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2014年4月
行政訴訟法(06909)1-5CCDCB 6-10D?BAC 11-15CBDAB 16-20CADCA 21-25ADDAB 26-30DADAD 31AB 32AB 33AB 34BC 35 AC 36AB 37BC 38AC 39BD 40AB 41ABCDE 42BDE 43 AB 44ABCDE 45ABCDE 46. 行政訴訟是指法院應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的請求,通過法定的程序審查具體行政行為的合法性,從而解決一定范圍內行政爭議的活動。47. ? 48.行政訴訟代理人是指在代理許可權內,以當事人名義作為行政訴訟行為,以維護該當時人利益的行政訴訟參加人。49.行政訴訟法律適用是指法院在審理行政案件,審查具體行政行為合法性的過程中,將法律規則適用於具體案件並作出裁判的活動。50.執行和解是指在執行過程中,申請執行人和被執行人資源協商,互相諒解,達成協議,並經人民法院審查批准後,結束執行程序的行為。 51. ?52.行政訴訟管轄的確定應當那個遵循的原則:(1)方便當事人、尤其是原告參加訴訟。(2)有利於人民法院行使審判權。(3)均衡負擔原則53.證據審查的標准:(1)客觀性。證據的客觀性是指證據證據材料所反映的或者所證明的均為案件客觀情況,不是主觀臆測的。(2)關聯性。是指證據與待證事實之間必須有內在的必然聯系。(3)合法性。證據的合法性是指行政訴訟證據必須是經合法程序,運用合法手段取得,而且符合法定形式。54.行政賠償的歸責原則是指國家承擔賠償責任的依據和標准,即以何種標准判斷國家應承擔的賠償責任。行政賠償的構成要件:一、主體要件。國家對一定范圍內的主體的侵權行為承擔賠償責任。我國《國家賠償法》規定了兩類侵權行為的主體:(1)國家行政機關。包括國務院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以及各級人民政府中對外行使職權的職能機構,還包括勞教管理機關和監獄管理機關。(2)法律法規授權的組織。二、侵權行為要件。國家賠償責任的侵權行為要件所要解決的是國家侵權行為主體的哪些行為可以引起國家賠償責任。這一要件包括兩項內容:(1)致害行為必須是執行職務的行為。(2)執行職務的行為必須違法。三、損害結果要件。賠償是針對損害而言的,有損害即有賠償,沒有損害即無賠償。行政賠償也不例外。損害是指對受害人的合法權益造成的不利後果,只能具備某種性質的損害才引起行政賠償:(1)損害必須具有現實性和確定性。(2)損害必須是針對合法權益而言,違法的利益不受法律保護,不引起國家賠償責任。四、因果關系要件。行政賠償的另一個重要構成要件是可引起行政賠償的損害結果必須為侵權行為主體的違法執行職務行為所造成,即侵權行為與損害結果之間存在因果關系。只有兩者之間存在必然的、內在的、本質的聯系,國家才能對其承擔賠償責任。以上四項要件是相互聯系的統一整體,缺一不可,只有四個要件同時具備,國家才承擔賠償責任。 55.(1)人民法院應當對此案受理。根據《行政訴訟法》第11條第6款的規定:認為行政機關沒有依法發放撫恤金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可以提起行政訴訟。本案中,市政府民政部門不按期發放撫恤金而且任意扣減,屬於未依法發放撫恤金的情況,人民法院應當受理。(2人民法院對民政部門不依法發放撫恤金一案會作出履行判決,即判決民政部門在一定期限內履行法定職責。根據《行政訴訟法》第54條第(3)項的規定:「被告不履行或者拖延履行法定職責的,判決其在一定期限內履行。」根據《行訴法解釋》第60條第2款的規定:「人民法院判決被告履行法定職責,應當指定履行的期限,因情況特殊難以確定期限的除外。」(3) 公安局的理由不成立。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行政訴訟證據若干問題的規定》第4條第2款第(1)項的規定:「在起訴被告不作為的案件中,原告應當提供其在行政程序中曾經提出申請的證據材料。但有下列情形的除外:(一)被告應當依職權主動履行法定職責的;……」市公安局的治安民警在已經聽見孫佳呼救的情況下,完全知曉公民的人身權正在受到侵害,然而他們並沒有下車制止,未履行保護的職責。「公安局辯稱當時是下班時間,所以可以免責」的理由不充分。對具有應急職責的行政機關而言,工作人員實際上隨時處於待命上崗狀態,如公安民警等。所以公安局的理由不能成立。公安局不履行法定職責的行為不僅可訴,而且必將在訴訟中敗訴。
❷ 誰有2012年4月份自考公共政策 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一)資料
第一編 緒論
第一章 行政法的基本概念
第一節 行政
一、行政的概念
(一)概念:指各種組織的執行、管理職能。作為行政法調整對象的行政——國家行政,指國家行政機關執行法律、政策,管理國家內政、外交的活動。行政的內容包括計劃、指揮、組織、處理、監督等基本要素。
