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條款大全 » 外國人違反行政法規

外國人違反行政法規

發布時間: 2021-02-13 13:08:45

Ⅰ 外國人在我國違反治安管理規定如何處罰

問:金某為一在中國上海某大學留學的學生,2005年的暑假期間,金某打算去北京版旅遊。在權機場,金某攀越防護圍欄被公安機關給予了治安管理處罰。金某認為自己是韓國人,不應受到處罰。請問,金某在中國違反治安管理規定應當受到處罰嗎?答:任何人不管是中國人還是外國人,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內違反治安管理的,除法律有特別規定,均應受到治安管理處罰。本案中的金某實施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用航空法》和《中國民用航空安全保衛條例》明文禁止的攀越機場防護圍欄的行為,雖然他並非中國公民,但由於其違法行為發生在中國,所以應當給予治安管理處罰。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第四條第一款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內發生的違反治安管理行為,除法律有特別規定外,適用本法。(地平線律師事務所)

Ⅱ 外國人在中國犯法,如何判

外國人在中國領域內犯罪,包括中國船舶、航空器內犯罪的,適用中國法律,即是按照中國的法律處理,但享有外交特權和豁免權的外國人的刑事責任,通過外交途徑解決。

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六條凡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內犯罪的,除法律有特別規定的以外,都適用本法。凡在中華人民共和國船舶或者航空器內犯罪的,也適用本法。犯罪的行為或者結果有一項發生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內的,就認為是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內犯罪。

第七條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外犯本法規定之罪的,適用本法,但是按本法規定的最高刑為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可以不予追究。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工作人員和軍人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外犯本法規定之罪的,適用本法。

第八條外國人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外對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或者公民犯罪,而按本法規定的最低刑為三年以上有期徒刑的,可以適用本法,但是按照犯罪地的法律不受處罰的除外。

第九條對於中華人民共和國締結或者參加的國際條約所規定的罪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在所承擔條約義務的范圍內行使刑事管轄權的,適用本法。

第十條凡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外犯罪,依照本法應當負刑事責任的,雖然經過外國審判,仍然可以依照本法追究,但是在外國已經受過刑罰處罰的,可以免除或者減輕處罰。

第十一條享有外交特權和豁免權的外國人的刑事責任,通過外交途徑解決。

(2)外國人違反行政法規擴展閱讀

屬地原則包括以下兩項主要內容:

所謂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內,是指我國國境以內的全部空間區域,具體包括:領陸,即國境線以內的陸地及其地下層,這是國家領土的最基本和最重要的部分;領水,即國家領陸以內和與陸地鄰接的一定寬度的水域,包括內水、領海及其地下層。內水包括內河、內湖、內海以及同外國之間界水的一部分,通常以河流中心線或主航道中心線為界。領海即與海岸或內水相領接的一定范圍的水域。包括海床和底土。根據我國政府1958年9月4日發表的聲明,我國的領海寬度為海里。領空,即領陸、領水的上空。

同時,根據國際條約和慣例,以下兩部分屬於我國領土的延伸,適用我國刑法:我國的船舶、飛機或其他航空器。我國刑法第6條第2款規定:「凡在中華人民共和國船舶或者航空器內犯罪的,也適用本法。」這里所說的船舶、航空器,既可以是民用的,也可以是軍用的;既可以是航行途中的,也可以是處於停泊狀態的;既可以是航行或停泊於我國領域內的,也可以是航行或停泊於我國領域外或公海及公海上空的。這些船舶或飛機,包括其他航空器,必須在我國登記注冊,懸掛我國國旗、國徽或軍徽等標志。

我國駐外使領館。根據我國承認的《維也納外交關系公約》的規定,各國駐外大使館、領事館不受駐在國的司法管轄而受本國的司法管轄。這些地方亦視同為我國領域,在其內發生的任何犯罪都適用我國刑法。除此之外,根據犯罪行為與犯罪結果在時間或地點方面存在跨越國界等情況,我國刑法又進一步明確了屬地管轄的具體標准。

