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條款大全 » 行政強製法是行政法

行政強製法是行政法

發布時間: 2021-02-22 20:52:39

『壹』 行政法與行政法規的關系是 A行政法與行政法規是效力不同的兩類規范性文件 B行政法是行政法規的淵源之一 C

行政法與行政法規的關系是效力不同的兩類規范性文件。
行政法是一個版法律部門,不權是具體的法典,由全國人大及常委會制定,一般稱某某法,其包括《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許可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強製法》等。
行政法規,是由國務院制定的,其效力低於行政法,一般稱某某條例

『貳』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強製法是行政法規嗎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強製法》不是行政法規,是法律。根據《立法法》的規定,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行使國家立法權,制定法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常務委員會通過的法律由國家主席簽署主席令予以公布。 國務院根據憲法和法律,制定行政法規,行政法規由總理簽署國務院令公布。

《立法法》
第七條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行使國家立法權。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定和修改刑事、民事、國家機構的和其他的基本法律。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制定和修改除應當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定的法律以外的其他法律;在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閉會期間,對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定的法律進行部分補充和修改,但是不得同該法律的基本原則相抵觸。

第八條 下列事項只能制定法律:
(一)國家主權的事項;

(二)各級人民代表大會、人民政府、人民法院和人民檢察院的產生、組織和職權;

(三)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特別行政區制度、基層群眾自治制度;

(四)犯罪和刑罰;

(五)對公民政治權利的剝奪、限制人身自由的強制措施和處罰;

(六)稅種的設立、稅率的確定和稅收徵收管理等稅收基本制度;

(七)對非國有財產的徵收、徵用;

(八)民事基本制度;

(九)基本經濟制度以及財政、海關、金融和外貿的基本制度;

(十)訴訟和仲裁製度;

(十一)必須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制定法律的其他事項。

第二十五條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通過的法律由國家主席簽署主席令予以公布。
第四十四條 常務委員會通過的法律由國家主席簽署主席令予以公布。

第六十五條 國務院根據憲法和法律,制定行政法規。
行政法規可以就下列事項作出規定:

(一)為執行法律的規定需要制定行政法規的事項;

(二)憲法第八十九條規定的國務院行政管理職權的事項。

第七十條 行政法規由總理簽署國務院令公布。
有關國防建設的行政法規,可以由國務院總理、中央軍事委員會主席共同簽署國務院、中央軍事委員會令公布。

第七十一條 行政法規簽署公布後,及時在國務院公報和中國政府法制信息網以及在全國范圍內發行的報紙上刊載。

在國務院公報上刊登的行政法規文本為標准文本。

『叄』 行政強製法的意義有哪些

行政強製法雖名為「行政強制」,但並不是強化行政權,而是要通過制度來規范、保障行政權力的行使,保護公民、法人和 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行政強制關繫到行政管理的效率,也關 繫到公民的人身權和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財產權。目前,正是我國經濟社會發生深刻變革的時期,行政立法既要保證政 府對經濟社會實施有效管理,為進一步深化改革開放提供良好 的秩序和環境,又要重視對政府的權力加以規范,切實維護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行政強製法旨在規范行政強 制措施和行政強制執行的設定與實施程序,促進和監督行政機 關依法履行職責,保護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因 此,它是一部規范政府權力、保護公民權利的重要法律。行政強製法的通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形成之後完善法律 體系的重大舉措,對促進依法行政和法治政府建設,培育和弘揚 社會主義法治精神,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1 )制定行政強製法,是在新的歷史起點上進一步完善中 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的重要舉措。2010年中國特色社會 主義法律體系已經形成。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立法工作面臨 的主要任務,是根據我國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各方面發展變化 的需要,不斷完善法律體系。制定行政強製法是我國社會主義 法律體系形成後,完善法律體系、不斷把我國社會主義立法事業 推向前進的重要舉措。行政法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的 重要組成部分,主要由一般行政法和部門行政法組成。一般行 政法是對行政行為進行集中、統一規范的法律,適用於所有行政 管理領域,我國已先後出台了行政處罰法、行政復議法、行政許可法等。行政強製法作為又一部重要的一般行政法出台,對行政強制這樣一項行政執法實踐中運用較為普遍的行政權力專門 進行規范,是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的進一步完善,意義重大、影響深遠。

