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法關於罰款的限額規定
㈠ 目前勞動法規定企業對員工罰款最高不能超過多少
勞動相關法規規定,企業對員工的罰款最高不得超過員工工資的20%。若扣除後的剩回余工資部分低答於當地月最低工資標准,則按最低工資標准支付。
根據《工資支付暫行規定》第十六條 因勞動者本人原因給用人單位造成經濟損失的,用人單位可按照勞動合同的約定要求其賠償經濟損失。經濟損失的賠償,可從勞動者本人的工資中扣除。但每月扣除的部分不得超過勞動者當月工資的20%。若扣除後的剩餘工資部分低於當地月最低工資標准,則按最低工資標准支付。
(1)勞動法關於罰款的限額規定擴展閱讀:
《工資支付暫行規定》第十五條 用人單位不得剋扣勞動者工資。有下列情況之一的,用人單位可以代扣勞動者工資:
(一)用人單位代扣代繳的個人所得稅;
(二)用人單位代扣代繳的應由勞動者個人負擔的各項社會保險費用;
(三)法院判決、裁定中要求代扣的撫養費、贍養費;
(四)法律、法規規定可以從勞動者工資中扣除的其他費用。
㈡ 勞動法中有沒有限定公司給予員工的罰款額度(最高)
再次明確一下:企業不是行政機關,沒有罰款的權力。勞動法也沒有賦予企業對員工進行版罰款的權力權及權利。
但是企業有權向員工追究損失賠償責任,當員工的行為造成企業損失的,企業有權直接從其工資中扣除賠償額。
另外企業在規章制度中規定「一些違紀違規罰款的條款」,若沒有員工簽字確認,其效力很難得到法院及仲裁庭的認可。但是若有員工簽字,且規章制度也無顯失公平的情形(扣罰的數額),其實質就是企業與員工達成的一致協議,這樣雙方都的遵守該協議,員工違反了,企業就有權扣除一部分的工資。
㈢ 法律規定公司罰款限額是多少
每月扣除的部分不得超過勞動者當月工資的20%。若扣除後的剩餘工資部分低於當地月最低工資標准,則按最低工資標准支付。
根據《工資支付暫行規定》第十六條: 因勞動者本人原因給用人單位造成經濟損失的,用人單位可按照勞動合同的約定要求其賠償經濟損失。經濟損失的賠償,可從勞動者本人的工資中扣除。
(3)勞動法關於罰款的限額規定擴展閱讀:
勞動報酬的范圍
1、計時工資
計時工資是指按計時工資標准(包括地區生活費補貼)和工作時間支付給個人的勞動報酬。包括:
(一)對已做工作按計時工資標准支付的工資;
(二)實行結構工資制的單位支付給職工的基礎工資和職務(崗位)工資;
(三)新參加工作職工的見習工資(學徒的生活費);
(四)運動員體育津貼。
2、計件工資
計件工資是指對已做工作按計件單價支付的勞動報酬。包括:
(一)實行超額累進計件、直接無限計件、限額計件、超定額計件等工資制,按勞動部門或主管部門批準的定額和計件單價支付給個人的工資;
(二)按工會任務包干方法支付給個人的工資;
(三)按營業額提成或利潤提成辦法支付給個人的工資。
3、獎金
獎金是指支付給職工的超額勞動報酬和增收節支的勞動報酬。包括:
(一)生產獎;
(二)節約獎;
(三)勞動競賽獎;
(四)機關、事業單位的獎勵工資;
(五)其他獎金。
4、津貼和補貼
津貼和補貼是指為了補償職工特殊或額外的勞動消耗和因其他特殊原因支付給職工的津貼,以及為了保證職工工資水平不受物價影響支付給職工的物價補貼。
(一)津貼包括:補償職工特殊或額外勞動消耗的津貼,保健性津貼,技術性津貼,年功性津貼及其他津貼。
(二)物價補貼。包括:為保證職工工資水平不受物價上漲或變動影響而支付的各種補貼。
5、加班加點工資
加班加點工資是指按規定支付的加班工資和加點工資。
6、特殊情況下支付的工資
㈣ 勞動法有沒規定對違反廠規罰款作出最大限額,比如說上夜班時間睡覺扣300塊錢是否符合規定
沒有這復樣的規定。這種紀律雖制然嚴厲,但不違法。
如果你們大家都覺得過於嚴厲,你們可以和工會提出修改意見。依據是《勞動法》第四條 用人單位應當依法建立和完善勞動規章制度,保障勞動者享有勞動權利、履行勞動義務。
用人單位在制定、修改或者決定有關勞動報酬、工作時間、休息休假、勞動安全衛生、保險福利、職工培訓、勞動紀律以及勞動定額管理等直接涉及勞動者切身利益的規章制度或者重大事項時,應當經職工代表大會或者全體職工討論,提出方案和意見,與工會或者職工代表平等協商確定。
在規章制度和重大事項決定實施過程中,工會或者職工認為不適當的,有權向用人單位提出,通過協商予以修改完善。
用人單位應當將直接涉及勞動者切身利益的規章制度和重大事項決定公示,或者告知勞動者。
上面的樓主,你還不知道嗎,《企業職工獎懲條例》已經被廢除了.!
