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知識集錦 » 經濟法是私法

經濟法是私法

發布時間: 2020-12-24 18:37:19

A. 法律的主修課程有哪些

主要課程有:

1、法理學。是以整個法律現象的共同發展規律和共同性問題為研究對象的學科。它的研究范圍十分廣泛,主要包括法律的起源、發展和消亡、法律的本質和作用、法律和其他社會現象的關系、法律的創制和實現。

2、《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是政治教育專業學生的必修課程,是政治教育專業學生必須掌握的馬克思主義基礎理論知識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3、《憲法學》。憲法學是以憲法為研究對象的一門學科,屬於法學的分支學科。

4、《刑法學》。刑法學以世界各國刑法為研究對象,是研究犯罪和刑罰、刑事責任及其罪刑關系的科學。它屬於部門法學的范疇,是部門法學中最重要的學科之一。

5、《邏輯學》。研究思維規律的學問。邏輯和邏輯學的發展,經過了具象邏輯—抽象邏輯—具象邏輯與抽象邏輯相統一的對稱邏輯三大階段。

(1)經濟法是私法擴展閱讀:

課程介紹

《法理學》、《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大學語文》、《基礎英語》、《計算機基礎》、《憲法學》、《民法學》、《刑法學》、《民事訴訟法》、《刑事訴訟法》、《經濟法概論》、《鄧小平理論》、《婚姻法》、《國際法》、《法學基礎》、《行政法》、《邏輯學》、《律師實務》

《會計學基礎》、《審計學基礎》、《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原理》、《毛澤東思想概論》、《外國語》、《勞動法》、《婚姻家庭法(一)》、《國際私法》、《國際經濟法概論》、《合同法》、《知識產權法》、《公司法》、《環境與資源保護法》

法律文書寫作、(《中國法律思想史、》《外國法制史》、《西方法律思想史、》《票據法》、《保險法》、《稅法》、《金融》、《公證與律師制度》、《房地產法》任選三門)、畢業論文。

B. 國際私法與國際經濟法區別

國際私法(private international law)在世界各國民法和商法互相歧異的情況下,對含有涉外因素的民法和商法關系,解決應當適用哪國法律的法律。由於涉外因素又稱國際因素,民法和商法在西方傳統上稱為私法,國際私法因而得名。為廣義的民法可以包括商法,各國民法和商法互相歧異的情況,法律術語稱為民法的抵觸或民法的沖突,或稱法律的抵觸或法律的沖突,因此長期以來這一部門法被稱為法律抵觸法或法律沖突法。

國際經濟法是指調整國家之間;國際組織之間;國家與國際組織之間;國家與他國私人之間;國際組織與私人之間以及不同國籍私人之間,相互經濟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它是隨著各國之間貿易和經濟往來日益增長以及國家對貿易和經濟活動的干預日益加強而形成和發展的。早在中世紀末期,歐洲主要商業城市就有一些關於國際商業交易的規則。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有關國際經濟關系的法律規則和制度大量出現 ,並具有了國家之間條約的形式。作為一門學科,國際經濟法學也於第二次世界大戰後,逐漸發展起來。

  • 國際經濟法與國際私法的區別:

(1).國際經濟法與國際私法主體不同

國際經濟法的主體包括國家、國際組織、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經濟組織等。但是,在通常情況下,國際私法的主體只是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經濟組織。

(2).國際經濟法與國際私法調整對象不同。

國際經濟法的調整對象是一般的國際經濟關系。而國際私法則是通過解決法律適用問題來調整國際民事關系。

(3).國際經濟法與國際私法的法律規范不同。

國際經濟法的法律規范主要是實體規范,也包括若干有關的程序規范。而國際私法僅由法律適用規范和有關法律適用的制度構成。

(4).國際經濟法與國際私法的調整方法不同。

國際經濟法是通過直接調整方法來調整國際經濟關系法。但是,國際私法則是通過間接調整方法(即通過確定支配一定的國際民事關系的法律)來調整國際民事關系的。

C. 國際經濟法與國際私法和國際公法的關系

主流觀點:
國際公法是調整國家、國際組織等國際主體之間的法律規范,是內最典型的容國際法
國際私法有國內法和國際法二說,調整涉外民事法律關系(主體、客體或事實涉及外國),最典型的國際私法是沖突法,還包括國際經濟法中的調整平等主體民事關系的國際條約、慣例(這些條約和某些慣例同時又是國際公法)
根據Jessup的觀點,國際經濟法已經從國際公法中獨立。不但有關於經濟關系的國際公法,還有調整個人與國際法主體之間的法律規范。
因此:三者之間的關系既並列又交叉

