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知識集錦 » 關於收養的案例婚姻法

關於收養的案例婚姻法

發布時間: 2022-05-18 22:20:11

① 關於婚姻法的案例!

1、父母對子女的撫養義務,子女對父母的贍養義務,養父母與養子女之間的收養關系,夫妻共同財產的認定,遺產的分割
2、夫妻離婚,他們的婚後財產分割可以協商解決,也可以通過法律訴訟解決,原則上婚後所得財產都屬於夫妻共有,分配方式原則上一人一半。
3、死者的遺產包括他與張女離婚時分得的財產(這部分屬於他的個人財產)以及他再婚後所得的財產的一半,他的死亡賠償金不屬於遺產。他的法定繼承人包括他的父母、王男、李霞和李二,李二有繼承權的前提是他必須是符合收養法規定的養子。法律依據包括婚姻法、繼承法和收養法

② 合法收養小孩,離婚上法庭怎樣爭撫養權最有利

想要爭取孩子撫養權,就得證明自身生活環境對孩子的成長是最有利的。也就是說,和哪一方生活最有利於孩子的成長,法院一般都會判給誰。所以想要爭取小孩的撫養權,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准備:【拓展資料】
1、夫妻雙方的基本條件,如工資收入、教育程度等證實自己優於對方。
2、孩子生活環境方面,如生活小區成熟,對孩子入學、生活最為有利。
3、孩子的意見,做好孩子的思想工作,使孩子願意隨自己生活是尤為重要的。《婚姻法》第三十六條規定,父母與子女間的關系,不因父母離婚而消除。離婚後,子女無論由父或母直接撫養,仍是父母雙方的子女。離婚後,父母對於子女仍有撫養和教育的權利和義務。離婚後,哺乳期內的子女,以隨哺乳的母親撫養為原則。哺乳期後的子女,如雙方因撫養問題發生爭執不能達成協議時,由人民法院根據子女的權益和雙方的具體情況判決。
人民法院審理離婚案件對子女撫養問題應當按照婚姻法及其司法解釋有關法律規定從有利於子女身心健康保障子女的合法權益出發結合父母雙方的撫養能力和撫養條件等具體情況妥善解決。 根據上述原則結合審判實踐具體如下 一、兩周歲以下的子女一般隨女方生活。 二、對兩周歲以上十周歲以下的未成年子女如果一方已做絕育手術或因其他原因喪失生育能力子女隨其生活時間較長無其他子女而另一方有其他子女等情形的可予以優先考慮。 三、對十周歲以上的未成年子女應考慮該子女的意見同時法院還會考慮雙方的經濟收入住房條件等因素來最終判決孩子的撫養權。 所以如果孩子兩周歲以下的男方爭取孩子撫養權的可能性較小孩子兩周歲以上十周歲以下的應盡可能舉證自己撫養更有利於孩子成長。十周歲以上的如能獲得孩子願意跟隨男方生活的意見將對爭取孩子的撫養權非常有利。

③ 《婚姻法》案例 總結

本案的爭議焦點是:該收養關系是否有效。
那麼我們就先分析一下,
《收養回法》第四條規定答,下列不滿14周歲的未成年人可以被收養:一是喪失父母的孤兒;二是查找不到生父母的棄嬰和兒童;三是生父母有特殊困難無力撫養的子女。
《收養法》第五條規定:下列公民、組織可以作送養人:(一)孤兒的監護人;(二)社會福利機構;(三)有特殊困難無力撫養子女的生父母。
有關當事人的合意是收養成立的重要條件,而作為當事人一方的送養人,必須是被送養人的父母、其他監護人或監護教養機關。

回到本案,法院已經作出生效判決宣告崔曉生夫婦死亡,崔京的祖父作為崔京(7歲)的監護人,在無力撫養崔京的情況下,有權將崔京送予他人撫養,這也是為了使崔京,在養父母的撫養教育下,享受家庭的溫暖,得以健康成長。
本案中:一、崔京的祖父作為崔京的監護人,有權送養。二、崔京(7歲)未滿14周歲,可以被送養。三、雙方達成送養協議並辦理了公證,證明雙方合意。四、王玉山夫婦還應當到民政部門辦理收養登記。
因此,崔曉生夫婦的訴訟請求不應得到法院的支持。