(2)制定行政強製法,有利於促進依法行政水平、建設法治政府。依法治國是我國憲法的重要原則,關繫到我們國家的和 諧發展和長治久安。依法行政、建設法治政府是依法治國的關 鍵環節,既是重點,也是難點。以往,由於對行政強制沒有統一的法律規范,行政機關在執法過程中既存在濫用行政強制手段, 侵害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合法權益的情況,也存在行政機關強 制手段不足,執法力弱,對有些違法行為不能有效制止等問題, 這些都影響和制約了依法行政的整體水平,不利於建設法治政 府。行政強製法從規范和保障兩個方面,對行政強制的原則、設 定、程序和救濟作了全面規定,既從設定權和實施程序上對行政 強制權進行規范,預防並制裁執法人員濫用行政強制手段,保護 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又著重規范、保障政府有效 地實施行政管理,依法履行職責,提高行政管理效能和公共服務 水平,更好地維護公共利益和社會秩序。行政強製法注重兼顧公民權利和行政權力,對行政強制權 規范和保障並舉,確立了行政強制合法、適當、教育和強制相結 合、正當程序等基本原則,統一 了實施行政強制的基本規則,有 利於解決行政執法實踐中行政強制「亂」、「濫」和「軟」等突出問 題,為行政執法人員提供了法律依據,明確了執法界限,必將對 廣大行政機關更加合法、合理地實施行政強制,切實提高依法行 政水平,樹立良好政府形象,加快建設法治政府產生積極意義。

(3)制定行政強製法,有利於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法治精神。堅持以人為本、維護廣大人民群眾最基本利益是社會主義 法治精神的精髓。行政強製法是二部保護公民權利的法律。一 方面行政強製法要求行政機關依照法定職權,依法實施行政強 制,通過制裁違法行為,保護廣大人民群眾的合法權益。另一方 面也要求行政機關文明執法,防止行政強制權的濫用。

『肆』 《行政強製法》涉及到哪些機關單位

行政強制屬於行政法的范疇!它包括行政主體和行政相對人,行政相對人是指參與行政法律關系,對行政主體享有權利或承擔義務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行政主體,是指享有國家行政權,能以自己的名義行使行政權,並能獨立地承擔因此而產生的相應法律責任的組織。國家行政機關是最主要的行政主體,此外依照法定授權而獲得行政權的組織,也可以成為行政主體。 你這里所指的機關單位應該就是行政主體了。 那麼那些機關機構具有行政主體資格呢?具體說來,那些行政機關、機構、組織具有行政主體資格,我們把它分為中央機關與機構、地方機關與機構、以及非政府組織與個人三類來分析: 1、 中央機關與機構主要有六類: a.務院; b.務院組成部門,包括部委行署; c.務院直屬單位和特設機構 d.務院組成部門管理的機構 e.授權的內設機構,原則上內設機構沒有行政職權,但有些內設機構經過法律法規特別授權而享有了一定的行政職權,考試中常見的有專利評審委員會,它是知識產權局的內設機構,商標評審委員會是工商局的內設機構,公安部下屬的公安消防局,公安交管局以及公安邊防局是公安部的內設機構。 f.授權的議事協調機構 除了以上的六類,其他的國務院辦公機構、辦事機構、未經授權的內設機構、未經授權的議事協調機構,這時中央機關與機構,地方機關與機構也分為六類: a.級地方人民政府,包括縣級到省級人民政府。 b,縣以上政府各工作部門、直屬機構、特設機構,這里與中央工作部門、直屬機構、特設機構是一樣的,基本上中央有什麼部門,地方也有什麼部門,這里要注意的是定語,必須是縣級以上,鄉鎮人民政府是沒有工作部門、直屬機構、特設機構的,鄉鎮人民政府沒有工作部門。 c.種派出機關,具有準政府的地位,包括省級人民政府派出的地區行政公署,縣級人民政府派出的區公所及縣級政府或市轄區人民政府派出的街道辦事處。 d.央機關或機構依法設立的分支機構 e.授權的派出機構、內設機構,包括派出所,公安所,稅務所, f.定條件下的綜合執法機構,根據行政處罰法規定和組建的綜合執法機構 除以上六類之外,其他的地方政府辦公機構、辦事機構、未經授權的內設機構、派出機構以及未經授權的議事協調機構都不具有行政主體的資格。第三大類是非政府組織和個人,非政府組織經過授權可以成為行政主體,包括四類: a.授權的企業組織,如鐵路運輸企業,郵政企業,電信企業等公用事業企業。 b.授權的事業單位。 c.授權的社會團體,如行業協會。 d.授權的村民委員會和居民委員會。 以上四類組織可以根據授權獲得行政主體資格,這里必須是授權,僅僅委託不產生主體資格的取得。 所以,我們可以看出,凡是具有行政主體資格的機關,機構,組織,都可以涉及到行政強制中。

