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雜訊污染防治法
❶ 同志們,鄰居擾民有辦法解決了. 第五十八條 違反關於社會生活雜訊污染防治的法律規定,
民法上講,這是相鄰關系,出現樓上樓下鄰居的這種情況確實很煩人,佩服你的忍耐力,你是痛並快樂著…
❷ 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雜訊污染防治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雜訊污染防治法是為防治環境雜訊污染,保護和改善生回活環境,保答障人體健康,促進經濟和社會發展,制定本法。1996年10月29日第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二次會議通過 , 自1997年3月1日起施行。
❸ 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雜訊污染防治法》關於雜訊標準的界定
這個……相關爭議問題請咨詢你們先環保局管理科。具體的劃分有他們負責,而版且在劃分的同時,他們還要權綜合太多的考量因素!這一切看法條這是沒用的!就比如說一個從來沒有上過學的人,就算你給他一本康熙詞典,他也不可能寫出一篇作文!
❹ 求《北京市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雜訊污染防治法〉辦法》全文。
不為求賞,願意幫忙!
樓主所要求的《北京市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雜訊污染防治法〉辦法》,據查,該《北京市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雜訊污染防治法〉辦法》只是在2005年由北京市政府法制辦作出徵求意見稿,向社會徵求立法意見,並沒有正式頒布。
在2006年11月17日,北京市人民政府第56次常務會議審議通過了《北京市環境雜訊污染防治辦法》,以第 181 號北京市政府令予以公布,自2007年1月1日起施行。
故《北京市環境雜訊污染防治辦法》,才是北京市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雜訊污染防治法》的地方行政法規。
樓主可以查北京市政府的官方網站「首都之窗」(http://www.beijing.gov.cn/)
也可以查詢該網站的網頁http://govfile.beijing.gov.cn/Govfile/front/content/02006181_0.html
該《北京市環境雜訊污染防治辦法》全文如下:
第 181 號
《北京市環境雜訊污染防治辦法》已經2006年11月17日市人民政府第56次常務會議審議通過,現予公布,自2007年1月1日起施行。
市 長 王岐山
二〇〇六年十一月二十七日
北京市環境雜訊污染防治辦法
第一章 總則
第一條 為防治環境雜訊污染,保護和改善生活環境,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雜訊污染防治法》,結合本市實際情況,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 本辦法適用於本市行政區域內環境雜訊污染的防治。
第三條 區、縣人民政府對本行政區域內聲環境質量負責。
市和區、縣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對本行政區域內環境雜訊污染防治實施統一監督管理。
公安部門負責對社會生活雜訊和機動車雜訊污染防治實施監督管理。
道路行政主管部門負責對道路、城市軌道交通雜訊污染防治實施監督管理。
質量技術監督行政主管部門對工業產品、設備標准中規定的雜訊限值實施監督管理。
鐵路、民航行政主管部門依據各自職責分別對火車、民用航空器雜訊污染防治實施監督管理。
規劃、建設、工商、文化等部門依據各自職責對環境雜訊污染防治進行監督管理。
第四條 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應當協助政府及相關部門對居住區雜訊污染實施監督管理,調解鄰里之間因雜訊產生的糾紛。
第五條 任何單位和個人都有保護環境不受雜訊污染的義務,並有權對產生環境雜訊污染的單位和個人進行投訴、舉報。
第二章 環境雜訊污染防治的監督管理
第六條 區、縣人民政府應當根據城市規劃和聲環境質量標准,劃定本行政區域內各類聲環境質量標準的適用區域,並向社會公告,同時報市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備案。
