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知識集錦 » 合同法的題

合同法的題

發布時間: 2022-05-12 02:28:39

合同法簡答題

1.根據《合同法》第94條的規定,單方當事人行使合同法定解除權的情形有下列五種:
(1)因不可抗力不能實現合同目的的。不可抗力是指不能預見、不能避免、不能克服的客觀現象。不可抗力事件的發生,只有其致使合同目的完全不能實現時,則任何一方當事人均享有合同解除權。
(2)因拒絕履行主要債務不能實現合同目的的。這是指在履行期限屆滿之前,當事人一方明確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為表明不履行主要債務。對於這種情況,另一方可不進行履行催告,徑直行使解除權。
(3)因遲延履行主要債務致使不能實現合同目的的。債務人無正當理由,若對於未約定履行期限,在債權人催告後仍未履行的,債權人便可享有合同解除權;若在合同履行期間屆滿,仍未履行合同主要債務,則債權人可不進行催告即享有解除權。
(4)因遲延履行或有其他違約情形不能實現合同目的的。致使合同目的無法實現的違約形態有多種,包括遲延履行、不完全履行,以及履行地點不符合合同約定等。在此情況下,債權人可不經催告而直接解除合同。
(5)法律規定的其他解除情形。這是一個概括性的規定,當以上情形都沒有出現,而法律規定其他情形合同也應該解除時,合同就解除。這實際為將來法律的發展留足了空間,同時也防止法律出現漏洞。

⑵ 關於合同法的題目

(1)合同是平等主體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組織之間設立、變更、終止民事權利義務關系意思表示一致的協議。因此甲乙買賣沙發行為適用合同法調整。
(2)簡單的說要約送達到對方後生效,對於不特定人的要約(例如商業廣告、自動售貨機等),一經作出即生效力,對特定人的要約,若以對話方式(相對人可以同步受領)作出的,自相對人了解時生效。若以非對話方式(相對人不能同步受領)作出的,自到達相對人時生效。要約生效後,相對人才取得承諾的資格。
(3)要約是否可以撤銷要看要約的內容,例如明示要約不可撤銷、受要約人有理由認為要約是不可撤銷的,並已經為履行合同作了准備工作等這樣的就不可以撤銷。要約撤銷要滿足三個要求:1)發出撤銷的通知;2)撤銷的通知須於相對人發出承諾的通知之前到達相對人。3)要約屬於可撤銷的要約。本案中,乙於4月20日,乙公司向甲公司回復,稱目前沒有布藝沙發,是否用皮沙發代替。已經形成了新的要求,即銷售皮沙發給甲方,但是甲方沒有回應,案例中也沒有明示要約回復日期,因此,乙公司可以撤銷該要約。
(4)導致要約失效的原因主要包括:1)要約人依法撤銷要約;2)承諾期限屆滿,受要約人未作出承諾;3)受要約人對要約的內容作出實質性變更;4)拍賣中,競買人的要約因出現更高的出價而失效;5)拒絕要約的通知到達要約人(僅適用於向特定人發出的要約)。本案中,乙公司在收到甲公司的要約後做出了實質性的變更,由皮質代替布藝,因此在甲收到乙回復時,甲向乙的要約就失效了。
(5)乙向甲回復,對於甲的要約內容進行了實質性變更,因此甲向乙的要約失效,屬於乙向甲發出一個新的要約。

綜上,甲乙之間合同未成立,因為甲向乙發出要約後,乙做出了實質性變更,甲的要約失效,乙向甲發出的新的要約,甲未理睬,因此甲沒有承諾,所以甲乙間未形成合意,合同不成立。

⑶ 關於《合同法》的一道題目

這道題目是司法考試的題目,我當年考試有碰到過做過。
第一,引用《合同法》144條肯定是錯誤的,正如樓上說的,144條講的是出售在途中的貨物,例如,火車的貨物(賣家可以在運輸途中尋找買家,這時候如果有買家接手,那就屬於144條的情形了)。

