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知識集錦 » 婚姻法教學案例

婚姻法教學案例

發布時間: 2022-05-25 14:34:57

A. 全國2009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學考試婚姻家庭法試題答案

巧啊 我也要考這門了 也找不到答案 個別拿不準的題目就自己翻書然後網上單搜吧

B. 我對誰負責 誰對我負責教學設計

要求體會承擔責任的意義,懂得承擔責任可能需要付出代價。

課程標准第三部分「我與國家和社會」中的「積極適應社會的發展」部分:知道責任的社會基礎,體會承擔責任的意義,懂得承擔責任可能需要付出代價,知道不承擔責任的後果,努力做一個負責的公民。

重點探討我與集體、國家和社會的關系。根據學生生活和成長的軌跡,學生在認識自我、學會與他人交往、正確行使權利、自覺履行義務的基礎上,學會對自己負責、對集體負責、對國家和社會負責。只有具有強烈的責任意識,正確認識和處理個人與集體的關系,才能自覺關心祖國的前途和命運,勇於推動社會的發展。

(2)婚姻法教學案例擴展閱讀:

《我對誰負責 誰對我負責》的相關內容:

1、學生思考並回答問題此環節再次聚焦學生的實際生活,通過分組討論,反思自己的日常行為,激發積極情感體驗,從而增強責任意識。

2、通過拓展活動,幫助學生認識自己與他人之間的責任關系。並用最美人物的故事,觸動學生的內心,激發學生的情感認同。

3、通過進一步追問,引導學生將內心的情感轉化為積極的語言表述,幫助學生樹立感恩的正面價值導向,有助於在實際生活中導之以行。

C. 全國高等教育自學考試婚姻家庭法試題

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15小題,每小題1分,共15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個選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請將正確選項前的字母填在題後的括弧內。 1.我國古代最常見的一種離婚方式是 () A.和離B.出妻 C.呈訴離婚D.義絕 2.美國多數州婚姻家庭法的主要淵源是 () A.英國法B.荷蘭法 C.德國法D.瑞士法 3.在資產階級國家的親屬法中, 未經合意不得成立婚姻 這一原則最早確立於() A.1970年美國統一結婚和離婚法B.1896年德國民法典 C.1804年法國民法典D.1898年英國婚姻條例 4.李某丈夫的嫂子是李某的 () A.血親的配偶B.配偶的血親 C.血親的配偶的血親D.配偶的血親的配偶 5.我的外曾祖父母,是我的 () A.旁系長輩血親B.旁系長輩姻親 C.直系長輩血親D.直系長輩姻親 6.甲男與乙女原系出自同一外祖父母的表兄妹,後來該男被他人收養,依我國婚姻法的規定,甲、乙() A.准予結婚B.禁止結婚 C.如戀愛時間很長,可以結婚D.能否結婚從習慣 7.未成年子女對國家、集體或他人造成損害時,父母應承擔() A.行政責任B.刑事責任 C.民事責任D.一切責任 8.按照現行司法解釋,婚前個人財產在婚後共同生活中自然損毀、消耗、滅失,離婚時一方要求以夫妻共同財產抵償的 () A.不予支持B.予以支持 C.結婚不滿5年的酌情予以抵償D.價值較大的予以部分抵償 9.根據我國《收養法》的規定,收養關系成立的必經程序是 () A.辦理收養公證B.訂立收養協議 C.訂立收養協議並辦理收養公證D.辦理收養登記 10.我國法定夫妻財產制是 () A.勞動所得共同制B.一般共同制 C.婚後所得共同制D.分別財產制 11.甲乙雙方協商後同意離婚,乙委託丙去婚姻登記管理機關代為辦理離婚登記手續。依照我國婚姻登記管理條例,丙() A.可以代理B.經甲同意後始得代理 C.取得乙的授權委託書後始得代理D.不得代理 12.根據有關司法解釋,在婚姻關系存續期間,復員軍人從部隊帶回的醫葯補助費和回鄉生產補助費,在離婚時 () A.應歸本人所有 B.應歸雙方共有 C.結婚時間不到10年的歸本人所有 D.結婚時間超過10年的歸雙方所有 13.按照有關司法解釋,婚姻關系存續期間居住的房屋屬於一方所有,另一方以離婚後無房屋居住為由,要求暫住的,經查實可據情予以支持,但一般不超過() A.6個月B.1年C.2年D.5年 14.甲(男)的外祖母乙是丙(女)的父親丁的胞妹,因此, () A.乙是丙的舅母,丁是甲母的叔父 B.乙是丙的姨母,丙是乙的甥女 C.乙是丙的姑母,丁是甲母的舅父 D.乙是丙的嬸母,丙是乙的侄女 15.依照我國法律規定,涉外結婚適用 () A.婚姻結地地法律B.男方住所地法律 C.女方住所地法律D.