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法可以當場進行的行政處罰
Ⅰ 行政處罰當場處罰最高罰金多少
《行政處罰法》第三十三條規定:「違法事實確鑿並有法定依據,對公民處以內五十元以下、對法容人或者其他組織處以一千元以下罰款或者警告的行政處罰的,可以當場作出行政處罰決定。
當事人應當依照本法第四十六條、第四十七條、第四十八條的規定履行行政處罰決定」。
交警比較特殊,可以當場處罰200元以下。
(1)行政法可以當場進行的行政處罰擴展閱讀:
行政處罰是指行政主體依照法定職權和程序對違反行政法規范,尚未構成犯罪的相對人給予行政制裁的具體行政行為。
行政處罰特徵是:實施行政處罰的主體是作為行政主體的行政機關和法律法規授權的組織;
行政處罰的對象是實施了違反行政法律規范行為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行政處罰的性質是一種以懲戒違法為目的、具有制裁性的具體行政行為。
Ⅱ 當場作出行政處罰三種情形:個人50元以下,法人、其他組織1000元以下,警告。 但交警罰款罰200元呢
筆者同意第一種意見。《行政處罰法》第三十三條規定,違法事實確鑿並有法定依據,對公民處以五十元以下、對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處以一千元以下罰款或者警告的行政處罰的,可以當場作出行政處罰決定。《交通安全法》第一百零七條規定,對道路交通違法行為人予以警告、二百元以下罰款,交通警察可以當場作出行政處罰決定,並出具行政處罰決定書。從規定來看,《行政處罰法》規定對公民可以作出當場罰款處罰的上限是50元,而《交通安全法》的規定則可以是200元。兩者是沖突的,或者說是矛盾的。對於法律規范的適用,首先應當考慮的是各法律規范的位階。從立法主體上,《行政處罰法》和《交通安全法》都屬於法律,《行政處罰法》是八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通過,屬於全國人大制定的基本法律,而《交通安全法》則是十屆人大常委會第五次會議通過,屬於全國人大常委會制定的法律。《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以下簡稱《立法法》)第七條規定,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行使國家立法權。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定和修改刑事、民事、國家機構的和其他的基本法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制定和修改除應當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定的法律以外的其他法律;在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閉會期間,對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定的法律進行部分補充和修改,但是不得同該法律的基本原則相抵觸。雖然都是法律,但仍然存在一個基本法律和法律的問題,如果存在不一致,應當適用前者。其次,從兩部法律的性質和內容上來說,《行政處罰法》規定國家行政權力主體行使行政處罰等公權力時應當遵守的程序性法律,具有同民事訴訟法、刑事訴訟法等基本法律一樣的法律性質和法律地位,其內容也多是程序性的,《交通安全法》屬於就道路交通管理方面作出的包括實體和程序性方面的法律規定,其只對某個方面產生法律效力。依據《交通安全法》作出的處罰仍然屬於行政處罰,不能脫離《行政處罰法》所確定的行政處罰的范疇和程序性、實體性規定,也就不存在所謂的特別法或新法。如果允許這樣的隨意變化,那就行政處罰方面,立法機構可以制定出多部突破《行政處罰法》規定的法律來,因為我國仍然是一個以行政權力的行使為主的社會。就公安部門的管理來說,既然交警的處罰可以突破規定,治安、消防也可以這么做。公安部門可以這么做了,工商、稅務、衛生當然也可以這么做。那還需要《行政處罰法》嗎?其實如果想要突破規定也可以,應該修改《行政處罰法》第三十三條,即增加一段內容「法律規定的除外」,這樣就不存在問題了。在目前沒有修改的情況下,仍然還應當遵守現行的規定。建議有關部門修改《行政處罰法》或者《交通安全法》,否則不光是老百姓不能正確理解規定,即使是法律工作者也將是難以適用,也有損法律統一性和嚴肅性。
Ⅲ 我國《行政處罰法》規定,行政機關在調查或進行檢查時
