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法第三方
『壹』 合同法中,如果因第三方導致違約,一般怎麼賠償
1、合同依法生效後,雙方均應依合同約定條款全面履行合同義務。當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義務或者履行合同義務不符合約定的,應當承擔繼續履行,採取補救措施或者賠償損失等違約責任。
2、根據合同相對性原則,應由原合同當事人承擔合同約定的違約責任,然後再向相關責任主體(第三方)進行追償。
『貳』 第三方對合同撤銷權行使的法律規定有哪些
一、撤銷權
撤銷權,是指因債務人放棄其到期債權或者無償轉讓財產或債務人以明顯不合理的低價轉讓財產,對債權人造成損害,並且受讓人知道該情形的,債權人也可以請求人民法院撤銷債務人的行為。
二、撤銷權行使的效力
債權人的撤銷權行使的效力判決的確定而產生,對債權人、債務人、第三人產生效力。
日本判例理論上認為,依請求權說和這種說,詐害行為僅在共同擔保保全的限度內、並在作為撤銷權訴訟當事人的債權人與受益人或者轉得人相對的關繫上歸於無效。撤銷判決的既判力不僅不及於沒有參加撤銷權訴訟的債務人,對於債務人與受益人、受益人與轉得人之間的法律關系,亦不生任何之影響;原狀恢復作為撤銷的效果,僅在債權人與被告人之間相對的關繫上發生,債務人並不因此而取得直接的權利。這便是日本判例通說上所謂的「撤銷的相對效力」。
可見,撤銷的相對效力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人的方面」,即僅限於撤銷權訴訟的當事人,並不及於債務人;一是「財的方面」,即僅在保全債權的限度內。依《合同法解釋(一)》,債務人被作為撤銷權訴訟的被告,受益人或者受讓人可作為訴訟第三人(第24條),顯然是沒有「人的方面」的相對效力之概念的。相反,撤銷權訴訟判決的既判力(債權人撤銷行使的效力,依判決的確定而產生),及於債權人、債務人、第三人(受益人或者轉得人),因而屬於絕對的效力。惟《合同法》要求撤銷權行使的范圍以債權人的債權為限(第74條第2款),《合同法解釋(一)》亦要求各級法院僅就債權人主張的部分進行審理(第25條第1款),此處所謂「債權人的債權」,為行使撤銷權的債權人的債權,而非全體債權人的債權,這樣來看,對於「財的方面」,實行相對的效力。
三、合同之外第三方在特定的情況下可以申請法院來撤銷當事人之間的合同:
(一)根據合同相對性原理合同之效力應維系在當事人之間是毋庸置疑的。
但是,對於該原理我們應如何理解,是嚴格限定在當事人之間,還是應留有餘地允許在特定的情況下由合同之外第三方來啟動撤銷程序。回答是肯定的,應當有必須有。依據《合同法》七十三條、七十四條、債權人享有代位權和撤銷權,第二百七十二條第二款:第三人就其完成的部分工作成果與總承包人或勘察、設計、施工承包人向發包人承擔連帶責任,第三百一十三條:損失發生在某一運輸區段的與托運人訂立合同的承運人和該區段的承運人承擔連帶責任,以上規定都是對合同相對性的突破。因此合同總則第五十二條第二項:惡意串通,損害國家、集體、或者第三人利益的也應允許合同之外第三方申請法院撤銷,否則在合同一方或雙方當事人惡意損害第三方合法權益而合同之外第三方又不能啟動撤銷程序來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時,法律將承現尷尬局面,也不符合公平、正義之原理。
(二)合同是民事法律行為中的雙方民事法律行為。
而民事法律行為有效的要素中又要求意思表示真實,內容合法。在雙方當事人惡意串通損害國家、集體、或第三人利益時其之間的行為應屬無效,自然也就談不上合同之效力。當事人因此而取得之物權也就失去了合法存在的基礎應恢復到物之原有狀態。此時合同之外第三方可向法院要求違約方實際履行,從而取得物之所有權。
『叄』 合同法是否有規定,第三方向甲方要款
