行為有約束力,而且對立法機關為行政機關設定行政強制行為也有約束力。

(三)教育與強制相結合原則

行政機關在實施行政強制時,不能一味強調強制,而應當與說服教育相結合,通過說服教育工作盡可能促使當事人自覺履行義務,在說服教育無效的情況下應及時通過強制實現法律目的。具體有以下要求:在實施行政強制時應樹立教育與強制並舉的觀念;先教育後強制;運用多種手段進行宣傳教育。

(四)不得謀利原則

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應當始終堅持行政強制權的行使為公共利益的要求,不得利用行政強制權為單位或個人謀取利益。不得謀利原則包含兩方面的要求:

(1)不得謀利的主體不限於行政機關工作人員,行政機關本身也包括其中。

(2)不得謀利的對象包括單位和個人。

(五)權利保障原則

這里的權利既包括陳述權、申辯權,也包括尋求救濟的權利,包括申請行政復議和提起行政訴訟的權利,以及尋求國家賠償的權利。

Ⅲ 2020司法考試【行政法】備考知識點-行政合同的訂立和效力

一、行政合同的訂立和效力

(一)行政機關的締約能力

行政機關的締約能力指行政當事人締結行政合同應當具有相應的權利能力和行為能力。主要內容是行政機關是否可以締結行政合同和締結什麼種類的行政合同。

(二)行政合同的形式

行政合同的形式應當依法決定,基本排除當事人之間的自由約定。原則上應當採用書面形式,法律、法規另有規定的除外。

(三)行政合同的內容

行政合同的內容是由當事人約定。一個重要的原則是,行政當事人締結行政合同不得超越許可權,對方當事人有對此給予特別注意的義務。行政機關提出合同格式條款,應當符合行政合同格式條款的法律規則,並經國家行政主管部門批准。

(四)訂立方式

行政合同的訂立遵守要約、承諾的規則,原則上應當依法採用招標或者其他競爭性方式。不採用競爭方式訂立合同的,應當符合法律、法規、規章規定的條件。

(五)合同的效力

依法成立的行政合同自成立時生效,法律、行政法規規定應當辦理批准、登記、備案等手續生效的,應當依照其規定。

二、行政合同的履行

行政合同依法成立後,在當事人之間產生法律約束力,各方都應當全面履行合同規定的義務。

(一)行政指導和監督

行政合同當事人可以依照法律的規定或者行政合同的約定,對另外一方當事人正確及時履行行政合同的情況進行指導和監督。行政合同應當規定關於行政指導和監督的條款,行政機關的指導和監督活動違反法律規定和行政合同約定造成對方當事人損失的,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二)行政合同的變更和終止

行政合同的繼續履行將構成對國家公共利益重大危害、重大損失或重大不利的,行政機關當事人可以向對方提出變更或終止。因行政機關原因變更或終止行政合同的,行政機關應向當事人提供經濟補償。

Ⅳ 2020法考備考考點【行政法】實施機關

一、實施機關(★)

實施行政許可原則上應當由行政機關進行。行政機關的實施許可權由法律規定。“法律規定”說明,行政許可的實施權既不產生於實施機關自己的假定,也不產生於實施機關與其他人的約定。

(一)行政許可的實施主體

1.行政機關

行政機關在法定職權范圍內實施行政許可,行政機關是實施行政許可最主要與最通常的主體。

2.被授權組織

法律、法規授權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務職能的組織,在法定授權范圍內,以自己的名義實施行政許可。被授權的組織適用本法有關行政機關的規定。但要注意,此處所講的被授權組織只能由法律、法規授權,規章及其以下規范性文件一律不得授權實施行政許可。

(二)行政許可實施主體的制度創新

行政機關實施行政許可,有三個重要制度。第一是委託其他行政機關實施行政許可;第二是一個行政機關行使有關行政機關的行政許可權(集中實施);第三是在涉及一個機關內設多個機構、地方人民政府兩個以上部門分別實施行政許可的情形下,進行統一受理、統一送達、統一辦理或者聯合辦理、集中辦理(內部協調)。

1.委託其他行政機關

行政機關在其法定職權范圍內,依照法律、法規、規章的規定,可以委託其他行政機關實施行政許可。委託機關應當將受委託行政機關和受委託實施行政許可的內容予以公告。雖然本法規定了委託許可制度,但委託主體嚴格限定為行政機關。