D. 結合民法與經濟法的關系論述「民法的本質是私法」。

我國民法 學界關於民法的本質特徵是私法的認識過程,認為這是二十年來民法 學研究的重要收獲之一。作者指出民法的私法特徵表現為,民法以市 民社會為其存在之經濟一人文基礎;以權利為本位,且主張權利的同 等保護;以市民社會的意思自治為其主要實現手段;並以市民社會人 的價值實現為其直接目的。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我國的民法學研究,無論是從基礎理 論方面,還是從具體制度方面看,都取得了長足的發展。若要從眾多 的研究成果中,概括地列舉出最根本性的收獲,首當其沖的應是對民 法是私法這一基本認識的確立與深化,這一認識看似淺顯,但它得來 卻甚為艱辛。十月革命勝利後幾十年來,社會主義國家的民法學者都 尊奉革命領袖的一句話,把公有制下的民法視為公法。這種理論直至 改革開放初期,都被視為定論,是萬不可動搖的。視民法為私法,而 非公法,這是"實踐檢驗真理標准"、思想解放在法學界,尤其是民 法學界最重要的表現。二十年來,我國民法學者為私法觀念的復興與 光大,進行了不懈的探索和努力。這一過程大致可分為以下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由1978年起至1986年《民法通則》頒布為止。當時民 法學界的主要任務是為民法的生存而論爭,具體表現為在調整范圍與 劃界上與經濟法之爭。此時,雖然還談不上對民法私法性質的肯定和 闡述,卻是民法私法觀念的萌芽階段。因為調整范圍的爭論並不單純 是法學學科之間的門戶之見,而是不同的經濟改革思路在法學上的折 射,其大背景是我國關於經濟改革方向的嚴竣抉擇。在一個從封閉走 向開放,從經濟高度集中管理走向多元化發展的變革時代,私法觀念 的種子必然會根植其中。因為民法所代表和反映的市民社會的廣泛利 益和進取精神,是其頑強生命力之所在。《民法通則》的頒布,暫時 為這場爭論劃上了休止符,但對民法是私法性質的認識,卻才剛剛啟 始。
第二階段,從1986年《民法通則》頒布後,到1992年鄧小平南巡 講話發表之間,是對民法私法屬性的艱難探索階段。此時,我國的經 濟改革正處於由有計劃的商品經濟向市場經濟的艱難的選擇與轉折時 期。與此相應,民法也由以調整商品關系為己任,向調整全:方位的 市民社會生活(即私法關系)轉變。但是,由於受社會改革進程的影 響,這種轉變較為緩慢。應當說,這是一個思想上砥礪,理論上蓄勢 待發的階段,民法的私法觀念已經到了利箭在弦,一觸即發的狀態。
第三階段為1992年鄧小平南巡,我國確立市場經濟體制至今。這 是民法研究活躍,學術成果較繁榮的時期。民法的私法性質也恰恰是 此時明確提出並得到論證的。民法學界分析了市場經濟賴以存在的社 會結構,即市民社會及其對應范疇政治國家,劃分了私法與公法的基 本領域,闡述二者的作用及相互關系,從而揭示了民法作為私法的本 質特徵。這一認識是民法本質的復原,是民法基本原理在我國市場經 濟條件下的理性回歸,它不僅對民商法的各項具體制度的建立與完善 產生深遠的影響,而且為我國法律體系的構建,奠定了穩固的基石, 功績不可低估。
民法的本質特徵,是認識民法性質的基本標志,是民法理念的根 本所在。它關乎到民法的目的、范圍、手段等一系列基本問題,是任 何一個時代、任何一個國家的民法學者,都必須首先思考和回答的問 題

E. 國際私法與國際經濟法的主要區別

兩者具有以下重大區別:

第一、權利與義務的主體不同

國際私法的主體通常限於不同國籍的國民(含自然人與法人)以及各種民間性的國際組織機構。國際經濟法的主體則既包括經濟領域中超越一國國界的「私法」關繫上的主體,也包括經濟領域中國際公法關繫上的主體,即國家以及各國政府間的國際組織。

只有在特殊情況下,國家以及各國政府間組織以非主權實體的身份,即一般私法法人的身份,從事超越一國國界的經濟交往或經貿活動,它們才可以成為國際私法關繫上的主體。

第二,調整的對象不同

國際私法所調整的超越一國國界的私人間關系,可分為經濟關系與人身關系兩大類,國際經濟法則只調整前一類而不調整後一類。

第三,發揮調整功能的途徑或層次不同

國際私法是關於民法、商法的法律適用法,而不是實體法,它本身並不直接確認當事人的權利義務或解決有關的紛爭。而國際經濟法是實體法。

第四,法律規范的淵源不同

國際私法的淵源主要是各國有關法律沖突或法律適用方面的國內立法,並輔以某些有關法律沖突或法律適用方面的國際慣例以及對締約國有拘束力的具有同類內容的國際條約。

國際經濟法的淵源則排除了有關人身方面法律沖突規范或法律適用規范,突出其中有關經濟方面的法律沖突規范或法律適用規范,同時大量吸收了屬於實體法和程序法性質的、有關經濟領域的國際公法規范,國際私人商務慣例以及各國國內的涉外經濟立法。