㈤ 勞動法對工人罰款是怎麼規定的,不能超過工資的多少
用人單位無權對勞動者進行罰款,無論金額多少。
只有勞動者因為重大過回失或主觀故意給答用人單位造成直接經濟損失的情況下,用人單位可以要求勞動者承擔部分或全部損失。每月扣除的工資數額不得超過勞動者本人工資的20%,並且不得低於當地最低工資標准。
用人單位直接以勞動者違反其規章制度對勞動者進行罰款的行為,屬於剋扣工資行為,勞動者可以到勞動監察大隊進行投訴也可以申請勞動仲裁要求支付剋扣的工資。
拓展資料:
《工資支付暫行規定》
第十六條因勞動者本人原因給用人單位造成經濟損失的,用人單位可按照勞動合同的約定要求其賠償經濟損失。經濟損失的賠償,可從勞動者本人的工資中扣除。但每月扣除的部分不得超過勞動者當月工資的20%。若扣除後的剩餘工資部分低於當地月最低工資標准,則按最低工資標准支付。
㈥ 勞動法規定對員工罰款最高金額為多少
1、勞動法規定,對於嚴重違反單位勞動紀律的,單位可以解除勞動合同,也就是回開除職工,答但是勞動法並沒有賦予單位罰款的權利,也就是說,單位是不能對你處以罰款的,沒有這個權力,只有法定的國家機關才能進行罰款處罰。
2、對於解除勞動合同的,應當結清職工的工資,所以單位是不能扣除你12月的工資的,這是違反勞動法的。
3、如果你跟他人打假造成了單位的損失的話,單位有權要求你賠償,但是這種賠償只是一種請求權,而不能直接扣發你的工資。
4、如果單位拒絕發放你的工資,那麼你可以向當地的勞動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要求單位支付工資。
單位開除你,不能扣你的工資。應該把應該發的工資全部發給你。這種情況下,沒有給企業造成損失,單位不能扣工資。
《工資支付暫行規定》
第十六條 因勞動者本人原因給用人單位造成經濟損失的,用人單位可按照勞動合同的約定要求其賠償經濟損失。經濟損失的賠償,可從勞動者本人的工資中扣除。但每月扣除的部分不得超過勞動者當月工資的20%。若扣除後的剩餘工資部分低於當地月最低工資標准,則按最低工資標准支付。
㈦ 企業對員工罰款的最大限額是多少
罰款要看你公司的規定,勞動法管不了企業罰款吧。
覺得罰得太多就去申請勞動仲裁。
以罰款為名剋扣工資勞動法是能管的。
我不是專業人士,樓下的繼續。
㈧ 目前勞動法規定企業對員工罰款最高不能超過多少
國有國法,家有家規,國家的規章制度是應該全國人民都遵守……但是,將在回外軍令有所答不受,而且一個公司就是一個家,有特定的規章制度,你跟這個公司簽訂了勞動合同就等於認同這個公司的企業文化及管理制度,人家寫罰多少就是多少,國家也管不著,除非你沒簽勞動合同,除非你簽訂勞動合同之前問的一清二楚,自己能夠接受才簽訂的……不然簽了勞動合同發生公司亂罰款的事情,你走遍全國都沒幾個人同情你……退一萬步來說,就算是你簽訂勞動合同之前問的清清楚楚,公司不照章辦事,你也沒辦法,你要打官司,你耗不起那個時間,你也沒有那個精力,你們全家每天都還要吃飯……一個公司能開起來三五七八年,在本地沒有一定的勢力或人際關系網,怎麼可能?你想鬧事,你也斗不過人家……想開點啦,遇到這種事情,還是淡定點好……
㈨ 勞動法關於員工罰款金額!
