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法後民辦非企業也叫社會服務機構
❶ 慈善組織有哪些組織形式
慈善法第八條第二款規定:「慈善組織可以採取基金會、社會團體、社會服務機構等組織形式。」這一規定表明,慈善組織主要有三種組織形式,即:基金會、社會團體和社會服務機構。這就釐清了慈善組織與社會組織現有的三種形式的關系,也表明慈善組織不是一種新類型的社會組織。
在現有三類社會組織中,基金會是利用捐贈財產,以從事公益事業為目的非營利性法人,總體上應當屬於慈善組織,如中國青少年發展基金會、中國殘疾人福利基金會、中華環境保護基金會、愛佑慈善基金會、安利公益基金會、北京大學教育基金會等。
社會團體是指公民自願組成,實現會員共同意願的非營利性社會團體法人,主要類型有協會、學會、研究會、促進會、聯合會、校友會等。社會團體中,以慈善即社會公共利益為宗旨,而不是服務於會員群體利益的屬於慈善組織,如中華慈善總會、中華環保聯合會、中國扶貧開發協會、中國社會工作聯合會等。主要服務於團體會員的社會團體不屬於慈善組織,如行業協會、商會等。
社會服務機構此前被稱為民辦非企業單位,是指利用非國有資產舉辦,從事非營利性社會服務活動的社會組織,主要類型有非營利的民辦教育機構、民辦醫療機構、社工服務機構等。社會服務機構中面向廣大公眾、弱勢群體提供慈善服務的屬於慈善組織,如北京致誠農民工法律援助與研究中心、百年職校等。
❷ 根據什麼社會組織分為社會團體,基金會和社會服務機構
社會組織分為抄三類:基金會、社會團體、民辦非企業單位(這個在慈善法中已經改叫「社會服務機構」)。所以基金會當然不是社會團體。如果你想說,基金會屬於民法概念中的社團法人還是財團法人,那麼基金會還是不是社團法人,而是財團法人。因為基金會就是以一定的財產作為紐帶而成立的一個組織。
❸ 公益性社會團體與民辦非企業是一樣的嗎
捐贈法規定,公益性社會團體和公益性非營利的事業單位可以依法接受捐贈。公益性社會團體是指依法成立的,以發展公益事業為宗旨的基金會慈善組織等社會團體。捐贈法所稱的公益性非營利的事業單位是指依法成立的、從事公益事業的,不以營利為目的的教育機構、科學研究機構、醫療衛生機構、社會公共文化機構、社會公共體育機構和社會福利機構等。
具體請參看http://ke..com/view/5949072.htm
民辦非企業單位,是指企業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和其他社會力量以及公民個人,利用非國有資產舉辦的從事非營利性社會服務活動的社會組織。如各類民辦學校、醫院、文藝團體、科研院所、體育場館、職業培訓中心、福利院、人才交流中心等。
具體請參看http://ke..com/view/449758.htm
❹ 民辦非企業單位是什麼意思
民辦非企業單位的意思就是事業單位是國家舉辦的,在民間稱為事業單位。
民辦非企業單位是個新概念。是1996年中央和國務院領導針對以往的民辦事業單位這一概念所作出的修正。即:事業單位是國家舉辦的,而民間不應再稱事業單位。
1998年10月,國務院頒布了《民辦非企業單位登記管理暫行條例》,將民辦非企業單位界定為:企業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和其他社會力量以及公民個人利用非國有資產舉辦的,從事非營利性社會服務活動的社會組織。
對民辦非企業單位登記管理實行分級管理的原則,即省級登記管理機關負責全省性的民辦非企業單位登記和監督管理,設區市登記管理機關負責全市性的民辦非企業單位的登記和監督管理,縣級登記管理機關負責全縣性的民辦非企業單位的登記和監督管理。
(4)慈善法後民辦非企業也叫社會服務機構擴展閱讀:
民政部對《社會服務機構登記管理條例》(《民辦非企業單位登記管理暫行條例》修訂草案徵求意見稿)公開徵求意見。意見稿明確,將民辦非企業單位更名為社會服務機構,規定提供扶貧濟困等公益慈善類社會服務機構可直接申請登記。
記者從民政部獲悉,《中華人民共和國慈善法》將民辦非企業單位改為社會服務機構。同時,相較於民辦非企業單位,社會服務機構這一命名更能准確反映此類組織的社會組織性質和社會服務功能。為保持一致,意見稿將民辦非企業單位修改為社會服務機構。
意見稿明確,國家鼓勵興辦社會服務機構,通過政府補助、購買服務、土地劃撥、人才培養等方式,支持社會服務機構發展。
