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條款大全 » 勞動法中非個人意願調轉崗位

勞動法中非個人意願調轉崗位

發布時間: 2021-02-21 11:28:49

⑴ 員工生病期間可以違背意願換崗嗎

  • 根據勞動法的來規定:

  • 《勞源動合同法》第四十條賦予了用人單位在法定情形下單方調整崗位的自主權,但用人單位單方調崗的權力並非就可不受限制,隨心所欲。勞動者因病或非因工負傷醫療期滿後,因為涉及到勞動者身體狀況與崗位的匹配,涉及到勞動者的勞動能力狀況,用人單位應當就勞動者能否從事原工作崗位徵求勞動者的意見。在勞動者能夠從事原工作的情況下,要尊重勞動者本人的意願,恢復原工作崗位。

  • 只有當勞動者自己認為不能從事原工作的情況下,用人單位再另行安排新的崗位。同時,用人單位在按照《勞動合同法》第四十條的規定調整勞動者工作崗位時,仍應當本著「誠實信用」的合同原則,提供與勞動者的勞動能力和技能相適應的崗位,不能故意給勞動者提供與其技能和知識水平不符的崗位,有意促成勞動合同的解除條件,達到解除合同的目的

  • 個人認為,只要不是惡意的調崗的話應該是沒有問題的,同時你需要仲裁機構對是否違背你的意願進行仲裁,不然的話企業就是不合理的。

⑵ 勞動法 公司可以私自調換員工崗位嗎

公司這樣做當然不合理。就算要換崗位也要事先和你協商同意才行。如果因為版你沒簽字就不發你的權工資,你可以去當地勞動部門起訴。即使你現在提出辭職也不會有什麼影響。因為就你上述的內容來看,你沒有什麼過錯,是公司的做法不對。

⑶ 勞動合同法如何界定違背勞動者意願的合同條款

《勞動合同法》第三十五條規定:「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協商一致,可以變更勞動合同約定的內容」,可見變更合同必須雙方協商一致。既然違背你的意願,你可以拒絕變更合同,用人單位無權就此解除勞動合同。

⑷ 勞動法中非本人意願解除勞動合同包括哪些方面

包括勞動者被用人單位解僱和勞動者被迫解除勞動合同。
其中,勞動者被迫解除勞動合同的情形又包括:
(一)未按照勞動合同約定提供勞動保護或者勞動條件的;
(二)未及時足額支付勞動報酬的;
(三)未依法為勞動者繳納社會保險費的;
(四)用人單位的規章制度違反法律、法規的規定,損害勞動者權益的;
(五)因本法第二十六條第一款規定的情形致使勞動合同無效的;
(六)法律、行政法規規定勞動者可以解除勞動合同的其他情形。
用人單位以暴力、威脅或者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強迫勞動者勞動的,或者用人單位違章指揮、強令冒險作業危及勞動者人身安全的,勞動者可以立即解除勞動合同,不需事先告知用人單位。