男女一方出生地法律 二、多項選擇題(本大題共10小題,每小題2分,共20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有二至四個選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請將正確選項前的字母填在題後的括弧內。多選、少選、錯選均無分。 16.按照我國法定夫妻財產制,夫妻共同財產包括婚姻關系存續期間 A.雙方或一方的勞動收入 B.雙方或一方繼承、受贈或受遺贈所得的財產 C.雙方或一方的其他合法收入 D.未成年子女受贈所得的財產() 17.羅馬市民法中婚姻終止的原因是 A.配偶死亡B.自由權的喪失 C.離婚D.市民權的喪失() 18.要求離婚的當事人,必須按照訴訟程序辦理的情形有 A.一方為港、澳同胞 B.一方為外籍華人 C.一方為海外華僑 D.一方為居住在我國的外國僑民() 19.依照我國《母嬰保健法》的規定,婚前醫學檢查包括對下列疾病的檢查 A.嚴重遺傳性疾病B.指定傳染病 C.有關精神病D.性生理缺陷() 20.根據有關司法解釋,尚未獨立生活的成年子女在下列哪些情形下,父母仍應負擔必要的撫育費 A.尚在校就讀的 B.確無獨立生活能力和條件的 C.喪失勞動能力的 D.雖未完全喪失勞動能力,但其收入不足以維持生活的() 21.按照我國《收養法》的規定,收養孤兒、殘疾兒童或者社會福利機構撫養的查找不到生父母的棄嬰或兒童,可以不受下列哪些情形的限制 A.收養人須無子女B.收養人須年滿30周歲 C.收養人有撫養教育被收養人的能力D.只能收養一名() 22.下面說法正確的是 A.寄養不產生依法擬制的父母子女關系 B.社會福利機構對孤兒、棄嬰和兒童的收容、養育不發生依法擬制的父母子女關系 C.養子女與生父母及其他親屬的自然血親關系仍然存在 D.收養與立嗣沒有什麼不同() 23.根據最高人民法院的有關司法解釋,弟妹對兄、姊履行扶養義務的條件是 A.弟、妹是由兄、姊撫養長大的B.弟、妹有負擔能力 C.兄、姊已經退休D.兄、姊喪失勞動能力、孤老無依() 24.下列各種親屬關系中,屬於直系擬制血親的有 A.生父母與已認領的非婚生子女 B.繼父母與受其撫養教育的繼子女 C.養父母與養子女 D.繼父母與未受其撫養教育的繼子女() 25.按照寺院法的親等計演算法,屬於二親等的血親包括 A.伯、叔與侄子女B.堂兄弟姊 C.表兄弟姊D.同胞兄弟姊妹() 三、名詞解釋(本大題共5小題,每小題3分,共15分) 26. 六禮 27.借婚姻索取財物 28.姻親 29.夫妻財產制 30.親權 四、簡答題(本大題共2小題,每小題6分,共12分) 31.什麼是婚姻家庭的自然屬性和社會屬性 32.簡述離婚時經濟幫助的條件及具體辦法。 五、論述題(本大題14分) 33.如何全面理解和執行婚姻法等法律和有關司法解釋關於在一定期間限制男方離婚請求權的規定。 六、案例分析(本大題共2小題,第1小題10分,第2小題14分,共24分) 34. 徐小琪(女)的父親於1992年底去世,留有遺產10萬元,因與其兄在繼承問題上發生爭執, 故遺產尚未分割。1994年2月她與王良登記結婚。王良在婚前購置紅木傢具一套,同年5月,女方取得其父所遺存款4萬元。婚後初期,雙方感情尚好。但自 1997年夏天以後,男方有了外遇,夫妻關系開始惡化,兩人經常爭吵不休,難以共同生活。1999年紀月,女方向法院起訴離婚姻。男方表示,離婚可以考 慮,但他要求分割女方婚後因繼承而取得的4萬元中的一半歸他所有。女方提出,家中所用一套紅木傢具應分出二分之一給她。以上案情經法院審理,准予雙方離 婚。 請根據有關法律和司法解釋,回答下列問題,並簡述理由: (1)女方在婚後取得的遺產,男方是否有權分割 (2)女方要求分割二分之一紅木傢具,依法可否予以支持 35. 李波(男)與王莉經人介紹相識了3個月後,於1994年1月登記結婚,共同居住在由男方單位分配的公房裡,次年生育一女。李波原系國有企業職工,兩年前辭 職,他未與妻子商量便向他人借債3萬元,從事個體運輸,經營狀況時好時壞,除個人花用外,全部收入用於清償債務,已還債2萬元。不久,李波多次參博, 經常深夜不歸,對母女生活極少關心,也不肯負擔家庭開支。王莉在生育後不久下崗,為維持母女倆生活,已借債2千餘元。夫妻關系日趨冷淡。雖經女方多次規 勸,李波仍然我行我素。無奈之中,王莉只好向法院起訴離婚,並要求解決住房和女兒撫養費問題,並且提出2000餘元債務也應由雙方清償。李波表示,堅決不 同意離婚,如果法院一定要判決離婚,由於他從事個體經營,收入沒有保障,故不負擔女兒的撫養費;同時他還提出,他尚未清償的1萬元債務女方也應分擔。此 外,李波表示,女方應無條件搬出目前住房,仍由他本人繼續租賃使用。以上爭議,雖經多次調解,仍未達成協議,女方堅持要求離婚。 根據上述案情,試依照現行法律與有關司法解釋,回答下列問題,並簡述理由: (1)在男方堅持不離婚的情況下,法院可否判決雙方離婚 (2)男方提出,如法院判決離婚,他將不負擔女兒撫養費。對此應如何解決 (3)如何解決男女雙方當事人對住房問題的爭議 (4)案內的兩筆債務應如何定性與償還

