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考試行政法考前
⑴ 司法考試前的准備
此文是我對司法考試的一點拙見,希望對你有幫助。
祭司法考試
司法考試對於我來說已經是過去式,兩年的司考之路確實有很多可圈可點之處,有喜有悲,有成功的經驗,也有失敗的教訓。謹以此文來祭奠它對於我的離去。
1、對司法考試定位的錯誤認識
一直以來,由於司法考試及格分數線的相對固定,使廣大考生產生了這樣一種錯誤的認識,即司法考試是360分的考試。其實不然,司法部在每年司法考試成績公布前都會先行公布當年的及格分數線,且一般都以360分(總分600分)或240分(總分400)分作為幾個分數線,這使部分考生認為只要考過360分就可以通過司法考試。但事實上,司法考試屬於選拔性的考試,作為法律職業的入門考試,國家對每年的通過人數和比例是進行宏觀調控的,比如對於法律專業人員匱乏的西部地區放寬報名資格和分數線就是最好的例證。因此,要想通過司法考試,對自己的定位不應該是360分,而是擠進前12%(雖然司法考試的通過率在逐年上升,但從各地區的差異情況看,本人認為在近幾年內前12%是一個安全系數較高的區域)。
2、司考通過率的再認識
司法考試素有「天下第一考」的美譽,雖然這樣的說法多少有些誇張的成份,但是,司考的難度是不言而喻的,這從司法考試的通過率就能得到體現。司法考試的通過率每年都會毫無例外的成為司考界熱議的話題。通過的人以此實現某種自豪感,未過的則以此作為某種慰藉。無論如何,這個數據是殘酷的,不過在我看來,也是合理的。綜合考查世界各國的司法考試制度和現狀,中國的司法考試通過率已經算是高的驚人了。比如在日本和英國,司考的通過率只有1%左右。
在我看來,中國的高通過率是與中國目前的整體法治水平相適應的。與發達國家相比,中國的法治水平相對落後,對法律專業人員也相當缺乏,在某些落後地區甚至出現了缺口。現階段,我國司法建設的一項重要任務就是快速、穩定、健康的發展法律專業從業人員。因此,目前我國司法考試的高通過率應該是合情合理的,但這種狀況不會長期持續下去。在經過幾年的高速發展之後,隨著對法律職業要求的不斷提高以及參考人員基數的逐年增加,司法考試的通過率會呈現出逐步回落的態勢。
3、司法考試中「萬古不變」的定律——重者恆重
司法考試大綱范圍內的大小法律共有200部左右,涉及的法條一共有1萬余條。這對於整個法律體系來說,只是一部分的內容,或者說是相對重要的一部分內容。但是對於准備司法考試來說,這些法條所涵蓋的內容足以讓所有的考生望而生畏。
那麼,我們該如何來復習呢?是全看?還是只看一部分?什麼該看,什麼又不該看呢?到底應該怎麼來看?相信很多人都會有這樣的疑問。雖然,從學習知識、提高專業水平的角度來說,我絕對贊成全面掌握所有知識點。但這是不切合實際的,沒有人有足夠的精力去掌握這么多的內容,其實也沒有必要。因為,在司法考試中,有一條「萬古不變」的定律,那就是「重者恆重」。據統計,刑法、民法、三大訴訟法、公司法和行政法在司法考試中的分值在65—70%之間,其中又以刑法和民法為重中之重。這種狀態在每年的司法考試中都得到了淋漓盡致的展現。其實,這與各部門法在整個法律體系中的地位是分不開的。所以,有人說在司考中,得民刑者得天下。
打個通俗的比方說,在2004、2005年的考試中考查了故意殺人罪的內容,在2006、2007年也同樣會考,而且,在2008年肯定也還會考,因為它是刑法中的重點,並且永遠都是重點,它的地位不可能隨著時間的改變而改變(當然,如果真實現了所謂的「大同」社會,則另當別論)。
4、網羅復習資料
伴隨著司法考試的成長,司考產業也隨之發展起來。各類司考輔導班和輔導書籍、資料層出不窮,這對廣大考生來說是有利有弊的。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的復習資料就成為我們首要的任務。我認為,不同的資料都有其特點和側重,如果能將這些資料融會貫通,相互之間取長補短,發揮它們各自最大的功效,相信能夠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目前比較常用的復習資料包括以下幾種:
