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法爭議時效
1. 單位違反勞動法起訴的時效性是多久
申請勞動仲裁的一般時效為一年。但是,在有些情況下,一年的時效期間還不能保護回勞動者的合法權答益。如在有的行業,尤其是建築業,拖欠工資問題比較突出,工人的勞動報酬很多到年底才結算;還有些勞動者為了維持勞動關系,在勞動關系存續期間對用人單位拖欠勞動報酬的行為不敢主張權利。如果都適用一年的仲裁期間,不利於保護他們的合法權益。因此本條第四款規定:「勞動關系存續期間因拖欠勞動報酬發生爭議的,勞動者申請仲裁不受本條第一款規定的仲裁時效期間的限制。」對於勞動者與用人單位的勞動關系已經終止的情況,則沒有維系勞動關系這樣的顧慮,因此本條第四款作出了「勞動關系終止的,應當自勞動關系終止之日起一年內提出」的規定。
2. 勞動法仲裁爭議時效
對方來是否有權利要求申仲裁,需自要看對方要求對哪些事由進行仲裁。不能一概而定,要看案由。
勞動者只要附合下列條件,便可以申請勞動仲裁:
1、申訴人必須是與申請仲裁的勞動爭議有直接利害關系的勞動者;
2、申請仲裁的爭議必須是勞動爭議;
3、申請仲裁的勞動爭議必須屬於仲裁委員會的受案范圍;
4、必須向有管轄權的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
5、有明確的被訴人 和具體的仲裁請求及事實依據;
6、除非遇到不可抗力或有其他正當理由,申請仲裁必須在規定的時效內;
7、申請書及相關材料齊備並符合要求。
3. 勞動法訴訟時效是幾年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規定:
第二十七條 勞動爭議申請仲專裁的時效期間為屬一年。仲裁時效期間從當事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其權利被侵害之日起計算。
(3)勞動法爭議時效擴展閱讀:
1、《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頒布目的:為了公正及時解決勞動爭議,保護當事人合法權益,促進勞動關系和諧穩定。
2、《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頒布時間及單位: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三十一次會議於2007年12月29日通過制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自2008年5月1日起施行。
3、《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適用范圍:
(一)因確認勞動關系發生的爭議;
(二)因訂立、履行、變更、解除和終止勞動合同發生的爭議;
(三)因除名、辭退和辭職、離職發生的爭議;
(四)因工作時間、休息休假、社會保險、福利、培訓以及勞動保護發生的爭議;
(五)因勞動報酬、工傷醫療費、經濟補償或者賠償金等發生的爭議;
(六)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勞動爭議。
4. 勞動法一年的時效是除斥期間還是訴訟時效
所謂一年的時效,勞動者及其近親屬和工會申請工傷認定時效為一年,當事人申請勞動爭議仲裁時效為一年。
《工傷保險條例》
第十七條職工發生事故傷害或者按照職業病防治法規定被診斷、鑒定為職業病,所在單位應當自事故傷害發生之日或者被診斷、鑒定為職業病之日起30日內,向統籌地區社會保險行政部門提出工傷認定申請。遇有特殊情況,經報社會保險行政部門同意,申請時限可以適當延長。
用人單位未按前款規定提出工傷認定申請的,工傷職工或者其直系親屬、工會組織在事故傷害發生之日或者被診斷、鑒定為職業病之日起1年內,可以直接向用人單位所在地統籌地區勞動保障行政部門提出工傷認定申請。
按照本條第一款規定應當由省級社會保險行政部門進行工傷認定的事項,根據屬地原則由用人單位所在地的設區的市級社會保險行政部門辦理。
用人單位未在本條第一款規定的時限內提交工傷認定申請,在此期間發生符合本條例規定的工傷待遇等有關費用由該用人單位負擔。
《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
第二十七條勞動爭議申請仲裁的時效期間為一年。仲裁時效期間從當事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其權利被侵害之日起計算。
前款規定的仲裁時效,因當事人一方向對方當事人主張權利,或者向有關部門請求權利救濟,或者對方當事人同意履行義務而中斷。從中斷時起,仲裁時效期間重新計算。
因不可抗力或者有其他正當理由,當事人不能在本條第一款規定的仲裁時效期間申請仲裁的,仲裁時效中止。從中止時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仲裁時效期間繼續計算。
勞動關系存續期間因拖欠勞動報酬發生爭議的,勞動者申請仲裁不受本條第一款規定的仲裁時效期間的限制;但是,勞動關系終止的,應當自勞動關系終止之日起一年內提出。
5. 勞動爭議案件訴訟時效
1年。
勞動爭議申請仲裁的時效期間為一年。《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第二十七條,勞動爭議申請仲裁的時效期間為一年。仲裁時效期間從當事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其權利被侵害之日起計算。
前款規定的仲裁時效,因當事人一方向對方當事人主張權利,或者向有關部門請求權利救濟,或者對方當事人同意履行義務而中斷。從中斷時起,仲裁時效期間重新計算。
根據《勞動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勞動爭議處理條例》的規定, 勞動爭議當事人對仲裁裁決不服的, 自收到裁決書之日起15 天內, 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訴。一方當事人在法定期限內既不起訴、又不履行仲裁裁決的, 另一方當事人可以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
(5)勞動法爭議時效擴展閱讀
注意事項:
根據《民事訴訟法》的有關規定, 結合勞動爭議案件的訴訟主體既有法人, 又有勞動者個人, 以及勞動爭議必須及時處理等特點和要求, 人民法院的勞動爭議案件管轄一般由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所在地的人民法院受理。
具體講, 對於案情比較簡單、影響不大的勞動爭議案件, 一般由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所在地的基層人民法院作第一審; 對於案情復雜、影響很大的勞動爭議案件, 基層人民法院審理有困難的, 可由中級人民法院作第一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