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知識集錦 » 經濟法對市場失靈的克服

經濟法對市場失靈的克服

發布時間: 2025-07-04 01:08:51

『壹』 市場失靈的表現及政府應如何矯正

市場失靈是指市場缺陷在生產社會化後顯露出來並引發的後果。市場失靈的表現:(1)壟斷的出現阻礙了資本的自由轉移,國民經濟比例失調,經濟危機的周期更短,破壞力更強;(2)大企業的虧損和破產會直接影響到市場的供求關系,引起其他企業和部門的連鎖反應,甚至出現經濟危機和社會動盪。
政府的矯正主要要考經濟立法,其實這也是經濟法產生的經濟基礎。

『貳』 經濟法學(馬工程)總結


經濟法的產生原因在於克服公法與私法的局限性與不足,旨在實現社會正義,尤其是矯正市場分配中的問題。經濟法的核心是調整國家進行宏觀調控與市場規制過程中產生的社會關系,其目的是運用法律手段解決市場失靈,維護社會公共利益,保障經濟與社會的良性運行與協調發展。經濟法的調整對象包括宏觀調控關系與市場規制關系,分別涉及財稅調控、金融調控、規劃調控與反壟斷、反不正當競爭、消費者保護等領域。經濟法的淵源包括憲法、法律、行政法規等主要淵源與地方政府規章、國際條約等輔助淵源,基本原則涵蓋有效調制、社會利益本位、經濟安全等。經濟法體系主要由財金規劃調控法與反壟斷、反不正當競爭、消費者保護規製法構成。




宏觀調控法主要涉及國家運用計劃、財政、稅收、金融等手段調節經濟總量、結構與運行,實現總量均衡、結構優化、充分就業與國際收支平衡等目標。財政調控法律制度旨在實現資源配置、收入分配與經濟穩定等職能,稅收調控法律制度涉及增值稅、消費稅等18種稅種,遵循公平與效益相結合、財政收支平衡原則。金融調控法律制度通過中央銀行法律制度、行業性金融法律制度與外匯管理法律制度等,防範和化解金融風險,保持社會總需求與總供給平衡。規劃調控法律制度調整國家制定和實施規劃調控過程中的社會關系,通過規劃調控實體法律制度、程序法律制度、產業與投資調控法律制度等實現規劃調控目標。




市場規製法旨在通過反壟斷法律制度規制壟斷行為、反不正當競爭法律制度制止不正當競爭行為、消費者保護法律制度保護消費者權益,以及質量、價格、廣告與計量監管法律制度維護市場秩序。特別市場規制制度針對具有特殊性的金融市場、房地產市場、能源市場等,通過認定依據確保市場的健康發展與社會利益的保障。特別市場規製法律制度涵蓋信貸市場、證券市場、保險市場、房地產市場與能源市場,旨在維護金融體系安全、促進直接融資、保障消費者權益與市場秩序。




經濟法體系通過宏觀調控法與市場規製法的相互配合,實現經濟與社會的良性運行與協調發展。經濟法不僅注重解決個體營利性與社會公益性的矛盾,還致力於克服市場失靈,保障社會公共利益與基本人權,促進經濟穩定增長,最終實現經濟與社會的良性互動與協調發展。


『叄』 馬工程教材「經濟法學 第三版」讀書筆記

經濟法學是以經濟法為研究對象的法學學科,主要研究經濟法的產生、發展規律。經濟法,作為調整現代市場經濟條件下特定社會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具有公法與私法之間的中立性,旨在克服公法與私法的局限性,實現社會正義。其調整對象主要分為宏觀調控關系和市場規制關系,亦即「調制關系」。宏觀調控關系涉及財稅、金融與規劃調控,而市場規制關系包括反壟斷、反不正當競爭與消費者保護等制度。

經濟法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755年法國空想共產主義者摩萊里的《自然法典》。隨著經濟發展史的深入,人們認識到要彌補市場失靈,必須通過法治化的國家干預,形成混合經濟體系。經濟法在法律體系中具有獨特地位,與憲法、行政法等其他法律領域相互關聯,共同維護經濟社會秩序。

經濟法的宗旨在於通過依法調制解決市場失靈問題,保障普遍公正價值的實現,維護社會公共利益,促進經濟與社會的良性運行與協調發展。其基本原則包括有效調制、社會利益本位和經濟安全三項,其中有效調制強調調制范圍、目的的合理性,調制行為符合實際,並兼顧各類主體的基本權利。社會利益本位則側重於綜合效益與實質公正,經濟安全則關注宏觀經濟安全與經濟發展。

經濟法主體包括宏觀調控行為和市場規制行為的機構,如宏觀調控機構與市場規制機構,以及接受宏觀調控和市場規制的各類市場主體。經濟法主體的行為分為調制行為和市場行為,前者是宏觀調控機構與市場規制機構對經濟的直接干預,後者是市場參與者在調制環境下從事的活動。

宏觀調控行為是市場經濟存在前提下的有限調控行為,強調民主與法律約束。市場規制行為則側重於維護市場秩序,追求社會公共利益,通過干預行為引導市場健康發展。國家投資經營則在「市場失靈」領域,通過提供公共服務、完善社會保障等,實現經濟調制目標。

宏觀調制權的目標包括促進經濟增長、增加就業、穩定物價、保持國際收支平衡。這一系列措施旨在確保經濟穩定運行,推動社會進步。經濟法學的研究不僅有助於理解經濟法的本質,還為制定和實施經濟政策提供了理論基礎和實踐指導。

『肆』 接管名詞解釋經濟法

經濟法是國家為了克服市場失靈而制定的調整需要由國家干預的具有全局性和社會公共性的經濟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
簡而言之,經濟法是調整需要由國家干預的經濟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
經濟法是公法,是調整國家對市場經濟活動實行干預、管理、調控所產生的經濟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
隨著部門法劃分界限的逐漸明確以及法學學科的不斷發展,"經濟法"這一概念的法學意義已經被特定化為與民商法相並列的經濟法法律部門以及與其相對應的經濟法學科,而不再是"調整經濟法關系的法"或"與經濟法相關的法"這樣的表面含義。

熱點內容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網路侵權 發布:2025-07-04 05:16:10 瀏覽:75
民事訴訟法71條75條 發布:2025-07-04 05:13:58 瀏覽:581
內蒙王勇律師 發布:2025-07-04 05:13:18 瀏覽:739
法治素養思修 發布:2025-07-04 05:13:18 瀏覽:865
勞動法勞務派遣人員的五險一金 發布:2025-07-04 05:02:44 瀏覽:144
公司被司法凍結 發布:2025-07-04 04:49:40 瀏覽:409
項目立項超產法律責任 發布:2025-07-04 04:47:14 瀏覽:64
南師大法律碩士好考嗎 發布:2025-07-04 04:46:44 瀏覽:145
社會與法頻道無法掌控的女友 發布:2025-07-04 04:37:24 瀏覽:717
英國最高法院被 發布:2025-07-04 04:32:07 瀏覽:3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