④ 婚姻法關於收養的案例T_T

1、符合
2、符合
3、有效,但如果崔大明回來了,雙方要協商解決,如果協商不一致的,收養人是孩子的父母了。不會因為孩子的父母回來的而改變的。

⑤ 婚姻法孩子收養案例分析

一、收養關系成立的條件
(一)具有完全的民事行為能力,即可以獨立進行民事活動的且精神正常的成年人。
(二)年滿三十五周歲。但收養孤兒或者殘疾兒童可不受此限制。繼父母收養繼子女也不受此限制。無配偶的男性收養女性的,收養人與被收養人的年齡應當相差四十周歲以上;但收養三代以內同輩旁系血親的子女不受此限制。
(三)無子女。但收養孤兒或者殘疾兒童可不受此限制。繼父母收養繼子女也不受此限制。華僑收養三代以內同輩旁系血親的子女也可不受此限制。或者雖有一名子女,但該名子女患有精神病等嚴重疾病,將來無法盡贍養義務的,也可收養一名健康的小孩。
(四)有撫養教育被收養人的能力。如有正當的職業或可靠的經濟來源,能夠照顧被收養人的生活並可負擔其相應的經濟開支等。但收養成年人除外。
(五)身體健康,無傳染性疾病。
(六)有正當的收養目的,不違背社會公德和國家法律及國家計劃生育的規定。如果是為了玩弄女性或長期姘居而收養異性子女,就不能允許。
(七)收養人有配偶的,須徵得配偶的同意;而且必須由夫妻共同收養。
(八)收養人只能收養一名子女。但收養孤兒或殘疾兒童可不受此限制。
二、事實收養關系應該如何認定
所謂事實收養,是指未辦理一定的法律手續,而具有收養的實質內容所形成的收養關系,事實收養時一個復雜的社會問題,大量存在於現實生活當中。《收養法》不承認事實收養為合法有效的收養。但是,在收養法頒布事實之前,也就是1992年4月1日發生的事實收養,只要符合一定的條件,可以形成收養關系。具體來講,事實收養應當符合以下幾個條件:
(一)當事人之間以父母相待。具體可以表現為養子女改隨養父母的姓氏,相互之間以父母子女相稱;養父母對養子女履行撫養、教育義務;有戶口簿認識檔案等材料。
(二)長期共同生活。共同生活是父母子女之間最基本的相處形式,只有這樣才能實現父母子女之間的主要權利義務。如果養父母由於工作、生活等特殊原因將養子女寄養至他人處,應當根據實際情況綜合考慮,也可能成立事實收養。
(三)實際履行了父母子女間的權利義務。表現為父母對子女的撫養、照顧、保護、教育、子女對父母的贍養、扶助;相互之間的繼承等。
(四)親友、群眾或有關單位的認可。以為收養屬於私人事故,涉及家庭內部關系,外人一般不太知曉。但與當事人關系密切的親戚朋友或收養人所在單位對此一般會比較的了解,可以起到見證作用。

⑥ 婚姻法案例分析

(1)可以解除,婚姻法第26條規定;收養人在被收養人成年以前,不得解除收養專關系屬,但收養人,送養人雙方協議解除的除外,養子女年滿十周歲以上的,應證的本人的同意。案例中雙方協議解除,養子也同意解除,所以可予以解除。
(2)不成立,婚姻法第30條第2款規定生父母要求解除收養關系的,養父母可以要求生父母適當補償收養期間支出的生活費和教育費,但是因為父母虐待,遺棄養子女而解除收養關系的除外。案例中的養父母並沒有虐待,遺棄路成的事實,就算當時給了路成一記耳光那隻是一時的過急行為。所以余某提出的不予補償的理由不成立。
(3)可予以支持,婚姻法第30條第2款規定生父母要求解除收養關系的,養父母可以要求生父母適當補償收養期間支出的生活費和教育費,但是因為父母虐待,遺棄養子女而解除收養關系的除外。案例中的養父母並沒有虐待,遺棄路成的事實,就算當時給了路成一記耳光那隻是一時的過急行為。不夠成虐待,所以,路某夫婦要求補償收養期間的撫育費用,可予以支持。

⑦ 上海養子與養母結婚的實例子

摘要 養父母與養子女是由於收養所形成的法律擬制的直血親的親屬關系。收養是指公民依照法律規定的條件和程序,領養他人的子女為自己子女的法律行為。收養涉及三方當事人,收養又、被收養人和送養人。其中,送養人是未成年被收養人的法定代理人。收養依照法律規定的條件和程序完成後,在收養人和被收養人之間便形成養父母和養子女的法律擬制的親子關系,其中,收養人為養父母,被收養人為養子女。養父母和養子女之間的權利義務關系與自然血親的親子關系的權利義務關系相同。那麼養父母和養子女之間不是自然的直系血親關系,他們之間是否屬於禁婚親的范圍。是否可以結婚。關於養父母與養子女之間可否結婚,最高人民法院中南分院1953年7月14日(53)法行字第487號報請中央司法部以(53)司普民字12/989號函復同意的《關於「公公與媳婦」、「繼母與兒子」等可否結婚的問題》中規定,關於沒有婚姻關系存在的「公公與媳婦」、「繼母與兒子」、「養子與養母」、「養女與養父」等可否結婚問題,經我們擬具初步意見,報請中央司法部以(53)司普民字12/989號涵復同意。認為婚姻法對於這些人之間雖無禁止結婚的明文規定,為了照顧群眾影響,以及防止群眾思想不通,因而引起意外事件的發生,最好盡量說服他們不要結婚,但雙方態度堅決,經說服無效時,為免發生意外,當地政府也可斟酌具體情況適當處理(如勸令他們遷居等)。對於這些特殊問題,你院並囑咐所屬法院根據實際情況就地加以具體處理。特別是要照顧群眾的影響。一般不需要作統一規定。其中規定「養子與養母」、「養女與養父」如果要結婚,盡量說服他們不要結婚,但雙方態度堅決,說服無效時,為免發生意外,當地政府也可斟酌具體情況適當處理(如勸令他們遷居等)。但是,我國《收養法》和《婚姻法》中規定,合法的收養關系受法律保護,收養關系一旦依法成立,養父母與養子女之間的權利義務關系適用婚姻法所規定的父母子女之間關系的規定,他們之間是擬制的直系血親。對於沒有解除收養關系的養父與養女,養母與養子,不允許他們結婚。如果他們堅決要求結婚,必須先依法解除收養關系,再辦理結婚登記。以上就是養子與養母結婚的相關內容,望採納

