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2月28日修改勞動法
『壹』 新的勞動法是那一年施行的
沒有新的勞動法。你指的應該是勞動合同法。勞動合同法和勞動法是兩內部不同的法律,容目前同時有效,共同施行。勞動法是1995.1.1起實施的,勞動合同法是2008.1.1起實施的,2013.7.1起勞動合同法修訂版實施(主要是修訂了勞務派遣相關規定)。
『貳』 自新中國成立以來勞動法頒布了幾個版本有過幾次修訂現行的又是哪一個呢
我國《勞動法》復是制1994年7月5日第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八次會議通過,1994年7月5日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第二十八號公布,自1995年1月1日起施行。此後沒有對《勞動法》做過修改。
2007年6月29日頒布了《勞動合同法》,該法從2008年1月1日起生效實施,最新的消息是2012年12月28日通過修改,自2013年7月1日起施行。這個法律和《勞動法》不完全相同,一個是調整勞動關系的整體性法律,一個僅僅是調整勞動合同關系的法律。所以不能簡單理解為對勞動法的修改。
現在兩部法律都仍然有效。《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於2007年12月29日通過,自2008年5月1日起施行。現行有效。是勞動部門對勞動爭議仲裁的依據。最高人民法院對勞動爭議出台了三個司法解釋。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勞動爭議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一、二、三。
『叄』 勞動合同法修改時間具體是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的決定
(2012年12月28日第十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三十次會議通過)
第十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三十次會議決定對《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作如下修改:
一、將第五十七條修改為:「經營勞務派遣業務應當具備下列條件:
「(一)注冊資本不得少於人民幣二百萬元;
「(二)有與開展業務相適應的固定的經營場所和設施;
「(三)有符合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勞務派遣管理制度;
「(四)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其他條件。
「經營勞務派遣業務,應當向勞動行政部門依法申請行政許可;經許可的,依法辦理相應的公司登記。未經許可,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經營勞務派遣業務。」
二、將第六十三條修改為:「被派遣勞動者享有與用工單位的勞動者同工同酬的權利。用工單位應當按照同工同酬原則,對被派遣勞動者與本單位同類崗位的勞動者實行相同的勞動報酬分配辦法。用工單位無同類崗位勞動者的,參照用工單位所在地相同或者相近崗位勞動者的勞動報酬確定。
「勞務派遣單位與被派遣勞動者訂立的勞動合同和與用工單位訂立的勞務派遣協議,載明或者約定的向被派遣勞動者支付的勞動報酬應當符合前款規定。」
三、將第六十六條修改為:「勞動合同用工是我國的企業基本用工形式。勞務派遣用工是補充形式,只能在臨時性、輔助性或者替代性的工作崗位上實施。
「前款規定的臨時性工作崗位是指存續時間不超過六個月的崗位;輔助性工作崗位是指為主營業務崗位提供服務的非主營業務崗位;替代性工作崗位是指用工單位的勞動者因脫產學習、休假等原因無法工作的一定期間內,可以由其他勞動者替代工作的崗位。
「用工單位應當嚴格控制勞務派遣用工數量,不得超過其用工總量的一定比例,具體比例由國務院勞動行政部門規定。」
四、將第九十二條修改為:「違反本法規定,未經許可,擅自經營勞務派遣業務的,由勞動行政部門責令停止違法行為,沒收違法所得,並處違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罰款;沒有違法所得的,可以處五萬元以下的罰款。
「勞務派遣單位、用工單位違反本法有關勞務派遣規定的,由勞動行政部門責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以每人五千元以上一萬元以下的標准處以罰款,對勞務派遣單位,吊銷其勞務派遣業務經營許可證。用工單位給被派遣勞動者造成損害的,勞務派遣單位與用工單位承擔連帶賠償責任。」
本決定自2013年7月1日起施行。
本決定公布前已依法訂立的勞動合同和勞務派遣協議繼續履行至期限屆滿,但是勞動合同和勞務派遣協議的內容不符合本決定關於按照同工同酬原則實行相同的勞動報酬分配辦法的規定的,應當依照本決定進行調整;本決定施行前經營勞務派遣業務的單位,應當在本決定施行之日起一年內依法取得行政許可並辦理公司變更登記,方可經營新的勞務派遣業務。具體辦法由國務院勞動行政部門會同國務院有關部門規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根據本決定作相應修改,重新公布。
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謝謝!