D. 違反義務教育法,婚姻法的案例與分析各一個謝謝啦!

違反義務教育法,婚姻法的案例與分析:
一、原本在吉林一所鄉鎮中學讀初一的小弘,剛剛13歲就不得不結束了自己的學生生涯。2003年10月的一天,小弘的母親被學校領導叫去,說是小弘太淘氣,剛上學一個月就在學校打了兩次架。「校長說孩子影響了學校的秩序,不能再留在學校。我哭著求校領導,可最後學校還是沒留他。」
分析
關於吉林某鄉鎮中學小弘的案例,學校一方面沒有依法保護小弘接受義務教育的權利,同時還違反了《義務教育法》第二十七條關於「對違反學校管理制度的學生,學校應當予以批評教育,不得開除」的規定。小弘「太淘氣」、「在學校打了兩次架」,依據法律的規定,學校首先應當批評教育,對學生負有教育的義務,不能簡單地將學生推出校門,更不能隨意開除學生。如果學生屢教不改,嚴重影響了教育教學秩序,可按照有關法律規定的程序,將具有《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規定的嚴重不良行為的適齡少年轉送入專門的學校,繼續接受義務教育,並接受對嚴重不良行為的矯治。
婚姻法案例!因脅迫結婚的,婚姻關系有效嗎???
吳某是獨生子女。吳某的父母一心想等女兒成年後,「招郎上門」,既可以解決吳家缺乏勞動力的困難,又可以「宗祀不絕」。2000年6月,女兒已22歲,雖經人介紹了幾個對象,均因不願到吳家當上門女婿而未成。吳某的父母商量,准備將吳某許配給現年27歲的本村青年孫某,但吳某堅決不同意這門親事。2000年10月,吳某的父母背著女兒,通過託人情和吃喝等手段,打通了婚姻登記機關工作人員朱某的關系,在男女雙方均未到場的情況下,由朱某給辦了結婚登記,發給了結婚證書。接著,吳氏夫婦又暗中積極為女兒購置衣物用品,修繕房屋,准備舉行婚禮。吳某知道緣由,便在家大哭大鬧。她宣稱:「誰去辦的結婚證,誰就和他結婚。」又遭到父母的打罵。她跑到婚姻登記機關向朱某要求收回結婚證,朱某怕問題暴露受到追查,極力給吳某施加壓力,說:「你和孫某已經領了結婚證,就是夫妻了。不管誰來辦理的結婚證都有法律效力。」朱某堅持不能收回結婚證書,並告訴她:「今後關系不好,還可以找我辦離婚嘛。」吳某認為自己爭取婚姻自由的路已經到了盡頭,因此,只有以死來控訴這害人的包辦婚姻。她兩次投河,均被人搭救。
在父母、親友的反復「勸導」下,同年12月,吳某與孫某的婚禮如期舉行。盡管是吳氏夫婦強迫他們倆同住一室,但吳某每晚都是和衣而眠,不讓孫某挨身,孫某為人老實,與吳某同床各枕,也從不與吳某接觸。因而雖已結婚,但從未過失妻生活。孫某想,自己是上門女婿,這寄人籬下的生活既沒有意思,也耽誤了吳某的青春,便於2001年4月主動與吳某商量,背著吳氏夫婦,到婚姻登記機關登記離婚。但在辦理離婚登記時,朱某堅持有村裡開的離婚證明,才能辦理。於是二人又轉向村委會要證明,被村委會主任王某嚴加訓斥:「你們結婚快半年了,不吵不鬧,親親熱熱,還要求離婚,毫無道理。」因而拒絕開離婚證明。吳某與孫某要求離婚之事,被吳氏夫婦發覺。吳氏夫婦除對雙方嚴加指責外,又對孫某以家產相誘惑,要孫某在任何情況下都不同意與吳某離婚。吳某見協議離婚無望,便翻山越嶺,跑到縣人民法院起訴,堅決要求解除她與孫某的包辦婚姻。法院受理後,經調查上述情況屬實。經縣法院建議,婚姻登記機關工作人員朱某受到了有關部門的批評和處理。本案經審判委員會討論後,宣告吳某和孫某的婚姻關系無效。
[問題]
(1)法院對本案的處理是否正確?如正確請說明理由。
(2)如不正確,請說明為什麼?
分析
對於本案,吳某與孫某本無結婚合意,兩人結婚純系父母脅迫所致,法院宣告吳某、孫某的婚姻關系無效是正確的。另外,本案在結婚的程序方面也存在明顯的問題,吳氏夫婦在男女雙方均未到場的情況下,買通朱某給辦了結婚登記,發給結婚證書,這顯然是嚴重違反婚姻法的行為。

E. 尋找經典案例

【案情簡況】
原告:徐某,女,17歲,同堂村村民,高中學生。
訴訟代理人:浙江創欣律師事務所 倪振楊 律師
被告:王某,夏黃村村民,原告生父。
被告:金某,夏黃村村民,原告生母。
被告:徐甲,同堂村村民,原告二叔。
被告:徐乙,同堂村村民,原告小叔。
案由:遺產歸屬糾紛
浙江省永康市同堂村村民徐某某,系第三、第四被告胞兄,因年過四十未婚,於1985年與失去前夫的章某結為夫婦。婚後兩年未生育。
1987年9月中旬,原告出生第十五天即被徐某某、章某夫婦收養。1989年、1990年養母、養父先後去世,原告年僅三歲。因無合適監護人,原告親生父母王某、金某不忍心看著年幼的原告失去依靠,毅然舉家租住在同堂村,擔負起對原告的監護責任至今。期間,原告村兩委及鄉鄰多方關懷,給原告申報落戶、分了責任田,並按孤兒給予照顧,對原告生父母擔任原告監護人給予大力支持,使原告能重新享受人間真情的關愛,使孤兒能健康成長。但,養父去世九年後的1999年11月,四被告簽訂了"協議書",將原告所有的養父遺產處分給"親胞兄弟所有"。此後,第三、第四被告依"協議書"佔有原告養父遺產(主要是三間房屋)至今。
2002年,村裡分配土地徵用款時,以原告不繼承養父遺產、已由生父母監護為由,不給原告享受村民待遇。原告生父母遂感事情嚴重,委託浙江創欣律師事務所並指定倪振楊律師代理本案,於2003年9月起訴維權。