第二,乙已經取得貨物所有權。法律依據《合同法》
第一百四十五條【交付地點不明的風險承擔】當事人沒有約定交付地點或者約定不明確,依照本法第一百四十一條第二款第一項的規定標的物需要運輸的,出賣人將標的物交付給第一承運人後,標的物毀損、滅失的風險由買受人承擔。
第一百四十一條【標的物交付的地點】出賣人應當按照約定的地點交付標的物。
當事人沒有約定交付地點或者約定不明確,依照本法第六十一條的規定仍不能確定的,適用下列規定:
(一)標的物需要運輸的,出賣人應當將標的物交付給第一承運人以運交給買受人;
(二)標的物不需要運輸,出賣人和買受人訂立合同時知道標的物在某一地點的,出賣人應當在該地點交付標的物;不知道標的物在某一地點的,應當在出賣人訂立合同時的營業地交付標的物

第三,交付風險轉移是本題的關鍵。
如果甲交付以後風險不是直接轉給了乙而是轉給了丙,那麼乙就可以向甲提起違約之訴了。如果甲交付了以後就視為風險轉移給乙,那麼乙只能提起侵權之訴。
個人覺得,甲交付以後風險轉移給丙更合同,不然丙一點風險意識都沒有當然不利於整個工作的運行。風險轉移給丙也更有利於解釋乙向丙請求損害賠償這個問題。

第四,關於交付對標的物的風險轉移有何影響?現在通行的觀點有兩種:即所有權主義和交付主義。
所謂所有權主義,是指買賣合同標的物的風險由所有人承擔,以所有權轉移的時間為風險轉移的時間,無論實際佔有是否轉移。
所謂交付主義,是指標的物的風險由佔有人負擔,以標的物實際佔有的轉移為風險轉移的標志,而不問標的物的所有權在何時轉移。
個人覺得採用交付主義更合理。假設采所有權主義,也就是說甲把貨物交給丙,乙就完全獲得貨物所有權,並承擔風險,那麼丙承擔什麼呢?
貨物壞了,乙去維權,找甲,甲說所有權轉移,根據風險由你承擔了,要不你去找丙;
乙去找丙,並說所有權是你的,風險也是你的,你和甲有合同,去找甲談談吧。
假設採用交付主義,甲將貨物交給了丙,所有權變成了乙,但是風險卻暫時轉移給了丙。這樣就很好解釋了。
貨物壞了,乙去找甲,雖然所有權轉移了,但是風險還沒轉移,甲和丙當然要對這個損害承擔責任,由於乙與丙沒有合同,所以可以起訴甲違約(所有權是交給我了,但是這個貨物壞了,也就是違約)。乙可以起訴丙,貨物所有權是我的嘛,但是風險暫時在你身上,你弄壞了,當然要承擔責任。
因此,乙有權請求甲承擔違約責任,同時乙也有權請求丙承擔侵權責任。

