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知識集錦 » 法社會學大題

法社會學大題

發布時間: 2020-12-24 20:46:53

A. 如何理解評價塗爾干社會學研究的方法論原則(是一道論述題)

塗爾干關於社會學方法的論述是他整個理論體系中最重要的部分。主要談及三個問題:一內是什容么是社會事實;二是社會事實的特性如何;三是如何研究社會事實。塗爾干認為社會事實是由外在於個人但又具有控制個人的強制力的行為方式、思維方式和感覺方式構成。社會事實的特性:(1)社會事實對個人來說是外在的、客觀的;(2)社會事實具有強制性的力量;(3)普遍性,他們廣泛地存在於一個社會之中。社會事實的研究策略,最基本的准則是,社會事實必須根據社會事實來解釋。准則二:一種社會現象的起源和它的功能是兩個不同性質的問題,對社會現象進行充分的解釋,歷史分析和功能分析缺一不可。還要運用比較的方法來求證。

B. 簡述法律社會學和法律人類學之間的區別

法社會學是研究法律與社會的關系的學科,是法學與社會學相互結合的產物。西方許多國家又把這門學科稱為「法律與社會」(Law and Society),或「法學與社會科學」(Law and Social Science)。

法律人類學
legal anthropology
在費孝通學習人類學的年代裡,「法律人類學」(legal anthropology)尚未成為研究與教學的專門類別(據說這個概括是20世紀40年代初才出現的),且費孝通本人一向不願輕易將自己的研究視作是某一學科...

法律人類學連接"法律條文"與"社會"

法律人類學從不同文化間相互理解的角度,運用人類學的理論和方法解釋法律問題。一般認為,1926年馬林諾夫斯基的《原始社會的犯罪與習俗》的發表,是法律人類學在學界取得獨立地位的標志。「從馬林諾夫斯基的著作開始,法律人類學家開始運用人類學方法對法律領域拓荒。」貴州省社會科學院院長吳大華表示。

法律人類學強調法律多元,強調對法律進行動態性的研究,主張通過綜合運用國家法律與非國家法律來解決糾紛,維護社會秩序。法律人類學家注重田野調查,通過個案研究,將法律條文與社會相連接。

「活的法」:立足於經驗和感受

傳統法學重視規范的意義,將「法」限定為國家意志,而人類學方法的引入拓展了傳統法學的視域。法律人類學多立足於經驗和感受。吳大華認為,這種對傳統法學從概念、體繫到方法的全方位的批判引發了法學理論的革命。

法學不再僅僅表現為法律條文與規范的狹窄框架,法律多元為人們理解人類社會的法律運作行為提供了更為廣闊的視角。人類學展現了非西方社會的法律及其文化背景的多樣性,法律不僅僅是國家意志的表現,初民社會同樣存在規則與秩序。在不同的地域,法具有不同的形式和內容。比如,東方社會的法具有禮的內容,有時會「禮法不分」;西方社會的法含有宗教的元素,教會法與世俗法並行。學者表示,如果把所有爭端都訴諸法律,定會產生訴訟成災、效率低下的後果。在北京理工大學法學院教授謝暉看來,作為交叉學科的法律人類學,更關注人們實際的法律(規范)生活是怎樣的,以期「開發」出人類法律(規范)生活的多種面目、多個面向。

學者表示,法律人類學習慣於進行比較研究,對存在於不同時間、地點和社會形態中的各種法律文化進行比較研究,整體化地看世界,在動態的過程中把握法的實質及其發展,關注法律行為及其相互之間的變化過程,關注「活的法」。

吳大華認為,注重以參與觀察為特徵的田野調查方法是法律人類學的一個基本特徵。只有對法律制定之前的准備工作和實施之後的後續調查工作進行細致的研究,才能避免出現法律與社會脫節的情況,這正是注重田野調查的法律人類學的優勢。不過,田野調查不能走過場,不能拿著結論尋找有利的數據與案例,應當擬定調查提綱,選擇采訪方式與技巧,最大限度地克服先入為主的主觀因素,獲取第一手資料並通過科學分析獲得結論。吳大華認為,20世紀60年代後期,法律人類學從研究原始法、部族法的模式轉換成研究糾紛及其解決的方式,人們將研究國家法律定式化的規則演變為研究糾紛及其解決與處理的「過程」,關於處理糾紛的典型案例分析正是開拓新的法律人類學研究疆域的重要工具。