【爭議焦點】法庭審理過程中,原告和第一、第二被告與第三、第四被告之間主要圍繞以下焦點展開:
一、原告與徐某某、章某夫婦之間的收養關系是否成立和有效。
第三、第四被告辯稱:原告與其養父之間的收養關系不成立。原告是棄嬰,依據《浙江省計劃生育條例》(修正)(1995)第四十五條"禁止非法收養。非法收養的,按計劃外生育處理"的規定。徐某某與章某將原告收養違反上述不得收養棄嬰的規定,因此收養關系不成立。即使當時收養關系成立,但原告養父母去世時原告才三歲,此後,原告就被生父母領回去撫養至今,已經與養父母脫離收養關系,而與生父母重新建立父母關系。所以,收養關系已經不存在。
原告認為:原告與徐某某、章某夫婦間的收養關系成立並合法有效。
1、從1987年9月原告出生第十五天起,原告就被徐某某、章某夫婦收養。這是原告生父母與徐某某、章某夫婦生前的真實意思表示,而且得到包括第三、第四被告在內的徐氏家族一致認可,並得到村委會的支持。原告的戶口簿、四被告的協議書和徐氏宗普等充分證明了這一點。《中華人民共和國收養法》第十五條雖然規定"收養應當向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門登記。收養關系自登記之日起成立。"但《收養法》自1992年4月1日起施行。原告被收養是在1987年9月,依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貫徹執行民事政策法律若干問題的意見》第四部分"收養問題"第28條"親友、群眾公認,或有關組織證明確以養父母與養子女關系長期共同生活的,雖未辦理合法手續,也應按收養關系對待。"之規定,原告與徐、章夫婦之間的收養關系客觀存在並合法有效。
2、原告養父母去世時後,原告就被生父母撫養(監護)至今屬實。但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收養法》第二十三條第二款"養子女與生父母及其他近親屬間的權利義務關系,因收養關系的成立而消除。"法律並沒有規定養父母去世後,養父母與養子女之間的權利義務關系自然消失,也沒有規定未成年的養子女與生父母間的權利義務關系自然恢復。因此,第三、第四被告認為收養關系已經不存在的主張不能成立。
二、四被告簽訂協議書對徐某某、章某的遺產所作的處分是否合法有效。
第三、第四被告認為:第一、第二被告是原告的監護人,有權處分被監護人的財產;四方簽訂"協議書",約定將徐某某、章某的遺產歸第三、第四被告所有,是原告生父母真實意思表示。所以,"協議書"合法有效。
原告認為:四被告簽訂"協議書",處分原告養父母遺產的行為無效。理由是:
1、原告養父母的遺產,依法應歸原告繼承,歸原告所有。
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第二十六條"國家保護合法的收養關系。養父母和養子女間的權利和義務,適用本法對父母子女關系的有關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收養法》第二十三條"自收養關系成立之日起,養父母與養子女間的權利義務關系,適用法律關於父母子女關系的規定"。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繼承法》第十條"遺產按照下列順序繼承:第一順序:配偶、子女、父母。第二順序: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繼承開始後,由第一順序繼承人繼承,第二順序繼承人不繼承。沒有第一順序繼承人繼承的,由第二順序繼承人繼承。本法所說的子女,包括婚生子女、非婚生子女、養子女和有扶養關系的繼子女。本法所說的父母,包括生父母、養父母和有扶養關系的繼父母"等規定,原告作為養父母遺產的第一順序繼承人,養父母的父母早已去世,原告就是其養父母徐某某夫婦遺產的唯一繼承人。因此,從原告養母、養父先後去世之時起,原告養父母的遺產就歸原告所有,屬原告的財產。
2、四被告簽訂"協議書"處分原告財產的協議內容無效。
如前所述,依照法律規定,1989年、1990年原告養母、養父先後去世之日起,其遺產即歸原告繼承和所有。但九年後的1999年9月(原告才13虛歲),四被告卻簽訂協議書,約定"原告養父遺產由親胞兄弟所有,原告徐某因未成年遺產歸屬問題由親生父母王某、金某作主,自願同意,原告不接(繼)承其養父遺產。"這一約定內容是違法的、無效的。依據最高人民法院《民法通則意見》第10條規定,"監護人的主要職責是:(1)保護被監護人的人身權利。 (2)管理和保護被監護人的財產及其他合法權益。(3)代理被監護人進行民事活動和民事訴訟活動。"《民法通則》第十八條規定:"監護人應當履行監護職責,保護被監護人的人身、財產及其他合法權益,除為被監護人的利益外,不得處理被監護人的財產。"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五十八條"下列民事行為無效:(五) 違反法律或者社會公共利益的"的規定,以及《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五十二條關於"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合同無效:(五)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之規定,監護人管理被監護人的財產,有權為被監護人的利益處分被監護人的財產,但不得進行有損或者可能損害被監護人利益的處分行為。四被告簽訂協議將原告所有的財產處分給第三、第四被告所有,直接侵害原告合法的財產權利,使原告失去最基本的生活保障。因此,協議書處分原告財產的內容違反法律強制性、禁止性規定,是違法的、無效的,應當予以撤銷。
三、原告養父母的遺產(三間房屋)是否應歸第三第四被告所有。
第三、第四被告認為:四被告於1999年9月簽訂"協議書"後,他們即依據該協議佔有、使用原告財產,至今已5年,依據法律規定,原告已經超過了二年的訴訟時效,三間房屋應歸他們所有。
原告認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五十八條第二款規定:"無效的民事行為,從行為開始起就沒有法律約束力。"第三、第四被告依據違法的、無效的"協議書"佔有、使用原告財產沒有法律依據。原告今年才16歲,在年滿20歲前主張自己的合法權益不受時效的限制。因此,不因兩被告已經實際佔有5 年而歸佔有人所有。
【法院認為】
法院經三次開庭審理後認為:原告與徐某某、章某之間所形成的收養關系,雖未按照有關收養的法律和政策辦理收養手續,但原告與徐某某夫婦之間已實際形成父母子女間的權利義務關系,且該關系也已被群眾所公認,並將原告作為徐某某夫婦的養女載入了徐氏宗譜,因此原告與徐某某夫婦之間的事實收養關系成立。本案所爭訟的財產房屋為徐某某登記所有,是徐某某婚前財產,且章某先於徐某某亡故,因此該房產應屬徐某某的個人遺產。原告作為徐某某夫婦的唯一法定繼承人,其對徐某某的遺產享有繼承權。被告王某、金某擅自處分未成年人的財產,與被告徐甲、徐乙簽訂的處分原告繼承權的協議書,侵害了原告的合法財產繼承權,故四被告於1999年9月所簽訂的協議書無效,徐某某的遺產應由原告依法繼承。現由被告徐甲、徐乙佔有的徐某某的遺產應歸還原告繼承和享有。原告請求確認四被告於1999年9月所簽訂的協議書中對徐某某遺產處分的內容無效及返還房屋的訴訟請求依法有據,本院予以支持。被告徐甲、徐乙的抗辯理由因無證據證明且依法無據,本院不予採信。

【判決、結果】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十八條第一款、第五十八條第一款第(五)項 、第六十一條的規定,法院判決如下:
一、確認四被告於1999年9月所簽訂的協議書中處分原告繼承權的內容無效。
二、被告徐甲、徐乙應在本判決生效後三個月內,將其所佔有的同堂村徐某某的遺產房屋三間返還原告繼承所有。
宣判後,被告徐甲、徐乙沒有上訴。但在判決書規定的時間內沒有自覺履行判決書確定的義務。經原告申請,二OO三年底已由法院強制執行到位。