⑸ 非因本人意願中斷就業 是不是不好

什麼是非因本人意願中斷就業?如何認定?
所謂非因本人意願中斷就業就是非自願失業。按照勞動保障部《失業保險金申領發放辦法》等有關規定,非本人原因中斷就業的人員是指下列人員:
(一)終止勞動合同的;
(二)被用人單位解除勞動合同的;
(三)被用人單位開除、除名和辭退的;
(四)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第三十二條第二、三項與用人單位解除勞動合同的。(《勞動法》第三十二條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勞動者可以隨時通知用人單位解除勞動合同:
(1)在試用期內的;
(2)用人單位以暴力、威脅或者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強迫勞動的;
(3)用人單位未按照勞動合同約定支付勞動報酬或者提供勞動條件的。
(五)法律、行政法規另有規定的。
其一,終止勞動合同。
即勞動者和用人單位雙方在勞動合同中約定的期限已到期或者雙方約定的勞動合同終止條件出現,勞動合同終止履行,用人單位不再與勞動者續簽勞動合同,造成勞動者失業。這些情況皆屬於非本人意願中斷就業。
其二,解除勞動合同。
即勞動者和用人單位雙方提前終止勞動合同的履行。根據《勞動法》的規定,解除勞動合同也分為三類情況:
一是由勞動者個人提出解除勞動合同。
主要是指個人主動辭職。由這種情況造成的失業,是不屬於非本人意願中斷就業,而是一種自願性失業。但因用人單位以暴力、威脅或者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強迫勞動,未按照勞動合同約定支付勞動報酬或者提供勞動條件而致使勞動者主動解除勞動關系,造成失業的,也可以認定為非自願性失業。
二是由用人單位單方解除勞動合同。
按照《勞動法》規定,用人單位可在下列情況下單方解除勞動合同:
(1)勞動者在試用期間被證明不符合錄用條件的;
(2)嚴重違反勞動紀律或者用人單位規章制度的,嚴重失職、營私舞弊、對用人單位利益造成重大損害的;
(3)被依法追究刑事責任的;
(4)勞動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負傷,醫療期滿後,不能從事原工作也不能從事由用人單位另行安排的工作的;
(5)勞動者不能勝任工作,經過培訓或者調整工作崗位,仍不能勝任工作的;
(6)勞動合同訂立時所依據的客觀情況發生變化,致使原勞動合同無法履行,經雙方協商不能就變更合同達成協議的;
(7)用人單位瀕臨破產進行法定整頓期間或者生產經營狀況發生嚴重困難,確需裁減人員的。在這種情況下出現的失業,一般都是非本人意願中斷就業。
三是雙方協商同意解除勞動合同。
用人單位和勞動者,不論是誰提出來,只要雙方協商一致,可以解除勞動合同。在這種情況下出現的失業,一般也都按非本人意願中斷就業對待。
認定非本人意願中斷就業,主要是看勞動合同是如何被廢除的。在我國,廢除勞動合同一般分為兩種情形:

⑹ 哪些情況屬於「非本人意願中斷就業的情況」

勞動合同期滿自然終止勞動合同的; 用人單位依法破產或關閉、解散自然解除勞動合同的; 非本人主動提出辭職或自動離職被用人單位提前解除勞動合同等情況下屬於非本人意願中斷就業的情況。

以吉林省為例,根據《吉林省失業保險辦法》第四十六條本辦法所稱「非因本人意願中斷就業」,是下列情況:

(一)勞動合同期滿自然終止勞動合同的;

(二)用人單位依法破產或關閉、解散自然解除勞動合同的;

(三)非本人主動提出辭職或自動離職被用人單位提前解除勞動合同的;

(四)因本人過失被用人單位開除、除名、辭退的;

(五)職工因用人單位以暴力、威脅或者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強迫勞動而提出解除勞動合同的;

(六)職工因用人單位未按照勞動合同約定支付勞動報酬或者提供勞動條件而提出解除勞動合同的;

(七)法律、行政法規及規章另有規定的。

(6)勞動法中非個人意願調轉崗位擴展閱讀:

《吉林省失業保險辦法》第二十六條失業人員應在終止或解除勞動關系後30日內,持原用人單位為其出具的 《終止或解除勞動合同證明書》,到本人戶籍所在地縣 (市、區)的就業服務局辦理失業登記,由就業服務局為其發放 《失業就業登錄證》。

參加失業保險的失業人員憑 《失業就業登錄證》到社會保險公司申領失業保險金。 社會保險公司應當將失業人員享受保險待遇的核定情況書面通知就業服務局。

⑺ 勞動法關於沒簽合同,辭職的規定

一、用人單位應當自用工之日起1個月內與勞動者簽訂書面勞動合同。未簽訂的,用工滿1個月的次日至滿1年期間,應當按月支付二倍工資。
二、辭職:1.若用人單位存在法定過錯,即《勞動合同法》第三十八條之情形,勞動者可以解除勞動關系,並要求用人單位支付經濟補償金。2.若用人單位不存在法定過錯,勞動者需提前30日(試用期提前3日)書面告知用人單位,到期後勞動合同即可解除。注意保存已遞交的證據,可採取郵寄的方式遞交。
法律依據:《勞動合同法》
第七條用人單位自用工之日起即與勞動者建立勞動關系。用人單位應當建立職工名冊備查。
第十條建立勞動關系,應當訂立書面勞動合同。
已建立勞動關系,未同時訂立書面勞動合同的,應當自用工之日起一個月內訂立書面勞動合同。
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在用工前訂立勞動合同的,勞動關系自用工之日起建立。
第八十二條用人單位自用工之日起超過一個月不滿一年未與勞動者訂立書面勞動合同的,應當向勞動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資。
用人單位違反本法規定不與勞動者訂立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的,自應當訂立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之日起向勞動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資。
第三十七條勞動者提前三十日以書面形式通知用人單位,可以解除勞動合同。勞動者在試用期內提前三日通知用人單位,可以解除勞動合同。
第三十八條用人單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勞動者可以解除勞動合同:

