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條款大全 » 行政法基本原則與行政處罰

行政法基本原則與行政處罰

發布時間: 2021-02-21 10:12:43

行政法的基本原則有哪些內容

行政法基本原則是指導行政法的立法、執法以及規范行政行為的實施和行政爭議的處理的基礎性法則,是貫穿於行政法的具體規范之中,高於行政法的具體規范,體現行政法基本精神的准則。總結起來有以下六項基本原則。
(一)合法行政原則
合法行政原則是行政法的首要原則,我國的合法行政原則包括行政機關對現行法律的遵守和依照法律授權活動兩個方面:
第一,行政機關必須遵守現行有效的法律。第一,行政機關實施的行政行為(抽象行政行為與具體行政行為)都不得與法律相抵觸;第二,行政機關負有積極執行和實施現行有效法律規定的義務。
第二,行政機關應當依照法律授權進行活動。在行政機關與相對人的關繫上:其一,行政機關採取的行政措施必須有立法性規定的明確授權,這可稱為「職權法定」。在行政法上對行政主體與行政相對人適用的規則是不同的,判斷他們違法的標准也是不同的,前者為「無法律即無行政」——後者是「法無明令禁止即自由」有著天壤之別。其二,沒有立法性規定的授權,行政機關不得作出不利行政(以行政處罰、強制為典型代表),即剝奪相對人權利、課以義務的行政行為。
(二)合理行政原則
主要含義是行政行為應當具有理性基礎,禁止行政主體的武斷專橫和隨意。最低限度的理性,是行政行為應當具有一個有正常理智的普通人所能達到的合理與適當,並且能夠符合科學公理和社會公德。規范的行政理性表現為以下三個原則:
第一,公平、公正原則,要平等對待行政相對人,不偏私,不歧視。違反此子原則就表現為歧視對待,相同情況,差別對待;不同情況,相同對待。
第二,考慮相關因素原則,行使行政自由裁量權時,只能考慮符合立法授權目的的各種因素,不得考慮不相關因素。違反此子原則就表現為該考慮的不考慮,考慮了不該考慮的因素。
第三,比例原則,行政機關採取的措施和手段應當是必要、適當的;應當避免採用損害行政相對人權益的方式,如果為達致行政目的必須對相對人的權益形成不利影響,那麼這種不利影響應當被限制在盡可能小的范圍和限度內,並且兩者應當處於適當的比例。違反此子原則就表現為行政機關採取的措施和手段與針對的對象不相稱,用「高射炮打小鳥」,「殺雞」用了「宰牛刀」。
(三)程序正當原則
包括以下三個方面的子原則:
第一,行政公開原則,即除涉及國家秘密和依法受到保護的商業秘密、個人隱私的外,行政機關實施行政管理應當公開,以實現公民的知情權、了解權。
第二,公眾參與原則,即行政機關作出重要規定或決定,應當聽取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意見,特別是作出對行政相對人不利的決定,要聽取他們的陳述和申辯——聽證。
第三,迴避原則,行政機關工作人員履行職責,與行政相對人存在利害關系的,應當迴避。
(四)高效便民原則
分為兩個方面,第一是行政效率原則,其基本內容有二,首先是積極履行法定職責,其次是遵循法定時限。
第二是便利當事人原則,在行政活動中不增加相對人程序負擔,處處替相對人著想,方便相對人到行政機關辦理相關事宜。
(五)誠實守信原則
有三個子原則:第一是行政信息真實原則,行政機關公布的信息應當真實、准確、可信。不能提供虛假信息和材料。
第二是信賴保護原則,非因法定事由並經法定程序,行政機關不得撤銷、變更已經生效的行政(許可)決定。行政許可所依據的法律、法規規章修改或者廢止,或者准予行政許可所依據的客觀情況發生重大變化的,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行政機關可以依法變更或者撤回已經生效的行政許可。為此給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造成財產損失的,行政機關應當依法給予補償。
對於被許可人而言,行政許可行為是授益性行政行為,屬於有利行政且由於被許可人因行政許可行為由國家機關所為,因此而產生了心理上的信任和依賴,據此對自己的相關財產或行為加以處理或安排。如果獲得行政許可後,行政機關隨意加以撤回和改變必然造成被許可人的損害,也會使行政機關失信於民,因此,一旦行政許可生效,行政機關一般不能撤回與改變。這就是行政許可的信賴保護原則的內涵。信賴保護原則作為《行政許可法》重要的原則之一,其目的首先著眼於對受益的相對人權益加以保護。
不能撤回生效的行政許可是原則,如果出現特殊的情況,基於公共利益的需要則可以撤回,但由此給被許可人造成的損害應當給予補償,可以撤回行政許可的情況主要有兩種:一是頒發行政許可所依據的法律、法規、規章修改或者廢止;一是頒發行政許可所依據的客觀情況發生重大變化。
第三是行政允諾應予兌現,行政機關應作其諾言的「奴隸」。
實踐中,以下情況應適用誠實守信原則:
1.當行政機關作出兩個相互矛盾行政行為,往往一個是有利行政(在前),另一個是不利行政(在後),對行政相對人應適用信賴保護(誠實守信)原則;
2.授益行政後的行業「整頓」、收回、關閉、撤回、「停止」等,應適用信賴保護原則;
3.由於政策的變化相對人的行為從合法變成違法,應適用信賴保護(誠實守信)原則;
4.行政機關公告或決定允諾的條件和優惠不兌現時,應適用誠實守信原則等。
(六)權責統一原則
分為兩個子原則,第一是行政效能原則,行政機關依法履行經濟、社會和文化事務管理職責,要有法律、法規賦予其相應的執法手段,保證政令有效。
第二是責任行政原則,行政機關違法或不當行使職權,應當依法承擔法律責任