總結,核心在所有權轉移是否意味著風險一並轉移。
主要理論:所有權主義和交付主義

⑷ 合同法自測題

周某與鄭某是老鄰居,周某單位分了新房子准備搬家。搬家時,見鄭某家因經濟一直比較困難沒有冰箱,自己搬新家准備買台新冰箱,就將原來使用的一台單門冰箱送給鄭某,並對鄭某說,這台冰箱用了12年了,但一直都很好用,沒出過毛病,如不嫌棄就留下使用。鄭某說,舊的總比沒有用強,於是留下冰箱。半年後,這台冰箱在使用中突然因故障起火,燒毀了鄭家的大部分財產。鄭某向法院提起訴訟,認為周某沒有告知冰箱存在質量問題,可能會引起火災,導致他接受了冰箱,造成家庭財產的損失。要求周某對他家的經濟損失承擔損害賠償責任。試分析:
(1)鄭某訴由是否有法律依據?說明理由。
(2)應由誰承擔損害賠償責任?
解答
(1)鄭某訴由沒有法律依據。《合同法》第191條規定:「贈與的財產有瑕疵的,贈與人不承擔責任。附義務的贈與,贈與的財產有瑕疵的,贈與人在附義務的限度內承擔與出賣人相同的責任。贈與人故意不告知瑕疵或者保證無瑕疵,造成受贈人損失的,應當承擔損害賠償責任。」周某送鄭某冰箱時沒有要求鄭某承擔任何義務,所以,周某贈與的財產即使有瑕疵也不需承擔責任。況且周某在送冰箱時告知鄭某此冰箱已使用了12年,鄭某在接受冰箱時對冰箱的現有品質是知悉的,所以也不存在贈與人故意不告知瑕疵的情況。
(2)依上述理由,贈與人周某不承擔損害賠償責任。鄭某應當對家電使用壽命具有一般人所能了解的知識,使用了12年的電器一般會存在不安全因素。我國《產品質量法》第33條第2款規定:「因產品存在缺陷造成損害要求賠償的請求權,在造成損害的產品交付最初用戶、消費者滿十年喪失;但是,尚未超過明示的安全使用期的除外。」該冰箱已使用了12年,超過了10年的行使請求權期限,在我國冰箱未明確標明安全使用期,所以鄭某無法向生產者或銷售者請求損害賠償。

⑸ 合同法的題目

5月31日合同生效。2,乙違約後果自負。3.乙自認倒霉,合同有效

⑹ 有關合同法的選擇題

對法人超出經營范圍經營的行為,在相對人善意時(A)。
A: 對法人無效 B: 對其他人有效 C: 對法人有效 D: 當法人予以追認時有效
4、標的物毀損、滅失的風險,在標的物交付之後由(B)。
A: 出賣人承擔 B: 買受人承擔 C: 擔保人承擔 D: 相關的第三人承擔
5、甲有一台舊電腦閑置不用,棄之可惜,遂委託乙商店出售。甲與乙商店的法律關系是(C)。
A: 居間合同 B: 承攬合同 C: 行紀合同 D: 代理合同
6、在合同文字或條款的含義發生歧義時,按照習慣或慣例的含義予以明確的解釋的方法屬於(D)。
A: 符合合同目的解釋 B: 歷史解釋 C: 體系解釋 D: 參照習慣或慣例解釋
7、甲乙兩公司於某年10月簽訂一份貨物買賣合同,後因乙公司違約致使該合同的履行對甲公司而言已成為不必要,此時(A)。
A: 甲公司有合同解除權且無須通知乙公司 B: 甲公司有合同解除權但應通知乙公司
C: 甲公司有合同解除權,但在乙公司接到解除合同的通知之前,甲公司不能終止履行合同
D: 甲公司無合同解除權
8、對撤銷權的行使首先應審查撤銷權的主體、產生條件、行使范圍,該審查權由(B)依法行使。
A: 人民法院 B: 仲裁機關 C: 工商管理部門 D: 合同審批機關
9、共同承攬人對定作人(D )。
A: 不承擔連帶責任 B: 承擔連帶責任 C: 誰的過錯誰承擔責任 D: 由法律作出規定
10、 「若幫我去威脅某人,我送你五千元」,對此說法,正確的是(D)
A: 這是一個附條件的贈與合同 B: 這是一個附期限的贈與合同 C: 這是一個附負擔的贈與合同 D: 該合同為無效合同,所附條件不合法

⑺ 求助!合同法的作業題

第一題:

  1. 要約→承諾,該合同依法有效;2.適用中國法律。第一百二內十六條第一款:涉外合同的當容事人可以選擇處理合同爭議所適用的法律,但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涉外合同的當事人沒有選擇的,適用與合同有最密切聯系的國家的法律;3.合同依法有效,違約方按照合同約定承擔違約責任;貨物質量問題屬於主要合同義務,已構成根本違約,守約方可解除合同。

第二題:

  1. 傳真是要約邀請,報價是要約,回復是承諾;2.買賣合同成立。買賣合同自買方承諾到達時合同成立。雖然回復要求簽訂書面合同,但書面合同只是合同形式,不涉及合同實質內容,不影響承諾的效力;3.行使債權人撤銷權。期間:《合同法》第七十五條:撤銷權自債權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撤銷事由之日起一年內行使。自債務人的行為發生之日起五年內沒有行使撤銷權的,該撤銷權消滅。

