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案件為什麼可以按照民事訴訟法
A. 行政訴訟與民事訴訟的存在哪些關系
答:行政訴訟與民事訴訟是兩種性質不同的訴訟活動,由此決定了行政訴訟法和民事訴訟法是不同性質的訴訟程序法,它們在立法宗旨、訴訟當事人、舉證責任和審判方式等方面都有很大差別。但是,行政訴訟法和民事訴訟法又都屬訴訟程序方面的法律,都是為了解決糾紛案件,因此 兩者也有許多共同一致之處。如對訴訟的某些基本原則的規定、對案件審判組織的規定、對部分具體審理程序和執行程序的規定都是相同的。而且行政訴訟法在許多國家都是從民事訴訟法中逐步分離出來的,在行政訴訟法制定之前,行政訴訟活動往往作為民事訴訟的一個特別部分,適用民事訴訟法的規定。當單獨的行政訴訟法制定時,便直接吸取了許多民事訴訟的程序規則。我國《行政訴訟法》為了在立法上更簡練,在立法例上只重點規定行政訴訟活動所具有的特殊問題,對一些行政訴訟與民事訴訟相同的程序問題則簡略化了,並通過相應的法律條文或司法解釋說明當行政訴訟在處理這些問題時,適用或參照《民事訴訟法》的相應規定,這反映了行政訴訟法與民事訴訟法的共同一致性。最高人民法院《若干問題的解釋》第97條規定:「人民法院審理行政案件,除依照行政訴訟法和本解釋外,可以參照民事訴訟的有關規定。」這一司法解釋是行政訴訟參照民事訴訟相關法律規定的法律依據。這表明,我國現行行政訴訟除了依據《行政訴訟法》以外,還可以參照民事訴訟的有關法律規定進行,它從法律適用角度體現了行政訴訟與民事訴訟所具有的共性關系,也是我國行政訴訟法在立法技術上對此種共性關系的具體運用,對此我們也應當加以充分了解和正確掌握。行政訴訟參照民事訴訟法的有關規定時應當注意以下問題:一是行政訴訟參照民事訴訟法的有關規定時,只參照行政訴訟與民事訴訟在程序上具有完全的共性而可以適用民事訴訟有關規定的部分。二是行政訴訟參照民事訴訟的有關規定時,只能參照與行政訴訟法不相抵觸的民事訴訟有關規定。三是行政訴訟參照的民事訴訟有關規定,包括民事訴訟法的有關規定,也包括國家有關民事訴訟的司法解釋。
B. 在行政訴訟過程中,人民法院對於行政訴訟規定的問題,不能適用民事訴訟法。
這句話是正確的,在某些方面,在行政訴訟過程中,人民法院對於行內政訴訟規定的問題,不能容適用民事訴訟法。
行政訴訟與民事訴訟不同,行政訴訟主要解決的是對於行政機關的行政行為撤銷,因此,不適用調解;行政訴訟的舉證責任是倒置的,由行政機關對作出的具體行政行為負有舉證責任,「誰主張,誰舉證」的原則是《民事訴訟法》的規定,詳細法律規定見於《行政訴訟法》。
C. 民事訴訟與行政訴訟的區別
民事訴訟法,是指由國家制定或者認可的,關於調整民事訴訟活動,確定民事訴訟法律關系的法律規范。 民事訴訟法有狹義與廣義之分,前者是指法典式的民事訴訟法,如《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以下簡稱民事訴訟法);後者是指民事訴訟法典以外的國家憲法和其他法律中有關民事訴訟的規定。此外,最高人民法院發布的有關民事訴訟的解答、批復、意見等司法解釋性的文件,雖不同於法律規定,但對民事訴訟具有規范作用,而屬於廣義的民事訴訟法范圍。
同其他訴訟法相比較,民事訴訟法有如下特徵: (1)民事訴訟法是部門法。它調整的是民事訴訟關系和民事訴訟活動,這種調整對象是特寫的,是其他部門法無法調整的。 (2)民事訴訟法是民事訴訟的程序法。民事訴訟法是關於民事訴訟活動時應遵守的法律規定。主要內容是民事訴訟主體的訴訟權利和訴訟義務,以及保障民事訴訟主體訴訟權利和落實訴訟義務的規定。 (3)民事訴訟法具有廣義性。民事訴訟法的廣義性是與民事訴訟的廣泛性相適應的。由於民事訴訟廣泛適用於民事、經濟、勞動爭議、專利、商標、海事、債務催償和法律規定的其他特殊類型的案件。因此民事訴訟法也就廣泛地適用於民事訴訟范圍的各類案件的訴訟。 (4)處分原則和調解原則的特有性。處分原則和調解原則是民事訴訟法的特有原則,這是由民事活動本身所決定的,這也是與其他訴訟法律相比較的最明顯的特徵。
行政訴訟法是為了規范人民法院正確、及時審理行政案件,保護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維護和監督行政機關依法行使行政職權,根據憲法規定製定的法律。