⑵ 行政法基本原則在行政許可法和處罰法中的體現

行政法的基本原則在行政許可法中主要體現在:
一、行政法治原則 行政法治原則要求各級政府部門依照法律行使職務,依法辦事;控制行政機關的自由裁量權;要求政府對違法、侵權行為承擔法律責任;政府要尊重人民的各項權利,特別是那些最根本的人權:在實施行政行為時充分尊重行政相對人的人格、切實保障公民的各項基本自由、切實保障公民的各項政治權利。行政法治原則包括法律優越和法律保留兩個子原則。
主要法條有:第一條、第四條、第十四條、第十五條、第十七條;
二、行政公正原則 行政公正原則是行政法的一項基本原則,它要求政府機關及其工作人員辦事公道,不徇私情,平等對待不同身份、民族、性別、不同宗教信仰的行政相對人。行政公正原則包括實體公正和程序公正。實體公正要求政府:依法辦事,不偏私;平等對待當事人,不歧視;合理考慮相關因素,不專斷。程序公正則要求:自己不做自己的法官;不單方接觸;不在事先未通知和聽取相對人申辯意見的情況下作出對相對人不利的行政行為。行政公正原則作為行政法的基本原則之一,它包括了諸多行政法上的原則和制度:如平等對待原則、信賴保護原則、程序正當原則、程序公正原則、誠實守信原則、聽取意見制度、說明理由制度、行政告知制度、行政救濟制度(包括信賴保護原則)等。
主要法條有:第五條第三款、第八條、第二十條第三款、第二十四條第一款、第二十七條、第二十九條、第三十條第二款、第三十二條、第三十五條、第三十六條、第三十八條第二款、第五十四條第二款、第五十三條第四款、第五十五條第三款、第五十七條、第六十三條、第七十六條
三、行政公開原則 行政公開原則是指政府行為除依法應當保密的以外,應該一律公開;行政法規、規章、行政政策等以及行政機關作出影響行政相對人權利、義務的行為的標准、條件、程序也應當依法公布,讓所有相對人依法查閱、復制;有關行政會議、會議決議、決定以及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的活動情況,除依法應當保密的以外,應該准許新聞媒介依法采訪、報道和評論。行政公開原則包括了行政立法和行政政策公開、行政執法行為公開、行政裁決與行政復議公開、行政信息、情報公開等原則。
主要法條有:第五條第二款、第二十四條第一款、第三十條第一款、第四十條、第四十八條、第五十四條第二款、第五十九條、第六十一條第二款
四、行政效率原則 行政效率原則也是行政法的一項基本原則。效率為行政之存在要素,行政機關在行使其行政職能時應力爭以盡可能快的時間、盡可能少的人員、盡可能低的經濟耗費辦成盡可能多的事情、取得盡可能大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行政效率原則要求:政活動必須嚴格遵守法定的行政程序和行政期限;行政組織機構的設置必須精幹;必須加強行政決策、行政行為的成本-效益分析等。在《行政許可法》中行政效率原則具體體現為:高效便民原則、行政便民制度(窗口式辦公制度、集中辦理制度、聯合辦理制度)、行政期限制度、推定行政制度、電子債務制度、行政憑證制度、當場決定製度等。
主要法條有:第六條、第四章第三節、第二十五條、第二十六條、第二十九條第二款、第二十九條第三款、第三十二條第二款、第三十三條、第三十四條第一款、第三十七條、第五十條第二款、第五十五條第二款、第五十六條、第六十一條第三款、第三十二條第(四)項