『伍』 行政強製法 有哪些新規定

公權當有界 強制需謹慎--聚焦行政強製法六大亮點

1.行政強制措施由法律設定
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是否可以設定行政強制措施,是規范行政強制的首要問題。規范行政強制權的設定是主要立法目的之一。行政強製法第九條規定,行政強制措施的種類:(一)限制公民人身自由;(二)查封場所、設施或者財物;(三)扣押財物;(四)凍結存款、匯款;(五)其他行政強制措施。
行政強製法規定,行政強制措施由法律設定。尚未制定法律,且屬於國務院行政管理職權事項的,行政法規可以設定除本法第九條第一項、第四項和應當由法律規定的行政強制措施以外的其他行政強制措施。尚未制定法律、行政法規,且屬於地方性事務的,地方性法規可以設定本法第九條第二項、第三項的行政強制措施。法律、法規以外的其他規范性文件不得設定行政強制措施。
行政強製法還規定,法律對行政強制措施的對象、條件、種類作了規定的,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不得作出擴大規定。法律中未設定行政強制措施的,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不得設定行政強制措施。但是,法律規定特定事項由行政法規規定具體管理措施的,行政法規可以設定除本法第九條第一項、第四項和應當由法律規定和行政強制措施以外的其他行政強制措施。

2.行政強制權不得委託
為治理行政執法主體「多」「亂」的問題,使得如城管、文化執法大隊等相對集中行使行政處罰權的部門應運而生。
行政強製法規定,行政強制措施由法律、法規規定的行政機關在法定職權范圍內實施。行政強制措施權不得委託。行政強制措施應當由行政機關具備資格的行政執法人員實施,其他人員不得實施。
同時,行政強製法還規定,查封、扣押應當由法律、法規規定的行政機關實施,其他任何行政機關或者組織不得實施。凍結存款、匯款應當由法律規定的行政機關實施,不得委託給其他行政機關或者組織;其他任何行政機關或者組織不得凍結存款、匯款。

3.實施限制人身自由強制措施不得超期限
規范行政強制措施的實施程序,用一道道嚴密的程序來約束行政機關,是這部法律的重要內容。
行政強製法規定,實施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強制措施不得超過法定期限。實施行政強制措施的目的已經達到或者條件已經消失,應當立即解除。當場告知或者實施行政強制措施後立即通知當事人家屬實施行政強制措施的行政機關、地點和期限。
法律規定,情況緊急,需要當場實施行政強制措施的,行政執法人員應當在二十四小時內向行政機關負責人報告,並補辦批准手續。行政機關負責人認為不應當採取行政強制措施的,應當立即解除。在緊急情況下當場實施行政強制措施的,在返回行政機關後,立即向行政機關負責人報告並補辦批准手續。
行政強製法第十八條規定了實施行政強制措施應當遵守的規定,如實施前須向行政機關負責人報告並經批准;由兩名以上行政執法人員實施;出示執法身份證件;通知當事人到場;當場告知當事人採取行政強制措施的理由、依據以及當事人依法享有的權利、救濟途徑等。

