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訴訟法變更判決
⑴ 《行政訴訟法》中行政判決分為6種,其中維持判決與履行判決和確認判決有什麼區別謝謝
維持判決是確認行政機關行政行為合法的判決。
履行判決是要求行政機關履專行法定職責的判決,針對的是行屬政機關不作為。
確認判決是確認行政行為違法的判決,主要存在於行政行為已經產生效果,撤銷或變更已無意義的情形。如行政拘留已經結束的案件。
⑵ 行政訴訟中人民法院依法改判與變更的區別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第十六章審判監督程序 第一百九十八條 各級人民版法院院長對本院已經發生法律效權力的判決、裁定、調解書,發現確有錯誤,認為需要再審的,應當提交審判委員會討論決定。 最高人民法院對地方各級人民法院已經發生法律...
⑶ 行政訴訟變更判決適用於什麼情況
行政訴訟中,行政處罰明顯不當,或者其他行政行為涉及對款額的確定、認定確有錯誤的,人民法院可以判決變更。
請當事人自行根據實際情況及相關法律規定進行核實確定。另外,人民法院判決變更,不得加重原告的義務或者減損原告的權益。但利害關系人同為原告,且訴訟請求相反的除外。
相關法律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第七十七條:行政處罰明顯不當,或者其他行政行為涉及對款額的確定、認定確有錯誤的,人民法院可以判決變更。
人民法院判決變更,不得加重原告的義務或者減損原告的權益。但利害關系人同為原告,且訴訟請求相反的除外。
(3)行政訴訟法變更判決擴展閱讀
行政訴訟法第五十四條規定:「行政處罰顯失公正的,可以判決變更」。從這條規定可以看出,法律賦予了法院審理行政案件的有限變更權,即法院可以對行政案件作出變更判決。
變更判決是司法權對行政權的一種干預,根據一般法理,法院只對具體行政行為的合法性進行審查,而不審查具體行政行為的合理性,因為行政裁量權的行使是行政活動的生命,是復雜多變的行政環境的客觀要求。
但是行政權具有天生的擴張性和專橫性,如果嚴格堅持分權的思想,就有可能使得行政的目標背離立法的目的和精神,同時也不符合行政訴訟的目的。變更判決就是在打破原有權力格局之後建立的新的、有益的平衡。
行政訴訟目的的要求。
從我國行政訴訟法的規定來看,行政訴訟的目的有:保證人民法院正確、及時審理行政案件,保護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利益,維護和監督行政機關依法行使行政職權。
法院的司法變更權的行使也是為了更好的保護原告的合法利益。雖然這有違行政權和司法權的分工問題,但是這種分工也是為了更好的保護當事人的利益,所以,從最終極的目的來看,法院的司法變更權有其必要性。
在行政訴訟中,基於訴訟經濟及人民權利保護之迅速性,應肯認行政法院對於案情清楚之事件,得在法定范圍內自為變更性決定。
從憲政理論層次而言,保障公民權益才是最終目的,權力分立的制度無非是實現目的的手段而已,怎麼能因手段而妨礙目的。
參考資料來源中國法院網•論行政訴訟變更判決的適用
⑷ 人民法院對行政案件作出變更判決的條件是什麼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相關規定,人民法院對行政案件作出變更版判決的條件是權:
第七十七條行政處罰明顯不當,或者其他行政行為涉及對款額的確定、認定確有錯誤的,人民法院可以判決變更。
人民法院判決變更,不得加重原告的義務或者減損原告的權益。但利害關系人同為原告,且訴訟請求相反的除外。
第七十九條復議機關與作出原行政行為的行政機關為共同被告的案件,人民法院應當對復議決定和原行政行為一並作出裁判。
(4)行政訴訟法變更判決擴展閱讀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相關規定:
第七十條行政行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判決撤銷或者部分撤銷,並可以判決被告重新作出行政行為:
1、主要證據不足的;
2、適用法律、法規錯誤的;
3、違反法定程序的;
4、超越職權的;
5、濫用職權的;
6、明顯不當的。
第七十一條人民法院判決被告重新作出行政行為的,被告不得以同一的事實和理由作出與原行政行為基本相同的行政行為。
⑸ 什麼是行政訴訟變更判決
是「判決變更」吧?
