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法如何保障公民權利
1. 行政法是如何保護公民的權利的
行政法與刑法、民法一樣,是現代法律體系中的三大基本法律部門之一,在我國社會主義法律體系中具有極其重要的地位。行政法的作用概括起來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1.維護社會秩序和公共利益
隨著現代社會經濟、文化的不斷發展,也產生了越來越多的社會問題,要求行政機關履行發展經濟、穩定社會、保護環境、控制人口、加強治安等各項職責。因此,行政機關必須通過行政立法、行政執法及行政司法等各種手段,來有效地規范、約束行政相對人的行為,制止危害他人利益和公共利益的違法行為,建立和維護社會秩序與行政管理秩序,確保行政機關充分、有效地實施行政管理。
2.監督行政主體,防止行政權力的違法和濫用
由於行政權力客觀上存在易腐性、擴張性以及與個人權利的不對等性,因而必須對其加以監督和制約。在各類監督方式中,最有效、最直接的監督就是行政法監督。行政法通過規定行政權力的范圍、行使方式及法律責任等方式,可以達到有效監督行政主體、防止行政權力違法或濫用的目的。
3.保護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
行政法保護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主要包括兩個方面的內容:一是通過賦予行政機關合法許可權並監督其行使,來保障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各項政治權利、經濟權利和社會權利的實現:二是通過賦予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對行為的監督權(如檢舉權、控告權),行政權行使過程中的參與權(如知情權、要求聽證權),特別是對行政行為侵犯其合法權益的提起復議權、訴訟權和要求賠償權,來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2. 法律是如何保障公民權利的
法律通過三個層次來保障公民的權利的。
第一層次,是通過基本人權的觀念來保護個人的權利。我們國家憲法第33條第3款規定,「國家規定保障和享有人權」,這里的主體是生活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所有的自然人,包括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外國人、無國籍人,以及其他合法居住在中國境內的所有的自然人」,自然人以自然性比為基礎,從憲法上賦予自然人以人權,這是當代人權基本保護的要求,也是所有的民主國家,對每個生活中其境內的自然人所應當承擔的人道主義義務和保護人權的最基本的國際法責任。
我們國家在2004年,我們將保障人權的概念寫到憲法里,豐富了原來關於公民個人權利的保護層次。首先給予生活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所有的自然人一個普遍的基本人權的保障,這是第一個層次。
第二個層次,是憲法規定了公民的基本權利。這里有兩個基本概念,一個憲法以具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這樣一種特殊身份的自然人為保護對象,也就是說只有公民可享有的一些基本權利。從第二方面看是公民享有的基本權利,不是憲法列出了所有的權利,是特殊強調了基本權利。
憲法第二章規定了公民的基本權利,基本權利與非基本權利,權利的特性具有對抗國家的權利的基本權利的效益,如果沒有憲法的依據,不能隨便通過立法的形式,通過行使不當的方式,隨意剝奪或者限制憲法列舉的公民的前來,這是基本權利區別於公民依照法律享有的一般的權利的根本點所在。
第三,憲法通過憲法條文的方式,有一些以公民身份享有的一般的法律權利。一般的法律權利,公民在享有一般的法律權利按照法律的規定來行使的。法律規定如何來享有這種權利,你就可以享有這種權利。法律如果規定了一定的條件,就按照法律的條件,符合條件才能夠行使這種權利。
所以,這是公民的一般的法律權利,和基本的權利是不同的權利。基本權利不受法律的隨意剝奪和限制,而一般的權利還有法律加以規定。
3. 試述行政法的保障公民權利與自由原則
行政法基本原則是指反映行政法本質和具體制度規則內在聯系的共同性規則。基本原則的作用主要是指導行政法的制定、修改和廢止,指導行政法的統一適用和解釋,彌補法制漏洞。
行政法基本原則主要有兩種來源:一是國家立法性和政策性文件的規定;二是行政法學理論的闡述。法學理論對行政法基本原則的闡述注重反映人們對一般規律的認識,但是由於認識上的差異,法學著作對基本原則的表述會有所不同。國家相關文件的規定也會根據實際情況吸收理論研究的成果,因此,這兩種來源會在一定程度達達到統一。這里將行政法的基本原則概括為以下幾個:合法行政原則、合理行政原則、程序正當原則、高效便民原則、誠實守信原則和權責統一原則。
4. 行政法是如何保護公民權利的
綜上所述,行政法保護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主要包括兩個方專面的內容:屬
一是通過賦予行政機關合法許可權並監督其行使,來保障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各項政治權利、經濟權利和社會權利的實現;
二是通過賦予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對行為的監督權(如檢舉權、控告權),行政權行使過程中的參與權(如知情權、要求聽證權),特別是對行政行為侵犯其合法權益的提起復議權、訴訟權和要求賠償權,來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我是復制的,希望對你有幫助。
5. 人名警察如何在行政法中保障公民的基本權利
警察的工作也是需要很多手續的,如果完全按照法律規定來的話就好了。不過,按照理論,法無規定皆禁止,對公權利的制約就是對公民基本權利的保護。額,那個,公安機關行使的是行政權?司法權?
6. 行政法如何保護公民權利
行政法保護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主要包括兩個方面的內容:
一、是通過賦予行政機關合法許可權並監督其行使,來保障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各項政治權利、經濟權利和社會權利的實現;
二、是通過賦予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對行為的監督權(如檢舉權、控告權),行政權行使過程中的參與權(如知情權、要求聽證權),特別是對行政行為侵犯其合法權益的提起復議權、訴訟權和要求賠償權,來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例如:
《國家賠償法》第三條
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在行使行政職權時有下列侵犯人身權情形之一的,受害人有取得賠償的權利:
(一)違法拘留或者違法採取限制公民人身自由的行政強制措施的;
(二)非法拘禁或者以其他方法非法剝奪公民人身自由的;
(三)以毆打、虐待等行為或者唆使、放縱他人以毆打、虐待等行為造成公民身體傷害或者死亡的;
(四)違法使用武器、警械造成公民身體傷害或者死亡的;
(五)造成公民身體傷害或者死亡的其他違法行為。
(6)行政法如何保障公民權利擴展閱讀:
《行政訴訟法》
第四十四條
對屬於人民法院受案范圍的行政案件,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可以先向行政機關申請復議,對復議決定不服的,再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法律、法規規定應當先向行政機關申請復議,對復議決定不服再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的,依照法律、法規的規定。
第四十五條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不服復議決定的,可以在收到復議決定書之日起十五日內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復議機關逾期不作決定的,申請人可以在復議期滿之日起十五日內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7. 行政法是如何保護公民的權利的
規定公民不可以做什麼
這樣犯罪分子就不可以為所欲為做壞事了
祝您一生平安,財源滾滾
8. 行政法是如何保護公民的財產權利的
行政法主要是調整行政機關內部關系及行政機關外部關系,也就是內行政機關與行政相容對人的關系,行政法的立法目的不是為了保護公民的財產權利,而是監督、限制行政機關的權利,如果,行政機關作出的具體行政行為,違犯法定程序、法律授權,同時又侵害了行政相對人的利益或者其他人的利益的,那麼其他受害者可以就該行政機關提起行政訴訟。這就是行政法保護公民的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