我國刑法第6條第3款規定:「犯罪的行為或者結果有一項發生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內的,就認為是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內犯罪。」這里包括三種情況:犯罪行為與犯罪結果均發生在我國境內,這是通常的情況;犯罪行為在我國領域內實施,但犯罪結果發生於國外。例如在我國境內郵寄裝有炸葯的包裹,在境外發生爆炸;犯罪行為在國外實施,但犯罪結果發生在我國境內。例如在我國境外開槍,打死境內居民。根據刑法的規定,上述三種情況均適用我國刑法。

Ⅲ 行政處罰法適用外國人

行政處罰法關於行政處罰的規定,適用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外國人、外國組織、無國籍人,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1997年1月3日)

Ⅳ 我國刑事訴訟法如何規定關於外國人犯罪的

我國刑事訴訟法對於外國人應當追究刑事責任的,適用本法的規定。對於享有外交特權版和豁免權的外國人犯權罪應當追究刑事責任的,通過外交途徑解決。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十七條對於外國人犯罪應當追究刑事責任的,適用本法的規定。對於享有外交特權和豁免權的外國人犯罪應當追究刑事責任的,通過外交途徑解決。

第十八條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締結或者參加的國際條約,或者按照互惠原則,我國司法機關和外國司法機關可以相互請求刑事司法協助。

(4)外國人違反行政法規擴展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十條凡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外犯罪,依照本法應當負刑事責任的,雖然經過外國審判,仍然可以依照本法追究,但是在外國已經受過刑罰處罰的,可以免除或者減輕處罰。

第十一條享有外交特權和豁免權的外國人的刑事責任,通過外交途徑解決。

第三十五條對於犯罪的外國人,可以獨立適用或者附加適用驅逐出境。

Ⅳ 我們的行政法規適用於外國人嗎

由國務院制定的行政法規在地域效力方面適用於在我國工作、生活和學習的外國人,回但是基於國家答間平等無管轄權的原則,對於國際組織和其他國家享有外交特權和豁免權的人員,對於其違反我國法律、行政法規的行為,原則上通過外交途徑解決。

Ⅵ 對不明身份的外籍人員行政拘留有何規定

來《公安機關辦理行政案件程序源規定》第二百一十三條對外國人國籍的確認,以其入境時有效證件上所表明的國籍為准;國籍有疑問或者國籍不明的,由公安機關出入境管理部門協助查明。
對無法查明國籍、身份不明的外國人,按照其自報的國籍或者無國籍人對待。

第二百二十八條對外國人作出行政拘留、拘留審查或者其他限制人身自由以及限制活動范圍的決定後,決定機關應當在四十八小時內將外國人的姓名、性別、入境時間、護照或者其他身份證件號碼,案件發生的時間、地點及有關情況,違法的主要事實,已採取的措施及其法律依據等情況報告省級公安機關;省級公安機關應當在規定期限內,將有關情況通知該外國人所屬國家的駐華使館、領館,並通報同級人民政府外事部門。當事人要求不通知使館、領館,且我國與當事人國籍國未簽署雙邊協議規定必須通知的,可以不通知,但應當由其本人提出書面請求。

Ⅶ 在行政法中,對象適用於外國人嗎有些迷茫了。。。

1.我國行政法實復行屬地管制轄原則為主、其他原則為輔的方法,行政行為相對人包含外國人和外國組織。

2.除享有外交豁免權者以外交途徑解決的違反行政法規定的外國人和外國組織外,在依法追責時若國內法與國際條約發生沖突應優先適用國際條約和協定(我國聲明予以保留的條款以除外)。