超越「問題個案」研究
法律人類學的研究史就是個案的研究史。所謂個案研究,就是以一個整體的單位作為觀察和描寫對象,其目標在於了解被研究的單位,重復發生的生活事項或重要部分,進行深入探究與分析,以解釋現狀或描述探索足以影響其變遷及成長諸因素的互動情形。

法律人類學家將傳統「案例教學法」通過人類學的田野調查進一步發展成為「問題個案」分析法,這是早期法律人類學研究法律問題的一種重要方法。但也由此限制了法律人類學的發展,使它變成了對沖突和糾紛處理過程的專門研究。

以格拉克曼為代表的曼徹斯特學派是新功能主義的重要力量,他們倡導的延伸個案研究法的分析方法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問題個案的困境。延伸個案研究法是曼徹斯特學派在非洲研究中開創的研究路徑,這種方法注重對個案進行歷史學意義上的分析,要求對個案涉及的原則與價值進行持續性分析,把糾紛視為一種社會過程,把主要的研究點從社會組織轉移到了社會過程。

中國人民大學人類學研究所所長趙旭東表示,將案例放在一個相互影響的社會關系網路裡面,放到它所涉及的社會經濟地位、歷史發展脈絡、文化背景中去分析才有意義,才能更好地推動法律人類學研究的發展。

C. 百分求2012武大考研社會學方法真題完整版

網上整理的不一定全,不一定真實,個人建議你打學校研招辦的電話買一套試題,花不了幾個錢,再說了,現在考研哪有不燒錢的

D. 求解啊!!! 法律社會學對「法的概念」界定的價值.. (嗚嗚,光題目我都不是很看的懂)

法是以國家政權意志形式出現的,作為司法機關辦案依據的,具有普遍性、明確性和肯定性的,以權利和義務為主要內容的,首先和主要體現執政者意志並最終決定於社會物質生活條件的,各種社會規范的總稱。

E. 關於法社會學的一些問題,求解答

這個估計得讀了研的才知道,如果您真要研究歐洲法律史,得從他的文化,即基督教開始。建議買本聖經看。

F. 社會學研究方法課後習題答案

去考研論壇找吧,那裡有很多學哥學姐分享資料的,祝你好運! ...這個專業的東西去網路吧 ...

G. 法律社會問題

你的問題復裡面有兩個誤解制。

一個是判死刑的人是有人權的,包括肖像權,所以打碼才是正常合法的。

另外一個是犯罪的人也是有人權的,包括肖像權,這個是和刑法輕重的沒有任何關系的。所以說媒體曝光不打碼是違法的,是一種侵犯肖像權的行為。

綜上所述,因為你的參照物本來就不對,造成本來對的事情,你也理解為不對,然後自相矛盾,才會越來越困惑。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這句話已經說明了一切。

H. 有關法律社會的英語對話,5個人的,最少涉及以下2個問題。謝謝了 急用

1)你觸犯過法律么?如果是的話,是在什麼場合?在小組成員間做詳內細描述。
2)在容你看來,為什麼社會需要法律法規?沒有法律、法規,對一個社會意味著什麼?
3)什麼問題不能通過法律手段解決?並給出例子。
4)如果你碰巧看到有人摔倒在大街上,你會幫助他/她嗎?怎麼幫?
5)如果你是議員,你想通過什麼法律法規?為什麼?
6)你知道一些來自世界各地的、有趣或奇怪的法律么?與其他小組成員分享。
7)你如何看待律師的職業?你認為他們是正義的化身嗎?是或者不是,為什麼?

熱點內容
外企經濟法 發布:2025-05-12 18:24:03 瀏覽:311
存單司法凍結 發布:2025-05-12 17:09:56 瀏覽:414
江蘇警官學院法律碩士 發布:2025-05-12 16:45:02 瀏覽:194
法存在於那個社會 發布:2025-05-12 16:16:43 瀏覽:971
合同法17自考 發布:2025-05-12 16:04:41 瀏覽:752
中國合同法第141 發布:2025-05-12 15:11:57 瀏覽:450
北京市村居法律顧問 發布:2025-05-12 15:09:55 瀏覽:953
嚇人的法律責任 發布:2025-05-12 13:46:40 瀏覽:174
勞動法請假發工資案例 發布:2025-05-12 13:16:31 瀏覽:422
寧波司法淘寶網 發布:2025-05-12 12:49:07 瀏覽: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