(5)經濟法是私法擴展閱讀

國際經濟法與國際私法的聯系和區別:

「國際私法」,指的是在世界各國民法和商法互相歧異的情況下,針對含有涉外因素的民法關系或商法關系,指事實上或確定應當適用哪國法律的法律。又稱「法律沖突法」或「法律適用法」。其所調整的對象主要是各國涉外的私人之間的關系,而不是國家之間的關系。

國際私法既是國內法,又屬於西方法學傳統分科中公法的范圍,即實質上只是一種國內公法。它可進一

步劃分為用以調整國際(涉外)私人間經濟關系以及人身關系的法律沖突規范用。前一類屬於國際經濟法范疇,後一類沖突規范所間接地加以調整的對象其關系屬於人身關系,因此,這類沖突規范不應納入國際經濟法的范疇。

F. 經濟法是公法,私法,還是社會法

抄按照主流學術觀襲點及多數課本教材,經濟法的性質歸屬於社會法,即公法與私法的交叉中的第三法域。社會法,即調整社會生活中各種社會主體因參加社會活動所發生的社會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其不同於傳統的公法,即強調以國家公權介入,具有強制性效力調整維護國家利益與公共利益的法律規范,以及傳統的民法,即平等主體之間基於意思自治、處分自由等基礎發生的人身關系及財產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
由經濟法的構成體系來看,經濟法亦屬於公私交疊的社會法領域。經濟法的體系,由市場主體規製法,市場秩序規製法,宏觀調控法以及經濟監管法組成。簡單明了舉個例子,在市場主體規製法中,假如樓主設立一間公司或者企業,此是基於樓主作為民事主體的意思自治或說處分原則而實施設立公司的行為,經濟法承認並對此行為賦予認可的法律效力,除此外,樓主還需依照公司法的具體規定,比如公司法律形態的選定、出資額、股東等等都必須符合經濟法的規定,此又體現了公法的性質,即國家干預經濟,要求經濟法主體按照具體要求實施一定法律行為才可產生相應法律後果。

G. "私法主要是指民法、商法和經濟法"為什麼錯啊

私法是相對於功法而言的,在私法域空間內法務明文規定即自由,就是指調整的是平權主題間的權利義務的法律關系

H. 國際商法與鄰近法(私法,經濟法)的關系

即不是獨立不同的,也不是同一學科不同叫法。而是中國法學,以至西內方法學在這一領域的認容識和學科劃分的不同階段和成果。
國際商法是在中國的國際經濟法學者對外國相關理論進行研究借鑒過程中,引入的外國名詞,因為他們發現外國學者基本把我們國際經濟法所研究的對內容叫國際商法。
國際經濟法是中國早期國際法學者在80年代,面對日益繁榮的中國對外經濟交流,為了便於研究,把國際法中關於經濟交流,經濟管制的法律抽出來,劃分出的新方向,是完全「國產」的名詞和學科。
國際私法涵蓋國際商法內容,但是偏向與民事關系。
以上是我的理解,不一定正確,希望能對你有幫助。

I. 經濟法是屬於私法還是公法

按大陸法系的劃分方法,經濟法中管理性法律法規屬於公法部分,自治性法律法專規屬於屬私法部分,在我國現行經濟體制中,經濟法的公法部分強於私法部分。

經濟法是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關系進行整體、系統、全面、綜合調整的一個法律部門。在現階段,它主要調整社會生產和再生產過程中,以各類組織為基本主體所參加的經濟管理關系和一定范圍的經營協調關系。

經濟法是調整國家宏觀經濟管理過程中所發生的社會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不能簡單地認為經濟法就是調整經濟關系的法律。

(9)經濟法是私法擴展閱讀:

經濟法是獨立的法的部門,因為他的調整對象有特定的范圍,他只調整在國家協調本國經濟運行過程中發生的經濟關系,而且其調整對象同其他部門法的調整對象是可以分開的。

經濟法是一個重要的法的部門,它所具有的重大作用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堅持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

2、引導、推進和保障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和完善;

3、擴大對外經濟技術交流和合作;

4、保證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的發展。

熱點內容
離婚案件怎麼申請法律援助 發布:2025-05-13 17:11:29 瀏覽:361
掃描件與合同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發布:2025-05-13 17:06:17 瀏覽:881
法律優先原則與行政法 發布:2025-05-13 17:00:20 瀏覽:800
舊宮司法局 發布:2025-05-13 16:48:05 瀏覽:240
外企經濟法 發布:2025-05-12 18:24:03 瀏覽:311
存單司法凍結 發布:2025-05-12 17:09:56 瀏覽:414
江蘇警官學院法律碩士 發布:2025-05-12 16:45:02 瀏覽:194
法存在於那個社會 發布:2025-05-12 16:16:43 瀏覽:971
合同法17自考 發布:2025-05-12 16:04:41 瀏覽:752
中國合同法第141 發布:2025-05-12 15:11:57 瀏覽:4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