『肆』 勞動合同法修改了哪些勞動法的內容
新勞動合同法的內容主要包含:
一、關於立法宗旨
完善勞動合版同制度,明確勞動合同雙方當事人的權利和權義務,保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構建和發展和諧穩定的勞動關系。
二、關於調整范圍
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企業、個體經濟組織、民辦非企業單位等組織(以下稱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建立勞動關系,訂立、履行、變更、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適用本法。
國家機關、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和與其建立勞動關系的勞動者,訂立、履行、變更、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依照本法執行。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是為了完善勞動合同制度,明確勞動合同雙方當事人的權利和義務,保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構建和發展和諧穩定的勞動關系,制定本法。
由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八次會議於2007年6月29日修訂通過,自2008年1月1日起施行。
2012年12月28日第十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三十次會議《關於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的決定》修正。新勞動合同法自2013年7月1日起施行。
『伍』 勞動法修改是什麼時間
勞動法:
1994年7月5日第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八次會議通過,1994年7月5日中華專人民共和國主席令屬第二十八號公布,自1995年1月1日起施行。
2009年8月27日第十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次會議通過《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修改部分法律的決定》,自公布之日起施行。修改如下: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第九十二條中的「依照刑法第×條的規定」、「比照刑法第×條的規定」修改為「依照刑法有關規定」。
其實,對於勞動者或企業而言,現在勞動合同法比勞動法更有效更直接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已由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八次會議於2007年6月29日通過,現予公布,自2008年1月1日起施行。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的決定》已由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十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三十次會議於2012年12月28日通過,自2013年7月1日起施行。
『陸』 2012年12月28日 勞動法修正案已經表決通過,央企和國企如何應對
國務院如果不硬性要求各央企和國企把現有的勞務派遣轉正式工。命運都是那以掌握,
『柒』 新勞動法開始實施的時間
《勞動法》於1994年7月5日第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八次會議通過專,自1995年屬1月1日起施行。
《勞動合同法》於2007年6月29日,經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八次會議通過,自2008年1月1日起施行。
2012年12月28日,第十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三十次會議對該法進行了修正並通過,自2013年7月1日起施行。
『捌』 新勞動法解讀的勞動法新政
勞動法的新政策及法規定主要有:
1、《勞動合同法》
2、《勞動合同法實施條例》
3、《工傷保險條例》
4、《勞動仲裁法》
5、《社會保險法》
『玖』 勞動法最新修訂日期是什麼時候
您好:
勞動合同法是2008年1月1日實施的,之後只是對勞務派遣方面進行了修訂。
『拾』 2012年12月28日新修改的勞動合同法用工單位勞務派遣用工數量佔用工總量的比例是多少是合法的
一、不超過來用工總自量的10%。勞動合同法並未規定具體比例,而是規定具體比例由國務院勞動行政部門規定。2014年3月1日施行的勞務派遣暫行規定,對具體比例做出了要求,即10%。
二、法律依據:
《勞動合同法》
第六十六條 勞動合同用工是我國的企業基本用工形式。勞務派遣用工是補充形式,只能在臨時性、輔助性或者替代性的工作崗位上實施。
「前款規定的臨時性工作崗位是指存續時間不超過六個月的崗位;輔助性工作崗位是指為主營業務崗位提供服務的非主營業務崗位;替代性工作崗位是指用工單位的勞動者因脫產學習、休假等原因無法工作的一定期間內,可以由其他勞動者替代工作的崗位。
「用工單位應當嚴格控制勞務派遣用工數量,不得超過其用工總量的一定比例,具體比例由國務院勞動行政部門規定。」
《勞務派遣暫行規定》
第四條 用工單位應當嚴格控制勞務派遣用工數量,使用的被派遣勞動者數量不得超過其用工總量的10%。
前款所稱用工總量是指用工單位訂立勞動合同人數與使用的被派遣勞動者人數之和。
計算勞務派遣用工比例的用工單位是指依照勞動合同法和勞動合同法實施條例可以與勞動者訂立勞動合同的用人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