C
[解析] 表明身份制度是行政法上的一項重要原則,出示證件是表明身份的行為,故選C。
[華圖網校名師] 行政處罰的一般程序:
(1)除可以當場作出的行政處罰外,行政機關發現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有依法應當給予行政處罰的行為的,必須全面、客觀、公正地調查,收集有關證據;必要時,依照法律、法規的規定,可以進行檢查。
(2)行政機關在調查或者進行檢查時,執法人員不得少於兩人,並應當向當事人或者有關人員出示證件。當事人或者有關人員應當如實回答詢問,並協助調查或者檢查,不得阻撓。詢問或者檢查應當製作筆錄。
行政機關在收集證據時,可以採取抽樣取證的方法。在證據可能滅失或者以後難以取得的情況下,經行政機關負責人批准,可以先行登記保存,並應當在7日內及時作出處理決定,在此期間,當事人或者有關人員不得銷毀或者轉移證據。執法人員與當事人有直接利害關系的,應當迴避。
(3)調查終結,行政機關負責人應當對調查結果進行審查,根據不同情況,分別作出如下決定:確有應受行政處罰的違法行為的,根據情節輕重及具體情況,作出行政處罰決定;違法行為輕微,依法可以不予行政處罰的,不予行政處罰;違法事實不能成立的,不得給予行政處罰;違法行為已構成犯罪的,移送司法機關。
對情節復雜或者重大違法行為給予較重的行政處罰,行政機關的負責人應當集體討論決定。
(4)行政機關給予行政處罰,應當製作行政處罰決定書。行政處罰決定書必須蓋有作出行政處罰決定的行政機關的印章。
(5)行政處罰決定書應當在宣告後當場交付當事人;當事人不在場的,行政機關應當在七日內依照民事訴訟法的有關規定,將行政處罰決定書送達當事人。
(6)行政機關在作出行政處罰決定之前,應當告知當事人作出行政處罰決定的事實、理由及依據,並告知當事人依法享有的權利。
(7)當事人有權進行陳述和申辯。行政機關必須充分聽取當事人的意見,對當事人提出的事實、理由和證據,應當進行復核;當事人提出的事實、理由或者證據成立的,行政機關應當採納。行政機關不得因當事人申辯而加重處罰。
(8)行政機關作出責令停產停業、吊銷許可證或者執照、較大數額罰款等行政處罰決定之前,應當告知當事人有要求舉行聽證的權利;當事人要求聽證的,行政機關應當組織聽證。當事人不承擔行政機關組織聽證的費用。
Ⅳ 行政法規定行政執法人員可以當場收繳罰款數額是50元以下還使是20元以下
行政法規定行政執法人員可以當場收繳罰款數額是20元。
根據《中華人民版共和國行政處罰法權》第四十七條 依照本法第三十三條的規定當場作出行政處罰決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執法人員可以當場收繳罰款:
(一)依法給予二十元以下的罰款的;
(二)不當場收繳事後難以執行的。
(4)行政法可以當場進行的行政處罰擴展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第五十一條 當事人逾期不履行行政處罰決定的,作出行政處罰決定的行政機關可以採取下列措施:
(一)到期不繳納罰款的,每日按罰款數額的百分之三加處罰款;
(二)根據法律規定,將查封、扣押的財物拍賣或者將凍結的存款劃撥抵繳罰款;
(三)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
Ⅳ 行政執法人員當場作出的行政處罰決定,必須報所屬行政機關備案,這句話表述正確嗎,請教高手。
行政執法人員來當場作出源的行政處罰決定,必須報所屬行政機關備案,這句話是正確的。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第三十四條 執法人員當場作出行政處罰決定的,應當向當事人出示執法身份證件,填寫預定格式、編有號碼的行政處罰決定書。行政處罰決定書應當當場交付當事人。
前款規定的行政處罰決定書應當載明當事人的違法行為、行政處罰依據、罰款數額、時間、地點以及行政機關名稱,並由執法人員簽名或者蓋章。執法人員當場作出的行政處罰決定,必須報所屬行政機關備案。
(5)行政法可以當場進行的行政處罰擴展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第三十條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違反行政管理秩序的行為,依法應當給予行政處罰的,行政機關必須查明事實;違法事實不清的,不得給予行政處罰。
第三十一條 行政機關在作出行政處罰決定之前,應當告知當事人作出行政處罰決定的事實、理由及依據,並告知當事人依法享有的權利。
Ⅵ 可以當場作出行政處罰決定具備的條件共什麼
