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訴訟法的功能
㈠ 簡要陳述刑事訴訟在法律體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刑事訴訟法是現代國家法治發展的標志,也是現代訴訟文明的重要體現。由專於刑事訴訟法擔負著懲罰屬犯罪和保障人權的兩大功能,內容又多與人的基本權利緊密相關,因此,其在不少國家又被稱為小憲法。刑事訴訟法屬於程序法,其應用性、實踐性和可操作性的特點相對突出。刑事訴訟法的執行情況也是衡量司法文明的一個重要標志。
㈡ 軍事刑事訴訟法作用
1、保抄證軍事刑法的正確實施;
2、懲罰軍人職責犯罪;
3、保護軍事秘密,保障國家安全和社會公共安全;
4、維護軍隊正規秩序;
5、保證准確、及時地查明軍人犯罪事實,正確應用軍事法律,懲罰軍人犯罪;
6、保障無罪的人不受刑事追究,教育軍人自覺遵守軍隊條令條例和國家法律,積極同犯罪行為作斗爭,以維護軍隊正規秩序和安全,保護軍人的人身權利、財產權利、民主權利和其他權利,保障軍隊各項戰備訓練和作戰的順利進行。
㈢ 什麼是刑事訴訟法的基本原則,它有何意義和作用
我國刑事訴訟的基本原則,是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等進行刑事訴訟內時,必須遵守的基容本行為准則或基本行為規范。 確定我國刑事訴訟基本原則的法律依據:《憲法》、《刑事訴訟法》、《人民法院組織法》和《人民檢察院組織法》的有關規定。
北京佐幫為您解答,望採納,謝謝
㈣ 刑事訴訟法具有影響刑事實體法實現的功能,對此進行分析並舉例說明
我國有六大部基本法,其中三部是程序法,三部是實體法。刑法,民法,行政法是實體法,刑事訴訟法,民事訴訟法,行政訴訟法是程序法。
㈤ 刑法的功能
刑法的功能,是指刑法在社會生活中的作用。與其他法律相同,刑法的終極目的仍然在於規范社會關系,保證社會關系能夠在有序的環境中予以發展。具體而言,刑法的功能主要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一、保護功能刑法的保護功能是指刑法對社會關系的維護作用。在社會生活中,國家、團體、社會、個人均享有各種權利,不同主體根據自己的權利與其他主體發生聯系,形成有序的社會關系。這種有序的社會關系又是社會發展的必要條件,對於破壞這種關系的人予以刑法上的制裁,從而保證社會關系的良好運作,便是刑法的一個重要功能。刑法的保護功能,是通過懲罰犯罪行為予以實現的。犯罪是最為嚴重的違法行為,國家對此類行為施以刑罰的懲罰,能夠對犯罪行為予以打擊和壓制,使受到犯罪行為侵害的社會關系予以恢復;在被侵犯的社會關系不能得到恢復的情況下,對犯罪人予以非常痛苦的報應性懲罰,使其認識到自己的行為侵犯了他人的權利,在今後的社會生活中,應當尊重他人的權利;對於哪些對社會關系有最大威脅的人,採取適用死刑的手段,徹底地予以排害,從而保證社會關系的安定。與此同時,通過對實施犯罪行為的人進行懲罰,也滿足並進一步激發了人們的正義感,向公眾昭示權利的不可侵犯性和法律秩序的不可破壞性,從而產生警戒、教育作用,維護社會關系的安定。刑法的保護功能,是刑法的原始使命決定的。刑法從產生那天開始,就是以懲罰犯罪為其使命的。刑法完全是因為懲罰犯罪而存在,其內容也完全是圍繞犯罪而展開。因此可以說,沒有懲罰犯罪的需求,就沒有刑法存在的必要,通過懲罰犯罪而維護社會安定,是刑法的首要功能,也是最主要的功能。我國刑法的保護功能,在立法上作出了明確規定。