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訴訟法二審
① 行政訴訟法二審敗訴可以再上訴嗎
不可以。但是可以依據審判監督程序申請再審。
法律依據:《行政訴訟法》
第八版十權五條 當事人不服人民法院第一審判決的,有權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向上一級人民法院提起上訴。當事人不服人民法院第一審裁定的,有權在裁定書送達之日起十日內向上一級人民法院提起上訴。逾期不提起上訴的,人民法院的第一審判決或者裁定發生法律效力。
第八十八條 人民法院審理上訴案件,應當在收到上訴狀之日起三個月內作出終審判決。有特殊情況需要延長的,由高級人民法院批准,高級人民法院審理上訴案件需要延長的,由最高人民法院批准。
第九十條 當事人對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認為確有錯誤的,可以向上一級人民法院申請再審,但判決、裁定不停止執行。
② 行政訴訟中的一審和二審有什麼區別
行政訴訟中的一審和二審有以下區別:
(1)引起審理程序發生的原因不同。 二審程序基於當事人行使上訴權而發生,而第一審程序是基於原告行使起訴權而發生。
(2)引起審理程序發生的訴訟主體不同。
一審中的原、被告地位是固定的,有資格限制,提起訴訟並引起一審程序的原告,即是行政相對方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而二審中當事人的訴訟地位並不固定,沒有資格限制,原審中的原告、被告、第三人,既可以充當上訴人、也可以充當被上訴人。
(3)審查對象和范圍不同。
一審法院審查的對象是被告作出的具體行政行為是否合法,僅對所爭議的具體行政行為合法性和相關的行政法律關系進行審查;而二審法院審查的范圍除此以外,其直接審查對象還包括一審裁判是否正確,即二審程序中的審查是對具體行政行為和一審裁判的雙重性審查。
(4)審理方式不同。
一審法院審理行政案件,一律實行開庭審理,包括公開和不公開開庭審理;二審中,人民法院除應採取開庭審理方式外,認為事實清楚的,可以實行書面審理。
(5)裁判方式不同。
一審判決針對具體行政行為,可以作出維持判決、駁回訴訟請求判決、撤銷判決、確認判決、限期履行法定職責和變更判決等;二審判決則限於維持原判、依法改判兩種,並可裁定撤銷原判,發回原審法院重審。
(6)審理期限不同。
《行政訴訟法》規定,人民法院審理一審行政訴訟案件,審理期限為三個月;而二審審理行政上訴案件,應當在收到上訴狀起兩個月內作出終審判決,即二審的審理期限比一審期限少一個月。
(7)性質不同。
人民法院第一審程序的審判依據是對行政案件的一審管轄權,其性質是對具體行政行為合法性的審查;人民法院第二審程序的審判依據是上一級人民法院對下一級人民法院的審判監督權,其性質是對第一審裁判合法性的審查,是將行政機關與行政相對方的特定爭議最終予以解決。
③ 行政訴訟二審完整流程
行政訴訟法第七十來條規定源:行政行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一審人民法院判決撤銷或者部分撤銷,並可以判決被告重新作出行政行為:
主要證據不足的;
適用法律、法規錯誤的;
違反法定程序的;
超越職權的;
濫用職權的;
明顯不當的。
第八十九條規定:人民法院審理上訴案件,按照下列情形,分別處理:
原判決、裁定認定事實清楚,適用法律、法規正確的,判決或者裁定駁回上訴,維持原判決、裁定;
原判決、裁定認定事實錯誤或者適用法律、法規錯誤的,依法改判、撤銷或者變更;
原判決認定基本事實不清、證據不足的,發回原審人民法院重審,或者查清事實後改判;
原判決遺漏當事人或者違法缺席判決等嚴重違反法定程序的,裁定撤銷原判決,發回原審人民法院重審。
④ 為什麼行政訴訟法與民事訴訟法對二審案件的審查內容和范圍作出不一樣的規定
行政訴訟與民事訴訟本身就是不同性質的訴訟,以下是二者的區別。