社會服務機構以及對社會服務機構進行捐贈的個人和組織,依照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享受稅收優惠。意見稿還降低了社會服務機構的准入門檻,規定對於科技類、公益慈善類、城鄉社區服務類社會服務機構,可直接到民政部門申請登記。
❺ 《慈善法》中的"社會服務機構"到底怎麼界定
4月14日,民政部民間復組織管制理局副局長黃茹在接受《慈善公益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慈善法》所稱的「基金會、社會團體和社會服務機構」,對應的就是民政部門登記的3類社會組織,即按照《基金會管理條例》登記的基金會、按照《社會團體登記管理條例》登記的社會團體以及按照《民辦非企業單位登記管理暫行條例》登記的民辦非企業單位。大家常見的在民政部門登記的非營利性民辦學校、民辦醫院、民辦養老院、民辦博物館、民辦社會工作機構等組織,都是民辦非企業單位。
❻ 什麼是非營利性法人什麼是社會服務機構
非營利性法人就是:不以盈利為目的的民辦非企業單位。
社會服務機構是:在政府、企業和第三部門三大領域中,主要表現為屬於政府、政府和第三部門交叉區域以及第三部門。
依據這樣的標准,社會服務機構的類型包括以下幾種:
一、政府主管社會保障(福利)事務的行政機構。包括:
1、獨立的社會福利行政主管機關,如澳大利亞家庭與社區服務部;
2、社會福利與衛生合並的行政主管機關,例如美國的健康與人群服務部;
3、社會福利與勞工合並的行政主管機關,如德國;
4、社會福利、衛生、勞工合並的行政主管機關,如日本、法國;
5、社會福利與其他公共行政職能混合的行政主管機構,例如我國的民政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
二、從事公共服務、公益服務的機構。
綜合世界各國的情況,從事公共服務、公益服務的機構,在西方的表現就是非政府或非營利組織。
民政部已經就《民辦非企業單位登記管理暫行條例(修訂草案徵求意見稿)》公開徵求意見,徵求意見稿規定,將「民辦非企業單位」修改為「社會服務機構」,此外,將社會服務機構的組織類型統一為非營利性法人。
❼ 《中華人民共和國慈善法》中的社會服務機構是指什麼
社會公共服務機構包括教育機構、公共衛生機構、公共文化服務機構、社會福利機構等
主要有政府機構、醫院、學校、郵局、研究機構、文化宮文化館、體育館影院、工會、社會保健救助慈善機構如福利院孤兒院救助站、律師事務所等中介機構、職業協會和商業協會以及許多其他機構。
廣義的社會公共服務機構還包括供電、供水、供氣等部門。
❽ 解讀┃《慈善法》中的「社會服務機構」指的是什麼
《慈善》第八條規定本所稱慈善組織指依立、符合本規定面向社展慈善宗旨非營利組織慈善組織採取基金、社團體、社服務機構等組織形式社服務機構底指哪些組織存定困惑與爭議 民政部民間組織管理局相關負責今明確由於歷史原社服務機構部組織產權並清晰逐利傾向比較嚴重例部資舉辦民辦校舉辦者依據《民辦教育促進》要求取合理報實質按資比例紅偏離非營利組織宗旨公益慈善性強資舉辦要求取合理報民辦校排除慈善組織范圍
❾ 公益組織、非政府組織(NGO),非盈利組織(NPO)和社會企業之間有什麼
公益組織、非政府組織(NGO),非盈利組織(NPO)和社會企業之間關系:
從概念的內涵看,非政府組織是在政治領域中定義的,它主要包括各種利益群體的組織,例如工會、婦女組織、行業協會、職業團體等。從字面意義上看,企業當然也屬於非政府組織,但由於它不在政治領域中。
因此從概念的內涵看,不能將它包括進來。非營利組織則是在經濟和社會服務領域定義的,它主要教育、衛生、科學、社會福利及其它福利組織。由於這些組織所的服務的受益人一般為個人,可以進行收費。
有的服務還可以完全市場化,例如醫療服務中的某些項目是如此,因此這組織是介於經濟與社會服務之間,有時甚至可以互換,從「產品」性質上不能完全將它與企業區別開來。而從組織目標上則可以看出二者明顯的差別。
企業的目標是贏利,而社會服務組織是不贏利的。非營利組織可以收費,但其水平應低於市場價格。機構也可以有利潤,但不能用於分配,而必須用於符合組織目標的服務項目。同樣,從字面上看,政府也是非營利組織。
但它是政治領域范圍,因此在使用非營利組織概念是,還沒有人將政府包括進來。為了強調政府、企業與其他組織的區別,出現了第三部門概念,它包括政府與企業之外所有類型的組織。非政府組織及非營利組織都屬於第三部門。
這是它們的共性,但由於它們之間存在上述的區別,從評估的目的看,還是應當注意這種差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