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條款大全 » 民事訴訟法不予執行

民事訴訟法不予執行

發布時間: 2021-02-02 16:23:45

① 國內仲裁裁決有哪些情形不予執行

如法存證的如法君認為:被申請人提出證據證明仲裁裁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經專人民法院組成合議庭審查核實,屬裁定不予執行:
(一)當事人在合同中沒有訂有仲裁條款或者事後沒有達成書面仲裁協議的;
(二)裁決的事項不屬於仲裁協議的范圍或者仲裁機構無權仲裁的;
(三)仲裁庭的組成或者仲裁的程序違反法定程序的;
(四)裁決所根據的證據是偽造的;
(五)對方當事人向仲裁機構隱瞞了足以影響公正裁決的證據的;
(六)仲裁員在仲裁該案時有貪污受賄,徇私舞弊,枉法裁決行為的。
人民法院認定執行該裁決違背社會公共利益的,裁定不予執行。
仲裁裁決被人民法院裁定不予執行的,當事人可以根據雙方達成的書面仲裁協議重新申請仲裁,也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訴。

② 如何申請法院不予執行仲裁裁決

申請法院不予執行仲裁裁決的前提是需要法定理由的。只有當人民法院認定執行該裁版決違背社會公共權利益的,當事人才能申請法院不予執行仲裁裁決。

因此,申請法院不予執行仲裁裁決的理由只能是仲裁機構本身出現了法定的過失,如果當事人僅僅是對於仲裁的賠償數額不滿意,則不能申請不予執行仲裁裁決,而只能是「自認倒霉」。而且,申請不予執行仲裁裁決的前提是「一方當事人」向法院申請執行仲裁裁決。

③ 撤銷裁決與不予執行有什麼區別

撤銷裁決是需要依照《仲裁法》第58條 當事人提出證據證明裁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向仲裁委員會所在地的中級人民法院申請撤銷裁決:
(一)沒有仲裁協議的;
(二)裁決的事項不屬於仲裁協議的范圍或者仲裁委員會無權仲裁的;
(三)仲裁庭的組成或者仲裁的程序違反法定程序的;
(四)裁決所根據的證據是偽造的;
(五)對方當事人隱瞞了足以影響公正裁決的證據的;
(六)仲裁員在仲裁該案時有索賄受賄,徇私舞弊,枉法裁決行為的。
人民法院經組成合議庭審查核實裁決有前款規定情形之一的,應當裁定撤銷。
人民法院認定該裁決違背社會公共利益的,應當裁定撤銷。

不予執行是根據我國《民事訴訟法》第217條和第260條的規定,被申請執行人提出證據證明仲裁裁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經人民法院組成合議庭審查核實,可以裁定不予執行。
第一, 當事人在合同中沒有訂立仲裁條款或者事後沒有達成書面仲裁協議的。也就是說,仲裁以合同當事人的協議為前提。如果當事人在合同中沒有訂立仲裁條款,事後也無書面的仲裁協議,仲裁就沒有根據,仲裁機構即使作出裁決,人民法院也不予執行。
第二, 裁決的事項不屬於仲裁協議的范圍或者仲裁機構無權仲裁的。仲裁機構應當依照仲裁法規的規定和當事人仲裁協議的約定進行仲裁,其裁決才能有效。仲裁機構的裁決事項如果超出了當事人仲裁協議的范圍,或者仲裁的事項不屬於仲裁機構受案范圍的,屬於超越職權的行為。因此,即使仲裁機構作了裁決,法院也不能執行。
第三, 仲裁組織和仲裁程序是仲裁工作正常進行的重要保證,應當依照有關規定進行。如果仲裁員與本案有關聯,依法應當迴避而未迴避,或者對當事人未經過合法通知而予以缺席仲裁等,其作出的裁決不發生效力,因而人民法院可不執行該項裁決。
第四, 認定事實的主要證據不足的。
第五, 適用法律有錯誤的。仲裁裁決必須依法進行,必須正確適用法律。
第六, 仲裁員在仲裁該案時有貪污受賄、徇私舞弊、枉法裁決行為的。仲裁員必須廉潔奉公,依法裁決,如果在仲裁案件中有貪污受賄、徇私舞弊、枉法裁決的行為,則是違法犯罪的行為,所作裁決必然是錯誤的,人民法院理所當然亦不予執行。
第七, 在涉外仲裁中,被申請執行人沒有得到指定的仲裁員或者進行仲裁程序的通知,或者由於其他不屬於被申請人負責的原因未能陳述意見。如果被申請執行人沒有得到指定仲裁員或者進行仲裁程序的通知,或者遭到了不可抗拒的事由未能到庭陳述的,該仲裁裁決不能執行。
第八, 涉外仲裁中,仲裁庭的組成或者仲裁的程序與仲裁規則不符。
以上各種規定,主要是仲裁行為違反法定程序,或者由於其他原因,人民法院不執行該案的裁決。除此以外,《民事訴訟法》第217條還給人民法院一項權力,即人民法院認定執行該裁決違背社會公共利益的,可以裁定不予執行。這是從實體方面考慮到的問題,只要接受執行申請的人民法院認定執行該裁決會違背社會公共利益,人民法院即可作出裁定,不予執行。
人民法院在執行仲裁機關裁決的過程中,只要被申請人證明仲裁裁決有上述情形之一的,或者認定執行該裁決違背社會公共利益的,經院長批准作出裁定不予執行,並將裁定書送達雙方當事人和仲裁機構。人民法院裁定不予執行仲裁裁決後,該仲裁裁決即無效,當事人既可以根據事後達成的書面仲裁協議重新申請仲裁機構仲裁,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訴。

