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知識集錦 » 與外國人簽訂合同的合同法依據

與外國人簽訂合同的合同法依據

發布時間: 2022-05-31 14:59:50

Ⅰ 外籍員工可以簽訂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嗎

《勞動合同法

第十四條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是指用人單位與勞動者約定無確定終止時間的勞動合同。

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協商一致,可以訂立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有下列情形之一,勞動者提出或者同意續訂、訂立勞動合同的,除勞動者提出訂立固定期限勞動合同外,應當訂立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

(一)勞動者在該用人單位連續工作滿十年的;

(二)用人單位初次實行勞動合同制度或者國有企業改制重新訂立勞動合同時,勞動者在該用人單位連續工作滿十年且距法定退休年齡不足十年的;

(三)連續訂立二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且勞動者沒有本法第三十九條和第四十條第一項、第二項規定的情形,續訂勞動合同的。

用人單位自用工之日起滿一年不與勞動者訂立書面勞動合同的,視為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已訂立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

《勞動合同法》並未對勞動者國籍有限制。

因此外國國籍員工享有本國籍員工同等權利。

自然,外國籍員工可以簽訂無固定期限合同。

望採納。

Ⅱ 境外人士是否適用於勞動合同法保障如果適用,賠償是按照合同中約定的工資還是平均工資(有人這么說)

1按勞動法律規定,如你辦理《外國人就業許可證》或《外國人就業證》,屬於我國勞動法保護的主體,如沒有辦理相關證件,不適用勞動法;2公司違反規定解除你的勞動合同,應按經濟補償標準的二倍支付賠償金;3如你月工資高於用人單位所在直轄市、設區的市級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區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三倍的,支付經濟補償的標准按職工月平均工資三倍的數額支付。

Ⅲ 關於跟 外國人簽無固定期合同---急 !急 !

根據《勞動合同法》與《勞動合同法實施細則》,兩法沒有明確規定外國人在中國簽訂勞動合同的具體期限,意思就是外國人在中國工作,其一般權利義務與本國人是一樣的,並沒有什麼不可以簽無固定期限合同的規定。
但聘請外國人要注意好辦理就業簽證。相關的簽證可以到當地的勞動部門、外經貿部門、公安部門辦理相關的證件。

Ⅳ 外籍員工適用勞動合同法嗎

根據《勞動合同法》第二條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企業、個體經濟組織、民辦非企業單位等組織(以下稱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建立勞動關系,訂立、履行、變更、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適用本法。也就是說,只要用人單位在境內,不論它的國籍是外國還是中國,也不論勞動者是中國人還是外國人,同樣不論該勞動合同的訂立地、履行地、變更地、解除或終止地在國內還是國外,一律適用《勞動合同法》。

根據《外國人在中國就業管理規定》(1996年1月22日勞動部、公安部、外交部、外經貿部發布),外國人指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法》規定不具有中國國籍的人員。外國人在中國就業,指沒有取得定居權的外國人在中國境內依法從事社會勞動並獲取勞動報酬的行為。用人單位聘用外國人須為該外國人申請就業許可,經獲准並取得《中華人民共和國外國人就業許可證書》(以下簡稱許可證書)後方可聘用。關於貫徹實施《外國人在中國就業管理規定》有關問題的通知中規定:在中國工作的外國人,若其勞動合同是和中國境內的用人單位(駐地法人)直接簽訂的,無論其在中國就業的時間長短,一律視為在中國就業;若其勞動合同是和境外法人簽訂,勞動報酬來源於境外,在中國境內工作三個月以上的(不包括執行技術轉讓協議的外籍工程技術人員和專業人員),視為在中國就業,應按《規定》到勞動行政部門的發證機關辦理就業許可手續,並辦理職業簽證、就業證和居留證。所以,在中國境內依法辦理了就業許可的外國人也適用勞動合同法。