在行政處罰法中主要體現在處罰法定原則、公正、公開原則、以事實為依據的原則、過罰相當原則、堅持處罰與教育相結合的原則、監督、制約原則之中。

⑶ 簡述行政法的概念和基本原則

9、行政法概述
行政法上的「行政」指「公共行政」,指國家行政機關對國家與公共事務的決策、組織、管理和控制。
行政法的一般淵源:憲法;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自治條例、單行條例;部門規章與地方政府規章。
行政法的特殊淵源:法律解釋,有權解釋包括立法解釋、司法解釋、行政解釋、地方解釋;其他規范性文件;國際條約、慣例。
10、行政法的基本原則
行政合法性原則:行政職權必須基於法律的授予才能存在;行政職權必須依據法律行使;行政授權、行政委託必須有法律依據,符合法律要求。
行政合理性原則:行政行為應符合立法目的;行政行為應建立在正當考慮的基礎上,不得考慮不相關因素;平等適用法律規范;符合自然規律;符合社會道德
行政應急性原則
11、行政行為概述
行政行為的主要特徵有:從屬法律性;裁量性;單方意志性;效力先定性;強制性。
行政行為合法的條件:A.行政行為的主體合法;B.行政行為應當符合行政主體的許可權范圍;C.行政行為的內容應當合法、適當;D.行政行為應當符合法定規定。
行政行為無效的條件:A.行政行為具有特別重大的違法情形或具有明顯的違法情形;B.行政主體不明確或明顯超越相應行政主體職權的行政行為;C.行政主體受脅迫做出的行政行為;D.行政行為的實施將導致犯罪;E.沒有可能實施的行政行為。
行政行為撤銷的條件:A.行政行為合法要件缺損;B.行政行為不適當。

⑷ 行政法的基本原則在行政處罰法,行政許可法的主要體現

《行政許可法》第五條、第七條---程序正當原則
《行政許可法》第三十二條,第五十條第二款------高效便民原則
《行政許可法》第八條------誠實守信原則

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⑸ 行政處罰的基本原則有

行政處罰的原則:

1、處罰法定原則。對違法行為給予行政處罰的規定必須公布;未經公布的,不得作為行政處罰的依據。

2、公正公開的原則。行政處罰法第四條規定,行政處罰遵循公正、公開的原則。

3、處罰與教育相結合的原則。行政處罰法第五條規定,實施行政處罰,糾正違法行為,應當堅持處罰與教育相結合,教育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自覺守法。設定和實行行政處罰必須以事實為依據,與違法行為的事實、性質、情節以及社會危害程度相當。

4、保障當事人陳述權利原則。行政處罰法第三十二條規定,當事人有權進行陳述和申辯。行政機關必須充分聽取當事人的意見,對當事人提出的事實、理由和證據,應當進行復核;當事人提出的事實、理由和證據成立的,行政機關應當採納。

5、監督制約、職能分離原則

(1)行政機關對違法行為的調查與審理分離;

(2)作出罰款決定的機關與收繳罰款的機構分離;

(3)聽證主持人與調查檢查人員分離;

(4)行政機關執法人員當場作出的處罰決定應向所屬行政機關備案。

6、一事不再罰原則。行政處罰法第二十四條規定,對當事人的同一個違法行為,不得給予兩次以上罰款的行政處罰。

(5)行政法基本原則與行政處罰擴展閱讀:

《行政處罰法》

1、第三條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違反行政管理秩序的行為,應當給予行政處罰的,依照本法由法律、法規或者規章規定,並由行政機關依照本法規定的程序實施。

沒有法定依據或者不遵守法定程序的,行政處罰無效。

2、第四條 行政處罰遵循公正、公開的原則。

設定和實施行政處罰必須以事實為依據,與違法行為的事實、性質、情節以及社會危害程度相當。

對違法行為給予行政處罰的規定必須公布;未經公布的,不得作為行政處罰的依據。

3、第五條 實施行政處罰,糾正違法行為,應當堅持處罰與教育相結合,教育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自覺守法。

熱點內容
2015婚姻法修改 發布:2025-09-26 10:47:33 瀏覽:347
法院快遞退回 發布:2025-09-26 10:46:05 瀏覽:791
林永交律師 發布:2025-09-26 10:37:03 瀏覽:904
勞動合同法可分為哪四類 發布:2025-09-26 10:09:08 瀏覽:94
按照勞動合同法規定用人單位拖欠 發布:2025-09-26 10:08:22 瀏覽:960
法院推介詞 發布:2025-09-26 10:08:20 瀏覽:849
盱眙律師 發布:2025-09-26 10:06:55 瀏覽:909
道德審判案件 發布:2025-09-26 10:03:05 瀏覽:50
菲律賓法律婚姻法 發布:2025-09-26 09:49:34 瀏覽:203
小學教育政策與法規 發布:2025-09-26 09:49:33 瀏覽: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