委託機關對受委託機關實施行政許可的行為應當負責監督,並對該行為的後果承擔法律責任。受委託機關在委託范圍內,以委託機關名義實施行政許可。受委託機關不得再委託其他組織或個人實施行政許可。

2.集中實施

經國務院批准,省級政府可以決定一個行政機關行使有關行政機關的行政許可權。該規定與《行政處罰法》中的“相對集中行政處罰”類似。

這里的集中實施是將其他行政機關的行政許可權賦予某一個行政機關,由該行政機關來行使行政許可權,其他機關不再行使,性質上是權力的集中。

3.內部協調

(1)一個窗口對外

行政許可需要行政機關多個內設機構辦理的,該行政機關應當確定一個內設機構統一受理行政許可的申請,統一送達行政許可決定,由原本多個內設機構審核的繁瑣程序集中到一個對外窗口進行。“一個窗口對外”是為了便利申請行政許可的申請人設計的制度,體現了高效便民的基本原則。

這里的集中到一個窗口對外進行,並沒有改變行政機關內部機構各自的許可許可權,僅僅只是為了便民的考慮而將受理與送達集中於一個窗口而已。

(2)統一辦理、聯合辦理、集中辦理

行政許可依法分別由地方人民政府兩個以上工作部門實施的,本級政府可以確定一個部門受理行政許可申請並轉告有關部門分別提出意見後統一辦理,或者組織有關部門聯合辦理、集中辦理。

這里所說的統一辦理,是一個機關統一受理,聽取其他機關意見後作出決定,並沒有改變各機關的許可許可權,性質上是程序的集中。聯合辦理、集中辦理,是多個機關集中在一起,分別作出許可決定,也沒有改變許可許可權,性質上是空間的集中。

Ⅳ 2020年違建強拆新政策

法律分析
根據最新規定,如果違法建築通過補正手續成為了合法建築、強制拆除違法建築會影響重要建築物的主體安全、根據現有技術不能對違法建築進行拆遷,或者強制拆除該違法建築會損害社會公共利益,有以上情形之一的,可以不用拆除該違法建築。這是政府基於個體利益與社會公共利益的衡量,體現了行政法中的合理行政原則。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
第六十六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對違反土地管理法律、法規的行為進行監督檢查。土地管理監督檢查人員應當熟悉土地管理法律、法規,忠於職守、秉公執法
第六十七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履行監督檢查職責時,有權採取下列措施: (一)要求被檢查的單位或者個人提供有關土地權利的文件和資料,進行查閱或者予以復制二)要求被檢查的單位或者個人就有關土地權利的問題作出說明三)進入被檢查單位或者個人非法佔用的土地現場進行勘測(四)責令非法佔用土地的單位或者個人停止違反土地管理法律、法規的行為。
第六十八條 土地管理監督檢查人員履行職責,需要進入現場進行勘測、要求有關單位或者個人提供文件、資料和作出說明的,應當出示土地管理監督檢查證件。
第六十九條 有關單位和個人對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就土地違法行為進行的監督檢查應當支持與配合,並提供工作方便,不得拒絕與阻礙土地管理監督檢查人員依法執行職務 。

Ⅵ 2020法考備考考點【行政法】行政強制的界定

一、行政強制的界定(★★)

行政強制,是指為了實施行政管理或達成行政管理目的,對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人身、財產、行為等採取強制性措施的制度。行政強制是行政強制措施和行政強制執行兩項制度的合稱。

【關聯法條】《行政強製法》第2條 本法所稱行政強制,包括行政強制措施和行政強制執行。

行政強制措施,是指行政機關在行政管理過程中,為制止違法行為、防止證據損毀、避免危害發生、控制危險擴大等情形,依法對公民的人身自由實施暫時性限制,或者對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財物實施暫時性控制的行為。

行政強制執行,是指行政機關或者行政機關申請人民法院,對不履行行政決定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依法強制履行義務的行為。

(一)行政強制措施的概念、特徵和種類

1.概念

行政強制措施,是指行政機關在行政管理過程中,為制止違法行為、防止證據損毀、避免危害發生、控制危險擴大等情形,依法對公民的人身自由實施暫時性限制,或者對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財物實施暫時性控制的行為。