因此,外國人在中國就業的,其權利義務是否屬勞動合同法調整,關鍵看該外國人是否取得勞動行政部門頒發的就業許可證,未取得就業許可證的,實踐中一般視為非法就業。

Ⅳ 外國人在中國就業是否適用勞動合同法

根據我國現有法律規定,持有就業證的外國人在中國境內就業,可以與境內用人單位之專間形成勞動屬關系。對該勞動關系進行規制的主要是《外國人在中國就業管理規定》(以下簡稱《規定》),該規定第二十三條明確,在中國就業的外國人的工作時間、休息、休假、勞動安全衛生以及社會保險按國家有關規定執行。第二十六條規定,用人單位與被聘用的外國人發生勞動爭議,應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處理。
但目前法律並沒有明文規定外國人在中國就業是否適用我國的勞動合同法。司法實踐中對此存在兩種觀點:一種觀點認為,在中國就業的外國人屬於特殊就業群體,他們往往在學歷層次和專業技術上高於普通勞動者,因此也更具備與用人單位平等協商的能力。為了保障涉外勞動力市場的靈活性,應當允許外國人與用人單位在法律沒有明文規定的事項上自行約定,可以排除勞動合同法的適用;另一種觀點認為,外國人與中國境內用人單位締結勞動關系,當然要受中國勞動法的約束,外國人與用人單位約定的事項不能違反勞動法和勞動合同法等相關法律規定。

Ⅵ 國內企業聘用外籍員工,勞動合同有什麼不一樣么

還有有一定區別的,這里要詳細說一下幾個問題。
第一,外國人就業證,這個是勞動者在華工版作的門權檻,到外就辦辦理的,有些國家辦理的細則可能不一樣,還有這個是由有效期的,也就是說勞動合同期限不能超過外籍人士持有就業證的有效期;
第二,就是社會保險,現在有些城市是強制給外籍員工繳納社會保險,而有些地方則不強制,這里涉及的問題很容易理解吧;並且有些地方可以繳納三線,也就是說沒有失業保險和生育保險,這里的區別是不是也很大;
第三,住房公積金,很多城市現在都沒有強制規定外籍員工繳納住房公積金。

Ⅶ 外籍員工需要簽訂勞動合同嗎

根據公司屬性的不同,簽訂勞動合同,確立勞動關系就可分為以下兩種情形: 一、若是外商投資企業(含外商獨資、中外合資、中外合作企業),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第十六條、《外國人在中國就業管理規定》第十八條的規定以及相應的法規的規定,外籍勞動者應與用人單位依法訂立勞動合同,勞動合同的期限最長不得超過五年;但用人單位與外籍員工簽訂勞動合同時必須遵守外國人在中國及北京市就業的有關管理規定,否則,無論是用人單位還是外籍員工,都將會受到我國法律的制裁。 二、若是外國企業常駐在滬代表機構,依據有關規定,外國公司駐京辦事處不得招用雇員,必須通過合法的中介機構派遣;此時,外籍員工是由合法的中介機構派遣到外國公司駐滬辦事處的,那麼,外籍員工是與合法的中介機構簽訂勞動合同並確立勞動關系,而與外國公司駐滬辦事處非勞動關系卻僅僅是勞務關系。

但是《勞動合同法》第二條規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企業、個體經濟組織、民辦非企業單位等組織(以下稱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建立勞動關系,訂立、履行、變更、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適用本法」。「國家機關、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和與其建立勞動關系的勞動者,訂立、履行、變更、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依照本法執行」。因此,只要是我國境內的用人單位,招用勞動者的,無論是哪個國籍,均應訂立勞動合同。

Ⅷ 外國人能否訂立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有效還是無效

《勞動合同法》規定了簽訂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的情形和條件。

外國人在中國勞動就業,應當獲得就業許可和辦理工作簽證等手續,方能與用人單位建立合法的勞動關系,從而可以適用《勞動合同法》關於訂立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的規定。

由此可見,獲得就業許可和辦理工作簽證等合法手續的外國人與用人單位訂立的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是有效的。

若外國人未取得就業許可和辦理相關手續,則和用人單位不能建立勞動關系,無法適用簽訂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的規定。

《勞動合同法》

第十四條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是指用人單位與勞動者約定無確定終止時間的勞動合同。

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協商一致,可以訂立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有下列情形之一,勞動者提出或者同意續訂、訂立勞動合同的,除勞動者提出訂立固定期限勞動合同外,應當訂立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

(一)勞動者在該用人單位連續工作滿十年的;
(二)用人單位初次實行勞動合同制度或者國有企業改制重新訂立勞動合同時,勞動者在該用人單位連續工作滿十年且距法定退休年齡不足十年的;
(三)連續訂立二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且勞動者沒有本法第三十九條和第四十條第一項、第二項規定的情形,續訂勞動合同的。

用人單位自用工之日起滿一年不與勞動者訂立書面勞動合同的,視為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已訂立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