1、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第三十三條中關於可以當場作出行政處罰決定的條件是:
違法事實確鑿並有法定依據,對公民處以五十元以下、對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處以一千元以下罰款或者警告的行政處罰的,可以當場作出行政處罰決定。當事人應當依照本法第四十六條、第四十七條、第四十八條的規定履行行政處罰決定。
2、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第四十七條規定:依照本法第三十三條的規定當場作出行政處罰決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執法人員可以當場收繳罰款:
(一)依法給予二十元以下的罰款的;
(二)不當場收繳事後難以執行的。
3、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第四十八條規定, 在邊遠、水上、交通不便地區,行政機關及其執法人員依照本法第三十三條、第三十八條的規定作出罰款決定後,當事人向指定的銀行繳納罰款確有困難,經當事人提出,行政機關及其執法人員可以當場收繳罰款。
(6)行政法可以當場進行的行政處罰擴展閱讀
1、執法人員當場作出行政處罰決定的,應當向當事人出示執法身份證件,填寫預定格式、編有號碼的行政處罰決定書。行政處罰決定書應當當場交付當事人。
2、行政處罰決定書應當載明當事人的違法行為、行政處罰依據、罰款數額、時間、地點以及行政機關名稱,並由執法人員簽名或者蓋章。執法人員當場作出的行政處罰決定,必須報所屬行政機關備案。
3、當事人對當場作出的行政處罰決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請行政復議或者提起行政訴訟。
4、當事人逾期不履行行政處罰決定的,作出行政處罰決定的行政機關可以採取下列措施:
(一)到期不繳納罰款的,每日按罰款數額的百分之三加處罰款;
(二)根據法律規定,將查封、扣押的財物拍賣或者將凍結的存款劃撥抵繳罰款;
(三)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
參考資料來源:中國人大網—《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
Ⅶ 行政法的行政處罰里 集中處罰是怎麼回事,請舉例。。
應該是「相對集中行政處罰權」。
相對集中行政處罰權是指依法將兩個或兩回個以上答行政機關的行政處罰權集中由一個行政機關行使,原行政機關不得再行使已集中的行政處罰權的一種行政執法制度。
例如,以前的城市管理有多個部門,往往會出現重復執法,重復處罰的現象。現在由城管執法部門來負責,就會避免了城市管理多部門,重復執法,重復處罰的現象。
相對集中行政處罰權是指依法將兩個或兩個以上行政機關的行政處罰權集中由一個行政機關行使,原行政機關不得再行使已集中的行政處罰權的一種行政執法制度。
相對集中行政處罰權的改革源於1996年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該法第16條規定,「國務院或者經國務院授權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可以決定一個行政機關行使有關行政機關的行政處罰權」。
Ⅷ 行政處罰的當場執行是什麼意思
行政處罰是指行政機關或其他行政主體依照法定許可權和程序對違反行政法規范尚未構成犯罪的相對方給予行政制裁的具體行政行為。執行罰川行政強制執行的一種方法,它是以處罰的形式促使當事人履行義務。
我國《行政處罰法》第三十三條規定:違法事實確鑿並有法定依據,對公民處以五十元以下、對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處以一千元以下罰款或者警告的行政處罰的,可以當場作出行政處罰決定。當事人應當依照本法第四十六條、第四十七條、第四十八條的規定履行行政處罰決定。
《行政處罰法》第三十四條規定:執法人員當場作出行政處罰決定的,應當向當事人出示執法身份證件,填寫預定格式、編有號碼的行政處罰決定書。行政處罰決定書應當當場交付當事人。前款規定的行政處罰決定書應當載明當事人的違法行為、行政處罰依據、罰款數額、時間、地點以及行政機關名稱,並由執法人員簽名或者蓋章。執法人員當場作出的行政處罰決定,必須報所屬行政機關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