若問「變更判決」則屬於法院內部的司法文書,須用裁定形式來實內現,問題就沒什麼容意義了。
判決變更是指法院在審理行政訴訟案件時認為行政機關的行政行為顯失公正的,可以判決行政機關變更行政行為。
《行政訴訟法》
第五十四條 人民法院經過審理,根據不同情況,分別作出以下判決:
(四)行政處罰顯失公正的,可以判決變更。
注意:這里的「判決變更」是指判決原行政機關對顯失公正(畸重或畸輕)的行政處罰進行變更,而非法院直接對行政處罰予以變更。
⑹ 人民法院能作出變更行政處罰的判決嗎
人民法院能作出變更行政處罰的判決的。
1、《行政訴訟法》第十七條規定 行政案件由內最初作出具體容行政行為的行政機關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轄。經復議的案件,復議機關改變原具體行政行為的,也可以由復議機關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轄。
2、一般情況下,人民法院的判決不能直接變更具體行政行為。同時《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第54條具體行政行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判決撤銷或者部分撤銷,並可以判決被告重新作出具體行政行為:
⒈主要證據不足的;
⒉適用法律、法規錯誤的;
⒊違反法定程序的;
⒋超越職權的;
⒌濫用職權的。
(6)行政訴訟法變更判決擴展閱讀:
人民法院經過審理,根據不同情況,分別作出以下判決:
1、具體行政行為證據確鑿,適用法律、法規正確,符合法定程序的,判決維持。
2、具體行政行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判決撤銷或者部分撤銷,並可以判決被告重新作出具體行政行為:主要證據不足的;適用法律、法規錯誤的;違反法定程序的;超越職權的;濫用職權的。
3、被告不履行或者拖延履行法定職責的,判決其在一定期限內履行。
4、行政處罰顯失公正的,可以判決變更。
⑺ 判決變更和改判有什麼區別
你好
這完全是兩個不同的概念
判決變更是指法院在審理行政訴訟案件時認為行政機關版的行權政行為顯失公正的,可以判決行政機關變更行政行為。
《行政訴訟法》
第五十四條 人民法院經過審理,根據不同情況,分別作出以下判決:
(四)行政處罰顯失公正的,可以判決變更。
注意:這里的「判決變更」是指判決原行政機關對顯失公正(畸重或畸輕)的行政處罰進行變更,而非法院直接對行政處罰予以變更。
而改判是很明確的
法院更改原來所作的判決。
前一個例子,某人違章行駛,交警處以500元罰金,但是規定只能處以200元,這里顯失公正,可以判決行政機關變更。
改判不只是在行政訴訟中出現,其它訴訟也是存在改判的,判決變更則是針對行政訴訟。
請注意。
希望對你有幫助
⑻ 判決變更和改判有什麼區別
判決變更改的是行政機關的決定,改判改的是法院的判決。
⑼ 在行政訴訟中,人民法院對什麼的具體行政行為,可以作變更判決
在行政訴訟中,人民法院對行政處罰顯失公正,可以作變更判決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第五十四條人民法院經過審理,根據不同情況,分別作出以下判決:
(一)具體行政行為證據確鑿,適用法律、法規正確,符合法定程序的,判決維持。
(二)具體行政行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判決撤銷或者部分撤銷,並可以判決被告重新作出具體行政行為:
⒈主要證據不足的;
⒉適用法律、法規錯誤的;
⒊違反法定程序的;
⒋超越職權的;
⒌濫用職權的。
(三)被告不履行或者拖延履行法定職責的,判決其在一定期限內履行.
(四)行政處罰顯失公正的,可以判決變更。
(9)行政訴訟法變更判決擴展閱讀:
變更判決是人民法院行使司法變更權對具體行政行為的合理性進行審查的結果。變更判決的實質是司法權直接確定了相對方在行政法上的權利義務,因此,它的適用有非常嚴格的限制,僅限於顯失公正的行政處罰。
顯失公正是指行政處罰雖然在形式上沒有違法,但處罰結果嚴重侵犯了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顯失公正的表現形式有:
(1)畸輕畸重。指處罰與相對方的違法程度明顯不對稱,嚴重違反比例原則。
(2)相同情況不同對待或者不同情況相同對待。變更判決原則不得加重對原告的處罰,但利害關系人同為原告的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