⑧ 有關收養問題的婚姻法案例 緊急救助大家

.第一章 總 則

第一條 為保護合法的收養關系,維護收養關系當事人的權利,制定本法。

第二條 收養應當有利於被收養的未成年人的撫養、成長,保障被收養人和收養人的合法權益,遵循平等自願的原則,並不得違背社會公德。

第三條 收養不得違背計劃生育的法律、法規。

第二章 收養關系的成立

第四條 下列不滿十四周歲的未成年人可以被收養:

(一)喪失父母的孤兒;

(二)查找不到生父母的棄嬰和兒童;

(三)生父母有特殊困難無力撫養的子女。

第五條 下列公民、組織可以作關養人:

(一)孤兒的監護人;

(二)社會福利機構;

(三)有特殊困難無力撫養子女的生父母。

第六條 收養人應當同時具備下列條件:

(一)無子女;

(二)有撫養教育被收養人的能力;

(三)未患有在醫學上認為不應當收養子女的疾病;

(四)年滿三十周歲。

第七條 收養三代以內同輩旁系血親的子女,可以不受本法第四條第三項、第五條第三項、第九條和被收養人不滿十四周歲的限制。

華僑收養三代以內同輩旁系血親的子女,還可以不受收養人無子女的限制。

第八條 收養人只能收養一名子女。

收養孤兒、殘疾兒童或者社會福利機構撫養的查找不到生父母的棄嬰和兒童,可以不受收養人無子女和和收養一名的限制。

第九條 無配偶的男性收養女性的,收養人與被收養人的年齡應當相差四十周歲以上。

第十條 生父母送養子女,須雙方共同送養。生父母一方不明或者查找不到的可以單方送養。

有配偶者收養子女,須夫妻共同收養。

第十一條 收養人收養與送養人送養,須雙方自願。收養年滿十周歲以上未成年人的,應當徵得被收養人的同意。

第十二條 未成年人的父母均不具備完全民事行為能力的,該未成年人的監護人不得將其送養,但父母對該未成年人有嚴重危害可能的除外。

第十三條 監護人送養未成年孤兒的,須徵得有撫養義務的人同意。有撫養義務的人不同意送養、監護人不願意繼續履行監護職責的,應當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的規定變更監護人。

第十四條 繼父或者繼母經繼子女的生父母同意,可以收養繼子女,並可以不受本法第四條第三項、第五條第三項、第六條和被收養人不滿十四周歲以及收養一名的限制。

第十五條 收養應當向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門登記。收養關系自登記之日起成立。

收養查找不到生父母的棄嬰和兒童的,辦理登記的民政部門應當在登記前予以公告。

收養關系當事人願意訂立收養協議的,可以訂立收養協議。

收養關系當事人各方或者一方要求辦理收養公證的,應當辦理收養公證。

第十六條 收養關系成立後,公安部門應當依照國家有關規定為被收養人辦理戶口登記。

第十七條 孤兒或者生父母無力撫養的子女,可以由生父母的親屬、朋友撫養。

撫養人與被撫養人的關系不適用收養關系。

第十八條 配偶一方死亡,另一方送養未成年子女的,死亡一方的父母有優先撫養的權利。

第十九條 送養人不得以送養子女為理由違反計劃生育的規定再生育子女。

第二十條 嚴禁買賣兒童或者借收養名義買賣兒童。

第二十一條 外國人依照本法可以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收養子女。

外國人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收養子女,應當經其所在國主管機關依照該國法律審查同意。收養人應當提供由其所在國有權機構出具的有關收養人的年齡、婚姻、職業、財產、健康、有無受過刑事處罰等狀況的證明材料,該證明材料應當經其所在國外交機關或者外交機關授權的機構認證,並經中華人民共和國駐該國使領館認證。該收養人應當與送養人訂立書面協議,親自向省級人民政府民政部門登記。

收養關系當事人各方或者一方要求辦理收養公證的,應當到國務院司法行政部門認定的具有辦理涉外公證資格的公證機構辦理收養公證。

第二十二條 收養人、送養人要求保守收養秘密的,其他人應當尊重其意願,不得泄露。

第三章 收養的效力

第二十三條 自收養關系成立之日起,養父母與養子女間的權利義務關系,適用法律關於父母子女關系的規定;養子女與養父母的近親屬間的權利義務關系,適用法律關於子女與父母的近親屬關系的規定。

養子女與生父母及其他近親屬間的權利義務關系,因收養關系的成立而消除。

第二十四條 養子女可以隨養父或者養母的姓,經當事人協商一致,也可以保留原姓。

第二十五條 違反《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五十五條和本法規定的收養行為無法律效力

收養行為被人民法院確認無效的,從行為開始時起就沒有法律效力。

第四章 收養關系的解除

第二十六條 收養人在被收養人成年以前,不得解除收養關系,但收養人、送養人雙方協議解除的除外,養子女年滿十周歲以上的,應當徵得本人同意。

收養人不履行撫養義務,有虐待、遺棄等侵害未成年養子女合法權益行為的,送養人有權要求解除養父母與養子女間的收養關系。送養人、收養人不能達成解除收養關系協議的,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訴。