【分析、建議】本案原告在其三歲時因養父母的不幸去世得到了遺產,在十二歲時因生父母和叔叔的行為而被剝奪,十六歲時求助於法律,依法使失去的財產失而復得。這無疑是一個成功維護未成年人合法權益的案例。
本案最大的特點是: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權益的不是別人,正是原告自己的生父母和叔叔。因此,在辦案過程中,就碰到了法律上的障礙:
1、監護人的確定。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 第十六條規定"未成年人的父母是未成年人的監護人。未成年人的父母已經死亡或者沒有監護能力的,由下列人員中有監護能力的人擔任監護人:(一) 祖父母、外祖父母;(二) 兄、姐;(三) 關系密切的其他親屬、朋友願意承擔監護責任, 經未成年人的父、母的所在單位或者未成年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同意的。對擔任監護人有爭議的,由未成年人的父、母的所在單位或者未成年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在近親屬中指定。對指定不服提起訴訟的,由人民法院裁決。"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收養法》第二十三條第二款自收養關系成立之日起,"養子女與生父母及其他近親屬間的權利義務關系,因收養關系的成立而消除"的規定,本案原告養父母去世後,原告與生父母之間並不因此而自然恢復父母子女之間的權利義務關系。因此生父母並不能自然成為原告的合法監護人。好在從養父母去世原告三歲時,生父母就事實上履行對原告的監護、撫養的義務,原告的親屬、村民委員會和群眾都無異議。到起訴時已經十三年。所以,原告的生父母是事實上的、合法的監護人,法院也沒提出異議。
2、訴訟主體的確定。因為簽訂協議、處分原告養父遺產的一方就是原告生父母,也就是原告的監護人。《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十八條規定:"監護人應當履行監護職責,保護被監護人的人身、財產及其他合法權益,除為被監護人的利益外,不得處理被監護人的財產。"依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試行)"第10條監護人的主要職責第(3)項"代理被監護人進行民事活動和民事訴訟活動"之規定。當被監護人合法權益被侵害,需要維權時,依法應由監護人代理被監護人進行民事活動和民事訴訟活動。但本案中,侵權人是原告的生父母(監護人),無疑是本案的被告。如果由生父母(監護人)代理訴訟,生父母當然以原告的身份出現。這樣,就成了自己告自己的狀況,這顯然是違背法理的。既然不能由監護人代行民事活動和民事訴訟活動,又應當由誰來履行監護責任,包括請律師代理呢?法律對此沒有規定。--這是目前法律的空白。如果要等到被侵害人年滿十八周歲,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時再自行主張權利,就會造成明知受侵害而不能維權的狀況,顯然不利於充分保護未成年人的合法權益。
建議:下次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時,對監護人侵害被監護人權益不能履行監護職責時,應當由誰代為履行監護職責作出明確規定,以切實保護未成年人的合法權益。

校園法律案例分析(一)
案例: 寒假過去又開學了,初一( 3)班郭老師在學生報到注冊的時候,又強調了發型問題。說實在話,"穿衣戴帽,各有一好",留什麼樣的發型本來是小得不能再小的事了,可現在許多學校又都把它當做一件不小的事來抓,其原因是指揮中學生留什麼發型的不是教委,不是學校,而是歌星、影星、球星,學生以他們的形象來定位,結果生源不擇優校的學生常給人"街道痞子"、"胡同串子"的感覺,郭老師強調發型問題是有原因的。
三天過去了,班裡的男生蘇某還是留著長長的中分。一天中午放學後,郭老師把他叫到辦公室。教師問:"老師給全班同學提的發型要求你知道嗎?這也是全校統一的要求,你知道嗎?""知道。"學生低聲回答。"知道?知道為什麼還不動?"聲調里老師帶著幾分氣。"我家裡不讓理,我也沒辦法。"學生理直氣壯。就這樣,師生對話的火葯味越來越濃。最後,老師拉開抽屜順手拿出一把剪子,嘴裡說著那我替你理吧,話到手到,蘇某中間的一綹頭發已剪下來了。蘇某一邊護著,一邊說:"得,得,我自己去理,行了吧。"說完跑出了辦公室。

蘇某回到家的時候,其父正在喝酒。看見兒子捂著頭走進來便大聲喝問,以為兒子又在外面打了架,惹事生非。當聽完事情原委後便借著幾分酒力,怒沖沖跑到學校興師問罪。見到郭老師開始還較理智,後來便破口大罵,在場的老師都為之瞪目。

正當大家紛紛上前勸解、家長還不依不饒的時候。一位兩鬢銀白、馬上要退休的女教師喬某走上前去,嘴裡說著"讓你無法無天"隨手就給了蘇父一個嘴巴,不知是這巴掌的功效還是蘇父的酒也該醒了,反正此後罵聲聽不見了,只是聽到蘇父反復強調:"正月里理頭死舅舅,又不是文化大革命,憑什麼給我孩子剃陰陽頭……。"此時外面已圍了不少人,為了化解矛盾,年級主任便把他們帶到校長室。

校長熱情地接待了他們,說來也巧校長剛剛學完有關教育法學的課程,聽完大家的陳述,覺得這是個比較典型的案例,藉此也是對大家進行法制教育的好機會。校長認為,化解矛盾的最好辦法是學法,使他們各知其錯。校長先對家長講,您看見孩子被剃了頭心裡不痛快,大家都可以理解,有意見也可以反映,但跑到學校來吵鬧、辱罵教師是不允許的,這是違法行為。校長說著打開《教師法》翻至第35條:"侮辱、毆打教師的,根據不同情況,分別給予行政處分或者行政處罰;造成損害的,責令賂償損失;情節嚴重,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校長說完征詢家長意見:"您看咱這問題在學校解決好還是換個地方解決好?"家長趕緊表示自己錯了,願意賠禮道歉,說著站起來給郭老師深深鞠了一躬。

接著校長轉過身來對郭老師說:"您對學生嚴格要求,對工作認真負責是好的,但採取的方法不當,對學生的人格不夠尊重。"校長打開《未成年人保護法》第三章找到第15條:"學校、幼兒園的教職員應當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嚴,不得對未成年學生和兒童實施體罰、變相體罰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嚴的行為。"就這一點來說,郭老師應該向學生道歉。此時郭老師已為自己一時間魯莽感到內疚,借著校長的話,誠懇地向學生和家長表示了歉意。 對老師喬某,校長笑著批評她說:"您站出來主持公道,這很不容易,但是您不該用違法行為制止違法行為。如果這樣下去那不就亂上加亂了嗎?"喬老師為人豪爽當即向家長道歉,並表示校長批評得對,自己遇事不冷靜,確實不應該。