中國行政訴訟法的主要特點是: ①規定被告一方是國家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行政案件是當事人控告政府機關(及其工作人員)的案件。 ②它解決的糾紛,是政府機關進行行政管理活動過程中同行政管理相對一方當事人之間發生的行政糾紛。 ③它規定的行政訴訟,是法律規范明文規定的當事人可以向法院控告政府(及其工作人員)的訴訟。 ④行政訴訟雙方當事人所爭議的標的,只能是行政機關的具體行政行為。 ⑤行政訴訟不適用調解。
簡單的說,(1)兩者都是訴訟的程序法,這是共同點;(2)不同點是調整的內容不一樣, 民事訴訟法調整的法律關系是平等主體之間的,比如說老百姓之間的,原告被告的法律地位是平等的,是「民告民」; 而行政訴訟法調整的法律關系是不平等主體之間的,說是老百姓和政府機關之間的,原告是平民,被告是國家行政機關。是「民告官」。
明白么?
D. 行政訴訟法和民事訴訟法有什麼區別
1、 性質與任務不同;
2、 前置條件不同;
3 、主體、客體不同;
4、 訴訟權利不同;
5 、舉證責任不同。
E. 行政訴訟法和民事訴訟法有什麼區別
中國行政訴訟法的主要特點是:
①規定被告一方是國家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行政案件是當事人控告政府機關(及其工作人員)的案件。
②它解決的糾紛,是政府機關進行行政管理活動過程中同行政管理相對一方當事人之間發生的行政糾紛。
③它規定的行政訴訟,是法律規范明文規定的當事人可以向法院控告政府(及其工作人員)的訴訟。
④行政訴訟雙方當事人所爭議的,是行政機關的行政行為。
⑤行政訴訟不適用調解,但是,行政賠償、補償以及行政機關行使法律、法規規定的自由裁量權的案件可以調解。
民事訴訟具有以下特點:
1.具有公力性質。民事訴訟不同於其他解決糾紛方式,它是在國家審判權力介入之下,對民事糾紛通過國家的司法程序進行解決。
2.民事訴訟具有嚴格的規范性。民事訴訟活動必須依法進行。依法的含義一是依照民事實體法,二是依照程序法。
3.民事訴訟具有明顯的階段性。民事訴訟活動是分階段向縱深推進的一種活動。民事訴訟活動是不能一蹴而就的。根據民事訴訟法的規定,民事訴訟活動分為一審階段、二審階段、執行階段和審判監督階段。在每一個審理階段里又細分為起訴階段、法庭准備階段、開庭審理階段、製作和宣告判決階段等。一般地說,前階段是後階段的基礎和前提,後階段是前階段的繼續和延伸。
F. 如何理解行政法與民事訴訟法的關系
告行政機關的不一定是行政訴訟,如果爭議的不是行政機關的行政行為,內就可以適用容民事訴訟。比如一個工程隊為公安局修房子,房子修完了公安局不給錢,就可以提起民事訴訟。
行政訴訟的前提是要有一個縣體的行政行為存在,而這個行政行為的利害相關方對這個行政行為不服的,才可以提起行政訴訟。
G. 被行政處罰的人能否直接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為什麼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人民法院能否受理當事人因不服工商行政管理部門的行政處罰而提起的訴訟問題的批復安徽省高級人民法院:
你院法經他字(82)第25號請示報告收悉。關於人民法院能否受理當事人因不服工商行政管理部門的行政處罰而提起的訴訟問題,經我們研究,現答復如下:
民事訴訟法(試行)第三條第二款規定:「法律規定由人民法院審理的行政案件,適用本法規定。」根據這一規定,我們認為,當事人不服行政機關的行政處罰而提起的訴訟,人民法院能否受理,要看行政機關據以作出行政處罰決定的法律是否有明文規定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訴。凡是法律明文規定當事人不服行政機關的行政處罰決定,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訴的,人民法院應予受理;凡是法律沒有明文規定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訴的,人民法院就不應受理,而應按照民事訴訟法(試行)第八十四條第(二)項的規定,告知原告向有關行政機關申請解決。你院來文請示的問題,應按照上述民事訴訟法(試行)的規定辦理。