機場周圍飛機雜訊環境標准適用區域由市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會同市有關行政主管部門和相關區、縣人民政府劃定,報市人民政府批准後實施。
第七條 規劃行政主管部門在確定建設布局時,應當依據國家和本市聲環境質量標准和民用建築隔聲設計規范,合理劃定建築物與交通干線的防雜訊距離,並提出相應的規劃設計要求。
第八條 新建、改建、擴建可能產生雜訊污染的建設項目,應當遵守國家有關建設項目環境保護管理的規定,並在申請環境影響評價審批前徵求所在區域居民和單位的意見。
第九條 新建民用建築對外部環境雜訊隔聲質量及配套的供水、供熱、電梯、通風等公用設施的隔聲質量,應當符合國家和本市有關標准。
規劃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加強對建築隔聲設計質量的強制性標准執行情況的監督;建設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加強對建築隔聲施工質量的強制性標准執行情況的監督。
第十條 對於在雜訊敏感建築物集中區域內造成嚴重環境雜訊污染的企業事業單位,責令限期治理。被限期治理的單位應當按期完成治理任務。
對小型企業事業單位的限期治理,由區、縣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決定。限期治理期間,可以責令被限期治理的單位停止使用產生雜訊污染的設備、設施或者限制設備、設施運行時間。
第十一條 居民住宅樓內不得設置可能產生雜訊污染的餐飲和娛樂場所。
銷售新建居民住宅的,房地產開發企業應當明示所銷售住宅的建築隔聲情況及所在地聲環境狀況。
第十二條 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有權對排放環境雜訊的單位進行環境雜訊污染防治現場檢查。現場檢查時發現設備、設施產生嚴重雜訊污染的,可以責令停止使用該設備、設施或者限制設備、設施運行時間。被檢查單位應當停止或者按照規定時間使用該設備、設施。
被檢查的單位應當如實反映環境雜訊污染防治情況,並提供必要的環境雜訊污染防治資料。
第十三條 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進行環境雜訊污染防治現場檢查時,應當出示有效執法證件,並為被檢查者保守技術秘密和商業秘密。
第十四條 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和其他負有雜訊污染防治監督管理的部門應當向社會公布本部門負責受理雜訊污染投訴、舉報的機構名稱及其聯系方式。
第三章 施工雜訊污染防治
第十五條 施工作業向周圍生活環境排放雜訊的,建設單位應當採取有效的雜訊污染防治措施,使排放的雜訊符合國家規定的施工場界環境雜訊排放標准。採取雜訊污染防治措施所需的費用列入工程造價。
第十六條 施工單位應當制定施工現場雜訊污染防治管理制度並公告,把產生雜訊的設備、設施布置在遠離居住區的一側。
第十七條 中考、高考期間及市人民政府規定的其他特殊時段內,除搶修搶險外禁止在雜訊敏感建築物集中區域內從事產生雜訊的施工作業。
第十八條 雜訊敏感建築物集中區域內,禁止在夜間進行產生雜訊污染的施工作業。但國家和本市重點工程、搶修搶險作業和因生產工藝要求以及其他特殊需要必須連續作業的除外。
國家和本市重點工程、因生產工藝要求或者其他特殊需要,確需在夜間進行施工作業的,應當取得工程所在地建設行政主管部門核發的准予夜間施工的批准文件。
第十九條 進行夜間施工作業的,應當向周圍居民公告。公告內容包括:施工項目名稱、施工單位名稱、夜間施工批准文號、夜間施工起止時間、夜間施工內容、工地負責人及其聯系方式、監督電話等。
第四章 交通雜訊污染防治
第二十條 新建、改建、擴建的高速路、快速路、主幹路、城市高架路、鐵路和城市軌道,經過已有的雜訊敏感建築物集中區域時,應當採取雜訊污染防治措施。採取雜訊污染防治措施所需的費用列入工程造價。
第二十一條 在已有的道路、鐵路、城市軌道兩側建設雜訊敏感建築物的,建設單位應當採取必要的雜訊污染防治措施。使雜訊敏感建築物室內聲環境質量符合國家規定的標准。
第二十二條 本市在用機動車輛雜訊排放,應當符合國家規定的在用機動車輛雜訊排放標准。
在用機動車輛消聲器及其他防治雜訊污染的設備應當正常使用,禁止改裝、拆除或者閑置。
除特種車輛外禁止安裝使用外掛式音響設備。特種車輛裝有外掛式音響設備的,應當按照規定使用。
第二十三條 公安部門可以根據需要在居民住宅區周邊劃定限制車輛夜間通行的路段和禁止鳴笛的區域,明確限制通行和禁止鳴笛的時段。
第二十四條 設置機動車停車場、候車站的,應當合理選擇位置或者採取其他有效措施,減輕車輛產生的雜訊對周圍生活環境的影響。
第二十五條 鐵路機車在本市建成區內行駛時,應當按照國家和本市有關規定限制鳴笛。