我國刑法典第2條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的任務,是用刑罰同一切犯罪行為作斗爭,以保衛國家安全,保衛人民民主專政的政權和社會主義制度,保護國有財產和勞動群眾集體所有的財產,保護公民私人所有的財產,保護公民的人身權利、民主權利和其他權利,維護社會秩序、經濟秩序,保障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順利進行。」根據此條的規定,我們可以看出,刑法是通過懲罰犯罪行為達到保護社會秩序的目的的。二、保障功能(一)保障功能的含義刑法的保障功能是指刑法所具有的保護沒有犯罪的人不受刑法追究以及犯了罪的人不受法外追究,從對國家的刑事追究權力予以適當限制,以保障公民合法權利不受國家非法侵犯的作用。如前所述,刑法以懲罰犯罪為己任,在實踐中往往會導致國家刑事追訴權的膨脹和濫用,進而侵害公民的合法權利。與此同時,鑒於刑法所使用的是非常嚴厲手段,一旦濫用,就會對公民的權利產生至巨的傷害。因此,如果國家的刑事追訴權不能予以適當限制,每一個公民均會被刑罰懲罰的陰影所籠罩,生活在不安的環境之中,其生活品質一定會大大下降,本來所嚮往的快意人生,就會變得索然無味。再從刑法的目的上看,懲罰犯罪就是為了使公民獲得一個安定的社會環境,如果這種懲罰反而使公民產生新的恐惶與不安,也有違於刑法的本意。所為了避免此種情況出現,社會公眾也強烈要求國家在懲罰犯罪時應當有所節制,不得為了懲罰犯罪而惘視公民的合法權利。勿庸置疑,刑法的保障功能自刑法產生之時業已存在,但同樣不可否認,刑法保障功能是隨著人們對社會、國家、公民之間關系認識的深入而逐漸被重視的。在帝王言出法隨、官吏擅斷罪刑的年代,刑法的保障功能幾乎被完全忽略,成為刑法發展史上的黑暗時期。直到資產階級大革命前夕,當人們認識到國家必須實行法治的方法進行統治、公民的權利需要特別予以保障之時,刑法的保障功能才被慢慢突顯。在資產階級革命成功之後,刑法的保障功能又隨著法治與人權概念的日益成熟而發揚光大,到目前,已經成為現代刑法的一個相當重要的價值取向。(二)刑法保障功能的要求既然刑法具有保障公民權利的功能,那麼如何才能將這一功能在實踐中予以實現呢?在理論上和實踐中應當注意如下兩個方面:其一,在刑事立法活動中,應當堅持刑法的最後手段性原則,凡是沒有必要使用刑法手段處理的行為,不要輕易予以犯罪化。這樣,就能保障刑法懲罰的是那些真正嚴重危害社會的行為,在刑事領域給予公民盡可能大的自由空間。因此,那種發條繁雜、公民動輒得咎的刑事立法,是刑法保障功能的觀念相悖的,也是我們的刑事立法所不倡導的。其二,在刑事司法活動中,國家不得對沒有構成犯罪的人進行刑事追究,也不得對構成犯罪的人進行法外追究,即對於法律沒有明文規定為犯罪的行為,不得定罪判刑;對於構成犯罪的行為,必須嚴格按照法律的規定進行追究,並且在追究的過程中必須保障其人格的尊嚴和其他合法權利。在此意義上,可以說刑法既是懲罰犯罪的工具,也是保障非犯罪公民的武器,還是保障犯罪公民合法權利不受國家權力過度干擾的一個屏障,其意義實在非同小可。除了在觀念上樹立刑法保障的觀念之外,在制度上同樣需要予以貫徹執行。在現代國家的刑法乃至國際社會的有關人權保障的文件中,均明確規定了一個原則—罪刑法定。就刑法的兩個基本功能的關系來看,懲罰與保障相結合已經成為現代刑法的指導原則,二者相輔相成、不可或缺、不可偏廢。在理解和運用時,不能過分強調任何一個方面而忽視另一個方面:過分強調刑法的懲罰功能,就會陷入專制司法的泥潭,過分強調保障功能,則會削弱刑法存在的根基。因此,對於刑法規定為犯罪的行為,應當依法進行懲罰,不能借口刑法的保障功能而放縱犯罪;同樣,對於沒有構成犯罪的行為,也不能動用國家的刑罰權.