2.特徵

行政強制措施有以下特徵:

(1)預防性和制止性

行政強制措施的目的在於預防、制止或控制危害社會行為的發生或擴大。

(2)臨時性和中間性

行政強制措施常常是行政機關作出最終處理決定的前奏和准備。

(3)主體只能是行政機關和經授權的組織

3.種類

【關聯法條】《行政強製法》第9條 行政強制措施的種類:

(一)限制公民人身自由;

(二)查封場所、設施或者財物;

(三)扣押財物;

(四)凍結存款、匯款;

(五)其他行政強制措施。

(1)限制人身自由

行政機關為制止違法行為、避免危害發生、控制危險擴大等情形,依法對公民的人身自由實施暫時性限制,主要包括留置、約束、強制帶離現場、強制戒毒等。

(2)查封場所、設施或者財物

行政機關為了保障行政決定有效作出或者保障行政決定得到有效執行,依法對行政相對人的場所、設施或者財物暫時封存。

(3)扣押財物

行政機關為了預防、制止違法行為,保障行政決定的執行,對行政相對人涉嫌違法的財物予以暫時扣留的行為。

說明:可移動的財物方可使用扣押方式,若財物不可移動只能就地封存。

(4)凍結存款、匯款

行政機關為防止當事人轉移或者隱匿違法資金,損毀證據,或者為保障行政決定得到有效執行,對當事人的賬戶採取的停止支付、禁止資金轉移的強制措施。主要針對當事人的資金賬戶,主要包括存款、匯款、有價證券等。

Ⅶ 2020法考備考考點【行政法】有普遍約束力的決定、命令

一、有普遍約束力的決定、命令

1.概念

所謂具有普遍約束力的決定、命令,是指行政機關針對不特定對象發布的能反復適用的規范性文件。有普遍約束力的決定、命令的基本特徵,是規范對象的不特定性和適用的反復性。

2.制定機構

制定發布行政決定、命令的機構,可以是國務院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

3.制定許可權

制定發布決定、命令是人民政府的普遍職權和表達其管理意志的普遍形式。各級人民政府有權以發布決定、命令的形式行使其各種職權。

4.制定程序和監督程序

(1)在有普遍約束力的行政決定、命令的制定程序方面,依法不具有規章制定權的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制定發布具有普遍約朿力的決定、命令,參照有關規章的制定程序進行。

(2)監督程序按照憲法和有關組織法的規定,可以分為人民代表機關的監督、行政機關的監督和法院的監督。例如,《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組織法》第59條規定,縣級以上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有權改變或者撤銷各工作部門的不適當的命令、指示和下級人民政府的不適當的決定、命令。

(3)《行政訴訟法》第53條規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認為行政行為所依據的國務院部門和地方人民政府及其部門制定的規范性文件不合法,在對行政行為提起訴訟時,可以一並磨早請求對該規范性文件進行審査。這意味著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不能直接對規范性文件或有普遍約束力的行政決定、命令提起行政訴訟,但可以間接或者附帶提出審査要求。為此,2018年公布的《行訴法適用解釋》列專門部分作出具體規定。

5、【注意】

(1)一般規范性文件可以對法律、法規、升氏規章進行執行細化,吵游散但不得違背上位法,不得設行政處罰、許可、強制。

(2)一般規范性文件在行政復議中,可以作為衡量具體行政行為合法的依據,但在行政訴訟中,只能作為參考。

Ⅷ 2020法考備考考點【行政法】具體行政行為的效力狀態

一、具體行政行為的效力狀態

根據我國的行政訴訟法和行政復議法,判斷具體行政行為合法性的基本標准(即具體行政行為一般合法要件):

①行使行政職權的主體合法;

②合乎法定職權范圍;

③作出具體行政行為的證據確鑿;

④適用法律法規正確;

⑤符合法定程序;

⑥不濫用職權;

⑦無明顯不當。行政機關採取的具體行政行為,符合以上條件就是合法的,將得到司法審查機關或者行政復議機關的支持。否則就構成違法,將被確認無效、被撤銷或變更。具體行政行為無效、撤銷和廢止,是終止具體行政行為效力的重要原因。