第二十六條 有關部門在制定機場飛行程序時,應當考慮雜訊影響,盡量避開雜訊敏感建築物集中區域。
民用航空器起飛、降落或者低空飛行時,應當遵守規定的飛行程序。
第二十七條 在飛機雜訊環境標准適用區域內建設建築物的,應當執行相應標准適用區域的規定。
第五章 社會生活雜訊污染防治
第二十八條 禁止任何單位和個人在雜訊敏感建築物集中區域使用干擾他人的音響器材。但屬於下列情況者,允許在一定時間內使用,並控制音量:
(一)經依法批準的大型社會活動;
(二)課、工間操;
(三)搶險救災等緊急情況。
禁止商業經營活動在室外使用音響器材或者採用其他發出雜訊的方法招攬顧客,干擾周圍生活環境。
第二十九條 在街道、廣場、公園等公共場所組織娛樂、集會等活動,使用家用電器、樂器及其他音響器材的,應當控制音量,避免干擾周圍生活環境。
第三十條 加工、維修、餐飲、娛樂、健身、超市及其他商業服務業經營者應當採取有效措施,防止生產經營活動產生雜訊干擾周圍生活環境。
第三十一條 在商業經營活動中使用空調器、冷卻塔等可能產生環境雜訊污染的設備、設施的,其經營管理者應當採取有效措施,使其邊界雜訊符合國家規定的環境雜訊排放標准。
第三十二條 本市生產、銷售的機動車防盜報警器應當符合國家規定的標准。
本市機動車輛不得安裝使用不符合標準的機動車防盜報警器。
市質量技術監督行政主管部門對發現的不符合標準的機動車防盜報警器,應當向社會公布。
第三十三條 在雜訊敏感建築物集中區域內,設置或者解除機動車警戒或者尋車時,不得產生雜訊。
機動車防盜報警器以鳴響方式報警後,使用者應當及時處理,避免長時間鳴響干擾周圍生活環境。
第三十四條 使用家用電器、樂器或者進行其他室內娛樂活動的,應當控制音量或者採取其他有效措施,避免干擾周圍生活環境。
第三十五條 法定休息日、節假日全天及工作日12時至14時、18時至次日8時,禁止在已竣工交付使用的居民住宅樓內進行產生雜訊的裝修作業。在其他時段內進行裝修作業的,應當採取措施,減輕對周圍生活環境的干擾。
在已竣工交付使用的其它建築內進行裝修作業的,應當採取措施,減輕對周圍生活環境的干擾。
第六章 法律責任
第三十六條 違反本辦法第十條第一款規定,未完成治理任務的,由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處3萬元以下罰款;情節嚴重的,由市或者區、縣人民政府依法責令停業、搬遷、關閉。
第三十七條 違反本辦法第十二條第一款規定,被檢查單位未停止或者未按照規定時間使用產生嚴重雜訊污染的設備、設施的,由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處3萬元以下罰款。
第三十八條 違反本辦法第十六條規定,施工單位未制定施工現場雜訊污染防治管理制度,未把產生雜訊的設備、設施布置在遠離居住區一側的,由城市管理綜合執法部門責令改正,並可處1萬元以上3萬元以下罰款。
第三十九條 違反本辦法第十七條規定,中考、高考期間以及市人民政府規定的其他特殊時段在雜訊敏感建築物集中區域內從事產生雜訊的施工作業的,由城市管理綜合執法部門責令停止違法行為,並處1萬元以上3萬元以下罰款。
第四十條 違反本辦法第十八條第二款規定,未取得夜間施工批准文件進行夜間施工的,由城市管理綜合執法部門責令停止違法行為,並處1萬元以上3萬元以下罰款。
第四十一條 違反本辦法第十九條規定,進行夜間施工作業未向周圍居民公告相關內容的,由城市管理綜合執法部門責令改正,並處1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罰款。
第四十二條 違反本辦法第三十條規定,加工、維修、餐飲、娛樂、健身、超市及其他商業服務業經營者未採取有效措施,生產經營活動產生雜訊干擾周圍生活環境的,由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責令改正;拒不改正的,處3萬元以下罰款。
第四十三條 違反本辦法規定,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公安部門給予警告,警告後不改正的,處200元以上500元以下罰款:
(一)在雜訊敏感建築物集中區域使用干擾周圍生活環境的音響器材;
(二)商業經營活動在室外使用音響器材或者採用其他發出雜訊的方法招攬顧客,干擾周圍生活環境的;
(三)在街道、廣場、公園等公共場所組織娛樂、集會等活動,使用音響器材,產生雜訊干擾周圍生活環境的;
(四)未按照本辦法第三十三條第二款規定及時處理,機動車防盜報警器長時間鳴響,干擾周圍生活環境的;
(五)未按照本辦法第三十四條規定控制音量或者採取措施,從家庭室內發出雜訊干擾周圍生活環境的;
(六)未按照本辦法第三十五條規定進行裝修作業,干擾周圍生活環境的。
第四十四條 違反本辦法,按照規劃、建設、工商、文化、交通、質量技術監督等有關法律、法規、規章規定應當予以處理的,由有關部門依法處理。