案例分析: 對於本案中發生的行為,這位校長依據法律所作的分析已經很清楚了。通過這個案例我們需要看到的是,在學校教學活動中發生的類似事件比較普遍,象老師強行給學生剪發的事不僅僅是這一位老師的行為,家長到學校來"興師問罪"的事也多見於很多學校,當發生這類事情的時候,應該依照現有的法律來處理,雖然不是所有行為都有相應的具體法律條文,但我們也可以比照一些類似條文或者法律精神來解決,知法、懂法,具備法律意識是對每個公民的要求,大家遇事都能冷靜思考,注意以法律來規范自己的行為,對保證學校正常的教學程序非常重要,同時這也是保障自身權利的重要前提。
校園法律案例分析(二)
教師誤傷學生
案例: 在本案中,原告張欣欣,男, 10歲,某小學學生;被告為原告的教師王適之,男,28歲;第三人為原告所在學校和某鎮教辦。

原告訴稱: 1992年6月19日上午上第一節課時,由於我同桌不專心聽課,教師王適之使用竹製教鞭拍擊學生陳某桌面,以示教訓陳某,不料打斷教鞭頭。致碎片飛插入我的左眼瞼及眼球角膜內,後經治療,也未見效。1992年7月13日經縣人民醫院檢查,診斷為眼外傷,瞳孔閉鎖。1992年8月20日,再到某眼科醫院檢查診斷為陳舊性眼球鈍傷(角膜血染)。現要求被告賠償我的葯費、親屬的誤工費1800元、傷殘生活補助費27500元,共30450元。

被告辯稱:我當時在執行公務(上課),用教鞭擊課桌,以示警告違紀學生,不料教鞭破裂飛出碎末刺著原告的左眼皮上,後來原告自己拔下,但當時我未發覺,後我知道原告眼傷曾向學校領導及班主任多次提議去醫院檢查治療,而原告家屬卻說:只是熱毒嚴重,不用麻煩了。後由於不及時找專科醫院治療,才導致眼睛失明。因此,我不應負全責。

第三人述稱:原、被告所述的受傷、治療過程都是事實。由於被告的行為是過失行為,不是故意造成原告眼睛失明的,所以我們希望合情合理解決。

經人民法院審理查明: 1992年6月19日上午上第一節數學課時,被告王適之檢查學生背誦乘法口訣,因學生陳某不能背誦,且東張西望,被告王適之便用教鞭拍擊陳的課桌以示警告集中精神。但在拍擊時,不料有一粒比牙簽還細小的竹屑飛插入陳的同桌即原告左眼眉毛下的眼皮(因原告身體不舒服而伏在桌上),原告即撥出,當覺得痛和出血時便小聲哭。後被告發現即停止上課來問及病否和察看眼睛,並叫原告到衛生站看病。由於當時原告不願去,結果到中午放學時才由班主任用自行車送回家,第二天原告繼續堅持上學。開始一、兩天家長認為問題不大,自以為是熱毒所致而未引起重視。後原告覺得眼睛很疼且睜不開,原告親屬即帶原告到衛生站、衛生院、人民醫院等地去治療,期間,共用去醫葯費221.06元。後由於病情沒有好轉,相反惡化,才於1992年7月13日到縣人民醫院住院治療。經診斷:眼外傷,瞳孔閉鎖,用去醫葯費共339元。上述有葯費的單據共560.06元,無單據的668元。1992年8月20日經雙方同意,由被告出資與原告到廣州中山醫學院眼科門診再次檢查,診斷為陳舊性眼球鈍份(角膜血染)。在整個醫療過程中,共用去人民幣1248元,其中被告支付600元(含去廠州檢查的200元)。1992年9月6日,原告向法院提起訴訟,要求被告賠償醫葯費、誤工費及傷殘生活補助費共30450元。

法院認為:被告造成原告傷害的事實清楚,證據充分。原告要求被告賠償葯費、誤工補助及生活費,本院應予支持。在整個事故中,雖然被告沒有主觀上的故意,但客觀上已造成原告左眼完全失明,成了終身殘廢,被告應負主要責任。由於損害是在教學過程中發生的,因此第三人也應負一定責任。案經調解,雙方各持己見。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 119條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第47條的規定,判決如下:由被告王適之一次性賠償醫葯費、誤工費及傷殘後的生活費 3600元(含已支付的600元),第三人賠償人民幣2000元,合共5600元給原告張欣欣。本案受理費50元,由被告負擔。

案例分析: 教師在教育教學活動和管理學生過程中,有時會因故意或過失而對學生的身體造成傷害。傷害發生後,往往會引起賠償訴訟。原告是確定的,是合法權益受損害的學生,但被告的確定卻比較復雜。起來說來,有這么幾種情況:( 1)被告為學校;(2)被告為教師;(3)學校和教師為共同被告;(4)學校為被告,教師為第三人;(5)教師為被告,學校為第三人。本案例反映的是第五種情況。本書贊同第一種做法, 以為將學校列為被告,由其承擔賠償責任比較合宜,因教師對學生造成損害是教師的職務行為導致的。但這絕不是說教師不負任何責任,除負行政責任外,還應負民事賠償責任,學校可在履行賠償義務後,向教師追償學校所賠償的部分或個部費用。

校園法律案例分析(三)
老師擅拆學生信件致學生墜樓
案例:

原告:楊新宇,男, 18歲,天津市第48中學學生,住天津市河北區獅子林大街10號。

被告:天津市第 48中學

法定代表人:楊復興,校長。

第三人:王斌,男, 53歲,天津市第48中學教員、班主任。

第三人:陳利民,男, 23歲,天津市第48中學教員、校團隊書記。

第三人:楊國祥,男, 44歲,系楊新宇之父。

原告楊新宇向天津市河北區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稱: 1988年10月26日下午,我因故未上第二節課,班主任王斌乘我不在教室,隨意翻弄我的書包,從錢夾里翻出校外女生給我的信件,並將信件和書包拿到辦公室。我得知後,前去索要,王斌令我將信件說清楚,否則不給我書包。為防信件內容擴散,我拿起信和書包欲走,王斌不讓走。學校團隊書記陳利民趕來,揪住我搶奪信件。我急忙將信塞入口中。陳利民即拳擊我面部,並摳我嘴,因未能搶到信,便將我挾持到三樓閱覽室內,反鎖屋門。為擺脫教師對我的毆打,我躍上窗檯,想從窗戶逃脫。此時,聽到一教師驚叫,我慌忙從三樓窗戶墜落樓外,造成多處骨折、肺出血等嚴重後果。除被告已墊付部分醫療費用外,仍有父母因陪伴誤工減少收入及營養費等計1300餘元的損失。要求被告負擔我治傷支出的一切費用,補償我喪失部分勞動能力帶來的經濟損失,並負責解決我今後的生活出路問題。