4.實施強制執行不得「夜襲」
綜觀行政強製法,很多條文採用禁止性規定體現以人為本的立法理念。
法律規定,不得查封、扣押與違法行為無關的場所、設施或者財物;不得查封、扣押與違法行為無關的場所、設施或者財物;不得查封、扣押公民個人及其所扶養家屬的生活必需品。當事人的場所、設施或者財物已被其他國家機關依法查封的,不得重復查封。
法律規定,行政機關不得在夜間或者法定節假日實施行政強制執行。但是,情況緊急的除外。行政機關不得對居民生活採取停止供水、供電、供熱、供燃氣等方式迫使當事人履行相關行政決定。

5.堅持教育與強制相結合原則
「行政強制立法的目的不是強化行政強制,而是減少行政強制。」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行政法室相關負責人表示,「行政強製法在程序設計上,始終貫徹教育與強制相結合的原則。」
法律規定,違法行為情節顯著輕微或者沒有明顯社會危害的,可以不採取行政強制措施。行政機關作出強制執行決定前,應當事先催告當事人履行義務。
法律還規定,實施行政強制執行,行政機關可以在不損害公共利益和他人合法權益的情況下,與當事人達成執行協議。執行協議應當履行。當事人不履行執行協議的,行政機關應當恢復強制執行。
法律也為違法建築當事人自行拆除違建提供了時機和餘地。法律規定,對違法的建築物、構築物、設施等需要強制拆除的,應當由行政機關予以公告,限期當事人自行拆除。當事人在法定期限內不申請行政復議或者提起行政訴訟,又不拆除的,行政機關可以依法強制拆除。

6.為受害人提供全面的權利救濟途徑
行政強製法為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受到行政強制權侵害時,規定了全面的救濟途徑。
法律規定,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不得利用行政強制權為單位或者個人謀取利益。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對行政機關實施行政強制,享有陳述權、申辯權;因行政機關違法實施行政強制受到損害的,有權依法要求賠償。
行政機關強制執行,法律規定,在執行中或者執行完畢後,據以執行的行政決定被撤銷、變更,或者執行錯誤的,應當恢復原狀或者退還財物;不能恢復原狀或者退還財物的,依法給予賠償。

『陸』 根椐行政法強制規定,屬於行政強制執行方式的是哪些

請參見行政強製法的規定:
第九條行政強制措施的種類:

(一)限制公民人身自由;

(二)查封場所、設施或者財物;

(三)扣押財物;

(四)凍結存款、匯款;

(五)其他行政強制措施。

『柒』 行政法與行政法規是一個概念嗎

行政來法與行政法規非一回源事。行政法是一個法律部門,不是具體的法典,由全國人大及常委會制定,一般稱某某法,其包括《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許可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強製法》等,而行政法規,是由國務院制定的,其效力低於行政法,一般稱某某條例!

行政法與行政法規因制定的主體不同,所以無權直接修改不屬於自己制定的法規,只能撤銷與其相抵觸的法規!