此復
附一:安徽省高級人民法院關於當事人對工商部門罰沒處分不服向法院起訴法院能否受理的請示報告 法經他字(82)第25號最高人民法院:
我省六安地區、淮南市法院系統,去年以來先後分別受理了3起當事人(均系法人)對工商部門罰沒處分不服向法院起訴的案件。工商部門意見很大,反映極為強烈,以法院侵犯了他們的職權為理由,拒不應訴,並多次向當地黨委和我院書面報告,抗議法院受理,現將這3個案件的概況、工商部門抗議受理的理由及我們的意見報告如下:
六安地區金寨縣人民法院受理的一件是,河南省潢川縣土產公司1980年10月中旬委託我省六安地區金寨縣百貨公司城關零售商店和知青門市部代銷八位數電子計算器170隻,訂價每隻80元。1981年5月26日金寨縣工商局以販賣走私商品為由,將代銷已出售103隻的價額8千餘元及還未售出的計算器全部沒收上繳國庫。潢川縣土產公司以電子計算器被指定為廢舊回收公司經營而土產公司包括廢舊回收業務;在國家指定收購單位進貨、報過海關稅、並有正式發票;而且是在國務院、中央軍委國發(80)184號文件下達前進的貨等理由,多次要求工商局及其上級處理,均未獲答復。為此,才向金寨縣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淮南市受理的2件,是謝家集貿易貨棧於1981年3月從內蒙購進葵花籽7萬斤,經主管部門批准以批發價每市斤0.74元,零售價每市斤0.84元出售。謝家集區工商局經淮南市工商局批准,以該棧擅自提價支持職工搞投機倒把為由,對該棧罰款3119.74元,該棧及市供銷社不服,以葵花籽是三類農副產品,可以議購議銷;且銷售價並未超過物價部門規定的每市斤不高於0.88元的限制,曾四次向市有關主管部門及市財辦報告,要求處理,均未獲結果,才向淮南市謝家集區人民法院提起訴訟。另是大通貿易貨棧於1980年底81年初從河南省沈邱縣購進各類香煙1810件,價值28.4萬余元,大通區工商局以該棧倒賣香煙為由,罰、沒款2.2萬余元,該棧及其主管部門不服,多次向市財辦及有關單位反映,一直未獲解決,遂向淮南市中級人民法院提起訴訟。市中院曾將起訴書轉請市財辦處理,被市財辦退回,法院又將起訴書退回原起訴單位,今年2月,他們再次向法院起訴,淮南市中級人民法院不好再推,才立案受理。
他們立案受理的主要依據,是參照了最高人民法院經濟審判庭1981年7月編印的《經濟審判工作參考資料》第七期刊載的南京市中級人民法院經濟審判庭《妥善處理經濟罰款糾紛案件》一文。在立案受理後,這兩個地方的工商部門拒不應訴,他們的主要理由是:「1981年第三期《民主與法制》雜志『法律顧問』刊登該刊編輯部法律顧問組答司法工作者翟寶成同志問,明確解答當事人因對市場管理部門給予的沒收罰款處分不服而向法院提出申訴的案件,法院不宜受理」。「人民法院不宜採用判決或裁定的方式撤銷或變更市場管理部門所作的處分決定。因此,法院直接干預工商部門查處投機倒把案件和受理申訴的行徑是毫無根據的。工商部門成為被告是不應該的。」
我們認為,這類案件應該由國家行政部門處理。根據工商部門的規定,也沒有明確如果對其處理決定不服,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訴。但是由於行政部門不管不問,當事單位多次向法院提起訴訟,要求法院保護他們的合法利益,在推無可推的情況下,根據南京市中級人民法院的經驗予以立案受理也不是絕對不可以。最近,王戰平副院長講話中提到「行政案件」,是否包括這類案件?行政案件到底是指哪些案件?還不明確。特別是考慮到這類案件有一定的數量,有的主管部門確實採取不管不問的態度,法院受理他們又不願意。我們又陸續接到一批這類案件,因為立案受理後,案件難辦,工商部門堅決不願當被告,甚至到處反映法院干涉他們的工作,而且我們也找不到受理立案的法律依據,所以要各地暫不立案,告知起訴單位向工商部門的上級單位去申請復議,這樣也往往久拖不決。為了保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對這類案件的受理許可權應及早作出明確的規定,以利於經濟審判業務的開展。因此,建議最高人民法院與國家工商管理總局等有關單位,對這些問題作出明確規定,聯合下文,以便執行。
以上報告,妥否,請復示!