3.有關規定散見於《著作權法》、《海關行政處罰實施條例》、《公安機關辦理行政案件程序規定》、《維也納領事關系公約》等行政法淵源中。

4.一般對涉外行政行為的法律規定在程序方面相對而言更加嚴格。

Ⅷ 外國人,因收到工商責令整改通知書(說他違反經營管理法)被限期離境

這屬於違反中國法律法規的行為,至於被限制入境的期限要看出入境部門有沒有內報列不準容入境、報列的期限是多久。你可以找出入境部門或者邊檢部門的朋友幫助查一下。如果沒有報列三個月後應該可以再次申請簽證入境。
順便問一下該外國人是哪個國家的。

Ⅸ 美籍華人在中國違法如何處理

首先美籍華人也是外國人!
一、刑事犯罪方面

我國《刑法》第6條規定:「凡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內犯罪的,除法律特別規定的以外,都適用本法。凡在中華人民共和國船舶或者航空器內犯罪的,也使用本法。犯罪的行為或者結果有一項發生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內的,就認為是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內犯罪。」我國《刑事訴訟法》第16條第2款規定:「對於享有外交特權和豁免權的外國人犯罪應當追究刑事責任的,通過外交途徑解決。」

也就是說,我們是法治國家,對外國人在中國犯罪的處理,必須適用中國法律。凡在我國領域內犯罪的,不論犯罪人是我國公民還是外國人,也不論被侵害的是我國公民的利益還是外國人的利益,都應依照我國刑法追究刑事責任。

當然,有個另外,就是享有外交特權和豁免權的外國人犯罪應當追究刑事責任的,通過外交途徑解決。所謂外交特權和豁免權,是指使、領館及外交人員在履行職務期間享有的不受駐在國法律管轄和其他待遇的權利。聯合國1961年《維也納外交關系公約》、1963年《維也納領事關系公約》和我國的《外交特權與豁免條例》中對外交人員的范圍及有關特權與豁免都作了具體規定。

這些人犯罪後採取外交途徑解決的人,具體包括:(1)來訪的外國國家元首、政府首腦、外交部長及其他具有同等身份的官員;(2)外交代表,包括大使、公使、代辦、參贊、武官、秘書、隨員等;(3)與外交代表共同生活的配偶和未成年子女;(4)使館的行政技術人員和與其共同生活的配偶及未成年子女;(5)途經我國的駐第三國的外交代表和與其共同生活的配偶和未成年子女;(6)持有中國外交簽證或者持有外交護照(有協議互免簽證)來中國的外交官員;(7)經我國政府同意給予特權與豁免權的其他來中國訪問的外國人士;(8)依照我國已加入的國際公約和我國與有關國際組織簽訂的協議應享受外交特權與豁免的來中國參加國際會議的外國代表以及臨時來我國的聯合國及其專門機構的官員、專家和派駐我國的代表機構的人員。

依照我國《刑事訴訟法》及其司法解釋,外國人在中國犯罪的,由市級公安機關、檢察機關偵查,由該外國人入境地的中級人民法院管轄審理。

我國《刑法》第35條規定:「對於犯罪外國人,可以獨立適用或者附加適用驅逐出境。」凡是外國人在我國境內犯罪的,如果人民法院認為他繼續居留我國將會對我國國家和人民利益產生危害,就可以(不是一律)適用驅逐出境,以消除其在我國境內再犯罪的可能性。附加判處驅逐出境的,必須在所判處的主刑執行完畢之後,再執行驅逐出境。人民法院一般是根據案件的具體情況,並兼顧我國與其所屬國之間的關系,以及國際斗爭的形勢等,綜合考慮是否適用。

二、行政違法方面

外國人可能出現的違法,主要有非法出入境、非法長期居留、非法攜帶槍支彈葯管制刀具、賣淫嫖娼、非法就業、交通肇事、非法集會遊行示威等行為。從現有的法律規定看,除了享有特權的外國人之外,一般的都按照我國的《治安管理處罰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外國人入境出境管理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外國人宗教活動管理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集會遊行示威法》等進行行政處罰。

為了營造「平安奧運」環境,北京奧組委發布的《奧運期間外國人入境出境及在中國停留期間法律指南》規定有:

1、入境。下列6類人員不得入境:

(1)被中國政府驅逐出境,未滿不準入境年限的;

(2)被認為入境後可能進行恐怖、暴力、顛覆活動的;

(3)被認為入境後可能進行走私、販毒、賣淫活動的;

(4)患有精神病和麻瘋病、性病、開放性肺結核病等傳染病的;

(5)不能保障其在中國期間所需費用的;

(6)被認為入境後可能進行危害中國國家安全和利益的其他活動的。

持有奧運會門票是否意味著一定可以獲得入境簽證?