第三題:

1.乙方可依法解除合同。《合同法》第九十四條第三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當事人可以解除合同:(三)當事人一方遲延履行主要債務,經催告後在合理期限內仍未履行。2.違約責任,按合同金額的2%支付違約金。

⑻ 合同法案例分析題

(1)丙有追認的權利。追認期限為一個月。

(2)乙商場撤銷合同的行為不合法。因為追認期一個月已經過去,丙未表態,表示拒絕追認,此時合同已經無效,談不上撤銷不撤銷。

合同法47條: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訂立的合同,經法定代理人追人後,該合同有效,但純獲利益的合同或者與其年齡、智力、精神健康狀況相適應而訂立的合同,不必經法定代理人追認。
相對人可以催告法定代理人在一個月內予以追認。法定代理人未作表示的,視為拒絕追認。合同被追認之前,善意相對人有撤銷的權利。撤銷應當以同志的方式做出。

⑼ 合同法單選題目

第41題 (2.0) 分 關於我國《合同法》中誠實信用原則的表述,錯誤的是
A、當事人遵守合同和法官解決糾紛都應遵循誠實信用原則
B、合同的履行應遵循誠實信用原則
C、合同成立以前、終止以後,當事人不承擔合同義務,包括誠實信用原則產生的義務
D、合同的解釋應遵循誠實信用原則
選C,終止後,成立前仍會有義務
第42題 (2.0) 分 甲向乙發出購買100輛自行車的要約,要約規定每輛車的單價不得高於200元,乙回信,表示可以提供200輛自行車,但單價不得低於210元。此例中
A、甲的要約繼續有效,雙方仍可進行磋商
B、乙的回信構成新的要約
C、乙的回信構成承諾
D、甲乙雙方合同成立
選B,改變了要約實質性內容--價格,構成新要約
第43題 (2.0) 分 甲公司和乙公司訂立買賣合同,約定8月5日前交貨。8月1日,甲公司通過律師搜集的證據表明,乙公司在以往的交易中多次轉移財產以逃避債務,遂決定中止履行。雙方因此產生糾紛。以下表述,錯誤的是
A、甲有權中止履行
B、甲應先通知乙才能中止履行
C、甲應及時將中止履行的情況通知乙
D、乙提供擔保時,甲應當恢復履行
選B,屬於行使抗辯權
第44題 (2.0) 分 一份買賣合同的賣方依約定應於10月將自己珍藏的一幅油畫交給買方,但其9月份卻將該畫賣給了第三人。為此,買方決定通知其解除合同。該解除合同的通知
A、發出時生效
B、送達賣方時生效
C、10月份生效
D、自合同簽訂時生效
選 B,問的是通知本身,那麼簡單的依到達主義即可。
第45題 (2.0) 分 下列選項中不受合同法調整的是
A、自然人之間的委託合同關系
B、自然人之間的委託合同關系
C、自然人之間的收養合同關系
D、平等主體之間的債權債務關系
選項AB為何重復了??似無答案
第46題 (2.0) 分 下列行為有效的是下列行為有效的是
A. 10歲的兒童花了10 000元購買高檔手錶
B、甲將從乙處借得的一幅名畫出售給丙
C、5歲的兒童接受價值10萬元的贈與
D、甲將一幅齊白石畫的仿製品謊稱真畫賣與乙
選C,無民事行為能力人所做純獲益行為是有效的
第47題 (2.0) 分 李某為13歲的女兒李立到某公司購買鋼琴一台,由於逾期沒有支付價款,經公司催告後仍沒有支付。為此,公司決定解除合同,該解除合同的書面通知
A、送達李立時生效
B、送達李某時生效
C、送達李某並李立時生效
D、送達李某或李立時均生效
選B,合同相對人為李某
第48題 (2.0) 分 如果一方的訂約建議不包含合同的主要條款,則該提議為
A、承諾
B、要約
C、要約邀請
D、無效合同
選C,無法構成要約的建議
第49題 (2.0) 分 甲公司分立為乙公司和丙公司。在分立過程中,乙公司和丙公司對甲公司所欠丁、戍、己、庚的債務達成協議。乙公司承擔丁、戍的債務,丙公司承擔己、庚的債務。後因丙公司無力承擔己、庚的債務而發生糾紛。乙公司和丙公司達成的債務承擔協議的效力是
A、該協議無效
B、該協議有效
C、該協議可撤銷
D、該協議效力未定
選B,該協議對內有效,但丁戊己庚公司仍可選擇向丙或乙公司要求償債,因為此協議不對債權人有約束力
第50題 (2.0) 分 要約失效的情形之一是
A、受要約人對要約的內容作出實質性變更
B、受要約人對要約的內容作出變更
C、要約人撤銷要約
D、拒絕要約的通知到達受要約人
選A,此題因為單選,所以只能選A,因此只好理解為C項中,要約人的撤銷可能是在特定的不可撤銷環境下發生的,因此無法使要約失效;D項是不是打錯字了,拒絕要約的通知應當是受要約人發出的啊?如果是「拒絕要約的通知到達要約人」,那麼理論上D項也當選。 此題問題很大啊。

