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條款大全 » 新行政訴訟法解讀

新行政訴訟法解讀

發布時間: 2020-12-18 15:22:20

Ⅰ 新行政訴訟法司法解釋施行:行政機關如何出庭應訴

一、高度重視行政應訴工作。行政訴訟是解決行政爭議,保護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合法權益,監督行政機關依法行使職權的重要法律制度,做好行政應訴工作是行政機關的法定職責。行政訴訟法施行以來,各地區、各部門依法履行行政應訴職責,取得了積極成效。但消極對待行政應訴、干預人民法院受理和審理行政案件、執行人民法院生效裁判不到位、行政應訴能力不強等問題依然存在,有的還較為突出。各地區、各部門要從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的高度,充分認識做好行政應訴工作對於依法及時有效化解社會矛盾糾紛、規范行政行為、加強政府自身建設的重要意義,把加強和改進行政應訴工作提上重要議事日程,切實抓緊抓好。
二、支持人民法院依法受理和審理行政案件。行政機關要尊重人民法院依法登記立案,積極支持人民法院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起訴權利,接受人民法院依照行政訴訟法的規定對行政機關依法行使職權的監督,不得借促進經濟發展、維護社會穩定等名義,以開協調會、發文件或者口頭要求等任何形式,明示或者暗示人民法院不受理依法應當受理的行政案件,或者對依法應當判決行政機關敗訴的行政案件不判決行政機關敗訴。
三、認真做好答辯舉證工作。被訴行政機關要嚴格按照行政訴訟法的規定,向人民法院提交答辯狀,提供作出行政行為的證據和依據。要提高答辯舉證工作質量,做到答辯形式規范、說理充分,提供證據全面、准確、及時,不得拒絕或者無正當理由遲延答辯舉證。
四、依法履行出庭應訴職責。被訴行政機關負責人要帶頭履行行政應訴職責,積極出庭應訴。不能出庭的,應當委託相應的工作人員出庭,不得僅委託律師出庭。對涉及重大公共利益、社會高度關注或者可能引發群體性事件等案件以及人民法院書面建議行政機關負責人出庭的案件,被訴行政機關負責人應當出庭。經人民法院依法傳喚的,行政機關負責人或者其委託的工作人員不得無正當理由拒不到庭,或者未經法庭許可中途退庭。
五、配合人民法院做好開庭審理工作。被訴行政機關出庭應訴人員要熟悉法律規定、了解案件事實和證據,配合人民法院查明案情。要積極協助人民法院依法開展調解工作,促進案結事了,不得以欺騙、脅迫等非法手段使原告撤訴。要嚴格遵守法庭紀律,自覺維護司法權威。
六、積極履行人民法院生效裁判。被訴行政機關要依法自覺履行人民法院生效判決、裁定和調解書

Ⅱ 最高院關於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解釋 失效了嗎

抄新的最高法院適用行政訴襲訟法解釋法條僅有27條,是史上條文最少的對訴訟法適用的全面的司法解釋。根據新是規定,原解釋與新解釋不一致的自動失效。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解釋
(法釋〔2015〕9號 2015年4月22日公布自2015年5月1日起施行)
第二十七條 最高人民法院以前發布的司法解釋與本解釋不一致的,以本解釋為准。

Ⅲ 新行政訴訟法司法解釋生效後原司法解釋有用嗎

原司法解釋只要沒命令被替代或者廢止,並且不與新的司法解釋發生適用上的沖突,原司法解釋繼續有效。

Ⅳ 最高院關於行政訴訟法解釋現在適用新行政訴訟法嗎

來與最高法院適用刑事訴自訟法和民事訴訟法的解釋不同,行政訴訟法修正後,最高法院適用行政訴訟法的解釋沒有按過去的慣例進行全面解釋,解釋僅有27條,且沒有廢止修正前的解釋。在適用上有明確規定,即舊的解釋與本解釋規定不一致的,適用本解釋。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解釋
(法釋〔2015〕9號 2015年4月22日公布自2015年5月1日起施行)
第二十七條 最高人民法院以前發布的司法解釋與本解釋不一致的,以本解釋為准。