境外觀眾並不會因已購買奧運門票而自動獲得入境簽證,仍需要按照相關規定到中國駐外使領館申請辦理簽證。入境人員、交通工具和集裝箱以及可能傳播傳染病的行李、貨物、郵包等,入境時均應接受檢疫。經衛生檢疫機關許可,方准入境。

2、交通。外國人在中國境內駕駛機動車必須持有中國政府頒發的有效機動車駕駛證(包括臨時駕駛許可),否則即視為無證駕駛,並依據中國現行法律法規給予處罰。持有境外駕駛證的人員無需經過考試,只要提交入出境身份證件、境外機動車駕駛證、年齡和身體條件符合中國駕駛許可條件的證明、兩張一寸彩色照片,接受適當的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規學習,領取《臨時機動車駕駛許可》,即可在中國境內臨時駕駛機動車。

3、娛樂消費。娛樂場所不得進行吸販毒活動,如販賣、提供毒品,或者組織、強迫、教唆、引誘、欺騙、容留他人吸食、注射毒品等。娛樂場所不得進行賭博活動,如設置具有賭博功能的電子游戲機機型。

娛樂場所不得進行色情活動,如營利性陪侍等。中國禁止淫穢表演、賣淫嫖娼等任何形式的色情服務,禁止傳播淫穢物品或淫穢信息、組織播放淫穢音像、聚眾淫亂等行為。

4、社會秩序。中國禁止在體育場所展示侮辱性標語、條幅等物品,禁止在奧林匹克賽場內展示任何宗教、政治、種族性質的標語、條幅等物品。舉行集會、遊行、示威,必須依法向公安機關申請,未經許可,不能舉行相關活動。煽動、策劃非法集會、遊行、示威,不聽勸阻的,將依法受到行政處罰或者追究刑事責任。在公眾場合故意以焚燒、毀損、塗劃、玷污、踐踏等方式侮辱中國國旗、國徽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當然,辦理外國人犯罪案件,一定要謹慎處之。對於重大的或者可能引起外交交涉的外國人犯罪案件,執法機關要執行逐級報告制度,並將進展情況等及時通知我國駐外使、領館。

奧運期間笑臉迎客是中國的傳統美德,這方面政府准備的非常充分。但是,僅僅有笑臉是不夠的,公安司法機關要嚴格執法,捍衛我國國家的尊嚴,為奧運會創造良好的環境。

Ⅹ 外國人違反治安被管理被某區公安分局抓獲,某區公安機關對外國人不能決定的處罰是( )。

D.驅逐出境

熱點內容
中華民法典民國 發布:2025-09-28 16:19:02 瀏覽:731
法律顧問服務的模塊化 發布:2025-09-28 16:14:11 瀏覽:737
如何進行間接行政法律授權 發布:2025-09-28 16:14:04 瀏覽:994
離婚律師夏芳草結局 發布:2025-09-28 15:53:09 瀏覽:342
中國法官圖片 發布:2025-09-28 15:13:03 瀏覽:338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勞動合同法解釋的解讀 發布:2025-09-28 14:59:43 瀏覽:710
勞動法病假工資如何計算2019 發布:2025-09-28 14:39:32 瀏覽:671
蘭州市勞動合同法產假多少天 發布:2025-09-28 14:38:53 瀏覽:7
津南區法院有法律援助嗎 發布:2025-09-28 14:22:56 瀏覽:7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