第四十五條 受到環境雜訊污染危害的單位和個人,有權要求加害人排除危害;造成損失的,有權要求依法賠償。
賠償責任和賠償金額的糾紛,可以根據當事人的請求,由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或者其他環境雜訊污染防治工作的監督管理部門、機構及人民調解委員會調解處理;調解不成的,當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訴。當事人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訴。
第四十六條 有環境雜訊污染防治監督管理職責的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不依法履行環境雜訊污染防治監督管理職責,造成嚴重後果的,由其上級行政主管機關或者監察機關責令改正,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依法給予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七章 附則
第四十七條 本辦法自2007年1月1日起施行。1984年3月8日市人民政府發布、1997年12月31日市人民政府修改的《北京市環境雜訊管理暫行辦法》同時廢止。
❺ 我國有什麼關於噪音擾民的法律法規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雜訊污染防治法》:
第六十一條
受到環境雜訊污染危害的單位和個人,有權要求加害人排除危害;造成損失的,依法賠償損失。
賠償責任和賠償金額的糾紛,可以根據當事人的請求,由生態環境主管部門或者其他環境雜訊污染防治工作的監督管理部門、機構調解處理;調解不成的,當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訴。當事人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訴。
第六十二條
環境雜訊污染防治監督管理人員濫用職權、玩忽職守、徇私舞弊的,由其所在單位或者上級主管機關給予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5)社會雜訊污染防治法擴展閱讀: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雜訊污染防治法》:
第十五條
產生環境雜訊污染的企業事業單位,必須保持防治環境雜訊污染的設施的正常使用;拆除或者閑置環境雜訊污染防治設施的,必須事先報經所在地的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生態環境主管部門批准。
第十六條
產生環境雜訊污染的單位,應當採取措施進行治理,並按照國家規定繳納超標准排污費。
徵收的超標准排污費必須用於污染的防治,不得挪作他用。
第十七條
對於在雜訊敏感建築物集中區域內造成嚴重環境雜訊污染的企業事業單位,限期治理。
被限期治理的單位必須按期完成治理任務。限期治理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按照國務院規定的許可權決定。
對小型企業事業單位的限期治理,可以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在國務院規定的許可權內授權其生態環境主管部門決定。
第十八條
國家對環境雜訊污染嚴重的落後設備實行淘汰制度。
國務院經濟綜合主管部門應當會同國務院有關部門公布限期禁止生產、禁止銷售、禁止進口的環境雜訊污染嚴重的設備名錄。
生產者、銷售者或者進口者必須在國務院經濟綜合主管部門會同國務院有關部門規定的期限內分別停止生產、銷售或者進口列入前款規定的名錄中的設備。
第十九條
在城市范圍內從事生產活動確需排放偶發性強烈雜訊的,必須事先向當地公安機關提出申請,經批准後方可進行。當地公安機關應當向社會公告。
❻ 噪音擾民的相關規定
法律規定規定晚上22點至次日凌晨6點算擾民。
根據《雜訊管理辦法》,雜訊管制時間是22點至次日凌晨6點,但各地方人民政府有權根據當地的實際,制定具體的管理辦法,所以要參照當地的管理辦法。
具有某種影響力的人或組織粗暴對待相關民眾利益的作法,一般指雜訊擾民。
根據《環境噪音污染防治法》第五十八條 違反本法規定,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公安機關給予警告,可以並處罰款:
(一)在城市市區雜訊敏感建築物集中區域內使用高音廣播喇叭;
(二)違反當地公安機關的規定,在城市市區街道、廣場、公園等公共場所組織娛樂、集會等活動,使用音響器材,產生干擾周圍生活環境的過大音量的;