Ⅳ 最高院關於行政訴訟法司法解釋有幾個

新的最高法院適用行政訴訟法解釋法條僅有27條,是史上條文最少的對訴訟法適用的全內面的司法解釋。根據新是規定容,原解釋與新解釋不一致的自動失效。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解釋(法釋〔2015〕9號2015年4月22日公布自2015年5月1日起施行)第二十七條最高人民法院以前發布的司法解釋與本解釋不一致的,以本解釋為准。

Ⅵ 如何理解行政訴訟法第四十六條第二款 20年

這里的20年,適用二十年最長保護期限的案件,僅限於「因行政行為導致不動產物權變動而提起的訴訟」。超過二十年則失去時效利益,起訴後不能獲得救濟。

此外,該條規定的「因不動產提起訴訟」,主要是指行政行為直接針對不動產的所有權和使用權的案件,即對不動產具有直接處分性的案件,比如房屋登記、土地確權、房屋拆遷類案件。對於不影響不動產所有權、使用權,而只是涉及不動產內容的,不屬於「因不動產」。

附《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第四十六條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的,應當自知道或者應當知道作出行政行為之日起六個月內提出。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因不動產提起訴訟的案件自行政行為作出之日起超過二十年,其他案件自行政行為作出之日起超過五年提起訴訟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6)新行政訴訟法解讀擴展閱讀:

「因不動產提起的行政訴訟」,在行政訴訟中涉及兩個重要問題,一是涉及專屬管轄,二是涉及最長起訴期限。

《行政訴訟法》第二十條規定:「因不動產提起的行政訴訟,由不動產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轄。」這一規定被稱為專屬管轄。作出這種制度安排,主要是考慮法院行使審判權的便利性。不動產所在地法院能夠就近調查、勘驗、取證、測量,以及就近執行判決。

實踐中,對於何為「不動產」並無爭議,一般是指不能移動其位置或者其位置移動後就會引起其性能、價值、形狀等改變的財產,主要指土地(包括灘塗、草原、山嶺、荒地等)及其地面附著物。

真正存在爭議的是何為「因不動產」,亦即如何界定「因不動產提起的行政訴訟」。通說認為,一般是指因行政行為直接針對不動產而引起的行政糾紛,而不應當擴大解釋為與不動產有任何聯系的行政糾紛。

正是基於這種認識,《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的解釋》第九條第一款進一步作出界定:「行政訴訟法第二十條規定的『因不動產提起的行政訴訟』是指因行政行為導致不動產物權變動而提起的訴訟。」