第二十七條 養父母與成年養子女關系惡化、無法共同生活的,可以協議解除收養關系。不能達成協議的,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訴。

第二十八條 當事人協議解除收養關系的,應當到民政部門辦理解除收養關系的登記。

第二十九條 收養關系解除後,養子女與養父母及其他近親屬間的權利義務關系即行消除,與生父母及其他近親屬間的權利義務關系自行恢復,但成年養子女與生父母及其他近親屬間的權利義務關系是否恢復,可以協商確定。

第三十條 收養關系解除後,經養父母撫養的成年養子女,對缺乏勞動能力又缺乏生活來源的養父母,應當給付生活費。因養子女成年後虐待、遺棄養父母而解除收養關系的,養父母可以要求養子女補償收養期間支出的生活費和教育費。

生父母要求解除收養關系的,養父母可以要求生父母適當補償收養期間支出的生活費和教育費,但因養父母虐待、遺棄養子女而解除收養關系的除外。

第五章 法律責任

第三十一條 借收養名義拐賣兒童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遺棄嬰兒的,由公安部門處以罰款;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出賣親生子女的,由公安部門沒收非法所得,並處以罰款;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六章 附則

第三十二條 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可以根據本法的原則,結合當地情況,制定變通的或者補充的規定。自治區的規定,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備案。自治州、自治縣的規定,報省或者自治區的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批准後生效,並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備案。

第三十三條 國務院可以根據本法制定實施辦法。
附案例分析一則:
【案情簡介】
吳紅霞,女,1992年7月8日生,現住黑龍江省哈爾濱市某區。
吳青霞,女,1998年6月23日生,住址同上。
吳紅霞和吳青霞是親姐妹,她們的母親孫文華於2003年8月13日因病去世,她們的父親在2002年11月7日的一場交通事故中死亡。吳紅霞的父母去世後,暫時和70多歲的爺爺奶奶在黑龍江生活。除了爺爺奶奶外,吳紅霞的外公孫某已經80多歲,和吳紅霞的姨媽孫麗華在新疆生活。由於爺爺奶奶年紀大,沒有能力照顧吳紅霞姐妹倆,家住北京的吳紅霞的舅舅孫強提出將吳紅霞過繼過來撫養。孫強已經有一個19歲的兒子。吳紅霞的爺爺奶奶也同意將吳紅霞過繼給孫強撫養。吳紅霞的舅舅孫強咨詢:自己已經有一個孩子,過繼吳紅霞是否合法,應該辦理哪些手續,如果過繼了能否將吳紅霞上為北京市戶口。

【法律分析】
1、關於孫強收養吳紅霞是否合法問題
《中華人民共和國收養法》第六條規定:收養人應當同時具備下列條件:(一)無子女;(二)有撫養教育被收養人的能力;(三)未患有在醫學上認為不應當收養子女的疾病; (四)年滿三十周歲。第七條第一款規定:收養三代以內同輩旁系血親的子女,可以不受本法第四條第三項、第五條第三項、第九條和被收養人不滿十四周歲的限制。《收養法》第八條規定:收養人只能收養一名子女。收養孤兒、殘疾兒童或者社會福利機構撫養的查找不到生父母的棄嬰和兒童,可以不受收養人無子女和收養一名的限制。第十條第二款規定:有配偶者收養子女,須夫妻共同收養。第十一條規定:收養年滿十周歲以上未成年人的,應當徵得被收養人的同意。第十三條規定:監護人送養未成年孤兒的,須徵得有撫養義務的人同意。有撫養義務的人不同意送養、監護人不願意繼續履行監護職責的,應當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的規定變更監護人。

從上述條件來看,孫強有子女,不能再收養子女。但是孫強作為吳紅霞的親舅舅,收養的是三代以內同輩旁系血親——親妹妹的子女,不受「無子女」條件的限制。如果孫強有撫養教育吳紅霞人的能力,且孫強未患有在醫學上認為不應當收養子女的疾病,則孫強可以收養吳紅霞。吳紅霞也可以被收養。除此之外,孫強收養吳紅霞,在孫強同意收養、吳紅霞的監護人即吳紅霞的爺爺奶奶同意送養的情況下,還必須孫強愛人同意收養、吳紅霞的外祖父同意送養、吳紅霞本人同意被收養。上述條件缺一不可。符合上述條件,孫強對吳紅霞的收養才是合法的。

2、關於收養手續問題
《收養法》第十五條規定:收養應當向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門登記。收養關系自登記之日起成立。收養查找不到生父母的棄嬰和兒童的,辦理登記的民政部門應當在登記前予以公告。收養關系當事人願意訂立收養協議的,可以訂立收養協議。收養關系當事人各方或者一方要求辦理收養公證的,應當辦理收養公證。