Ⅸ 涉外合同的法律適用是什麼

涉外合同的法律適用
(一)涉外合同法律適用概述涉外合同的當事人往往分屬於兩個或者兩個以上的國家(或者地區,下同),而合同的訂立和履行過程可能會涉及更多的國家.由於合同當事人所屬國家的法律及合同所涉及的國家的法律往往有所不同,就產生了法律適用的問題,即是適用我國法律還是適用外國法律,國際條約或者國際慣例.
與國內合同完全適用我國《合同法》和有關民事法律不同的是,涉外合同由於具有涉外因素,會涉及到國外法律的適用問題.當然,這並不是說,涉外合同不受我國《合同法》和其他有關民事法律的調整.《合同法》作為統一調整合同關系的基本法律,同樣適用於涉外合同.不過,涉外合同並不像國內合同那樣當然地 用《合同法》和我國其他有關民事法律,其適用是根據涉外合同當事人選擇或者按照有關規定而確定的.一般情況下,按照國際上通行的作法,涉外(國際)合同適用什麼法律由當事人在訂立合同時選擇(見下).如果涉外合同當事人選擇適用我國法律,則應當適用《合同法》等.反之,當事人沒有選擇適用我國法律的,除了我國法律另有規定(如中外合資,合作企業合同等只能適用我國法律)外,就應適用國外法律.
(二)國際條約和國際慣例的適用國際條約,包括國際公約和其他國際條約在內.涉外合同適用國際條約規定的前提條件主要是:一是涉外當事人選擇適用這些條約;二是這些條約必須是我國締結或者參加的國際條約;三是條約同我國的《合同法》和其他民事法律有不同的規定;四是我國聲明保留的條款除外.迄今為止,我國締結或者參加的與涉外合同有關的國際公約主要是《聯合國國際貨物銷售合同公約》,《統一國際航空運輸某些規則的公約》等.需要指出的是,在涉外合同中,我國與其他國家或者地區簽訂有關雙邊或者多邊涉外合同協議的,還要遵循這些協議的規定.
至於國際慣例的適用,一般是在涉外合同當事人選擇適用中國法律,或者依據最密切聯系的原則適用中國法律,而中國法律沒有相應規定時,同時我國締結或者參加的國際條約也沒有規定情況下,才適用有關國際慣例.根據《民法通則》第一百五十條規定,適用國際慣例的,不得違背我國的社會公共利益;這些國際慣例如果違背我國社會公共利益,則不能適用.
(三)涉外合同爭議的法律適用涉外當事人雙方因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產生爭議時,就需要適用有關法律來解決爭議.從廣義上講,處理涉外合同的爭議所適用的法律包括程序法和實體法兩個方面的內容:根據國際上通行的做法,處理涉外合同糾紛的程序應當適用受理糾紛案件國家的法律(如我國受理的,則適用我國民事訴訟法,仲裁法);認定事實,判明當事人合同權利和義務,違約責任等實體方面應當分別情況適用受理案件的國家法律,外國法律,國際公約或者國際慣例.由於程序方面只能適用受理案件的國家的法律,所以,通常所說涉外合同爭議的法律適用僅指處理該爭議的實體方面的法律適用.根據《合同法》第一百二十七條規定,並結合最高人民法院有關司法解釋,處理涉外合同爭議時,應分別下列情況確定適用的法律(實體法):
1.當事人選擇法律的適用當事人自行選擇適用的法律是"意思自治"原則或者合同自由原則的體現,也是國際上普遍採用的一項原則.其基本含義為合同當事人可以根據合同的性質,內容等在合同中規定法律適用的條款,以這種法律作為處理合同爭議的法律依據.合同當事人可以在訂立合同時,在合同中約定處理爭議所適用的國家法律;在合同中未規定適用法律的,也可以在發生合同爭議時選擇適用的法律;當事人在訂立合同時或者發生爭議後,對於合同所適用的法律未作選擇的,我國法院或者仲裁機構受理案件後,應當允許當事人在審理以前作出選擇.當事人選擇的法律,可以是中國法律,也可以是港澳台地區的法律(它們視為國外法律),外國法律,還可以是國際條約.當事人對於合同所適用的法律已有選擇的,我國有關機構(法院或者仲裁機構)在處理該項合同糾紛時,應以當事人選擇的法律為依據.但是,當事人選擇適用處理涉外合同的法律,必須符合下列兩個基本條件:
(1) 當事人選擇不得違背我國法律對某些合同適用法律的特別規定.
(2)當事人的選擇必須是經雙方協商一致和明示的.也就是說,我國不允許當事人一方選擇法律和以默示方式選擇法律.
(3)當事人選擇的外國法律不得違背我國的社會公共利益.當事人選擇的外國法律違背我國的社會公共利益的,則不予適用,而應當適用我國的相應法律.
2.與合同有最密切聯系的國家的法律當事人沒有選擇適用法律的,處理涉外合同爭議時應當適用與該合同有最密切聯系的國家的法律.適用與合同有最密切聯系的國家的法律,是客觀標志原則的一種體現,其基本含義為當事人未選擇適用的法律時,由受理案件的機構確定與合同有最密切聯系的國家的法律作為解釋合同,處理合同爭議的法律依據.當事人未選擇適用的法律時,對下列涉外合同,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按照最密切聯系原則確定所適用的法律,在通常情況下是:
(1)國際貨物買賣合同,一般情況下,應適用合同訂立時出賣人營業所所在地的國家法律.但是,如果合同是在買受人營業所所在地談判訂立的,或者合同主要是依買受人確定的條件並應買受人發出的招標訂立的,或者合同明確規定出賣人須在買受人營業所所在地履行交貨義務的,則適用合同訂立時買受人營業所所在地的法律.
(2)銀行貸款或者擔保合同,適用貸款銀行或者擔保所在地的的法律.
(3)保險合同,適用保險人營業所所在地的法律.
(4)承攬合同,適用承攬人營業所所在地的法律.
(5)技術轉讓合同,適用受讓人營業所所在地的法律.
(6)工程承包合同,適用工程所在地的法律.
(7)科技咨詢或者設計合同,適用委託人營業所所在地的法律.
(8)勞務合同,適用勞務實施地的的法律.
(9)成套設備供應合同,適用設備安裝運轉地的法律.
(10)代理合同,適用代理人營業所所在地的法律.
(11)不動產租賃,買賣或者抵押合同,適用不動產所在地的法律.
(12)動產租賃合同,適用出租人營業所所在地的法律.
(13)倉儲合同,保管合同,適用保管人營業所所在地的法律.
需要指出的是,在適用最密切聯系原則時,一般情況下應根據上述規定確定適用的法律,但是,合同明顯地與另一國家或者地區的法律有更密切的關系(如合同在第三國簽訂或者履行等),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應以另一國家或者地區的法律作為處理合同爭議的依據.
3.中國法律的強制適用對有關外國投資,資源開發的涉外合同,國際上一般適用合同履行地所在的國家法律,即東道國法律.我國法律對此也作了同樣的特別規定,即在中國境內履行的中外合資經營企業合同,中外合作經營企業合同,中外合作勘探自然資源合同,必須適用中國法律,而不得適用國外的法律(含港澳台地區的法律);這類合同的當事人選擇適用外國法律的,該合同條款無效.也就是說,對上述三種涉外合同,不允許當事人選擇適用國外的法律,而只能適用我國有關法律(《中外合資經營企業法》,《中外合作經營企業法》等).
另外,在確定適用的國家法律時,還應當遵守下列要求:(1)以營業所確定適用法律的,如果當事人有一個以上的營業所時,應以與合同有最密切聯系的營業所為准.(2)當事人沒有營業所的,以其住所或者居所為准,即適用其住所或者居所所在地的法律.
總之,實踐中,應根據上述規定區分具體情況,確定處理某項合同爭議時所適用的法律