1982年11月5日
附二:安徽省高級人民法院關於廣東省信宜縣商業信託貿易公司對工商部門罰沒不服引起的一件經濟合同糾紛案法院能否受理的請示報告 法經他字(83)第7號最高人民法院經濟審判庭:
關於廣東省信宜縣商業信託貿易公司向我院訴我省阜南縣地城供銷社為兔毛質量等問題引起的購銷合同糾紛一案,因為涉及到工商行政管理部門罰沒是否正確的問題,這類案件我省有的法院根據你庭1981年7月編印的《經濟審判工作參考資料》第七期所載南京市中級人民法院經濟審判庭介紹的經驗,曾受理立案處理過3件,引起工商行政管理部門不滿,向黨委和上級法院多次控告當地法院,由於找不到足夠的法律依據,使這類案件無法審理,為此,我院曾在1982年11月5日以法經他字(82)第25號函向你院請示:關於當事人對工商部門罰沒不服向法院起訴,法院能否受理?迄今未見復示。現在信宜縣商業信託貿易公司委託信宜縣法律顧問處再次向我院催辦,要求立案處理。我院對是否能立案處理沒有把握,特再向你庭請示,請早日給予復示,以便答復原訴單位。
H. 審理行政案件應如何參照民事訴訟法麻煩告訴我
對運來之回起訴問題,該規定第71條中已有現自定,在駁回起訴裁定書中寫「參照民事訴訟法第一百四十條第三項之規定,裁定如下」,這種寫法對嗎?i青解答。 安徽省潛山縣人民法院張怡張怡同志: 行政訴訟法和民事訴訟法都是我國的基本法,法律效力相同,體繫上相互獨立。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貫徹執行<行政訴訟法)若干問題的意見 (試行)》作為司法解釋是附屬於行政訴訟法的。但由於我國行政訴訟和民事訴訟的許多規則幾近相同,考慮立法之簡便原則,司法解釋准許人民法院審理行政案件時參照民事訴訟法是適當的。正是基於上述關系,我們認為,你對這一問題的理解是正確的。法院審理行政案件應當適用行政訴訟法和司法解釋。
I. 行政訴訟法與民事訴訟法的關系是什麼
1、民事訴訟法與行政訴訟法起訴和審理期限不同
《民法通則》規定 ; 「向人民法院請求保護民事權利的訴訟時效期間為二年。 」特殊訴訟時效期間為一年或二十年。《行政訴訟法》第三十九條規定: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的 , 應當在知道作出具體行政行為之日起三個月內提出 , 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
2、民事訴訟法與行政訴訟法中訴訟權利不同
在民事訴訟中由於主體的可變動性雙方當事人都有起訴、反訴和撤訴的權利,在處分權上,民事訴訟的主體享有很強的自由性, 這體現在起訴的不同階段當事人都可以按照自由意願變更或者調解自己的訴訟請求,這在民事訴訟法中的可調解也可體現。
在行政訴訟中由於主體的確定性,即只能是做出具體行政行為的行政主體因此起訴、撤訴的權利只存在與原告,同樣被告也無反訴權。在處分方面被告也無權任意變更其之前所作的行政行為,同樣,行政訴訟中不允許調解也是訴訟權利不同的體現。
3、民事訴訟法與行政訴訟法舉證責任不同
在民事訴訟法中舉證責任歸屬於提出主張的當事人,即誰主張誰舉證。而行政訴訟法中規定被告應付證明責任。
4、民事訴訟法與行政訴訟法的性質與任務不同
民事訴訟是指人民法院在雙方當事人和其他訴訟參與人的參加下 , 審理和解決民事案件、經濟糾紛案件等的活動 , 以及在這些活動中產生的訴訟關系。民事訴訟是解決平等主體之間的權利義務關系,主要解決的是私權利之間的糾紛。