所謂「因行政行為導致不動產物權變動」,是指因行政行為直接導致不動產物權設立、變更、轉讓、消滅等法律效果。

Ⅶ 新行政訴訟法司法解釋實施後,對房屋徵收案件有哪些

一、強拆案件的起訴期限有所縮短,小心白白喪失維權機會
按照新行訴解釋第六十四條的規定,行政機關作出行政行為時,未告知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起訴期限的,起訴期限從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知道或者應當知道起訴期限之日起計算,但從知道或者應當知道行政行為內容之日起最長不得超過一年。
這其中重點有二,其一是行政行為作出時沒有告知當事人訴權,其二是起訴期限為1年。通常來說,強拆發生後,想要起訴政府強拆違法,需要在6個月內提起訴訟,但在強拆案件中,政府有時實施強拆前不予書面通知,或是下達的文書中沒有提示當事人訴訟的權利,此時當事人在1年內均可提起訴訟。在強拆案件中,當事人往往害怕激化矛盾,不願意立刻起訴政府,而是選擇信訪、舉報、找領導等方式嘗試解決,一來二去時間拖延很久,問題也不易得到解決,等到真的下定決心起訴時卻錯過了起訴期限,喪失了維權機會。
值得注意的是,在2000年出台的司法解釋中規定,同樣情況下的起訴期限為2年,所以對法律有一定了解的讀者反而更需要格外注意,避免因為疏忽大意而忽視了法律規定的變更導致超過起訴期限。
二、多種情況被明確不屬於法院審理范疇,無法立案
一是內部層級監督行為。有的當事人認為《國有土地上房屋徵收與補償條例》中規定上級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下級人民政府房屋徵收補償工作的監督,就據此起訴要求法院判決上級政府履行監督下級政府的職責,希望藉此督促徵收方推進工作。但是在新行訴解釋中將這種內部層級監督行為明確列為不可訴行為,這是因為內部層級監督並不直接設定當事人新的權利義務關系,法院也就無法就此立案。
二是信訪辦理行為。有很多遭遇徵收拆遷的當事人對拆遷結果不滿意都會嘗試通過信訪渠道解決問題,如果對信訪過程中的受理、交辦、監督檢查、指導等行為有所不滿,有時會希望直接起訴信訪行為。然而因為這些行為沒有強制力,不對實體權利義務產生影響,所以法院也不會受理。當然如果信訪機關超期不答復,起訴其行政不作為仍然可以在法院立案。
三、交叉管轄制度得到深化,起訴前注意確定法院管轄
干預行政訴訟公正審理的因素中長期存在一個 「老大難」問題,就是所謂「主客場」問題。政府部門作為被告,在當地擁有很強的行政力量,對本地法院的審判有時會產生不良干預,而原告方作為普通老百姓,「客場」作戰,不易獲得公正的判決。目前全國多地為了解決這一問題,紛紛推行行政訴訟跨行政區劃管轄,讓「外地」法院審「本地」案子,即所謂交叉管轄,如浙江省金華市將各市轄區法院打亂後審理別的市轄區行政案件,還有的城市甚至會定期輪換管轄范圍避免法院和政府在長期打交道後再次「結對子」。
本次新行訴解釋對交叉管轄制度的規定又有所細化,可以預見將來這種制度在全國將會更大規模的實行,這對於面臨拆遷案件的當事人不失為好消息,但也要注意在起訴前與法院多溝通,避免想當然而跑錯了法院,耽誤時間和精力。
四、開發區管委會、村民委員會、居民委員會可以作為行政訴訟被告
隨著經濟發展,很多城市都建立了經濟開發區,並設立了開發區管委會統一管理轄區內的行政事務,因此在徵收拆遷中,企業在面對蓋有管委會公章的各種通知、決定乃至行政處罰時往往感到茫然,一方面不知道管委會是否具有作出相應法律文書的職權,另一方面如果對文書不滿,也不知道是不是可以直接起訴管委會。本次新行訴解釋對此予以了明確,如下圖所示:
另一方面,村委會和居委會在徵收拆遷中也常常作為類似於行政機關的面孔出現,作出一些行政決定,然而從法律屬性上來說。這二者屬於自治組織,並不是行政機關,這就導致能不能對這兩者提起行政訴訟這一問題時常有所爭議。本次新行訴解釋明確規定當事人對村民委員會或者居民委員會依據法律、法規規章的授權履行行政管理職責的行為不服提起訴訟的,以村民委員會或者居民委員會為被告。
五、強拆案件中損失數額舉證難有所改善
在強拆案件中,常常出現的一個困境是,強拆發生時當事人被排除在強拆現場之外,或是被禁止拍照錄像,一旦強拆實施者執法不文明,對房屋內設備或傢具不妥善保管,任其損毀,當事人事後向法院起訴想要賠償也很難提供證據證明損失情況。而本次新行訴解釋規定,在行政賠償、補償案件中,因被告的原因導致原告無法就損害情況舉證的,應當由被告就該損害情況承擔舉證責任。這就意味著如果政府在強拆中存在過錯,導致損失難以確定,則適用舉證責任倒置,由強拆方舉證損失情況。
此外,新行訴解釋還規定,對於各方主張損失的價值無法認定的,應當由負有舉證責任的一方當事人申請鑒定,但法律、法規、規章規定行政機關在作出行政行為時,依法應當評估或者鑒定的除外;負有舉證責任的當事人拒絕申請鑒定的,由其承擔不利的法律後果。當事人的損失因客觀原因無法鑒定的,人民法院應當結合當事人的主張和在案證據,遵循法官職業道德,運用邏輯推理和生活經驗、生活常識等,酌情確定賠償數額。換句話說,對於住房內一般存在常見傢具等常識,即使無法舉證是否確實存在,法官也會按照生活經驗予以認可。
來源珠海找律師 http://china.findlaw.cn/zhuhai