(二)行政的分類考察
1、公行政與國家行政:公行政的范圍比國家行政的范圍大。
2、靜態行政和動態行政
3、形式行政與實質行政:形以主體分類或以管理為分類。
二、行政與行政國:行政法是隨著行政國的產生而產生。**西方的歷史文化有關。亞當-斯密,諾齊克最小國家。
三、行政與法治國:政府要服從法律,依法律規定而行。**公民,則法律無規定都可以做。
第二節 行政法
一、行政法的涵義
1、含義:指調整行政關系,規范和控制行政權的法律規范系統。
2、行政關系:指作為行政主體的行政機關和法律、法規授權的組織,因行使行政職權或接受法制監督而與外部國家機關、組織,個人發生的各種關系以及行政主體內部相互之間所發生的關系。作為行政法調整對象的行政關系,主要指行政主體與行政相對人之間發生的各種外部關系。
3、行政權:指憲法和行政組織法授予行政主體執行國家法律、政策,管理國家內政、外交事務的國家權力。
4、行政關系的基本內容:
<1>行政管理關系
<2>行政法制監督關系:重要規定對行政主體行使職權行為的法制監督,調整行政法制監督關系。
<3>行政救濟關系
<4>內部行政關系:主要規定行政主體的組織、職權,調整內部行政關系;
二、行政法與行政權
1、保證行政主體有效地對社會實施管理,保證國家法律、政策確立的管理目標的實現,促進社會、經濟文化的發展;
2、控制和規范行政權力,,防止行政主體濫用職權,維護國家、社會公益和保護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
三、行政法的形式
行政法的特徵:行政法在整體上沒有統一、系統的法典,由大量的各種分散的法律、法規、規章構成。
第三節 行政法學
一、行政法學的涵義
行政法學:是以行政法現象為研究對象的法律分支學科。
二、行政法學的主要內容
1、行政法的產生、發展及其規律
2、行政法的價值與功能
3、行政法的內容與形式
4、行政法律關系
5、行政法的理論基礎
行政法包括三大類規范和制度:
1、行政組織法的規范和制度 2、行政行為法的規范和制度
3、行政法制監督、行政責任、行政救濟法的規范和制度
行政組織法的規范、制度四小類:
1、調整行政組織和職能的狹義行政組織法。 2、調整行政機構和編制的行政編製法 。
3、調整行政工作人員任用和管理的公務員法。4、調整行政設施、國有資產等公務的公物法。
行政法制監督、行政責任、行政救濟法的規范制度五小類:
1、行政訴訟法 2、行政復議法 3、行政賠償法
4、行政申訴、控告、檢舉法 5、行政監察法
❸ 求: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案例分析:的答案
1、行政主體是指享有行政權力,能以自己的名義行使行政權,做出影響行政專相對人權利義務的行政行為,屬並能獨立承擔由此產生的相應法律責任的社會組織。在我國,行政主體包括國家行政機關和法律、法規授權的組織。
2、學校屬於事業單位,其管理機關為教育局,學校本身不具備行政主體資格。
3、拋開是否是行政案件外,單從請求事項看,個人認為本案原告的訴訟請求法院是會支持的。根據《技工學校學生學籍管理規定》第二十七條,開除的情形應是情節嚴重或屢教不改,顯然四名同學的行為不符合情節嚴重和屢教不改的規定,學校的處分過重。
❹ 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
1、行政訴訟法是程序法。程序法是規定以保證權利和職權得以實現或行使,義務和責任得以履行的有關程序為主要內容的法律。
行政法是實體法。實體法是規定和確認權利和義務以及職權和責任為主要內容的法律。
2、行政法的基本內容包括三大部分:
(1)行政組織法;
(2)行政行為法;
(3)行政法制監督、行政救濟、行政責任法。
行政法的這三個部分分別調整著不同的行政關系:
行政組織法主要調整內部行政關系;
行政行為法,主要調整行政管理關系;
行政法制監督、行政救濟、行政責任法主要調整行政法制監督關系。
3、 行政訴訟法
行政訴訟法是規范行政訴訟活動的法律規范的總稱。
4、 行政訴訟法的淵源
具體而言其法律淵源主要有:
(1)《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作為國家的根本大法,憲法的規定尤其是有關公民基本權利的規定對行政訴訟活動的進行具有基礎性的指導和規范作用。
(2)國際條約。《行政訴訟法》第72條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締結或參加的國際條約同本法有不同規定的,適用該國際條約的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聲明保留的條款除外。」
(3)《人民法院組織法》、《人民檢察院組織法》中有關審判組織、審判程序以及法律監督的規定。
(4)行政訴訟法典。
(5)單行法律、法規。
(6)正式有效的法律解釋。主要是指《若干解釋》以及有權機關對法律、法規所作的其它解釋;
(7)民事訴訟的有關規定。人民法院審理行政案件,除依照行政訴訟法和本解釋外,可以參照民事訴訟的有關規定。