民政部於1999年5月25日頒布實施的《中國公民收養子女登記辦法》第二條規定:中國公民在中國境內收養子女或者協議解除收養關系的,應當依照本辦法的規定辦理登記。辦理收養登記的機關是縣級人民政府民政部門。第三條第四款規定:收養三代以內同輩旁系血親的子女,以及繼父或者繼母收養繼子女的,在被收養人生父或者生母常住戶口所在地的收養登記機關辦理登記。第四條規定:收養關系當事人應當親自到收養登記機關辦理成立收養關系的登記手續。夫妻共同收養子女的,應當共同到收養登記機關辦理登記手續;一方因故不能親自前往的,應當書面委託另一方辦理登記手續,委託書應當經過村民委員會或者居民委員會證明或者經過公證。第五條規定:收養人應當向收養登記機關提交收養申請書和下列證件、證明材料:(一)收養人的居民戶口簿和居民身份證;(二)由收養人所在單位或者村民委員會、居民委員會出具的本人婚姻狀況、有無子女和撫養教育被收養人的能力等情況的證明;(三)縣級以上醫療機構出具的未患有在醫學上認為不應當收養子女的疾病的身體健康檢查證明。第六條規定:送養人應當向收養登記機關提交下列證件和證明材料:(一)送養人的居民戶口簿和居民身份證(組織作監護人的,提交其負責人的身份證件);(二)收養法規定送養時應當徵得其他有撫養義務的人同意的,並提交其他有撫養義務的人同意送養的書面意見。監護人為送養人的,並應當提交實際承擔監護責任的證明,孤兒的父母死亡或者宣告死亡的證明,或者被收養人生父母無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並對被收養人有嚴重危害的證明。第七條規定:收養登記機關收到收養登記申請書及有關材料後,應當自次日起30日內進行審查。對符合收養法規定條件的,為當事人辦理收養登記,發給收養登記證,收養關系自登記之日起成立;對不符合收養法規定條件的,不予登記,並對當事人說明理由。

根據上述規定,孫強夫婦應當到被收養人吳紅霞生父或者生母常住戶口所在地黑龍江省哈爾濱市的收養登記機關辦理登記。辦理登記時應提交收養申請書;孫強夫婦的居民戶口簿和居民身份證;孫強夫婦所在單位或者村民委員會、居民委員會出具的本人婚姻狀況、有無子女和撫養教育被收養人的能力等情況的證明;縣級以上醫療機構出具的孫強夫婦未患有在醫學上認為不應當收養子女的疾病的身體健康檢查證明。吳紅霞的爺爺奶奶應提交本人的居民戶口簿和居民身份證以及對吳紅霞實際承擔監護責任的證明;吳紅霞父母已經死亡的證明;吳紅霞的外祖父同意將吳紅霞送養的書面意見。

提交上述文件和材料後,收養登記機關會在次日起30天內進行審查並發給《收養登記證》,收養關系自登記之日起成立。

3、關於吳紅霞被收養後能否在北京市辦理戶口登記問題
《收養法》第十六條規定:收養關系成立後,公安部門應當依照國家有關規定為被收養人辦理戶口登記。

《中國公民收養子女登記辦法》第八條規定:收養關系成立後,需要為被收養人辦理戶口登記或者遷移手續的,由收養人持收養登記證到戶口登記機關按照國家有關規定辦理。

公安部、商業部於1992年5月16日頒布實施的《公安部 商業部關於被收養子女戶口和糧食供應關系遷移問題的通知》規定:符合《收養法》有關規定,跨市、縣范圍收養一名同類戶糧關系子女的,收養人憑其住所地公證機關出具的收養公證書和有關證明材料(或其復印件),向遷入地戶口登記機關提出申請,經審查無誤,報市、縣公安機關批准後,准予辦理入戶手續;符合《收養法》有關規定,城鎮居民從農村收養一名不滿十四周歲子女的,收養人憑其住所地公證機關出具收養公證書和有關證明材料(或其復印件),向遷入地戶口登記機關提出申請,經市、縣公安機關審核,報地、市公安機關按照「農轉非」有關規定辦理。

司法部於2000年3月3日頒布實施的《司法部關於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收養法若干問題的意見》規定:公證機構辦理收養或解除收養關系公證,應按《公證暫行條例》和《公證程序規則(試行)》的規定辦理,要重點審查當事人的身份、行為能力和意思表示是否真實,收養登記證或解除收養關系證明是否系有權機關簽發。公證機構發現登記證內容違反收養法的,應當拒絕公證。夫妻共同收養,一方因故不能親自到場,另一方到場並提交經過公證的配偶的委託書的,視為親自到場。

依據上述法律法規的規定,孫強在取得對吳紅霞的收養登記證後,還應到孫強住所地的公證機關辦理收養關系公證。然後孫強持收養關系公證書、收養登記證、戶口本、身份證等證件,向孫強住所地的戶口登記機關提出申請,辦理吳紅霞的入戶登記手續。

⑨ 有關婚姻繼承法的案例分析,求答案

.
案例分析

一、年逾70歲的張某,一紙訴狀將自己的四個有贍養能力的子女告上法院,請求法官判決兩個兒子和兩個女兒承擔自己的贍養費。經查:張某生育了兩個女兒和一個兒子(即大兒子)。小女兒在其3歲時,被張某和前妻共同送給鄰居王某夫婦收養;小兒子是張某與李某再婚時,李某帶來的孩子(當時3歲),隨母親李某與張某共同生活在一起。

法庭審理時,大兒子拿出5年前自己與張某達成的協議:自己放棄繼承張某的房屋,同時,不承擔贍養張某的義務。因此,大兒子表示不願意贍養父親。小兒子認為自己是繼子,與張某沒有血緣關系,況且自己的生母早已去世,自己沒有義務贍養繼父。大女兒認為:自己已出嫁外村,也沒有義務贍養父親。小女兒更認為自己沒有義務贍養生父張某。

問:針對四個子女的辯解,如果你是本案法官,如何判決?理由及依據是什麼?