行政訴訟則是行政主體的具體行政行為侵犯當事人的基本權益,依照訴訟法規定,向法院提起訴訟。行政訴訟法的任務也不是單純解決行政主體與行政相對人之間的糾紛,同時,通過行政相對人的行政訴訟也可以起到監督與完善行政立法與執法的後果。
(9)行政案件為什麼可以按照民事訴訟法擴展閱讀:
行政訴訟和行政復議的區別:
1、二者受理的機關不同。行政訴訟由法院受理;行政復議由行政機關受理。一般由原行政機關的上級機關受理,特殊情況下,由本級行政機關受理。
2、二者解決爭議的性質不同。人民法院處理行政訴訟案件屬於司法行為,適用行政訴訟法;行政機關處理行政爭議屬於行政行為的范圍,應當適用行政復議法。
3、二者適用的程序不同。行政復議適用行政復議程序,而行政訴訟適用行政訴訟程序。行政復議程序簡便、迅速、廉價,但公正性有限;行政訴訟程序復雜且需要更多的成本,但公正的可靠性大。行政復議實行一裁終局制度;而行政訴訟實行二審終審制度等。
4、二者的審查強度不同。根據《行政訴訟法》的規定,原則上法院只能對行政主體行為的合法性進行審查;而根據《行政復議法》的規定,行政復議機關可以對行政主體行為的合法性和適當性進行審查。
5、二者的受理和審查范圍不同。《行政訴訟法》和《行政復議法》對於受理范圍均做了比較詳細的規定。從列舉事項來看,《行政復議法》的受案范圍要廣於《行政訴訟法》。
此外,《行政復議法》還規定對國務院的規定、縣級以上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及其工作部門的規定、鄉鎮人民政府的規定等規范性文件可以一並向行政復議機關提出審查申請。
行政復議與行政訴訟是兩種不同性質的監督,且各有所長,不能互相取代。因此,現代國家一般都同時創設這兩種制度。在具體的制度設計上,或將行政復議作為行政訴訟的前置階段;或由當事人選擇救濟途徑,或在當事人選擇復議救濟途徑之後,仍允許其提起行政訴訟。
J. 行政案件強制 可以依據民事訴訟法嗎
不可以的,但是民事的就可以【民事案件強制執行的依據】
在人民法院和其他機關作出具有給付內容的法律文書發生法律效力之後,負有義務的一方當事人必須按照法律文書所確定的期限、數額及方式履行義務,否則,對方當事人有權向人民法院要求強制執行,以維護自己合法的民事權益。當事人向人民法院申請強制執行,必須有執行依據,即人民法院據以強制執行的生效法律文書。
根據我國民事訴訟法的規定,下列法律文書者必須在當事人不按該生效法律文書確定的履行期限履行義務的前提下,才能作為執行根據。
一、人民法院作出的具有給付內容的民事判決書和調解書。
二、人民法院按照督促程序作出的發生法律效力的支付令。
三、人民法院作出的具有給付內容的民事裁定書。只有下列三種裁定書可以作為執行根據:①先予執行的裁定書;②執行回轉的裁定書;③承認和執行外國法院判決、裁定和國外仲裁機構裁決的裁定書。
四、人民法院作出的具有財產內容的刑事判決書和裁定書。包括刑事附帶民事訴訟以及罰金、沒收財產的判決書和裁定書。人民法院在審理刑事自訴案件中作出的具有財產內容的調解書,也可以作為執行根據。
五、我國仲裁機構作出的發生法律效力的仲裁決定書和仲裁調解書。
六、我國公證機關依法賦予強制執行效力的債權文書。公證機關可以在該文書上證明有強制執行的效力。經公證機關證明有強制執行的效力的債權文書。如果一方當事人不按該公證債權文書履行,另一方當事人不必向人民法院起訴,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申請執行,受申請的人民法院應當執行。
七、我國行政機關作出的依法可以由人民法院強制執行的具有財產內容的行政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