『捌』 行政強製法8條包含了行政法的什麼原則

平衡原則、比例原則、行政強製法定原則、教育與強制相結合原則、正當法律程序原則和救濟原則。

『玖』 行政強製法的立法意義有哪些

行政強製法雖名為「行政強制」,但並不是強化行政權,而 是要通過制度來規范、保障行政權力的行使,保護公民、法人和 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行政強制關繫到行政管理的效率,也關 繫到公民的人身權和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財產權。目前,正是我國經濟社會發生深刻變革的時期,行政立法既要保證政 府對經濟社會實施有效管理,為進一步深化改革開放提供良好 的秩序和環境,又要重視對政府的權力加以規范,切實維護公 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行政強製法旨在規范行政強 制措施和行政強制執行的設定與實施程序,促進和監督行政機 關依法履行職責,保護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因 此,它是一部規范政府權力、保護公民權利的重要法律。行政強 製法的通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形成之後完善法律 體系的重大舉措,對促進依法行政和法治政府建設,培育和弘揚 社會主義法治精神,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具 有十分重要的意義。(1 )制定行政強製法,是在新的歷史起點上進一步完善中 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的重要舉措。2010年中國特色社會 主義法律體系已經形成。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立法工作面臨 的主要任務,是根據我國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各方面發展變化 的需要,不斷完善法律體系。制定行政強製法是我國社會主義 法律體系形成後,完善法律體系、不斷把我國社會主義立法事業 推向前進的重要舉措。行政法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的 重要組成部分,主要由一般行政法和部門行政法組成。一般行 政法是對行政行為進行集中、統一規范的法律,適用於所有行政 管理領域,我國已先後出台了行政處罰法、行政復議法、行政許 可法等。行政強製法作為又一部重要的一般行政法出台,對行 政強制這樣一項行政執法實踐中運用較為普遍的行政權力專門 進行規范,是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 的進一步完善,意義重大、影響深遠。(2)制定行政強製法,有利於促進依法行政水平、建設法治 政府。依法治國是我國憲法的重要原則,關繫到我們國家的和 諧發展和長治久安。依法行政、建設法治政府是依法治國的關 鍵環節,既是重點,也是難點。以往,由於對行政強制沒有統一的法律規范,行政機關在執法過程中既存在濫用行政強制手段, 侵害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合法權益的情況,也存在行政機關強 制手段不足,執法力弱,對有些違法行為不能有效制止等問題, 這些都影響和制約了依法行政的整體水平,不利於建設法治政 府。行政強製法從規范和保障兩個方面,對行政強制的原則、設 定、程序和救濟作了全面規定,既從設定權和實施程序上對行政 強制權進行規范,預防並制裁執法人員濫用行政強制手段,保護 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又著重規范、保障政府有效 地實施行政管理,依法履行職責,提高行政管理效能和公共服務 水平,更好地維護公共利益和社會秩序。行政強製法注重兼顧公民權利和行政權力,對行政強制權 規范和保障並舉,確立了行政強制合法、適當、教育和強制相結 合、正當程序等基本原則,統一 了實施行政強制的基本規則,有 利於解決行政執法實踐中行政強制「亂」、「濫」和「軟」等突出問 題,為行政執法人員提供了法律依據,明確了執法界限,必將對 廣大行政機關更加合法、合理地實施行政強制,切實提高依法行 政水平,樹立良好政府形象,加快建設法治政府產生積極意義。(3)制定行政強製法,有利於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法治精 神。堅持以人為本、維護廣大人民群眾最基本利益是社會主義 法治精神的精髓。行政強製法是二部保護公民權利的法律。一 方面行政強製法要求行政機關依照法定職權,依法實施行政強 制,通過制裁違法行為,保護廣大人民群眾的合法權益。另一方 面也要求行政機關文明執法,防止行政強制權的濫用。

『拾』 行政強製法哪些具體規定體現了適當原則

《行政強製法》第五條抄規定:「行政強制的設定和實施,應當適當,採用非強制手段可以達到行政管理目的的,不得設定和實施行政強制。」

適當原則是行政法上的比例原則在《行政強製法》中的運用,不僅適用於行政強制的設定,還適用於行政強制的實施。適當原則強調行政強制應當作為行政執法的最後手段,採用非強制手段可以達到行政管理目的的,不得設定和實施行政強制。換言之,只有在採取其他任何手段都無法達到目的時,才可以採取行政強制。設定和實施行政強制都必須滿足「最後手段」的標准,任何有權機關在設定和實施行政強制時均應受到適當原則的約束。

行政強制只是促使當事人履行法定義務的一種手段,不是目的。工商行政管理機關在執法過程中,如果能通過指導、鼓勵、協商等手段實現管理目標,就不應採用強制手段。這與教育與強制相結合原則的要求是一致的。

熱點內容
法院被執行人什麼意思 發布:2025-09-25 23:02:20 瀏覽:611
當法官的原因 發布:2025-09-25 23:01:33 瀏覽:929
2014年二級建造師法規教材 發布:2025-09-25 23:01:30 瀏覽:621
新舊勞動法內容 發布:2025-09-25 22:40:09 瀏覽:120
廈門戶籍管理條例 發布:2025-09-25 22:40:07 瀏覽:615
有關人事需要了解的勞動法內容 發布:2025-09-25 22:27:10 瀏覽:1
路橋司法拍賣 發布:2025-09-25 22:26:29 瀏覽:340
定海針律師 發布:2025-09-25 22:18:50 瀏覽:890
通過微信公眾號普及法律知識 發布:2025-09-25 22:08:07 瀏覽:850
初一政治手抄報關於法律知識 發布:2025-09-25 22:04:07 瀏覽:6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