二、原告:孫某,男,55歲,原住台灣省高雄市。現住廣東佛山市。

被告:金某,女,31歲,廣東佛山市個體戶,現住佛山市某區。

原告孫某於1998年1月,從台灣回到廣東探親,3月15日在佛山經人介紹認識了被告金某,雙方於3月31日登記結婚(雙方均系再婚)。原告於登記結婚當天從銀行取出自己的1.1萬元美金交給被告,表示讓她去購置一套住房用於新婚居住。不久,金某購得「富達花園」內一套兩居室住房,房屋價值98098元。1998年9月,發放的產權證登記在孫某名下。另外,原告送給被告金項鏈一條,金耳環一副,金戒指3枚。婚後雙方還共同購置了25寸彩電一台,組合櫃一套。婚後夫妻感情尚好。在孫某生病期間,金某陪孫某去醫院看病,照料孫某。孫某於同年5月底返回台灣。1998年11月中旬,孫某從台灣來佛山。幾年共同生活期間,孫某發現金某由於做生意,常早出晚歸,對自己冷淡,後發現金某已另有新歡,且與第三者多次通姦。2001年5月,金某與第三者通姦導致懷孕,且自行到醫院做了人工流產。孫某得知,遂於2001年6月向佛山市某區法院起訴離婚,並且私下換了防盜門,不允許金某回家,要求金某對其進行精神損害賠償,並且主張將兩居室商品房、全部金首飾判歸自己所有。

被告金某不同意離婚,認為原告起訴離婚,沒有理由,自己在原告生病期間,曾對原告盡過做妻子的義務。而且表示,如果法院判決離婚,我主張「富達花園」商品房一套是孫某贈送給我的結婚紀念品,應當歸我所有;金首飾是孫某婚前送給我的見面禮,也應當歸我所有。同時,認為是由於孫某婚後勸自己辭去國家機關的工作,使自己沒有住房,也沒有固定的經濟來源,要求孫某對我進行經濟補償。

經法院查明,登記結婚後,孫某的確出資1.1萬美金購買商品房,購房的目的用於婚後共同居住。於1998年6月,孫某勸金某辭去正式工作去做生意,8月中旬金某辭職去商場租櫃台做成衣買賣。1999年12月,商場收回出租的鋪面,金某失去了生活來源,住房也有困難,現住在其兄家中。有證據證明金某確有通姦行為。金首飾是孫某於婚前贈送給金某的。

問:

1、 法院是否應當受理孫某提出的離婚訴訟請求?

2、 如果法院立案,是否應准予雙方離婚?

3、 兩居室的商品房應屬於什麼性質的財產?如果你是法官,對房屋將如何判決?

4、 金首飾應判歸哪一方所有?

5、 被告是否應承擔對原告的精神損害賠償責任?

6.原告是否應支付被告的生活幫助費用?

三、王天寧(男)與孔筱菊(女)婚後育有五個孩子,1998年房改時,他們以1萬元買下所居住的H市G區兩居室房子。2001年1月孔筱菊去世。大兒子王學軍不幸身患重病,於2001年4月病故。2001年5月,王天寧與江莎相識,同年10月登記結婚。居住於王天寧在H市G區的房子內。

對於父親王天寧再婚之事,子女們非常不滿。2001年底,王天寧的二兒子和女兒們以「王學軍的12歲兒子沒有父親無人照顧、上學近」等理由將其送至祖父王天寧處生活。2002年春節,兒女們與父親王天寧的矛盾激化。兒女們揚言要繼承母親的房產,雙方時有口角。2002年5月,已經患癌症的王天寧,將王學軍的兒子送至其外祖父母處,瞞著兒女與江莎賣了H市G區的房子(12萬元),並另買J區住房居住(10萬元)。2002年8月,4個兒女找到了父親與繼母的新住所。2002年9月,兒女們訴至法院要求繼承母親的遺產。

庭審中有以下的問題需要解決:

1、兒女們提出母親的遺產就是房產,繼承意味著可以進來居住。你認為上述說法是否正確?

2、母親去世兒女是否可以馬上要求繼承?對分割遺產的時間有沒有限制?

3、現在原房子已經被賣,如何確定母親的遺產?

4、雙方都認可王天寧除了J區房產外,沒有其他財產的事實,兒女們如何得到遺產?

四、韓某無子女,但有相當豐厚的家業。1982年韓某收養了一個兒子,取名韓冬。1993年2月,韓冬到外地謀生,並成家立業,沒有再返鄉念頭,也無接韓某同住之志,於是韓某在日覺體衰多病之時多次函請韓冬歸家探父,但韓冬音信不回。韓某感到這養子難以依靠,與其指望他養老送終,還不如和鄰人簽個遺贈扶養協議有保證。1994年3月,在村委會有關領導的見證下,韓某與村民李大勇簽定了合法有效的遺贈扶養協議,協議規定,李大勇負責韓某的生養死葬,在其離世後,其全部財產歸李大勇所有。l995年7月,韓某病危,覺得自己那麼歲財產都歸了李大勇有點太虧,忽然想起昔日知己牛傳山現在生活潦倒,極需幫助,臨死之前,倒不如給他留些財產。韓某使自書遺囑一份,將其所有財產的一半贈給牛傳山。同年8月1日,韓某謝世,李大勇依約處理了韓某的喪事。時過半月,牛傳山手持遺囑找到李大勇,要求接受遺贈,此時,韓冬也聞訊火速趕來要求繼承遺產。

問:該案應如何處理?