(1)國家司法考試輔導用書
俗稱的「指定教材」,共三本,按照司法考試前三卷的考試內容進行編排。原為司法部組織編寫的司考官方教材。後在《行政許可法》頒布之後,取消了「指定教材」的稱謂,但是,作為司法部組織編寫的唯一司考專用教材,其「指定教材」的地位仍然是毋庸質疑的。因此,作為考生,也應當對其有足夠的重視。當某些教材或者復習資料對某個觀點存在爭議時,我們應當以輔導用書的觀點為准。當然,三大本中的內容是相當豐富的,不少內容似乎對於司法考試的作用並不是很大,我們在復習時也應當視具體情況而定。
(2)講座系列教材
此類教材一般為各高校、法學研究機構或者司考輔導機構編寫的「民間教材」,比如萬國編寫的系列講座。此類教材的特點是重點突出、高度歸納,考生在復習的時候可以省去很多概括知識點的精力。 我認為在復習的時候可以將其與司法部的輔導用書穿插起來使用,效果會好一些。
(3)法律匯編
各法律出版社每年都會出版一些司考用的法律、發規匯編,此外,還會有一些重點法條導讀。對於重點法條,我們必須引起足夠的重視。據統計,雖然司考范圍內的法條總共有一萬多條,但每年實際考核的只有600條左右,而從2002年司法考試至今,考核過的法條不超過3000餘條。對於其它的「休眠」法條,一方面是因為其重要性相對次要,另一方面,是因為一些法條不具有可考性。這也體現了「重者恆重」的定律。
因此,對重點法條進行重點復習、全面掌握就顯得尤為重要。它是司法考試的主要得分點。對於其它法條,也要有所了解,能夠結合運用。
(4)常規教材
所謂常規教材,指的是一些普通的教科書。之所以看這些書,主要是與命題人有關。比如,往年的司考刑法部分的命題人一般為張明楷和陳興良,那麼,很多考生就會去看他們編寫的刑法學方面的教材。從中除了可以了解他們對於一些爭議問題所持的觀點,把握答題脈絡,還可以對他們的出題思路進行大膽的預測。
不過,本人認為,通過這種方式進行復習並不適合於大部分考生。因為這種方式有助於考生深入掌握知識點,但難以面面俱到,難免顧此失彼,反而得不償失。因此,對於那些基礎掌握比較扎實,有充足時間復習的考生來說,可以適當顧及這類教材。
(5)歷年真題
對於司法考試而言,歷年真題的作用是相當突出的,我們必須對它要有足夠的認識——善待真題。應該說,歷年真題是司法考試的精華所在,它將司法考試范圍內的知識點以題目的形式展現出來,這也是命題專家智慧的結晶。
如何用好真題是關鍵問題。曾經有位考生僅通過看重點法條和做真題通過了司考,由此可見一斑。我認為,最重要的一點是,對於真題必須反復的做,並且要不僅知其然,還要知其所以然。要能夠真正搞懂每一道真題,而並非單純的記住答案。在制訂復習計劃的時候,應當把真題練習單獨列出來,穿插在每一輪的復習過程中。我的建議是,真題至少做兩到三次。希望每次都會有不同的收獲,每次對題目的內涵都能夠有更深刻的認識。
(6)流傳於網路中的文字和音頻資料
互聯網給我們的學習帶來了許多的便利,也方便了我們的交流。目前,網上有不少專門針對司法考試的網站和論壇,很多考生都會將自己學習的體會和經驗發表於此,此外,也會有很多復習的資料能從那裡淘到。這些資料主要是考生自己整理和總結出來的要點、難點,以及大家從各個司考輔導班中整理出來的講義和講座的音頻資料。應該說,這些資料的作用還是很大的,有時能給大家帶來意想不到的收獲。
5、各部門法的復習方法
基於各個部門法自身所具有的不同特點以及在司法考試體系中的重要性的不同,在對各部門法的復習方法上,也是有區別的。根據本人的復習經驗,可以將其分為四個梯隊:
第一梯隊:包括刑法和民法。如前所述,得民刑者得天下,對於民法和刑法必須高度重視。從最近兩三年的司考來看,對這部分內容的考查越來越側重理論,所以,對這兩門部門法一定要看透教材(此處所說教材一般指《國家司法考試輔導用書》,下同),這是基礎,當然,對於刑法,可以只看總則部分,刑法學的理論基本集中在總則部分。對它們,必須站在理論的高度來學習,掌握原理性的知識點,而並非單純的去記憶法條。然後在看重點法條,對於重點法條必須完全掌握,做到運用自如。之後,在把所有法條都看一遍,達到融會貫通之功效。
第二梯隊:包括刑事訴訟法和民事訴訟法(包括仲裁法)。這兩個部門法和第三梯隊的行政訴訟法的分值一般在180分左右,佔了司法考試的三分之一,因此,從考試得分的層面看,必須把三大訴訟法放在最重要的位置。而且,對這部分內容的考查不像其它部門法那麼靈活,訴訟法考查的多為法條的直接規定(行政訴訟法稍有不同)。在復習的時候,應當直接面對法條,全面掌握訴訟法的每一個法條,應該說,訴訟法的每一個法條都具有可考性,因為其都為操作性的內容。而對於仲裁法,法條內容不多,可每年分值都在10分左右,可以說,仲裁法是最好得分的一部法律。不少司考輔導機構的目標是「訴訟法不丟分」,我們也可以以此作為自己的復習目標,真正做到抓大放小、有的放矢。
第三梯隊:包括行政法、行政訴訟法、商法、經濟法、憲法、知識產權法和司法制度及法律職業道德。這部分內容龐雜、法條冗多,而理論性相對較弱。對於這部分內容,可以只看重點法條,並且,從經驗來看,掌握重點法條已經足夠。這些法律中有很多法條是不具有可考性的。比如《環境保護法》中只有第10、11、41、42條四條可能作為考查對象,因此,在復習時,只需掌握這四條內容就可以了。如此,可以少走不少彎路。
第四梯隊:包括法理學、法制史、三國法(國際法、國際私法、國際經濟法)。這部分內容本身沒有法條,而三國法部分的國際條約也沒有必要去看,其實也不可能有精力去掌握國際條約的內容。因此,對於第四梯隊只看教材即可。
⑵ 求好的司法考試行政法復習資料
經驗:
1、放棄是100%的失敗,堅持是99%的成功。他成就了我,現在我把他送給你們,當想要放棄的時候,看看他,希望給你動力。
2、不要把運氣當實力,有實力才會有運氣。諸位也許認為我是幸運的,沒怎麼費力就過了司考,我相信這有運氣成分,但是更多的是靠的實力:(1)法本剛畢業,涉世未深,記憶尚佳,不易受外界干擾,容易潛下心學習。(2)學習的高效率。也許我的學習時間不多,但是我有狀態時可以花3個小時記住別人一天記憶的東西。(3)科學的方法。雖然當初的學習方法不及現在所悟的五成,但是人是不斷進步的,掌握一層就有一層的進步。對待考試,我是踩著考點走的,這一下就命中要害啦。
3、任何面對前人的學習經驗。覺得適合自己的,就要積極掌握。「積極」二字,至關重要。自己覺得前輩的經驗是正確的,就要相信,並且要不折不扣的吸收,這也是我最大的感悟!否則到頭來,就會發現,原來成功竟是這樣簡單,可惜自己一直的懷疑態度使自己走了彎路。「有志者事竟成」,誰都知道,可是又有多少人去「積極實施」了呢?
學習方法:
1、掌握講座是50%的成功。除民刑外,都要先從講座開始,這會給你省去很大力氣,聽完後要不折不扣的把講義背下來,再看教材就很輕鬆了。
2、聽完講座做真題(按科目,聽完一門做一門)。這時講義已經被你消化啦,意味著你已經掌握了考試的精華。
3、做完真題就會有自己的見解,再回到講義,教材復習重點,分析考點,心裡就有底了。
4、做「白皮書」,練習題十分重要,我買了白皮書,但是沒做,直接上了考場(尤其卷一真題都沒做),見到大量題目,豈一「暈」了得。
5、復習下一門。
附:
講座每門課程只選一人即可,多選反而不好,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體系,多選多記反而不利於我這以講義不變應司考萬變之理。
刑法:韓友誼,他的課程把刑法講活了,講透了。嘿嘿,真不是蓋的,我答刑法都是上手就選,對了答案感覺也是這幾門錯的最好的,再說誰讓他與兩個出題人關系好呢!
