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合同法的競業
Ⅰ 勞動合同法競業禁止與競業限制有區別嗎
法律分析:勞動合同法競業禁止與競業限制有區別,競業禁止與競業限制的區別如下:1.義務的性質不同:前者是法定義務,後者是約定義務。2.承擔義務的主體不同。3.承擔義務的時間不同。等等。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 第二十三條 勞動合同期滿或者當事人約定的勞動合同終止條件出現,勞動合同即行終止。
Ⅱ 勞動合同法對競業禁止適用范圍做了哪些規定
法律分析:競業限制的人員限於用人單位的高級管理人員、高級技術人員和其他負有保密義務的人員。競業限制的范圍、地域、期限由用人單位與勞動者約定,競業限制的約定不得違反法律、法規的規定。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
第三條 訂立勞動合同,應當遵循合法、公平、平等自願、協商一致、誠實信用的原則。依法訂立的勞動合同具有約束力,用人單位與勞動者應當履行勞動合同約定的義務。
第十條 建立勞動關系,應當訂立書面勞動合同。已建立勞動關系,未同時訂立書面勞動合同的,應當自用工之日起一個月內訂立書面勞動合同。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在用工前訂立勞動合同的,勞動關系自用工之日起建立。
第三十六條 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協商一致,可以解除勞動合同。
Ⅲ 競業協議很多人不了解,《勞動合同法》關於競業協議是如何規定的
根據《勞動合同法》第二十三條規定,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可以在勞動合同中訂立保密和競業限制協議條款。首先需要說明的是,保密義務是一項法律義務。無論用人單位與勞動者是否訂立保密協議,勞動者都有義務終身依法保守用人單位的商業秘密。侵犯商業秘密的,用人單位可以依法追究勞動者的侵權責任。但訂立保密協議的,用人單位可以依法追究勞動者的違約責任。競業禁止義務是約定的義務。如果用人單位與勞動者之間沒有競業限制協議,那麼勞動者就沒有競業限制義務。
根據《勞動合同法》第二十三條第二款規定,勞動者違反競業限制協議的,應當按照約定向用人單位支付違約金。因此,用人單位主張有競業限制的勞動者支付違約金,前提是雙方有具體約定。沒有約定的,司法實踐中一般不支持勞動者支付違約金。當然,根據《勞動合同法》第九十條規定,勞動者違反勞動合同約定的保密義務或者競業限制,給用人單位造成損失的,用人單位可以主張勞動者承擔賠償責任。
此外,根據《全國民事審判工作會議紀要》(法辦〔2011〕442號)的相關意見,當競業限制條款中用人單位與勞動者約定的違約金過高或過低超過實際損失時,當事人可以支持調整違約金。也就是說,違約金過高高於實際損失的,有競業限制義務的勞動者可以請求降低;如果違約金過分低於實際損失,發包人可要求增加。
Ⅳ 《勞動合同法》關於競業協議,是怎麼規定的
《勞動合同法》中對於競業協議,有以下幾個方面組成:適用對象、限制范圍、限制期限、限制補償金。
首先我們需要了解什麼是競業協議。是指企業與員工約定,在員工離職後一定期限內不得再從事與公司業務有競爭關系的工作,競業協議屬於約束性條款,是對員工離職後的工作選擇權作出限制,對於競業限制的范圍、地域、期限、補償金標准等,通常基於雙方的約定。
限制期限:
關於競業協議的限制期限:《勞動合同法》中也有明確的規定。員工離職之日起,最多不能超過2年時間。但具體限制時間,員工可以和企業自行協商,只要不超過2年即可。
限制補償金:
對於這點,《勞動合同法》規定在簽訂競業協議後,用人單位要按月給予員工經濟補償(解除勞動合同後+競業協議限制期限內),這里需要注意的是,光簽訂競業協議是沒有效力的,假如員工每月沒有收到經濟補償,那麼競業協議自動失效。
其實關於競業協議還有很多詳細的規定,但一般了解以上幾點就能解決大部分問題了。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所幫助。
Ⅳ 勞動合同法競業禁止的規定是什麼
法律分析:勞動合同法競業禁止的規定是指根據法律規定或用人單位通過勞動合同和保密協議禁止勞動者在本單位任職期間同時兼職於與其所在單位有業務競爭的單位,或禁止他們在原單位離職後一段時間內從業於與原單位有業務競爭的單位。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
第二十三條 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可以在勞動合同中約定保守用人單位的商業秘密和與知識產權相關的保密事項。對負有保密義務的勞動者,用人單位可以在勞動合同或者保密協議中與勞動者約定競業限制條款,並約定在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後,在競業限制期限內按月給予勞動者經濟補償。勞動者違反競業限制約定的,應當按照約定向用人單位支付違約金。