1.無效的具體行政行為:有重大和明顯的法律缺陷

如果一個具體行政行為有嚴重和明顯的法律缺陷,這種違法達到一個有正常理智的普通人的常識性理解都可以明顯看出的程度,那麼它就是無效的具體行政行為。

無效的具體行政行為可以表現為許多具體情形,不能作一次性窮盡列舉。但是如果一個具體行政行為發生如下情形,就可以構成無效的理由:

(1)要求從事將構成犯罪的違法行為。例如,命令違法侵入公民住宅、發行非法出版物、捕殺珍稀瀕危動物並達到違反刑事法律的程度。

(2)明顯缺乏法律依據的。例如,許可當地企業製作、銷售傳播淫穢內容的光碟。

(3)明顯缺乏事實根據的,或者要求從事客觀上不可能實施的行為。例如,根據沒有查證的材料給予一個無辜的公民以治安處罰。

《行政訴訟法》第75條規定,行政行為有實施主體不具有行政主體資格或者沒有依據等重大且明顯違法情形,原告申請確認行政行為無效的,人民法院判決確認無效。

具體行政行為無效的後果:

(1)在實體上,自始無效,無拘束力。

(2)在程序上,行政機關和相對人可隨時主張無效。

(3)在處理後果上,被確定無效後,應盡可能恢復至原狀態。

2.可撤銷的具體行政行為

構成可撤銷具體行政行為的條件,主要是具體行政行為一般性違法或明顯不當。《行政訴訟法》第70條確立了具體行政行為違法的基本標准。(廣義的撤銷包括撤回)

【關聯法條】《行政訴訟法》第70條 行政行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判決撤銷或者部分撤銷,並可以判決被告重新作出行政行為:

(一)主要證據不足的;

(二)適用法律、法規錯誤的;

(三)違反法定程序的;

(四)超越職權的;

(五)濫用職權的;

(六)明顯不當的。

可撤銷的具體行政行為:

(1)在實體上,被撤銷的效力可以溯及至行政行為成立之日;

(2)在程序上,必須經法定程序,經有權機關撤銷;

(3)在處理後果上,能夠恢復原狀態的應恢復至原狀態,造成損失的賠償。

3.具體行政行為的廢止

廢止是行政機關依職權使具體行政行為喪失法律效力的行為。廢止的理由和條件是由於客觀條件的變化,具體行政行為沒有繼續保持其效力的必要。廢止的條件中沒有違法或者明顯不適當的因素,是廢止區別於無效和可撤銷制度的主要方面。

被廢止的具體行政行為,自廢止之日起喪失效力。原則上,具體行政行為廢止之前給予當事人的利益、好處不再收回;當事人也不能對已履行的義務要求補償。如果廢止使當事人的合法權益受到嚴重損失,或者帶來嚴重的社會不公正,行政機關應當給予受到損失的當事人以必要的補償。

具體行政行為廢止的條件通常有:

(1)依據變化

具體行政行為所依據的法律、法規、規章、政策,已經為有權機關依法修改、廢止或撤銷。具體行政行為如果繼續維持效力,將與法律、法規、規章、政策抵觸,所以必須廢止原具體行政行為。

(2)情勢變更

具體行政行為所根據的客觀事實已經發生重大變化或者已經不復存在,具體行政行為的繼續存在已經沒有事實根據,需要廢止原來的具體行政行為。

(3)目的實現

具體行政行為所期望的法律效果已經實現,沒有繼續存在的必要。

【試題】

關於具體行政行為的成立和效力,下列哪些選項是錯誤的?(2009年·卷二·第80題)(ACD)

A.與抽象行政行為不同,具體行政行為一經成立即生效

B.行政強制執行是實現具體行政行為執行力的制度保障

C.未經送達領受程序的具體行政行為也具有法律約束力

D.因廢止具體行政行為給當事人造成損失的,國家應當給予賠償

Ⅸ 2020法考備考考點【行政法】特別程序

一、特別程序(★)

除一般程序要求外,行政機關實施限制公民人身自由、查封扣押、凍結等行政強制措施的,還須遵循特別程序要求。

(一)實施限制公民人身自由的強制措施

當場告知或者實施行政強制措施後立即通知當事人家屬實施行政強制措施的行政機關、地點和期限。在緊急情況下當場實施行政強制措施的,在返回行政機關後,立即向行政機關負責人報告並補辦批准手續。如法律規定對此類措施的其他程序作出規定,應從其規定。行政機關實施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強制措施不得超過法定期限(治安管理詢問不超過8小時,可能行政拘留的不能超過24小時)。實施行政強制措施的目的已經達到或者條件已經消失,應當立即解除。