1,如果是公版民和行政機關引起權的糾紛,那麼當事人可以申請行政復議,且其對復議結果不服的可以提起行政訴訟。根據《行政訴訟法》第二條規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認為行政機關和行政機關工作人員的行政行為侵犯其合法權益,有權依照本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前款所稱行政行為,包括法律、法規、規章授權的組織作出的行政行為。
2,如果是公民和公民之間,或者公民和其他非行政組織,企業之間發生的糾紛,適用民事訴訟。根據《民事訴訟法》第三條規定,人民法院受理公民之間、法人之間、其他組織之間以及他們相互之間因財產關系和人身關系提起的民事訴訟,適用本法的規定。
⑤ 行政訴訟法的一審二審和再審
我們實行的是二審終審制
一審之後二審,那麼一審判決就沒有生效,必然不會執行
二審之後判決就已經生效了。再審不是必經程序,是否再審要看符不符合再審條件。
⑥ 行政訴訟二審開庭程序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第58~62條是當事人二審訴訟程序。條款見如下:
第五十八條當事人不服人民法院第一審判決的,有權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向上一級人民法院提起上訴。當事人不服人民法院第一審裁定的,有權在裁定書送達之日起十日內向上一級人民法院提起上訴。逾期不提起上訴的,人民法院的第一審判決或者裁定發生法律效力。
第五十九條人民法院對上訴案件,認為事實清楚的,可以實行書面審理。
第六十條人民法院審理上訴案件,應當在收到上訴狀之日起兩個月內作出終審判決。有特殊情況需要延長的,由高級人民法院批准,高級人民法院審理上訴案件需要延長的,由最高人民法院批准。
第六十一條人民法院審理上訴案件,按照下列情形,分別處理:
(一)原判決認定事實清楚,適用法律、法規正確的,判決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二)原判決認定事實清楚,但是適用法律、法規錯誤的,依法改判;
(三)原判決認定事實不清,證據不足,或者由於違反法定程序可能影響案件正確判決的,裁定撤銷原判,發回原審人民法院重審,也可以查清事實後改判。當事人對重審案件的判決、裁定,可以上訴。
第六十二條當事人對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認為確有錯誤的,可以向原審人民法院或者上一級人民法院提出申訴,但判決、裁定不停止執行。
⑦ 行政訴訟二審是終審嗎
我國實行二審終審,對第二審人民法院判決不服的不能再上訴。
兩審終專審制是屬指一個案件經過兩級人民法院審判即告終結的制度。
法律規定:
《行政訴訟法》第八十八條人民法院審理上訴案件,應當在收到上訴狀之日起三個月內作出終審判決。有特殊情況需要延長的,由高級人民法院批准,高級人民法院審理上訴案件需要延長的,由最高人民法院批准。
第七條人民法院審理行政案件,依法實行合議、迴避、公開審判和兩審終審制度。
⑧ 行政訴訟二審庭審流程
行政訴訟法第四十五條 人民法院公開審理行政案件,但涉及國家秘密、個人隱私和法律另有專規定的除屬外。
第四十六條 人民法院審理行政案件,由審判員組成合議庭,或者由審判員、陪審員組成合議庭。合議庭的成員,應當是三人以上的單數。
第五十九條 人民法院對上訴案件,認為事實清楚的,可以實行書面審理。
也就是說一審要開庭審理,但涉及國家秘密、個人隱私和法律另有規定的不公開審理。注意不公開審理也要開庭審理。
二審法院認為事實清楚的,可以實行書面審理,也就是不開庭審理。
⑨ 行政訴訟二審期限是多久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第八十一條的規定,人民法院應當在立案內之日起六個月內作容出第一審判決。有特殊情況需要延長的,由高級人民法院批准,高級人民法院審理第一審案件需要延長的,由最高人民法院批准。
第八十三條,適用簡易程序審理的行政案件,由審判員一人獨任審理,並應當在立案之日起四十五日內審結。
第八十八條,人民法院審理上訴案件,應當在收到上訴狀之日起三個月內作出終審判決。有特殊情況需要延長的,由高級人民法院批准,高級人民法院審理上訴案件需要延長的,由最高人民法院批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