答題完畢~~希望您滿意~~

⑽ 合同法案例分析題及答案

法理分析
違約責任是指當事人不履行或不完全履行生效合同所應當承擔的法律責任。我國的合同法律制度規定了當事人承擔違約責任主要包括承擔繼續履行合同、採取補救措施和賠償損失等內容,這三種違約責任形式可根據不同的情況具體適用,既可以單獨適用,也可以適用兩個或全部責任形式。
(1)甲油料廠要求供銷社繼續供貨是有法律依據的。因為,雙方合同約定由供銷社供應甲油料廠黃豆30噸,現黃豆只供應了10噸,所以甲油料廠有權要求繼續供貨。
(2)若合同沒有明確約定是否繼續供應黃豆,依我國合同法的規定甲油料廠有權要求供銷社繼續供貨。《合同法》第107條規定:「當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義務或者履行合同義務不符合約定的,應當承擔繼續履行、採取補救措施或者賠償損失等違約責任。」
(3)訂立合同的目的就在於通過履行合同獲取預定的利益,合同生效後當事人不履行合同義務,對方就無法實現權利。如果違約方有履行合同的能力,對方(受損害方)認為實現合同權利對自己是必要的,有權要求違約方繼續履行合同。違約方不得以承擔了對方的損失為由拒絕繼續履行合同,受損害方在此情況下,可以請求法院或者仲裁機構強制違約方繼續履行合同。所以供銷社不能只賠償損失或者只支付違約金而不繼續履行合同。
重點把握哪些行為屬於違約責任;一旦對方有違約責任的形式;違約責任規則、原則的闡述;
原題鏈接http://blog.sina.com.cn/s/blog_5d8ce7e60100btco.html

熱點內容
刑事訴訟法司法解釋舊版 發布:2025-05-25 00:49:48 瀏覽:379
李犁律師 發布:2025-05-25 00:49:37 瀏覽:895
公司員工體檢是法律必須的嗎 發布:2025-05-25 00:48:59 瀏覽:902
創辦網站法律咨詢 發布:2025-05-25 00:43:59 瀏覽:338
公司不給休年假違反勞動法嗎 發布:2025-05-25 00:34:31 瀏覽:536
司法部的故事 發布:2025-05-25 00:29:04 瀏覽:857
行政法淵源的發展 發布:2025-05-25 00:27:49 瀏覽:409
刑法發票 發布:2025-05-25 00:26:06 瀏覽:683
下列關於商法特徵表述不正確的是 發布:2025-05-25 00:21:28 瀏覽:304
高校幹部選拔任用條例 發布:2025-05-25 00:20:55 瀏覽: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