⑻ 終止合同屬於非本人意願與單位脫離勞動關系嗎

終止合同屬於非本人意願與單位脫離勞動關系。

非因本人意願中斷就業就是非自願失業。按照勞動保障部《失業保險金申領發放辦法》等有關規定,非本人原因中斷就業的人員是指下列人員:

(一)終止勞動合同的;

(二)被用人單位解除勞動合同的;

(三)被用人單位開除、除名和辭退的;

(四)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第三十二條第二、三項與用人單位解除勞動合同的。(《勞動法》第三十二條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勞動者可以隨時通知用人單位解除勞動合同:

(1)在試用期內的;

(2)用人單位以暴力、威脅或者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強迫勞動的;

(3)用人單位未按照勞動合同約定支付勞動報酬或者提供勞動條件的。

(五)法律、行政法規另有規定的。

其一,終止勞動合同。

即勞動者和用人單位雙方在勞動合同中約定的期限已到期或者雙方約定的勞動合同終止條件出現,勞動合同終止履行,用人單位不再與勞動者續簽勞動合同,造成勞動者失業。這些情況皆屬於非本人意願中斷就業。

其二,解除勞動合同。

即勞動者和用人單位雙方提前終止勞動合同的履行。根據《勞動法》的規定,解除勞動合同也分為三類情況:

一是由勞動者個人提出解除勞動合同。

主要是指個人主動辭職。由這種情況造成的失業,是不屬於非本人意願中斷就業,而是一種自願性失業。但因用人單位以暴力、威脅或者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強迫勞動,未按照勞動合同約定支付勞動報酬或者提供勞動條件而致使勞動者主動解除勞動關系,造成失業的,也可以認定為非自願性失業。

二是由用人單位單方解除勞動合同。

按照《勞動法》規定,用人單位可在下列情況下單方解除勞動合同:

(1)勞動者在試用期間被證明不符合錄用條件的;

(2)嚴重違反勞動紀律或者用人單位規章制度的,嚴重失職、營私舞弊、對用人單位利益造成重大損害的;

(3)被依法追究刑事責任的;

(4)勞動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負傷,醫療期滿後,不能從事原工作也不能從事由用人單位另行安排的工作的;

(5)勞動者不能勝任工作,經過培訓或者調整工作崗位,仍不能勝任工作的;

(6)勞動合同訂立時所依據的客觀情況發生變化,致使原勞動合同無法履行,經雙方協商不能就變更合同達成協議的;

(7)用人單位瀕臨破產進行法定整頓期間或者生產經營狀況發生嚴重困難,確需裁減人員的。在這種情況下出現的失業,一般都是非本人意願中斷就業。

三是雙方協商同意解除勞動合同。

用人單位和勞動者,不論是誰提出來,只要雙方協商一致,可以解除勞動合同。在這種情況下出現的失業,一般也都按非本人意願中斷就業對待。

熱點內容
咸豐法律援助在那 發布:2025-09-26 06:26:48 瀏覽:239
新勞動法關於 發布:2025-09-26 06:26:40 瀏覽:796
公交經營權撤回的法律責任 發布:2025-09-26 06:23:37 瀏覽:363
經濟法基本養老保險比例 發布:2025-09-26 06:19:17 瀏覽:511
法律事務經濟法 發布:2025-09-26 06:13:02 瀏覽:27
經濟法法的效力思維導圖 發布:2025-09-26 06:12:12 瀏覽:652
31日立法 發布:2025-09-26 06:04:45 瀏覽:506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法律碩士復試科目 發布:2025-09-26 06:04:10 瀏覽:142
兩個條例心得體會 發布:2025-09-26 05:44:59 瀏覽:892
經濟法反壟斷案件 發布:2025-09-26 05:31:57 瀏覽:3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