5、 行政訴訟法的效力范圍
行政訴訟法的效力范圍,是指行政訴訟法的適用范圍,具體包括行政訟法的空間效力、時間效力、對人的效力和對事的效力。
(1) 空間效力
空間效力是指行政訴訟法適用的地域范圍。我國行政訴訟法適用於我國國家主權所及一切空領域,包括我國的領土、領空、領海以及領土延伸的所有空間。也就是說凡在我國進行行政訴訟活動,均應適用我國行政訴訟法。
我國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不適用我國行政訴訟法。有關行政訴訟的地方性法規和自治條例、單行條例只能在本行政區域內適用。
(2) 時間效力
時間效力是指行政訴訟法適用的時間范圍,具體包括行政訴訟法的生效、失效的起止時間以及行政訴訟法對該法生效前發生的行政案件的溯及力。我國行政訴訟法第75條規定:本法從1990年10月1日起施行。該日期即為行政訴訟法的生效日期。同時,我國行政訴訟法不具有溯及既往的效力。
(3) 對人的效力
行政訴訟法的效力,是指行政訴訟法能對哪些人有拘束力,對哪些人沒有拘束力。我國行政訴訟法採用屬地原則確定對人的效力。凡在我國領域內進行行政訴訟的,無論當事人為中國公民、法人還是外國公民、外國組織或無國籍人,均適用我國行政訴訟法。但是,中國參加或締結的國際條約對外國公民的權利作了特殊規定的,適用該規定。外交代表享有民事管轄豁免和行政管轄豁免,據此,除非派遣國政府明確表示放棄豁免或者外交人員從事與公務無關的活法,行政訴訟法對其沒有約束力。
(4) 對事的效力
對事的效力,是指行政訴法對行政案件的適用范圍,即人民法院的受案范圍。
6、 行政訴訟法與行政法的關系
(1) 行政訴訟法與行政實體法
行政訴訟法是規范行政訴訟行為,調整行政訴訟關系的程序法,它規定法院、訴訟當事及其他參與人在訴訟活動中的程序性權利和義務,因此,是有關程序規范的總和。而行政實體法是規定行政機關及相對一方實體權利義務的法律規范。所以,二才規定的內容及范圍是不同的。但是,行政訴訟法與行政實體法也有一定的聯系。行政訴訟法是保證實體法得到正確實施的重要手段。
(2) 行政訴訟法與行政程序法
行政訴訟法與行政程序法都屬於程序法,都是保證行政實體法正確實施的手段。但適用的主體不同,所處的階段也不同。行政訴訟法主要是法院審理行政案件的程序依據;而行政程序法主要是行政機關行使行政權力,實施公務行為的依據。從適用的階段看,行政訴訟法是審理行政案件時適用的程序法,因而是事後救濟程序;而行政程序法是關於行政得為的程序法,它於行政行為的全過程,不僅包括事後救濟程序,也包括事前、事中程序。通常情況下,行政實體法首先通過行政程序法得以實施,只有發生行政爭議時,才有適用行政訴訟法,通過訴訟程序實施行政實體法的必要。
7、 行政訴訟法的立法目的
(1) 保證人民法院正確、及時審理行政案件
(2) 保護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
(3) 維護和監督行政機關依行使行政職權
❺ 求2011年4月自考答案 :行政管理學的:《公務員制度》和《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
答案我已找到電子版了,內容很長怎麼發給你呢?
❻ 求2003年4月全國自考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一)的試題答案
03年?我有201104月的。網路賬號為Q 非誠勿擾。
❼ 張正釗的《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第三版與第四版有什麼區別
這個沒事的,不會影響你看書,比如第三版是2006年的版本 第四版 是2010年的,這本書增加了2006-2010年的解釋和新法條,你可以從網上看看都有。
❽ 自考行政管理本科2014年的 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這個科目的書,請問是2002年版的嗎我好幾年前買的
現在2013年的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一)科目使用的教材是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 2002年版高等教育出版社的 作者:姜明安
2014年應該也是不會變的 2014年的開考公告出來之後你再確定一下吧
❾ 自學考試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一)2014年4月已考的怎麼辦
您好,依然有效的,不需要重新考。
先把重要的知識點整理一下,准備好回筆記本和錯題集,錯題集用來記錄答自己做錯的題,
筆記本記錄一些容易忽略細節和重點。 做題不一定要做難題,基礎是根本,每次考試不要著重在一個題目上,
要放寬心態,不要急,總之,要自信,相信自己一定可以。
希望您自學考試順利通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