㈥ 刑事訴訟法中關於人權保障功能的例子
會矛盾糾紛日益復雜化、社會管理形勢嚴峻、國內外反動勢力干擾的情況專,如何牢固樹立屬「忠誠、為民、公正、廉潔」的政法幹警核心價值觀,培養和造就一支政治堅定、業務過硬、公正廉潔、忠於黨和人民的高素質政法幹警隊伍,是政法系統面臨的重大挑戰。結合政法幹警核心價值觀主題教育活動,我認為「忠誠、為民、公正、廉潔」是時代對政法幹警的嚴格要求,要結合雷鋒精神學習活動、背篼幹部學習活動,牢固樹立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永遠做黨和人民忠誠衛士,永遠忠於祖國,為祖國的繁榮而努力。
一、踐行忠誠要有責任心
當前,是經濟快速發展、社會矛盾日益突出、國內外反動勢力干擾的特殊時期,牢固樹立「忠誠、為民、公正、廉潔」的政法幹警核心價值觀,讓政法幹警思想堅定
㈦ 我國法律主要功能是什麼
指引作用:體現在用法律指引自己應該如何行為;評價作用:體現在通過法專律判斷他人的行為是否屬合法。
預測作用:體現在掌握法律以後,就可以預測到某種行為會否受到法律制裁,受怎麼樣的法律制裁;教育作用:是指法律教育所有公民如何守法;強製作用則體現在,對個別違法犯罪的人,法律會強制性地制裁犯罪者。
(7)刑事訴訟法的功能擴展閱讀:
法的特徵:法律是一種概括、普遍、嚴謹的行為規范;法律是國家制定或認可的行為規范;法律是國家確認權利和義務的行為規范;法律是由國家強制力保障實施的行為規范;法律是調整社會關系的行為規范;法律是具有普遍性的社會規范。
法的本質:法是被提升為國家意志的統治階級意志的體現;法是由國家制定或認可的;法是由國家強制力保證其實施的。
法的社會性:法的基本屬性——階級性;法的社會性。在階級社會中,法在實現統治階級職能的同時,還"執行由一切社會性質產生的各種公共事務"的職能。
隨著社會主義經濟和政治的進步,法所具有的為公共利益服務的社會職能,在有關經濟、科技、環境等法律部門中所起的積極作用,正日益取得發展。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法律
㈧ 如何理解刑事訴訟法的工具價值和獨立價值
刑事訴訟秩序、公正、效益價值是通過刑事訴訟法的制定和實施來實現的。一方面,刑事訴訟法保證刑法的正確實施,實現秩序、公正、效益價值,這稱為刑事訴訟法的工具價值;另一方面,刑事訴訟法的制定和適用本身也在實現著秩序、公正、效益價值,這稱為刑事訴訟法的獨立價值。
懲治犯罪與保障人權。刑事訴訟法不僅僅是一部懲「惡」的法律,更是一部揚「善」、求「美」的法律。不僅是一部懲罰法,更是一部保障法,它不僅賦予公檢法追究懲罰犯罪的職權,而且還賦予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藉以自保的權利。
懲治犯罪,是刑事訴訟法作為刑事實體法的實施法所追求的直接目的,這也是刑事訴訟法的基本功能所在。保障人權,則是從價值論的高度賦予刑事訴訟法更高的價值追求,也是刑事訴訟法的終極價值目標。
刑事訴訟中,集中體現了公民的個人權利與國家權力的緊張沖突與衡平關系。限於國家權力的強大和個人權利的渺小,要求國家機關在處分公民權益時必須遵循正當、合法的程序進行,以防止國家權力的恣意、專斷,這就是正當程序原則。
(8)刑事訴訟法的功能擴展閱讀:
注重程序正義是現代政治文明和法治文明共同的價值取向。刑事訴訟活動不僅僅是一種以恢復過去發生的事實真相為目標的認識活動,而且也包含著一種程序道德價值目標的選擇和實現過程。那就是,刑事訴訟法旨在追求看得見的正義,刑事訴訟法具有獨立於工具價值之外的公正價值。
如果把刑事訴訟法比喻成一座神聖的宮殿,那麼刑事訴訟法原則就是這座宮殿的基石。程序法定在我國的首次提出,是謝佑平教授和當時還是他的研究生的萬毅教授2000年合寫的一篇題為《程序法定原則初探——評司法機關的解析權》的論文。
在兩年後的專著《刑事訴訟法原則——程序正義的基石》中,則系統地闡述了刑事訴訟法原則的概念、特徵、體系、分類、功能和發展趨勢,創造性地將刑事訴訟法原則區分為公理性原則、政策性原則,並縱橫捭闔、刪繁就簡、深入淺出,用最簡單的方法,闡述最深奧的原則。
用競技運動的精神,來觀察和理解刑事訴訟活動的原理、原則,既簡單,又深刻,讀來令人印象深刻。
眾所周知,與西方國家相比,我國長期存在「重實體輕程序」「重權力輕權利」「重配合輕制約」「重打擊輕保護」之積弊,實在需要引進或提出一種與之完全不同的理念,使之對中國人的思維定勢和極致追求形成強烈的沖擊。
我國刑事訴訟法與刑事訴訟國際准則相比,還有很大差距,比如,控辯平等未能實現,強化偵查措施的法定化程度不足,司法獨立缺乏制度保障,無罪推定原則的弱化,訴訟難以及時終結,非法證據排除規則未能法定化等。
十幾年過去了,隨著刑事訴訟法的再一次修改,隨著新一輪司法體制改革的深入推進,有些問題已經得到解決,有些問題正在得到改善,有些問題仍然還在那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