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條款大全 » 2018新版刑事附帶民事訴訟法

2018新版刑事附帶民事訴訟法

發布時間: 2021-02-10 13:35:52

1. 最高院關於刑事附帶民事訴訟追加被告的司法解釋

刑事附帶民事訴訟是指在刑訴訟過程中,被害人由於被告人的犯罪行為而遭受物質損失,在刑回事訴訟的同時附帶提出答要求被告人賠償損失的民事訴訟。目前我國關於刑事附帶民事訴訟的立法主要集中在刑法和刑訴法中,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執行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解釋》、《關於刑事附帶民事訴訟范圍問題的規定》中也作了規定,但都是一些原則性的規定,給審判工作的實際操作帶來了一定的困難。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執行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八十六條規定:刑事附帶民事訴訟中依法負有賠償責任的人 包括:刑事被告人(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及沒有被迫究刑事責任的共同致害人;未成年刑事被告人的監護人;已被執行死刑的罪犯的遺產繼承人;共同犯罪案件中,案件審結以前已死亡的被告人的遺產繼承人;其他對刑事被告人的犯罪行為依法應當承擔民事賠償責任的單位和個人。

2.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刑事附帶民事訴訟范圍問題的規定的規定全文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刑事附帶民事訴訟范圍問題的規定
(2000年12月4日最高人回民法院審判委員會第1148次會答議通過法釋〔2000〕47號)
根據刑法第三十六條、第三十七條、第六十四條和刑事訴訟法第七十七條的有關規定,現對刑事附帶民事訴訟的范圍問題規定如下:
第一條因人身權利受到犯罪侵犯而遭受物質損失或者財物被犯罪分子毀壞而遭受物質損失的,可以提起附帶民事訴訟。
對於被害人因犯罪行為遭受精神損失而提起附帶民事訴訟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第二條被害人因犯罪行為遭受的物質損失,是指被害人因犯罪行為已經遭受的實際損失和必然遭受的損失。
第三條人民法院審理附帶民事訴訟案件,依法判決後,查明被告人確實沒有財產可供執行的,應當裁定中止或者終結執行。
第四條被告人已經賠償被害人物質損失的,人民法院可以作為量刑情節予以考慮。
第五條犯罪分子非法佔有、處置被害人財產而使其遭受物質損失的,人民法院應當依法予以追繳或者責令退賠。被追繳、退賠的情況,人民法院可以作為量刑情節予以考慮。
經過追繳或者退賠仍不能彌補損失,被害人向人民法院民事審判庭另行提起民事訴訟的,人民法院可以受理。

3. 最新 刑事附帶民事不支持死亡賠償金可以另行提起訴訟嗎

《刑事訴訟法》和《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的解釋》只是規定提起刑事附帶民事訴訟支持物質損失,但對殘疾賠償金、死亡賠償金、撫養費並沒有作出排除性規定,屬於法律依據的支持不足而已(法律只是排除了精神損害賠償金)。受害人完全可以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的規定,單獨提起侵權之訴來維護權益。

附:法律依據:

1、《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

第九十九條被害人由於被告人的犯罪行為而遭受物質損失的,在刑事訴訟過程中,有權提起附帶民事訴訟。被害人死亡或者喪失行為能力的,被害人的法定代理人、近親屬有權提起附帶民事訴訟。以上規定,只有因犯罪行為造成物質損失,受害方才可以提起刑事附帶民事訴訟。

2、《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的解釋》

第一百三十八條被害人因人身權利受到犯罪侵犯或者財物被犯罪分子毀壞而遭受物質損失的,有權在刑事訴訟過程中提起附帶民事訴訟;被害人死亡或者喪失行為能力的,其法定代理人、近親屬有權提起附帶民事訴訟。

因受到犯罪侵犯,提起附帶民事訴訟或者單獨提起民事訴訟要求賠償精神損失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第一百五十五條對附帶民事訴訟作出判決,應當根據犯罪行為造成的物質損失,結合案件具體情況,確定被告人應當賠償的數額。

犯罪行為造成被害人人身損害的,應當賠償醫療費、護理費、交通費等為治療和康復支付的合理費用,以及因誤工減少的收入。造成被害人殘疾的,還應當賠償殘疾生活輔助具費等費用;造成被害人死亡的,還應當賠償喪葬費等費用。


駕駛機動車致人傷亡或者造成公私財產重大損失,構成犯罪的,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六條的規定確定賠償責任。

附帶民事訴訟當事人就民事賠償問題達成調解、和解協議的,賠償范圍、數額不受第二款、第三款規定的限制。

3、《最高人民法院對附帶民事訴訟精神損害賠償議案的答復》(最高人民法院辦公廳 法辦﹝2011﹞159號)

對十一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第6039號建議的答復

孫曉梅代表:

您提出的關於修改最高人民法院「法釋(2000)47號」與「法釋(2002)17號」的建議收悉,現答復如下:

關於附帶民事訴訟案件賠償范圍是否應當包括精神損害賠償問題,司法實踐中爭議很大,各方有不同意見。為規范附帶民事訴訟審判工作,我院曾先後下發過四個司法解釋。隨著形勢的發展,刑事政策的完善,當事人更加重視民事權利的維護。但是,由於各地經濟、社會發展不平衡,以及當事人經濟狀況不同,法院審理刑事附帶民事訴訟案件出現了「執法標准不一,賠償數額過高,空判現象嚴重」等新問題。這些問題嚴重影響了寬嚴相濟刑事政策的貫徹落實,引發了許多涉訴上訪問題,地方各級人民法院和社會各界反應強烈,要求盡快解決。為了規范和做好附帶民事訴訟工作,解決審判實踐中存在的問題,我院於2007年啟動了規范附帶民事訴訟賠償標準的司法解釋起草工作,但由於各方意見分歧,司法解釋暫時還難以出台,有關問題正在研究中。

關於刑事附帶民事訴訟賠償范圍問題,我院的傾向性意見是:附帶民事訴訟案件依法只應賠償直接物質損失,即按照犯罪行為給被害人造成的實際損害賠償,一般不包括死亡賠償金和殘疾賠償金,但經過調解,被告人有賠償能力且願意賠償更大數額的,人民法院應當支持;調解不成,被告人確實不具備賠償能力,而被害人或者其近親屬堅持在物質損失賠償之外要求賠償金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對於卻有困難的被害人,給予必要的國家救助。

主要理由是:

(1)根據刑事訴訟法第七十七條「被害人由於被告人的犯罪行為而遭受物質損失的,在刑事訴訟過程中,有權提起附帶民事訴訟」和刑法第三十六條第一款「由於犯罪行為而使被害人遭受經濟損失的,對犯罪分子除依法給予刑事處罰外,並應根據情況判處經濟損失」的規定,這里的「物質損失」和「經濟損失」僅指物質財產損失,不包括精神損失。同時,刑事犯罪造成財產損失與單純民事侵權行為造成損失在應當賠償、能夠賠償以及法理上存在明顯不同。依據法律規定,對附帶民事案件與單純民事案件不應適用同樣賠償標准。

(2)司法實踐中,刑事案件被告人絕大多數是農民、無業人員和進城務工人員,非常貧窮,幾乎沒有什麼財產可供賠償,如果超出法律規定的范圍判其高額賠償,必定要打法律「白條」。由於無法得到實際執行,既影響裁判的權威,更常常引發被害方上訪、鬧訪問題,法律與社會效果均無法保障。

(3)簡單套用《關於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賠償的數額標准高達十幾萬、二三十萬元,常常使被害方對巨額賠償抱有不切實際的期待,一旦被告人不能足額賠償,就認為其沒有悔罪誠意和表現,導致民事調解根本無法進行,並進而在刑罰訴求方面堅決要求對被告人判處重刑乃至死刑,甚至以纏訟、鬧訪相威脅、要挾,嚴重影響寬嚴相濟刑事政策和「保留死刑,嚴格控制,慎重適用死刑」政策的貫徹落實,嚴重影響社會矛盾的有效化解和和諧社會的建設。

(4)高額賠償表面上看似乎有利於保護被害人的合法權益,這是有的學者和部門認為附帶民事訴訟應與單純民事賠償執行統一標準的主要考慮,但由於刑事案件被告方實際賠償能力很低,甚至沒有,而被害方「要價」又太高,導致實踐中許多被告人親屬認為,與其東借西湊代賠幾萬元被害方也不滿意,索性不再湊錢賠償,結果造成被害方反倒得不到任何賠償。命案中這種情況尤為普遍,直接導致的結果是被害方的境遇更加悲慘,既不利於被害方權益的切實維護,也不利於社會關系的及時修復。

(5)解決這一問題應當立足實際,充分考慮我國的現實國情,嚴格依法審判,並著眼於案件裁判的實際效果,促進社會和諧。

感謝您對人民法院工作的關心和支持!