合同法並沒有規定第三方向甲方要款,但作為債權人,有權委託第三方向債專務人追討債務。屬
相關法律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
第三百九十六條委託合同是委託人和受託人約定,由受託人處理委託人事務的合同。
第三百九十七條委託人可以特別委託受託人處理一項或者數項事務,也可以概括委託受託人處理一切事務。
『肆』 合同簽訂中約定向第三方付款,合法嗎
合同約定向第三方付款屬於合法行為。
《合同法》第六十五條當事人約定由第三人向債權人履行債務的,第三人不履行債務或者履行債務不符合約定,債務人應當向債權人承擔違約責任。
根據《合同法》第六十四條規定,當事人約定由債務人向第三人履行債務的,債務人未向第三人履行債務或者履行債務不符合約定,應當向債權人承擔違約責任。因此,該公司的做法是可以的,只要雙方同意,並在合同上寫明權利義務就行。
以上內容就是相關的回答,把錢打給第三方這種情況就需要引起警惕了,這個時候應當審查一些安全因素,如果說對於第三方自己都信得過的話,那麼還是屬於合法的行為,如果第三方自己根本不認識的話,就要注意是不是詐騙。
(4)合同法第三方擴展閱讀:
合同是當事人或當事雙方之間設立、變更、終止民事關系的協議。依法成立的合同,受法律保護。廣義合同指所有法律部門中確定權利、義務關系的協議。狹義合同指一切民事合同。還有最狹義合同僅指民事合同中的債權合同。
合同,又稱為契約、協議,是平等的當事人之間設立、變更、終止民事權利義務關系的協議。合同作為一種民事法律行為,是當事人協商一致的產物,是兩個以上的意思表示相一致的協議。只有當事人所作出的意思表示合法,合同才具有國家法律約束力。依法成立的合同從成立之日起生效,具有國家法律約束力。
根據我國民法中意思自治原則,合同約定的內容完全取決於雙方的協商與意思表示,所以說,只要合同不違反合同法規定的六項原則,即為合法的合同,至於能不能生效,則還得取決於是否符合生效的條件。
因此,合同約定付款給第三方是合法的,但應該注意如果此舉的目的是為了違反法律,如偷稅等,則不應該認定為有效。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一條為了保護合同當事人的合法權益,維護社會經濟秩序,促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制定本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二條本法所稱合同是平等主體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組織之間設立、變更、終止民事權利義務關系的協議。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合同法
『伍』 合同法中第三方主張權力是什麼意思
拿租賃合同舉例:
合同法第二百二十八條
因第三人主張權利,致使承租人不能對租賃物使用、收益的,承租人可以要求減少租金或者不支付租金。
第三人主張權利的,承租人應當及時通知出租人。
『陸』 第三方合同是什麼
第三方合同是指企業將人事外包給相應的人力資源公司,員工進入企業工作時,不是和企業之間簽勞動合同,而是與企業外包的人力資源公司(即第三方)簽勞動合同,所以員工到企業工作屬於派遣性質,不是企業的正式員工。
直接和用人單位簽訂勞動合同的是正式勞動合同;先和勞務派遣公司(第三方人力資源公司)簽訂合同,然後以派遣的性質派遣到用人單位去的,是勞務派遣合同(通常叫外派員工,非正式員工)。一般來講沒多大區別,主要是在待遇和福利上有所不同(例如沒有在用人單位編制,工資比正式員工少,福利也比正式員工少等),其他一些方面(例如有否雙休,節假日有無休假,具體工作時間,有無其他補貼,加班工資的計算,毀約責任等)主要要看合同上規定的內容。只要不違反法律、法規的規定,三方共同協商一致,所簽合同不顯失公平,那就是有效合同,何時生效由你們三方共同協商。