民法:張翔、馬特。聽著課還可以,就是考試時,感到民法比較迷糊,可能是我沒掌握扎實的原因。
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林鴻潮的88表。把行政法講得深入淺出,88表總結的也挺漂亮,背起來也挺爽的,不過最好在最後階段聽聽別人的,畢竟林鴻潮的比較基礎,可以弄懂行政法,卻不一定能答好行政法。
刑訴:汪海燕。稱霸武林是不能的,但是拿到80%分是可以的,但是應該重視法條。
民訴:楊秀清。同上
三國:楊帆(女)。嘿嘿,那聲音!升入淺出,總結的也不錯。
法史、憲法、法理等:楊帆(男)。對著三大本第一本自己劃去,一遍過。
商法、經濟法、產權法:鄢夢萱。鄢姐姐,講得挺中肯的,也挺溫柔的。
論述題:鄒建章。「你們就把我這12道題看了,別的不用看」。真中了還!
⑶ 司法考試行政法對我來說太難了,有沒有什麼好的復習
行政法方面的知識,如果沒有從事相應的工作,會覺得比較枯燥,也就很難記住。我覺得好的復習方法就是多做題。
⑷ 司法考試行政法如何復習啊!
您好,拉基得
司法考試行政法的知識點的確不是很好復習,司法考試行政法彩回色表格答講義【匯總】http://hi..com/%B7%A8%C2%C9%94%9C%D3%FD%CD%F8/blog/item/decae6a7504fd1fa9052ee9a.html
⑸ 我想問一下,司法考試大致的復習順序像民訴、刑訴、行政法是不是這些重點看好了,就一定能通過呢
你好,每個人的學習基礎不一樣,所以,復習計劃也不一樣。
但是,從司專法考試來看,屬大部分的學員,都會先從理論法/實體法著手去復習。比如,開始階段,民法、刑法、行政法、法理。這些科目花的時間相對要多些。因為相對其他科目來說,知識多,法學理論知識比較強。前期投入多些時間,會更好去把握法學,形成一種法學思維。
訴訟法(民訴、刑訴、行訴),經濟法。這些科目偏法條知識點。多數考點都直接來源於法條。但是,復習並不是單個地去背法條。而是全面掌握知識脈絡,之後去理解和記憶。
你可以多做幾份歷年的真題,感受一下各科目出題的一個方向。然後明確如何去復習。
考試永遠考的是重點,但是重點如何去把握,並不是,單個拿來,光背這個就可以的。是在你全面掌握知識體系下,你去歸納與總結,或者由輔導老師來幫你梳理。
⑹ 2020年法考行政法要怎麼復習
一、行政法的考試特點
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內容比較分散,許多人在學習的時候比較吃力。不過行政法的特點在於:入門比較難,入門之後學起來比較輕松,關鍵看考生如何學習。
二、行政法的重點
行政法沒有統一的行政法典,在備考中主要以單行法律的形式呈現:行政許可法、行政處罰法、行政強製法以及行政訴訟法。還包括有公務員法、國家賠償法的內容。為了避免學的知識散亂無章,需要建立一個行政法的知識體系搭建起一個學科框架,從而在復習的過程中體會到行政法學的邏輯美。
三、行政法應該如何備考?