④ 裁定不予執行後,能否再向人民法院申請撤銷

甲公司與乙公司的裝飾裝修合同明確約定仲裁作為爭議的解決方式。後雙方發生爭議,仲裁委依法作出仲裁裁決。裁決發生法律效力後,甲公司向有管轄權的乙地中級人民法院申請執行。人民法院受理後,作為被申請人的乙公司提出不予執行仲裁裁決的申請,經人民法院組成合議庭審查,裁定不予執行。甲公司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起訴。後乙公司又向乙方所在地的中級人民法院申請撤銷仲裁裁決。 對於是應受理該申請,以及受理後如何處理,有不同的意見。一種意見認為,人民法院應當受理乙公司的申請,受理後裁定駁回乙公司的申請。理由是,《仲裁法》第59條規定,當事人申請撤銷仲裁裁決,應當自收到裁決書之日起六個月內提出。沒有規定其他條件。當事人的申請只要符合該條的規定,人民法院就應當受理。此其一。其二,《仲裁法》及《民事訴訟法》沒有規定兩種申請受理的順序,即申請不予執行,人民法院裁定不予執行後,不能再向人民法院申請撤銷仲裁裁決。但對申請受理後,直接駁回申請。理由是,根據《仲裁法》第63條及《民事訴訟法》第217條第2款的規定,裁定不予執行司法審查的范圍既包括實體、法律審查,也包括程序審查。《仲裁法》第58條規定的撤銷仲裁裁決的司法審查范圍主要是程序方面的審查,不包括實體和法律方面的審查。既然不予執行仲裁裁決的裁定已包括了對程序方面的審查,因此,申請撤銷仲裁裁決應與不予執行的法律後果完全相同,即裁定駁回乙公司撤銷仲裁裁決的申請。 另一種意見認為,人民法院不應受理乙公司撤銷仲裁裁決的申請。理由是,對本案情形,《仲裁法》及《民事訴訟法》沒有規定。《仲裁法》第59條規定申請撤銷的仲裁裁決應當是生效的裁決。本案中,該裁決因人民法院不予執行的裁定生效而無效。對無效的仲裁裁決不能適用該條的規定,因此,對乙公司的申請人民法院不應受理。 上述觀點各有道理。其中第一種觀點中關於受理後駁回乙公司申請的理由合理、充分,值得贊同。第二種觀點的理由也頗有道理。但均有不合理之處。其中第一種觀點與訴訟結果的未知性不相符,也就是說,人民法院可以受理,但受理後的法律後果是確定明確的,即駁回乙公司的申請,乙公司只能敗訴,不存在勝訴的可能。同時,該作法有助長乙公司拖延執行程序正常進行的嫌疑。第二種觀點從理論上可以講得通,但從法律規定和司法實踐上看,有不足之處。從法律上說,《民事訴訟法》第217條第1款規定,仲裁裁決生效後,一方當事人不履行的,對方當事人可以向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申請執行。也就是說,仲裁裁決的執行,應向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申請。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的確定,《民事訴訟法》第207條第2款有明確規定,即被執行人住所地或者被執行人財產所在地的人民法院。同時,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人民法院執行工作若干問題的規定(試行)》第10條第2款的規定,仲裁機構作出的國內仲裁裁決申請執行案件的級別管轄,參照各地法院受理訴訟案件的級別管轄的規定確定。因此,對仲裁裁決的不予執行的裁定可能是某一基層人民法院作出的,也可能是某一中級人民法院作出的;但撤銷仲裁裁決,《仲裁法》第58條第1款卻明確規定只能向作出仲裁裁決的仲裁委員會所在地的中級人民法院申請。此其一。申請不予執行仲裁裁決的主體只能是被執行人,或者說是仲裁裁決對之不利的當事人;而申請撤銷仲裁裁決的申請人既包括仲裁的申請人,也包括被申請人。此其二。法律對兩種程序的申請規定了不同的條件。此其三。因此,人民法院不受理乙公司的申請沒有法律根據。從實踐層面看,人民法院內部的分工和審執分離的原則,客觀上不受理撤銷仲裁裁決申請存在困難。不予執行仲裁裁決的申請,只有人民法院受理仲裁裁決執行申請人的執行申請,人民法院向被申請人送達執行通知後,才能提出。在此之前,是不可能提出不予執行申請的。此時不予執行申請,只能向執行機構提出,勿須再經過立案程序。因此,立案庭可能不知道被申請人已經提出了不予執行的申請。而申請撤銷仲裁裁決的申請,只能向人民法院立案庭提出,人民法院經審理符合立案的條件,就應當立案。作為撤銷仲裁裁決的申請人,可能故意隱瞞仲裁裁決已被裁定不予執行的事實。因此,即使在本案中乙公司撤銷仲裁裁決申請,與作為不予執行仲裁裁決的申請是同向乙方所在地的中級人民法院提出的,該院不受理的可能性都不大,更何況,如果裁定是由不同的法院作出的,其難度更可想而知。所以,在本案中,人民法院不受理乙公司撤銷仲裁裁決的申請沒有法律根據,事實上也事可能。因此,筆者認為,人民法院可以受理乙公司撤銷仲裁裁決的申請,但受理後,甲公司只要提供了生效的不予執行仲裁裁決的裁定書,人民法院即可直接駁回乙公司的申請,勿須經過審理程序。 附帶說明的是,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仲裁法》若干問題的解釋(徵求意見稿)第18條第4款規定,當事人申請不予執行仲裁裁決被駁回後,又申請撤銷仲裁裁決的,人民法院裁定不予受理。但當事人以仲裁法第五十八條第一款第(四)項或者第(五)項規定情形的為由的,人民法院應當受理。第23條第4款規定,人民法院已經受理一方當事人撤銷仲裁裁決申請後,另一方當事人申請執行該仲裁裁決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第24條規定, 當事人向人民法院申請撤銷仲裁裁決被駁回後,又申請不予執行仲裁裁決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但當事人以民訴法第二百一十七條第(五)項規定情形為由的,人民法院應予受理。但對本案的情形卻沒有規定,建議對此作出規定。