Ⅷ 新行政訴訟法司法解釋出來後,原司法解釋還適用嗎

新行政訴訟法司法解釋出來後,如果最高人民法院以前發布的司法解釋與新解釋不一致的,以新的解釋為准。
相關規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解釋》
第二十七條 最高人民法院以前發布的司法解釋與本解釋不一致的,以本解釋為准。

Ⅸ 行政訴訟法2017修訂的內容有哪些

對《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第二十五條做了修改。

根據2017年6月27日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八次會議《關於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的決定》第二次修正。

具體修正內容如下:

第二十五條增加一款,作為第四款:「人民檢察院在履行職責中發現生態環境和資源保護、食品葯品安全、國有財產保護、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等領域負有監督管理職責的行政機關違法行使職權或者不作為,致使國家利益或者社會公共利益受到侵害的,應當向行政機關提出檢察建議,督促其依法履行職責。行政機關不依法履行職責的,人民檢察院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拓展資料:

行政訴訟法是資產階級革命取得勝利並建立資產階級國家以後的產物。現代國家的行政法,同刑法、民法不同,大多數國家的許多行政法律文件中,都既規定了實體法規范,又同時規定了相應的程序法規范。而在刑法領域和民法領域中,實體法同程序法已基本分開,形成了刑法、刑事訴訟法和民法、民事訴訟法等相對獨立的法律部門。

中國行政訴訟法,是《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法典中比較集中地規定的一些行政訴訟法律規范,和分散規定在其他許多法律、法規中的行政訴訟法律規范的總稱。《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是中國社會主義法律體系中一部重要的基本法律。

參考資料:中國政府網《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

Ⅹ 新行政訴訟法第91條釋義

本條是關於調解抄失敗後的措施的襲規定。調解是法院在徵得雙方同意,根據自願合法原則在訴訟過程中進行的,旨在在平等協商、互諒互讓的基礎上解決糾紛的機制。在調解過程中,雙方當事人的意思得到更大程度的尊重和體現,法律不強迫雙方必須達成調解協議。所以法律規定,調解未達成協議或者調解書送達前一方反悔的,調解程序相當於自行終結。此時,法院應當及時判決。法院判決應當根據法律和事實作出,至於在調解過程中當事人為達成協議所作出的承認或讓步,不能作為定案依據。

熱點內容
婚姻法繼承法作廢 發布:2024-05-19 23:44:48 瀏覽:663
美國法律法規大全 發布:2024-05-19 21:51:29 瀏覽:365
合同法法律出版社 發布:2024-05-19 21:50:45 瀏覽:753
法治的信仰中國夢 發布:2024-05-19 21:32:17 瀏覽:309
關愛成長法治護航徵文 發布:2024-05-19 19:44:11 瀏覽:725
經濟法總論試題課後 發布:2024-05-19 19:44:10 瀏覽:978
上海政法學院教務網路管理系統 發布:2024-05-19 18:16:11 瀏覽:97
大理司法鑒定中心 發布:2024-05-19 17:41:50 瀏覽:101
衡陽司法強拆 發布:2024-05-19 17:40:26 瀏覽:913
行政法學簡答題 發布:2024-05-19 17:18:49 瀏覽:8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