1、第一階段:建立行政法框架
聽課,建立行政法框架,行政法既重理解又重記憶,對於2020法考的考生來說,想要熟練掌握行政法,首先需要先踏進它的門檻,在腦海中對行政法的體系有清晰的認知。
2、第二階段:熟悉考點
聽課+做題+看書,有基礎的同學可以邊聽課便看書,沒有基礎的同學建議過一遍行政法再去做題,可以將做題的時間穿插在學習其他新部門法里,這樣每天抽出1個小時做行政法題目可以靈活學習。
3、第三階段:理解背誦
理解記憶各個部門法提煉的核心內容,不要過多糾結一些考點,在背誦的基礎上理解練習進行鞏固,背誦重點把握理論、商經、三國和訴訟,背誦和理解並存,如果前期基礎打得牢,行政法也屬於「背多分」學科。
4、第四階段:查漏補缺
背誦+模擬題+筆記整理+回顧知識點
⑺ 司法考試行政法部分怎麼復習啊
真題+法條,這就是王道~~~建議你把我國現在的行政機關體系搞清楚一下,在國務院網站上有,這對獲得一些感性認識有幫助,不會遇到行政法的題目就感覺完全沒概念~~~
⑻ 司法考試行政法的復習方法
行政法的學習方法
來源:中法網 作者:吳鵬
一、行政法分值多、體系獨特
行政法在每年的司法考試中的分值比例一般為8-10%,其中行政處罰法、行政許可法、行政復議法、行政訴訟法和國家賠償法集中了絕大部分考題。尤其是行政訴訟法號稱是行政法考試的「半壁江山」,佔一半左右的分值。
行政法的命題有幾個特點:(1)綜合性。考單一法律、單一法條的題目越來越少,越來越多的題目涉及幾個法律的幾個法條。(2)理論性。行政法和憲法、法理學的關系非常密切,必須熟悉法條背後所隱含的理論。近年來的考試加強了對行政法理論的考察,如2003年司法考試卷四的論述題,要求用行政的合法性與合理性原則分析一個案例。
考生普遍反映,行政法是「天下第一難考」中最難的科目,是難上加難。主要原因有兩個:
(1)不熟悉法理學、憲法,對於行政法特有的邏輯規律沒有把握。比如「控權法」的思想,行政法是控制行政權、保障公民權的法,不理解這一點就不可能理解法律條文。
(2)不熟悉行政機關的體系和行政行為運作的模式,對於行政活動的實踐沒有「感覺」。比如行政機關之間的關系、工作部門的職能等等,十分的混亂和龐雜。即使是生活中經常見到的行政機關和行政行為,人們也難以准確地說出一二三來。
二、對學習行政法的建議
(一)弄清體系。
從總體上說,行政法可以分為五個部分:行政主體、行政行為、行政復議、行政訴訟與國家賠償。行政主體、行政行為可以稱為行政法的總論,它們不是考試的重點,往往被忽略。但這恰恰是考生最大的誤區。作為理論基礎,必須牢牢掌握。行政復議、行政訴訟、國家賠償,可以稱為行政法的分論,屬於行政救濟法,是考試的重點。要弄清楚它們之間的共性。比如,行政復議和行政訴訟在當事人、受案范圍、證據、決定(判決)等方面是一致的,而國家賠償也有和行政復議、行政訴訟相同或不同的部分,比較一下更容易理解和記憶。對比行政訴訟法和民事訴訟法,也能提高學習的效果。
(二)抓大放小
准備司法考試不可能面面俱到,所以要在全面基礎上抓重點,「全面撒網,重點撈魚」。從歷年真題中可以看出,行政法中的重點法律是《立法法》、《行政處罰法》、《行政許可法》、《行政復議法》、《行政訴訟法》及其解釋、《國家賠償法》及其解釋,要重點突破。至於《公務員法》、《政府采購法》、《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條例》等等,是非重點法律,一般了解即可。然而,對於重點或非重點的法律,都要進一步找出重點內容,重點掌握。我一貫反對「重點法條」的提法,它誤導考生只學習必考法條,其他的可以不管,這個思想看似功利實用,實則害人不淺。
(三)務虛務實
首先要重視對理論的學習,司法考試改變了過去偏重法條測試的做法,越來越強調理論知識的考察,前三卷的客觀題強調「主觀化」,第四卷論述題、分析題等新題型的出現,都說明了這一點。行政法和法理學、憲法具有密切的關系,理論性非常強。其次要重視對社會熱點問題的關注,要了解行政機關的結構、行政行為的方式,要思考行政案件的特殊性,提高對行政法的感性認識。演習歷年真題務虛和務實相結合的好方法。
請採納答案,支持我一下。
⑼ 司法考試的行政法很難 有沒有好的復習方法啊
在復習時,先把老師講過的內容在頭腦中回憶一遍,然後再打開書或筆記本進行對照,對回憶模糊不清或根本回憶不起來的知識再有針對性地進行復習,這樣做不僅可以強化記憶,而且能夠逐步養成積極思考的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