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法交通工具
1. 法律問題,企業限制員工使用交通工具是否合法
1、企業做這種規定的初衷可以理解,工傷保險條例規定了員工上下班路上交通事故算工專傷,企屬業害怕摩托車的交通風險加大企業工傷風險,這有一定合理性。
2、但企業無許可權制員工在工作之外的生活,員工不是家丁,員工只在工作范圍內受企業的管理,私人生活企業無權干涉。舉個最常見的例子,有企業為避免女職工產假,約定女職工五年內不得生育,否則不給產假——太離譜了。
3、企業可以制訂自己的規章制度,也可以根據規章制度對員工進行紀律處罰包括罰款在內。但根據最高人民法院勞動法若干意見,企業的規章制度必須符合以下幾個條件:民主程序制定、向員工公示、不違反法律法規。你說的情況不具備第一和第三要件,法院不會採納。也就是說,如果企業用那個制度來罰你,法院不會支持企業。
2. 新勞動法上班路程來四小時以上可有車貼嗎
勞動法沒有規定車貼,是否給予車貼由用人單位自主確定。
對於上班是否給予車補,如何車補,對企業職工而言,法律法規並入規定。一般而言,屬於企業自主權,由用人單位依法自主規定。勞動者求職,選擇到離家較遠的單位,是自主行為,應當自行承擔責任。但是,用人單位本市行政區域內搬遷的,因為工作地點是勞動合同約定的內容之一,勞動者不能乘坐本市公交工具達到的,用人單位應當提供車補。
廣東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
《關於做好企業轉型升級過程中勞資糾紛預防處理工作的意見》
粵人社規〔2013〕3號
二、指導企業理順勞動關系和社保關系應重點把握的幾個問題
(三)關於勞動合同繼續履行問題。根據《勞動合同法》第三十三條的規定,企業變更名稱、法定代表人、主要負責人或者投資人(股東)等事項,不影響勞動合同的履行。根據《勞動合同法》第三十四條的規定,企業發生合並或者分立等情況,原勞動合同繼續有效,勞動合同由承繼其權利和義務的企業繼續履行。
「三來一補」企業轉型登記為企業法人後,勞動合同由承繼權利義務的新企業繼續履行。
企業在本市行政區域內搬遷,職工上下班可乘坐本市公共交通工具,或企業提供交通補貼、免費交通工具接送等便利條件,對職工生活未造成明顯影響的,勞動合同繼續履行。
原勞動合同繼續履行的,企業不需支付經濟補償。企業與職工應當按照勞動合同的約定,全面履行各自的義務,企業不得擅自降低職工薪酬待遇;職工的本企業工作年限連續計算,雙方可在勞動合同或以其他書面形式註明職工在本企業的工作年限。
3. 我們公司要搬廠,我想問一下,勞動法規定搬多遠就必須提供交通工具
沒有相關規定
4. 公司規定上下班不可以私自騎自行車,摩托車,汽車等交通工具,8小時
你先別怪我說的難聽,要知道前年還是大前年國家就規定,上下班的路專上出事故也算工傷,再屬說了還是摩托,摩托又叫(別怪我說的難聽)「死得快」,我們那現在很少有騎摩托的,就算有也是離城幾十里的小村,因為企業賠不起這份費用,(別怪我說的難聽),就算是農村戶口出了工傷導致死亡按照國家規定企業需要賠付40-60W,城市戶口應該是70W+,你感覺一個人一年給企業創造的效益能有多少?撇開工傷,陪開效益,我們就當公司是良心公司,他們不也是不希望員工出事么?摩托車騎的野了100M很輕松吧,就是這個理
5. 勞動法有沒有規定用人單位給予停放交通工具的地方
沒有這個規定!!!
單位的停車位是位單位用車和外來客人停放的,沒有義務位員工提供停車位。
6. 企業已簽定勞動合同,但職工的交通工具應該負不負責任
勞動法里沒有規定企業必須為員工提供交通工具。一般都作為單位的福利。
7. 勞動法規定用人單位在什麼情況下應提供交通工具
勞動法沒有規定用人單位在什麼情況應當提供交通工具,只是規定要為勞動者提供符合勞動安全的勞動條件。
8. 《勞動法》出差坐車的路上的算工作時間嗎
出差途中算工作時間,但以天計算。
員工出差,是為了完成工作任務,出差途中,是為完成工作任務的一個必不可少的過程。並且,象完成其他工作任務一樣,具有受單位直接或者間接控制,而不以自己的意志為轉移的特性,因而應當計算工作時間。
但是,員工出差途中,雖然在途時間不能自由支配,但期間只是乘坐交通工具,並無實際工作內容,也沒有實際提供勞動,對用人單位不屬於生產經營,並不能產生生產經營的效益,並且可以照常休息。
因此,司法實踐中,計算工作時間是按照自然日歷數以「天」計算,並不簡單低適用八小時工時制。在計算加班時,只有休息日和法定休假日才予以計算。
(8)勞動法交通工具擴展閱讀:
工作時間具有以下特點:
(1)工作時間是勞動者履行勞動義務的時間。根據勞動合同的約定,勞動者必須為用人單位提供勞動,勞動者提供勞動的時間即為工作時間。勞動時間有工作小時、工作日和工作周三種,其中工作日即在一晝夜內的工作時間,是工作時間的基本形式。
(2)工作時間不限於實際工作時間。工作時間的范圍,不僅包括作業時間,還包括准備工作時間、結束工作時間以及法定非勞動消耗時間。
其中,法定非勞動消耗時間是指勞動者自然中斷的時間、工藝需中斷時間、停工待活時間、女職工哺乳嬰兒時間、出差時間等。此外,工作時間還包括依據法律、法規或單位行政安排離崗從事其他活動的時間。
(3)工作時間是用人單位計發勞動者報酬依據之一。勞動者按照勞動合同約定的時間提供勞動,即可以獲得相應的工資福利待遇。加班加點的,可獲得加班加點工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