聯系單位:最高人民法院人民監督工作辦公室

二〇一一年五月二十八日

4. 刑事附帶民事訴訟的相關司法解釋有哪些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的解釋》已於2012年11月5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第1559次會議通過,現予公布,自2013年1月1日起施行。
第六章 附帶民事訴訟
第一百三十八條 被害人因人身權利受到犯罪侵犯或者財物被犯罪分子毀壞而遭受物質損失的,有權在刑事訴訟過程中提起附帶民事訴訟;被害人死亡或者喪失行為能力的,其法定代理人、近親屬有權提起附帶民事訴訟。
因受到犯罪侵犯,提起附帶民事訴訟或者單獨提起民事訴訟要求賠償精神損失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第一百三十九條 被告人非法佔有、處置被害人財產的,應當依法予以追繳或者責令退賠。被害人提起附帶民事訴訟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追繳、退賠的情況,可以作為量刑情節考慮。
第一百四十條 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在行使職權時,侵犯他人人身、財產權利構成犯罪,被害人或者其法定代理人、近親屬提起附帶民事訴訟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但應當告知其可以依法申請國家賠償。
第一百四十一條 人民法院受理刑事案件後,對符合刑事訴訟法第九十九條和本解釋第一百三十八條第一款規定的,可以告知被害人或者其法定代理人、近親屬有權提起附帶民事訴訟。
有權提起附帶民事訴訟的人放棄訴訟權利的,應當准許,並記錄在案。
第一百四十二條 國家財產、集體財產遭受損失,受損失的單位未提起附帶民事訴訟,人民檢察院在提起公訴時提起附帶民事訴訟的,人民法院應當受理。
人民檢察院提起附帶民事訴訟的,應當列為附帶民事訴訟原告人。
被告人非法佔有、處置國家財產、集體財產的,依照本解釋第一百三十九條的規定處理。
第一百四十三條 附帶民事訴訟中依法負有賠償責任的人包括:
(一)刑事被告人以及未被追究刑事責任的其他共同侵害人;
(二)刑事被告人的監護人;
(三)死刑罪犯的遺產繼承人;
(四)共同犯罪案件中,案件審結前死亡的被告人的遺產繼承人;
(五)對被害人的物質損失依法應當承擔賠償責任的其他單位和個人。
附帶民事訴訟被告人的親友自願代為賠償的,應當准許。

5. 刑事附帶民事的法律規定有哪些

刑事附帶抄民事訴訟的相關法襲律規定:
相關法律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
第九十九條被害人由於被告人的犯罪行為而遭受物質損失的,在刑事訴訟過程中,有權提起附帶民事訴訟。被害人死亡或者喪失行為能力的,被害人的法定代理人、近親屬有權提起附帶民事訴訟。
如果是國家財產、集體財產遭受損失的,人民檢察院在提起公訴的時候,可以提起附帶民事訴訟。
第一百條人民法院在必要的時候,可以採取保全措施,查封、扣押或者凍結被告人的財產。附帶民事訴訟原告人或者人民檢察院可以申請人民法院採取保全措施。人民法院採取保全措施,適用民事訴訟法的有關規定。
第一百零一條人民法院審理附帶民事訴訟案件,可以進行調解,或者根據物質損失情況作出判決、裁定。
第一百零二條附帶民事訴訟應當同刑事案件一並審判,只有為了防止刑事案件審判的過分遲延,才可以在刑事案件審判後,由同一審判組織繼續審理附帶民事訴訟。
第八章期間、送達

6. 新刑訴法取消了人民檢察院提起附帶民事訴訟不可調解的規定

依據新《刑事訴訟法》
第一百零一條 人民法院審理附帶民事訴訟案件,可以進行調解,內或者根據物質損失情況容作出判決、裁定。

新刑事訴訟法第101條規定人民法院審理附帶民事訴訟案件,可以進行調解,或者根據物質損失情況作出判決、裁定。該條明確了調解可以作為人民法院審理刑事附帶民事訴訟案件的結案方式之一,而且調解協議具有法律效力,應當為訴訟雙方當事人所遵守。針對刑事案件附帶民事賠償部分進行調解,最大的好處就是容易取得當事人的認可。由於取得被害人的諒解是被告人獲得從輕量刑的一個酌定情節,被告人及其家屬就會更有動力來賠償被害人的物質損害,這對雙方都是更有利的結果,能夠更好化解社會矛盾,貫徹寬嚴相濟刑事政策,維護法律的權威和司法的統一。

熱點內容
法院不開門 發布:2025-09-29 08:27:55 瀏覽:944
立法從源頭 發布:2025-09-29 08:27:54 瀏覽:147
例假請假勞動法 發布:2025-09-29 08:20:08 瀏覽:850
潢川法院於院長 發布:2025-09-29 08:19:23 瀏覽:578
民事訴訟法解釋第三百三十四 發布:2025-09-29 08:06:26 瀏覽:788
瓊海法律援助熱線 發布:2025-09-29 08:00:11 瀏覽:280
訴訟法與實體法的關系 發布:2025-09-29 07:58:14 瀏覽:312
幹部選人用人條例 發布:2025-09-29 07:56:37 瀏覽:552
法院拍車年檢 發布:2025-09-29 07:47:28 瀏覽:365
傳菜員規章制度及罰款 發布:2025-09-29 07:47:19 瀏覽: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