Ⅹ 外國人在中國合同法

只要在來中國的領土上經營公司的不管是源火星還是月球上的都得依照中國的勞動合同法,他那樣說是在狡辯。只要在勞動合同中註明的就一定成立。他該得到多少補償不能確定。敢說在中國經營又不受中國法律的管轄?他是吃了豹子膽了。別仲裁了,找人砍他吧。他什麼地方的敢來我們國家撒野?

熱點內容
小額貸款公司法律顧問崗位職責 發布:2025-05-07 15:06:57 瀏覽:291
試述行政法上的效能原則 發布:2025-05-07 15:05:50 瀏覽:164
初級經濟法必須死記硬背嗎 發布:2025-05-07 15:02:48 瀏覽:433
從無賴原則依法治國 發布:2025-05-07 14:38:46 瀏覽:275
法律碩士專業實踐記錄 發布:2025-05-07 14:38:38 瀏覽:999
被告人懟法官 發布:2025-05-07 14:38:37 瀏覽:763
法律服務所章程模板 發布:2025-05-07 14:30:03 瀏覽:404
依法治國公共法律服務資料庫 發布:2025-05-07 14:23:47 瀏覽:942
非法學簡歷 發布:2025-05-07 14:17:50 瀏覽:750
簡述審計失敗與審計法律責任的關系 發布:2025-05-07 14:08:22 瀏覽:6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