(三)未按本法第四十六條和第四十七條規定採取措施,從家庭室內發出嚴重干擾周圍居民生活的環境雜訊的。
❼ 雜訊法和裝修法是怎麼規定的居民區的。
《環境雜訊污染防治法》第四十七條:在已竣工交付使用的住宅樓進行室內裝修活動,應當限製作業時間,並採取其他有效措施,以減輕、避免對周圍居民造成環境雜訊污染。
第四十五條:禁止任何單位、個人在城市市區雜訊敏感建設物集中區域內使用高音廣播喇叭。
在城市市區街道、廣場、公園等公共場所組織娛樂、集會等活動,使用音響器材可能產生干擾周圍生活環境的過大音量的,必須遵守當地公安機關的規定。
第六十一條:受到環境雜訊污染危害的單位和個人,有權要求加害人排除危害;造成損失的,依法賠償損失。
賠償責任和賠償金額的糾紛,可以根據當事人的請求,由生態環境主管部門或者其他環境雜訊污染防治工作的監督管理部門、機構調解處理;調解不成的,當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訴。當事人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訴。
第六十三條:本法中下列用語的含義是:
(一)「雜訊排放」是指雜訊源向周圍生活環境輻射雜訊。
(二)「雜訊敏感建築物」是指醫院、學校、機關、科研單位、住宅等需要保持安靜的建築物。
(三)「雜訊敏感建築物集中區域」是指醫療區、文教科研區和以機關或者居民住宅為主的區域。
(四)「夜間」是指晚二十二點至晨六點之間的期間。
《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第五十八條:違反關於社會生活雜訊污染防治的法律規定,製造雜訊干擾他人正常生活的,處警告;警告後不改正的,處200元以上500元以下罰款。
《環境雜訊污染防治法》總則第四十七條規定:在已竣工交付使用的住宅樓進行室內裝修活動,應當限製作業時間,並採取其他有效措施,以減輕、避免對周圍居民造成環境雜訊污染。對違反本規定,從家庭室內發出嚴重干擾周圍居民生活的環境雜訊,由公安機關給予警告,可以並處罰款。
製造噪音或者以其他方式干擾鄰里生活,不聽勸阻的,處警告,可以並處100元以上500元以下的罰款。
受到環境雜訊污染危害的單位和個人,有權要求加害人排除危害;造成損失的,依法賠償損失。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雜訊污染防治法>辦法》草案第四十五條規定:法定休息日、節假日全天及工作日12時至14時、18時至次日8時,禁止在已竣工交付使用的住宅樓內進行產生雜訊的裝修等擾民作業。
(7)社會雜訊污染防治法擴展閱讀:
裝修噪音擾民處理方法:
1、協商,把時間壓縮在合適的時間段。
2、物業協調,控制雜訊。
3、求助媒體,管用。鄰里關系還是適當維護,有好協商,他們也能理解應該。把出聲響的施工作業集中安排在某一時間段,讓雙方可以接受。
噪音擾民警情處置方式:
1、鄰里、樓層之間的生活噪音。
這類警情相對容易處理。民警接警後會先上門了解情況,跟對方當事人講明相關因素,做好針對性工作,一般都能當場解決問題。當然也有一些因生活作息時間不同導致的噪音不可避免,譬如有些人上夜班、白天在家休息。
對於這種情況,民警在處警過程中可以給當事人一些好的建議,比如把凳子的腿用布包住,深夜回家時盡量不穿皮鞋而穿軟底的鞋,開車回小區時盡量少按喇叭等。
2、裝修裝潢施工等引起的噪音擾民。
接到此類警情,民警上門了解情況後,施工如果是在正常工作日進行的,可向報警人說明情況,請報警人克服困難,施工完成後就能解決;如施工方是在休息時間施工,民警可請施工方調整施工時間,並將處置情況告知報警人。
同時,如果施工單位條件允許,可以讓其配備一些簡易的隔音措施,盡量減少噪音的產生。
3、動物類尤其是犬類夜間吠叫導致的噪音擾民。
民警首先要找到動物的主人,將情況告知動物主人,請其管理好自己的動物,盡量不要在夜間打擾其他人正常休息。如果是無人管理的動物,可聯系相關機構,請他們處理,並將結果告知報警人。
4、商場、商店等搞活動、搞營銷等引發的噪音擾民。
民警上門後可告知店方擾民情況,提出合理建議,並及時聯系報警人告知其處理情況。同時,將該類警情及時告知社區民警,由社區民警結合走訪了解處置後的情況,是否已經解決問題,是否還存在新問題,聯合物業、居委會或相應的部門一起化解矛盾和糾紛。
5、群眾舉辦喪葬活動引發的噪音擾民。
喪葬時燃放鞭炮是我國民間習俗,隨著社會的進步,鞭炮多改進為禮炮車,但是該類禮炮車發出的禮炮響聲大、震動大,且隨著喪葬隊伍一路發射禮炮,群眾對此反響較大。
針對喪葬類噪音警情,處警民警現場處置時,可以告知主家,禮炮只是對逝者的一種緬懷,夜間緬懷活動時盡量不要播放音樂,出殯時車隊盡量不要經過鬧市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