被告天津市第 48中學辯稱:原告無故曠課,班主任王斌為防其放在課桌內的東西丟失,將原告的書包、錢包拿到辦公室。因恐錢包內有錢,便打開錢包,發現未封口的信封,抽出信紙,見是原告早戀情書,即放在桌上。此時原告闖進辦公室,王斌與其談話,了解曠課原因,並進行說服教育。原告拒不服教,猛然將放在桌上的情書奪走,放入口中,拿起書包便走。王斌阻止,被原告推倒。此間,陳利民在四樓聽到聲響,快步趕到三樓察看,將原告面對面抱住,因見原告嘴特別鼓,臉色蒼白,恐其噎著,便用手摳其嘴裡的東西。原告用頭頂撞並撕扯陳利民的衣服,力圖掙脫,雙方拉扯到閱覽室,陳利民讓原告把嘴裡的東西吐到屋內爐里燒掉,原告便先進屋。當楊穎強老師進去時,發現原告已站在樓窗上,便上前拽其腿,讓其下來。原告將楊老師蹬倒在地。楊驚呼時,教務處張主任聞聲趕來,撲到窗前,只見原告兩手攀抓外窗檯,從左側向右側移動,由於腳下無可蹬踏而失落地面。原告傷現已痊癒,我校為其墊付了 2698.83元費用。原告墜樓系自身所為,與校方教育無因果關系,其後果應由其自負。要求原告返還學校已墊付的全部費用。

第三人王斌、陳利民認為被告所述屬實,並提出自己系履行職務,並無不當。

第三人楊國祥提出:王斌擅自拆看原告信件,已構成對原告人格的侵犯;陳利民採用暴力手段搶奪信件,毆打原告,對原告墜樓有直接責任。原告治傷所花費用應由被告承擔。

天津市河北區人民法院經審理查明:原告楊新宇原系被告學校初三( 2)班學生,王斌系該班班主任,陳利民系被告學校團隊書記。事故發生時,楊新宇16歲。1988年10月26日下午第2、3節課,原告曠課。王斌去教室時,發現原告不在,因見原告書包及錢夾在課桌內,在察看錢夾時發現原告早戀情書,便將書包、錢夾、信件拿到辦公室。原告在第3節課期間回來上課,知其書包被班主任拿走,便前去索要。王斌讓原告說清早戀情書問題,原告拒談,並搶奪了部分信件及書包要走,被王斌抓住不放。而後陳利民趕到,將原告抱住。原告即將信塞入口中。陳利民摳原告的嘴,未能摳出信。原告力圖掙脫,雙方撕拽進入三樓閱覽室內。此時,校方在場人員提出,讓原告將信吐到閱覽室裡屋爐內燒掉。原告便含信進入裡屋。當圖書管理員楊穎強進入裡屋,發現原告已站在窗檯上,便上前阻攔,被原告蹬倒。原告從三樓窗戶逃脫摔傷,致右肋骨幹骨折、第六胸椎壓縮骨折、骨盆骨折、肺挫傷。經住院治療傷已痊癒。原告住院期間,被告墊付了醫葯費、住院費1830.83元、護理費768元、營養費100元,共計2698.83元。此外,原告母親因陪伴誤工減少收入1044.16元。

河北區人民法院認為:原告在,學校上學期間,應當遵守校規校紀,服從學校管理,不應擅自曠課,過早戀愛。由於原告違反了校規,王斌作為班主任在查課時發現原告曠課及情書,擬對原告進行教育是正確的,並非屬於私拆信件行為。但在原告搶走信件時,王斌不夠冷靜,方法過於簡單。陳利民身為教師,遇事應採取說服教育方法,但當原告將信件塞入口中後,卻同原告撕扯,並採取強制摳嘴措施,以令其吐出信件,顯屬不當,況且原告此時尚未成年,從精神及心理上易產生逆反心態,致使原告急於脫離現場,故應承擔相應的風險責任。原告此時雖未成年,但處於限制行為能力階段,應預見到從窗戶逃脫有危險,卻不顧阻攔,堅持從窗逃脫,應負主要責任。王斌、陳利民管教原告屬於職務行為,其應承擔的責任由被告承擔。被告對原告治療期間墊付之款,應負擔其中一部分,其餘由原告負擔。因原告目前尚無經濟收入,原告負擔的部分,應由其父第三人楊國祥退還給被告。根據《中華入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43條、第119條、第131條之規定,於1990年5月17日判決如下:(1)原告因傷所花用醫葯費用、住院

F. 生物研究中法學的應用

咨詢記錄 · 回答於2021-08-05

G. 刑法、行政許可法、合同法、業務教育法、婚姻法、刑法修正案、哪個分在的刑法

刑法。刑法修正案 是在刑法范疇的。

H. 潭某10歲父母離婚.隨父生活,母改嫁,未支付撫養費母改嫁.18年後潭母要求支付撫養費,潭某以年幼未盡撫養義務

譚某在其母無勞動能力或生活困難時須履行贍養的法定義務,不能拒絕支付贍養費。
1、我國婚姻法規定:「父母與子女間的關系,不因父母離婚而消除」、「;子女對父母有贍養扶助的義務」、「子女不履行贍養義務時,無勞動能力的或生活困難的父母,有要求子女付給贍養費的權利」。
2、依照法律規定,贍養義務是因血緣所派生的法定義務,沒有附加條件。既然是法定義務,就必須履行,具有強制性,故父母對子女未盡到完全撫養義務不能成為子女拒絕履行贍養義務的理由(即使是對子女犯有傷害、遺棄、虐待罪的父母,在現行法律框架下目前也還找不到依據來支持子女拒絕贍養父母的抗辯)。
3、另外,贍養關系的成立必須具備兩個要件:一是贍養的必要性,即被贍養人贍養的需要,應以被贍養人無勞動能力或者生活困難為限;二是贍養的可能性,即贍養人必須有贍養能力,包括行為能力和經濟能力。