2008年1月15日,《企業職工獎懲條例》因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代替而被廢止,企業行使經濟處罰權是以剝奪勞動者的經濟利益為代價的,無法律依據。工資是用人單位基於勞動關系,按照勞動者提供勞動的數量和質量,以貨幣形式支付給勞動者本人的全部勞動報酬。商標公司抗辯,企業設置罰款是扣除潘某不履行勞動合同義務的勞動報酬。
商標公司將勞動者每周作一次工作匯報進行勞動報酬的量化明顯不符合邏輯和常理,商標公司單方面制定的《內部管理制度》中罰款的規定不合法,亦不合理。第二、勞動合同法第十九條明確規定,勞動者違反本法規定解除勞動合同,或者違反勞動合同中約定的保密義務或者競業限制,給用人單位造成損失的,應當承擔賠償責任。這一條是勞動合同法中僅有的規定勞動者承擔賠償責任的條款。
可見,新頒布的勞動法律並未規定企業罰款權,企業作為以營利為目的的經濟組織,無權制定罰款內容的內部規章。用人單位應當依法建立和完善規章制度,保障勞動者享有勞動權利和履行勞動義務,勞動者如有一般性違紀,應主要通過批評教育的方式來解決;若嚴重違反勞動紀律或用人單位規章制度,用人單位可依法解除勞動合同。如果你們有勞動合同,那麼按照合同執行。
㈩ 勞動法中有沒有規定罰款的金額
勞動法中行政處罰的規定,見《勞動法》第十二章關於勞動法律責任的規定。
《勞動法》第十二章法律責任
第八十九條用人單位制定的勞動規章制度違反法律、法規規定的,由勞動行政部門給予警告,責令改正;對勞動者造成損害的,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第九十條用人單位違反本法規定,延長勞動者工作時間的,由勞動行政部門給予警告,責令改正,並可以處以罰款。
第九十一條用人單位有下列侵害勞動者合法權益情形之一的,由勞動行政部門責令支付勞動者的工資報酬、經濟補償,並可以責令支付賠償金:
(一)剋扣或者無故拖欠勞動者工資的;
(二)拒不支付勞動者延長工作時間工資報酬的;
(三)低於當地最低工資標准支付勞動者工資的;
(四)解除勞動合同後,未依照本法規定給予勞動者經濟補償的。
第九十二條用人單位的勞動安全設施和勞動衛生條件不符合國家規定或者未向勞動者提供必要的勞動防護用品和勞動保護設施的,由勞動行政部門或者有關部門責令改正,可以處以罰款;情節嚴重的,提請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決定責令停產整頓;對事故隱患不採取措施,致使發生重大事故,造成勞動者生命和財產損失的,對責任人員比照刑法第一百八十七條的規定追究刑事責任。
第九十三條用人單位強令勞動者違章冒險作業,發生重大傷亡事故,造成嚴重後果的,對責任人員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九十四條用人單位非法招用未滿十六周歲的未成年人的,由勞動行政部門責令改正,處以罰款;情節嚴重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門吊銷營業執照。
第九十五條用人單位違反本法對女職工和未成年工的保護規定,侵害其合法權益的,由勞動行政部門責令改正,處以罰款;對女職工或者未成年工造成損害的,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第九十六條用人單位有下列行為之一,由公安機關對責任人員處以十五日以下拘留、罰款或者警告;構成犯罪的,對責任人員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一)以暴力、威脅或者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強迫勞動的;
(二)侮辱、體罰、毆打、非法搜查和拘禁勞動者的。
第九十七條由於用人單位的原因訂立的無效合同,對勞動者造成損害的,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第九十八條用人單位違反本法規定的條件解除勞動合同或者故意拖延不訂立勞動合同的,由勞動行政部門責令改正;對勞動者造成損害的,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第九十九條用人單位招用尚未解除勞動合同的勞動者,對原用人單位造成經濟損失的,該用人單位應當依法承擔連帶賠償責任。
第一百條用人單位無故不繳納社會保險費的,由勞動行政部門責令其限期繳納,逾期不繳的,可以加收滯納金。
第一百零一條用人單位無理阻撓勞動行政部門、有關部門及其工作人員行使監督檢查權,打擊報復舉報人員的,由勞動行政部門或者有關部門處以罰款;構成犯罪的,對責任人員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一百零二條勞動者違反本法規定的條件解除勞動合同或者違反勞動合同中約定的保密事項,對用人單位造成經濟損失的,應當依法承擔賠償責任。
第一百零三條勞動行政部門或者有關部門的工作人員濫用職權、玩忽職守、徇私舞弊,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不構成犯罪的,給予行政處分。
第一百零四條國家工作人員和社會保險基金經辦機構的工作人員挪用社會保險基金,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一百零五條違反本法規定侵害勞動者合法權益,其他法律、法規已規定處罰的,依照該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處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