(二)查封、扣押

1.實施主體和對象

(1)主體

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規定的行政機關,排除其他任何主體。

(2)對象

限於涉案場所、設施或者財物,不得查封扣押公民個人及其所扶養家屬的生活必需品,不得重復查封。

2.形式要求

行政機關決定實施查封、扣押的,應當製作並當場交付查封、扣押決定書和清單。查封、扣押清單一式二份,由當事人和行政機關分別保存。

3.期限

(1)一般期限:不得超過30日。

(2)情況復雜:經機關負責人批准可以延長,延長不得超過30日。

(3)法律、行政法規另有規定除外。

4.保管及處置

(1)保管

行政機關保管或委託第三人保管,保管、檢測費用由行政機關承擔。

(2)處置

處置包括:①沒收。②銷毀。③解除:沒有違法行為;查封、扣押內容與違法無關;處理決定已經作出;期限屆滿。

(三)凍結

1.實施主體和對象

【關聯法條】《行政強製法》第29條 凍結存款、匯款應當由法律規定的行政機關實施,不得委託給其他行政機關或者組織;其他任何行政機關或者組織不得凍結存款、匯款。

凍結存款、匯款的數額應當與違法行為涉及的金額相當;已被其他國家機關依法凍結的,不得重復凍結。

(1)主體

法律規定的行政機關,排除其他任何主體。

(2)對象

凍結數額應當與違法行為涉及的金額相當,不得重復凍結。

2.通知書與決定書

【關聯法條】《行政強製法》第30條 行政機關依照法律規定決定實施凍結存款、匯款的,應當履行本法第十八條第一項、第二項、第三項、第七項規定的程序,並向金融機構交付凍結通知書。

金融機構接到行政機關依法作出的凍結通知書後,應當立即予以凍結,不得拖延,不得在凍結前向當事人泄露信息。

法律規定以外的行政機關或者組織要求凍結當事人存款、匯款的,金融機構應當拒絕。

第31條 依照法律規定凍結存款、匯款的,作出決定的行政機關應當在三日內向當事人交付凍結決定書。凍結決定書應當載明下列事項:

(一)當事人的姓名或者名稱、地址;

(二)凍結的理由、依據和期限;

(三)凍結的賬號和數額;

(四)申請行政復議或者提起行政訴訟的途徑和期限;

(五)行政機關的名稱、印章和日期。

決定後向金融機構交付凍結通知書,3日內向當事人交付凍結決定書。

3.期限

凍結後30日內作出處理決定,經負責人批准可延長,延長不得超過30日,法律另有規定除外。

4.解除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行政機關應當及時作出解除凍結決定:

(1)當事人沒有違法行為。

(2)凍結的存款、匯款與違法行為無關。

(3)行政機關對違法行為已經作出處理決定,不再需要凍結。

(4)凍結期限已經屆滿。

(5)其他不再需要採取凍結措施的情形。

行政機關作出解除凍結決定的,應當及時通知金融機構和當事人。金融機構接到通知後,應當立即解除凍結。行政機關逾期未作出處理決定或者解除凍結決定的,金融機構應當自凍結期滿之日起解除凍結。

熱點內容
中國鐵路成都局集團有限公司法律 發布:2025-07-01 11:54:04 瀏覽:1000
德國法刑法 發布:2025-07-01 11:53:53 瀏覽:467
合同法與質量法 發布:2025-07-01 11:53:17 瀏覽:714
法律顧問簽訂程序 發布:2025-07-01 11:52:40 瀏覽:103
借據的法律效力是多久 發布:2025-07-01 11:26:09 瀏覽:2
法律碩士和金融專碩 發布:2025-07-01 11:22:35 瀏覽:486
鞍座的法規 發布:2025-07-01 11:21:47 瀏覽:797
南京裝修管理條例 發布:2025-07-01 10:56:16 瀏覽:630
婚姻法普法講課稿 發布:2025-07-01 10:55:59 瀏覽:489
行政法與刑事訴訟法第二版 發布:2025-07-01 10:45:04 瀏覽:8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