I. 日常生活中的法律案例

一、借條和欠條

案例:前不久,朋友向我借錢,寫了張欠條,當時也沒在意。後來我看到書上說,欠條和借條的法律性質有所不同,有的借款人還因為這一字之差輸了官司。現在我很擔心,如果對方不還錢的話,我起訴到法院,法官不會支持我們之間存在借貸關系。

借條和欠條在法律性質上有的區別:借條說明的是當事人之間建立的借貸關系,以一方將借款交付後而成立的合同方式。而欠條則是由於其他法律關系而導致的欠款事實的發生,比如損害賠償的欠款、施工的欠款等等。

但無論是欠條還是借條,在訴訟中法院都要審查核實相關債務產生的原因和事實。

二、民間借貸

案例:這幾年,我做生意賺了一些錢。親戚、朋友向我借錢的次數也多起來了,如果不借,礙不過情面,況且現在銀行利率又低,借出去可以獲得較高的利息。但是借了,又怕收不回來,因此總是很矛盾。

借貸的注意事項、國家對私人借貸的利息限制:根據法律的相關規定,私人之間可以借款,一般的民間借貸是合法的,這種借貸關系屬於實踐合同,也就是必須一方將借款交付後合同才成立。

借款中沒有約定利息的視為是無息借款。借款利息按規定不能超過銀行同期貸款利息的4倍。如果有可能,在借款的時候首先要形成書面的證據,然後最好要求對方提供抵押或擔保。

三、婚前財產與個人財產

案例:我和我女友共同生活了近半年,並且由我出錢以我們兩個人的名義和房產公司簽了房屋買賣合同,相關房產登記手續尚在辦理。現在雙方感覺彼此不是很合適,決定分手。但我女友提出我們是共同吃住,購房款中應有她的一部分。

婚前個人財產的相關規定:根據婚姻法和相關司法解釋的規定:夫妻雙方結婚前任何一方的個人財產無論結婚時間的長短,都仍屬於個人財產。如果雙方沒有結婚的,屬於同居的,在同居期間,財產按照以下原則處理:能夠證明是一方的個人財產,仍屬於個人所有。

沒有證據證明的,推定為共同所有。結婚前如果購房款為一方支付的,則房產一般為一方所有,但是支付購房款後,兩人共同訂立合同,房產辦理在雙方名義下的,則這種行為可能被視為是一種贈與行為,女方可能享有房產的部分權利。

這就要具體案件具體分析,看男方將房產登記在女方名義下的原因。

四、合夥勞動的受傷補償

案例:今年2月,我與另外三人合夥在長江口捕捉鰻苗。在一次作業中,我不慎被纜繩絞住而掉落水中,後經全力搶救,雖保住了性命,但右腿卻被截去。為此,花去醫療費三萬余元,並造成了終身殘廢。

合夥勞動的受傷補償的分配:你們四人共同出資,共同勞動,共享權益,共擔風險,在法律上稱為個人合夥。

最高人民法院在1987年10月10日《關於個人合夥成員在從事經營活動中不慎死亡其他成員應否承擔民事責任問題的批復》:「為合夥人的共同利益,在經營運輸活動中,不慎被車擠死,作為合夥經營的受益人之一,給予死者家屬適當的經濟補償,既合情理,也符合有關法律規定的精神。」

你在作業中不慎受傷,是執行合夥事項所致。對此,參照上述《批復》的精神,對你的各項損失,應當由各合夥人按其出資比例或分成比例承擔相應的補償責任。因此,你可以就你的損失,與其他合夥人協商解決;如協商不成,可向當地人民法院起訴,由法院作出公正的裁決。

五、以子女名義存款並非贈與行為

案例:我父親在幾年前將5萬元人民幣以我的名義存入銀行。去年底,父親去世後,我們在整理他的遺物時發現了此存單。為此,我與我哥發生了爭執。我認為,父親將5萬元人民幣以我的名義存入銀行,表示父親將此存款贈與了我;而我哥則認為此存款應是父親的遺產。

以子女名義存款並非贈與行為:贈與是指贈與人自願將自己所有的財產無償地交給受贈人所有的行為。

贈與是移轉所有權的行為,贈與行為成立後,贈與人喪失了對贈與物的所有權,受贈人取得了所有權;贈與是無償的和單向的,否則,就變成了買賣;贈與是實踐性的,只有贈與人實際交付贈與物和受贈人實際接受贈與物後,贈與才成立。

根據我國的法律規定,法律行為必須有明示的意思表示才是有效的。在本案中,你父親雖然將5萬元人民幣以你的名義存入銀行,但你父親生前既未告知你們存款的事實,更未以書面或口頭方式明確表示願將存款贈與你,也沒有將存單實際交付給你。

因此,要將你父親的行為,認定為將存款贈與你依據不足。這5萬元存款,應作為你父親的遺產,由所有的法定繼承人繼承。

熱點內容
公司規章制度往牆上掛 發布:2025-05-17 10:51:44 瀏覽:491
貴州省學生人身傷害事故預防與處理條例 發布:2025-05-17 10:48:04 瀏覽:197
刑事訴訟法概述教案 發布:2025-05-17 10:38:44 瀏覽:798
武岡市人民法院 發布:2025-05-17 10:36:23 瀏覽:373
司法考試奇葩案例 發布:2025-05-17 10:01:11 瀏覽:304
陳力律師 發布:2025-05-17 10:00:31 瀏覽:258
2017司法考試報名截止時間 發布:2025-05-17 09:56:08 瀏覽:536
勞動法懷孕規定 發布:2025-05-17 09:51:41 瀏覽:409
衛生法律責任方式 發布:2025-05-17 09:32:18 瀏覽:380
行政法規由那個機構制定 發布:2025-05-17 09:27:12 瀏覽: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