五、1995年,王懷安夫婦與鄰村的陳禮達夫婦達成書面收養協議,將兒子王小明(4歲)送給陳禮達夫婦收養。王小明被收養後,改名陳小明,受到養父母一家的寵愛,並與生父母時有來往。2003年,陳小明因為逃學,受到養父母責備,他不服氣,與養父母爭吵起來,陳禮達一氣之下打了他一個耳光,陳小明賭氣回到生父母家中。陳禮達幾次到王家找陳小明,要他回家,陳小明堅決不回家,並提出要斷絕與養父母的關系。兩個月後,王懷安夫婦提出解除收養關系,遭到陳禮達夫婦反對。經鄰居調解,陳禮達夫婦同意解除收養關系,但要求王懷安夫婦補償他們8年間支付的撫育費共15000元。王懷安夫婦卻認為解除收養是因為陳家有虐待陳小明的行為,因而不能付給他們撫育費。雙方爭持不下,訴至法院。

問:該收養關系能否解除?王懷安夫婦是否應補償陳禮達夫婦撫育費?(回答問題時請簡述理由)

六、胡衛與劉英於1997年結婚,婚後生育一子,現年6歲。胡衛夫妻性格愛好差距較大,加之胡衛在外邊做生意,很少顧家,雙方經常鬧矛盾。胡衛在外麵包了「二奶」,並向劉英施加壓力,逼其同意離婚。劉英堅決不同意離婚。2004年1月胡衛向人民法院起訴要求與劉英離婚,一審法院判決准予離婚,劉英不服,上訴至二審法院。法院審理期間,劉英提出要求胡衛給予自己離婚損害賠償。法院最終判決雙方離婚,並將兒子判歸劉英直接撫養,胡衛可以定期探望兒子。劉英為報復胡衛,拒絕胡衛探望兒子,並幾次將兒子轉移到朋友家裡躲避胡衛探望。胡衛非常氣憤。離婚後,劉英又發現,胡衛在離婚前將一部分夫妻共同存款轉移到了「二奶」名下,劉英打算向法院起訴,請求再次分割夫妻共同財產。

根據上述案情,回答下列問題並簡述理由:(1)如果二審法院維持原判,對劉英要求胡衛給予離婚損害賠償的請求,法院應當如何處理?(2)劉英拒不履行胡衛探望兒子的判決,胡衛是否可以請求法院強制執行,應當怎樣強制執行?(3)劉英是否可以向法院起訴,請求再次分割夫妻共同財產?

七、寧健與李菲系表兄妹,二人從小關系密切。長大後,更是情投意合。他們不顧雙方父母的強烈反對,堅決要求結婚。2001年7月,宋健大學畢業後去南方某地工作,同年10月,李菲也去該地。他們向婚姻登記機關隱瞞了真實的親屬關系。領取了結婚證。2002年春節,二人向親友宣布他們已登記結婚。雙方父母認為後果嚴重,非常著急,遂找律師咨詢。律師告訴他們可以依法申請宣告二人的婚姻無效。另外,宋健與李菲結婚後有存款2萬元。

根據本案案情回答下列問題,並說明理由。

(1)律師的說法是否正確?雙方的父母可否申請宣告婚姻無效?

(2)二萬元存款如何分割?

八、小雅(女)的母親於2001年12月病逝,留有遺產20萬元。小雅因與其他繼承人存在分歧,故遺產一直未分割。2002年8月小雅與趙偉登記結婚。趙偉在結婚登記前購買背投電視一台夫妻共同使用,2003年6月,小雅取得母親遺產應繼份額8萬元。

2003年8月,小雅生育一女兒,趙偉十分不滿,夫妻關系開始緊張,經常爭吵。同年10月,趙偉與本單位女同事李華同居,夫妻關系進一步惡化,難以共同生活。2004年3月,小雅向法院起訴請離婚。趙偉同意離婚,但在財產分割上發生爭執。

根據有關法律、司法解釋,回答下列問題並簡述理由:

(1)法院應否判決兩人離婚?

(2)如果雙方離婚,女兒應由何方撫養?

(3)小雅繼承的遺產8萬元應如何分割?

(4)背投電視應如何分割?

九、崔曉生、劉蓮夫婦為個體工商戶,經常外出作買賣。1993年3月,崔曉生夫婦到廣州進貨,一去不回。無奈之下,崔的父母於1997年8月向人民法院申請宣告崔曉生、劉蓮死亡。法院於1998年8月宣告二人死亡。崔曉生、劉蓮的兒子崔京(7歲)隨其祖父母生活。2000年崔京的祖父母年老無力撫養崔京,決定送養崔京。2000年底,崔京的祖父母於王玉山夫婦簽訂了收養協議,並辦理了收養登記。2001年初,崔曉生夫婦突然出現,隨後崔曉生以送養人不合格,崔京不符合收養條件為由,請求人民法院確認萬玉山夫婦與崔京的收養關系無效。

根據案情回答下列問題並說明理由:

(1)崔京是否符合被收養人條件

(2)崔京祖父母是否符合送養人條件

(3)該收養關系是否有效

(4)該收養關系能否解除

十、李樹綱以打漁為生,有兩層樓房一幢,共12間房。其女李玲出嫁多年,常有來往。長子李全喜,用自己經商收入建房4間,自成家庭;李全喜前妻早喪,遺子李山;後妻任平,生子李林。李山是復員軍人,為成立小家庭也用復員費購置新房2間,其妻何慧,生女李潔。李樹綱的次子李全興已病故,妻子王氏帶兒子李明星另嫁。李樹綱有一友宋建曾幫助過李樹綱,李樹綱想贈宋建一筆錢,但其未接受。李樹綱即寫下字據將自己房屋2間待自己死後贈給宋建的兒子宋明。今年初,李樹綱、李全喜、李山三人出海打漁,遇台風船毀人亡,但各人死亡時間不能確定。喪事完畢,死者親屬們為房產分割發生糾紛。李玲認為,其兄已死,她是李樹綱唯一子女,要求繼承李樹綱的房屋12間;任平認為李玲是出嫁的女,不能回娘家分房子,她系李樹綱的喪偶兒媳,因此房屋應由她和李林繼承;另外她還認為李山也系其子,她亦有權繼承李山的房產。何慧不同意他們的意見,她及李潔均請求分割遺產,李明星也要求繼承。宋明得知受遺贈後3個月來一直未表示態度。但在發生糾紛時也提出分割遺產要求。

問:(1)請指出本案的被繼承人和遺產,並說明被繼承人死亡的先後順序及認定理由。

(2)本案當事人李玲、任平、李林、何慧、李潔、李明星、宋明星能否分割遺產,分別說明理由。

十一、被繼承人劉惠良於1996年5月病故。其有三子一女,長子劉伯瀟、次子劉仲湘、三子劉叔湖、幼女劉季南。劉伯瀟在其父病故後因悲痛過度,於同年6月去世,有妻夏桂蘭,子劉明川和劉明秀。劉仲湘與前妻有一子劉明月,與趙秀蘭有一子劉明山;劉叔湖有妻任好君;劉季南於1994年8月去世,有丈夫馬行空、女兒馬玉花。

劉惠良於1993年10月立有一份書面遺囑,言明:劉叔湖一向拒絕贍養自己,不能繼承遺產;鄰居張陽與自己很有感情,可分得遺產房屋1間,現金1萬元;劉季南生活困難,可分得遺產房屋3間,現金3萬元;另外,多年好友趙玉山一直在困難時候對自己多有照顧,現其家境不好,可分得遺產3萬元。

另查明,劉惠良生前有房屋17間,現金11萬;趙玉山於1996年初病故,有妻張桂花、子趙大海。劉惠良在得知趙玉山的死訊時,曾多次對周圍的人表示,趙家對我有恩,我遺囑中為其指定的財產就給趙玉山的妻兒。

問:1、本案當事人中哪些是繼承人、受遺贈人?哪些當事人不是繼承人?

2、本案各當事人應如何分割遺產?並請簡要說明理由。

十二、劉季南與趙玉芬於1968年結婚,生有一子劉裕和一女劉蘭蘭。1980年5月劉季南因與趙玉芬發生爭執而離家出走,一直未有音訊。1988年趙玉芬向當地法院申請宣告劉季南死亡,法院於1988年8月作出劉季南死亡的宣告。趙玉芬及其子女對劉季南的遺產進行了繼承。1989年趙玉芬再婚。劉裕和於1987年7月結婚後生有一子劉明江。1989年6月劉裕和外出車禍死亡。1996年12趙玉芬接到某市公安局的通知,告知劉季南於1996年11因心臟病死於該市。經查,劉季南1980年離家出走後,一直給人打工,生活非常困難。1989年開始經商並獲得成功,積聚了財產200萬元。在經商期間,劉季南與胡柔相識,並於1991年元旦舉辦了婚禮(未履行結婚登記手續)。1992年4月倆人生有一女劉冬冬。劉季南於1995年親筆寫了一份遺囑,指明自己的財產在其死後由胡柔、劉冬冬、趙玉芬和劉裕和四人均分。

問:1.劉季南的死亡時間如何確定?為什麼?

2.劉季南被宣告死亡後趙玉芬等對劉季南遺產的繼承是否有效?為什麼?

3.設劉季南1995年(即被宣告死亡後)所立的遺囑在內容及形式上均不違反法律的強制性規定,該遺囑是否有效?為什麼?

4.劉季南1995年所立的遺囑應如何執行?

熱點內容
道德經圖解pdf 發布:2025-05-19 18:38:03 瀏覽:916
屬於道德特徵有 發布:2025-05-19 18:37:57 瀏覽:219
中國人民共和國民法典下載 發布:2025-05-19 18:37:01 瀏覽:32
法治進行時2016年全集 發布:2025-05-19 18:21:06 瀏覽:576
勞動法休息日算工資嗎 發布:2025-05-19 18:19:39 瀏覽:534
上海美女律師 發布:2025-05-19 18:01:51 瀏覽:274
黃薇法學 發布:2025-05-19 17:58:48 瀏覽:110
立法三審時間 發布:2025-05-19 17:51:04 瀏覽:555
澳門加班勞動法 發布:2025-05-19 17:43:00 瀏覽:835
安大的法律碩士 發布:2025-05-19 17:32:46 瀏覽:4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