這是由法律依據的,根據《勞動合同法》:
第五十八條 勞務派遣單位是本法所稱用人單位,應當履行用人單位對勞動者的義務。勞務派遣單位與被派遣勞動者訂立的勞動合同,除應當載明本法第十七條規定的事項外,還應當載明被派遣勞動者的用工單位以及派遣期限、工作崗位等情況。
勞務派遣單位應當與被派遣勞動者訂立二年以上的固定期限勞動合同,按月支付勞動報酬;被派遣勞動者在無工作期間,勞務派遣單位應當按照所在地人民政府規定的最低工資標准,向其按月支付報酬。
第六十六條 勞務派遣一般在臨時性、輔助性或者替代性的工作崗位上實施。
勞務派遣工享有同本公司同工同酬的待遇。因為勞務派遣工能勝任的崗位限制,勞務派遣工一般工資都低於本公司。
《勞動合同法》第六十三條 被派遣勞動者享有與用工單位的勞動者同工同酬的權利。用工單位無同類崗位勞動者的,參照用工單位所在地相同或者相近崗位勞動者的勞動報酬確定。
『柒』 合同法 第三方代為付款
安在接受胡某抄委託代襲付汽油費時,雙方就應當就安代理胡付費行為是有償還是無償的代理,如果明確了為有償代理,就應當雙方商定代理費數額。如果沒有說有償代理,雙方沒有確定代理費,安在未明確代理費的情況下,實施了代理行為,應當視其為無償代理。安在沒有講定需要代理費的情況下,在實施代理行為後向胡索要代理費有矢常理。如果以沒有支付代理費扣押胡的手錶,更是一種侵權行為,當然,如果安為胡墊付的汽油費胡某都不想兌付,安某當然有權扣押其手錶,直至胡給付汽油費時返還。
『捌』 合同法對方簽訂一年合同但又簽給第三方二年合同合法嗎
合法,合同是平等主體之間設立變更、終止民事權利義務關系的協議,合同的產生的拘專束力是發生屬在簽訂合同的相對主體之間,對於第三人沒有拘束力。所以對於同一標的針對不同的簽約對象約定不同的條件並不違法。
但是如果合同中已約定最惠方條款,就是一方承諾給予對方的條件是最優惠的,如給予第三方的條件更加優惠的屬於違約,可以主張承諾方違約責任。
『玖』 《合同法》,什麼是第三方
第三方:指兩個相互聯系的主體之外的某個客體,叫作第三方。第三方可以是和兩個主回體有聯系,答也可以是獨立於兩個主體之外
法律上的第三方
法律上的第三方一般稱為第三人,指除雙方當事人之外的,在法律關系和法律訴訟關系中,與標的或者訴訟有關的第三人。
法律關系:
指在一對法律關系中,除了雙方當事外與該法律關系有關的第三人。 比如甲乙丙三人,甲有一艘船,與乙私自達成協議將船賣給乙,且沒有登記過戶,後來乙開著甲賣給他的船把丙的漁船撞了。 此時丙向甲索賠時,甲不可以以船隻已經過戶給乙為理由,拒絕賠償丙。因為船隻沒有過戶,不得以出賣的理由對抗第三人丙的索賠。
法律訴訟關系:
1、民事訴訟中的第三人,指對他人之間的訴訟標的有獨立的請求權,或者雖無獨立的請求權,但案件的處理結果與其有法律上的利害關系,因而參加到他人之間已經開始的民事訴訟中去,以維護自己合法權益的人 2、有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是指對他人之間的訴訟標的,主張獨立的請求權,而參加到原、被告之正在進行的訴訟的人。
『拾』 第三方管理與企業的合同法
與第三方公司簽合同是意思是公司委託勞務派遣公司,由勞務派遣與之簽訂勞動回合同答,勞務派遣公司再委派到現單位,即現單位是實際用工方,由此形成了勞務派遣這種用工形式的三方。
與勞務派遣公司建立的是勞動關系,與用工單位形成的是勞務關系,兩公司之間形成的是民事關系。之間通過簽訂三方協議來確定之間的權利義務關系。由用工方按照協議約定向勞務派遣公司支付派遣費用,向被迫勞動者支付勞動報酬和社會保險費用;用工方負責實際用工和對勞動者的管理。該種用工方式在勞動合同法中有明確的規范,受勞動法律的調整。公司這樣做的主要目的就是降低成本,另外也可以避免與勞動者簽訂無固定期限的勞動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