⑤ 不予執行裁定能否撤銷

民事訴訟法抄
第二百二十五條當事人襲、利害關系人認為執行行為違反法律規定的,可以向負責執行的人民法院提出書面異議。當事人、利害關系人提出書面異議的,人民法院應當自收到書面異議之日起十五日內審查,理由成立的,裁定撤銷或者改正;理由不成立的,裁定駁回。當事人、利害關系人對裁定不服的,可以自裁定送達之日起十日內向上一級人民法院申請復議。

⑥ 法院不予執行仲裁裁決的情形有哪些

如法存證的如法君認為:被申請人提出證據證明仲裁裁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經人民專法院屬組成合議庭審查核實,裁定不予執行:
(一)當事人在合同中沒有訂有仲裁條款或者事後沒有達成書面仲裁協議的;
(二)裁決的事項不屬於仲裁協議的范圍或者仲裁機構無權仲裁的;
(三)仲裁庭的組成或者仲裁的程序違反法定程序的;
(四)裁決所根據的證據是偽造的;
(五)對方當事人向仲裁機構隱瞞了足以影響公正裁決的證據的;
(六)仲裁員在仲裁該案時有貪污受賄,徇私舞弊,枉法裁決行為的。
人民法院認定執行該裁決違背社會公共利益的,裁定不予執行。
仲裁裁決被人民法院裁定不予執行的,當事人可以根據雙方達成的書面仲裁協議重新申請仲裁,也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訴。

⑦ 不予執行是什麼意思

不予執行的含義:

不予執行制度是我國執行程序中一項執行救濟制度。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以下簡稱民訴法)第二百一十七條、第二百一十八條、第二百六十條及《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九十五條精神,執行中,如仲裁機構的裁決、公證機關賦予強制執行效力的債權文書、行政機構的處罰決定書或處理決定書出現法律規定的特定情形,人民法院應裁定不予執行。也就是不予執行制度只能應用於非訴法律文書出現法定不予執行情況下。

參考資料:不予執行制度_網路 http://ke..com/link?url=XgZStLspE87ZMMae-YMT-AZ4GQCIhj5JVYt2-_zTfE0p03a

熱點內容
杭州市環境噪音管理條例 發布:2025-09-30 19:28:53 瀏覽:67
自以為很道德 發布:2025-09-30 19:19:27 瀏覽:440
旺蒼縣治城法律服務所 發布:2025-09-30 19:17:07 瀏覽:808
二對會計法律責任的剖析 發布:2025-09-30 19:16:56 瀏覽:39
2017民法考點 發布:2025-09-30 19:01:05 瀏覽:79
抄勞動法 發布:2025-09-30 18:52:22 瀏覽:486
戀愛自由婚姻法 發布:2025-09-30 18:40:26 瀏覽:78
中國法學專家 發布:2025-09-30 18:37:12 瀏覽:366
民法典保障 發布:2025-09-30 18:36:26 瀏覽:978
法治小報治 發布:2025-09-30 18:12:12 瀏覽:6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