第二十四條 競業限制的人員限於用人單位的高級管理人員、高級技術人員和其他負有保密義務的人員。競業限制的范圍、地域、期限由用人單位與勞動者約定,競業限制的約定不得違反法律、法規的規定。在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後,前款規定的人員到與本單位生產或者經營同類產品、從事同類業務的有競爭關系的其他用人單位,或者自己開業生產或者經營同類產品、從事同類業務的競業限制期限,不得超過二年。
Ⅵ 根據勞動合同法的規定用人單位不能將什麼列為競業限制人員
法律分析:用人單位不能將中層管理人員,普通工作人員列為競業限制人員,根據相關法律規定,競業限制的范圍、地域、期限由用人單位與勞動者約定,但除高級管理人員、高級技術人員和其它負有保密義務的人員外,其它人員不得被列為競業限制人員。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 第二十四條 競業限制的人員限於用人單位的高級管理人員、高級技術人員和其他負有保密義務的人員。競業限制的范圍、地域、期限由用人單位與勞動者約定,競業限制的約定不得違反法律、法規的規定。在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後,前款規定的人員到與本單位生產或者經營同類產品、從事同類業務的有競爭關系的其他用人單位,或者自己開業生產或者經營同類產品、從事同類業務的競業限制期限,不得超過二年。
Ⅶ 勞動合同競業禁止條款的規定內容有什麼
根據《勞動合同法》第二十三條,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可以在勞動合同中約定保守用人單位的商業秘密和與知識產權相關的保密事項。
對負有保密義務的勞動者,用人單位可以在勞動合同或者保密協議中與勞動者約定競業限制條款,並約定在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後;
在競業限制期限內按月給予勞動者經濟補償。勞動者違反競業限制約定的,應當按照約定向用人單位支付違約金。
第二十四條,競業限制的人員限於用人單位的高級管理人員、高級技術人員和其他負有保密義務的人員。
競業限制的范圍、地域、期限由用人單位與勞動者約定,競業限制的約定不得違反法律、法規的規定。
在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後,前款規定的人員到與本單位生產或者經營同類產品、從事同類業務的有競爭關系的其他用人單位;
或者自己開業生產或者經營同類產品、從事同類業務的競業限制期限,不得超過二年。
【法律依據】
《勞動合同法》第二十三條,【保密義務和競業限制】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可以在勞動合同中約定保守用人單位的商業秘密和與知識產權相關的保密事項。
對負有保密義務的勞動者,用人單位可以在勞動合同或者保密協議中與勞動者約定競業限制條款,並約定在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後;
在競業限制期限內按月給予勞動者經濟補償。勞動者違反競業限制約定的,應當按照約定向用人單位支付違約金。
《勞動合同法》第二十四條,【競業限制的范圍和期限】競業限制的人員限於用人單位的高級管理人員、高級技術人員;
和其他負有保密義務的人員。競業限制的范圍、地域、期限由用人單位與勞動者約定,競業限制的約定不得違反法律、法規的規定。
在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後,前款規定的人員到與本單位生產或者經營同類產品、從事同類業務的有競爭關系的其他用人單位;
或者自己開業生產或者經營同類產品、從事同類業務的競業限制期限,不得超過二年。
Ⅷ 勞動合同法競業限制
法律分析:對負有保密義務的勞動者,用人單位可以在勞動合同或者保密協議中與勞動者約定競業限制條款,並約定在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後,在競業限制期限內按月給予勞動者經濟補償。勞動者違反競業限制約定的,應當按照約定向用人單位支付違約金。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 第二十三條 對負有保密義務的勞動者,用人單位可以在勞動合同或者保密協議中與勞動者約定競業限制條款,並約定在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後,在競業限制期限內按月給予勞動者經濟補償。勞動者違反競業限制約定的,應當按照約定向用人單位支付違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