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法與行政許可
1. 行政法包括哪些法
行政法包括的法律如下:
1、《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
2、《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
3、《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徵收管理法》;
4、《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監察法》;
5、《中華人民共和國審計法》;
6、《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復議法》;
7、《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
8、《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賠償法》。
行政法的法律體系:
1、行政立法:包括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等;
2、行政執法:涉及行政處罰法、行政強製法、行政許可法等;
3、行政訴訟法:規定了行政訴訟的程序和原則;
4、行政監察法:涉及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的監督檢查;
5、行政程序法:規定了行政機關在行政管理活動中應遵循的程序規則。
綜上所述,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行政法體系由《行政處罰法》、《治安管理處罰法》、《稅收徵收管理法》、《行政監察法》、《審計法》、《行政復議法》、《行政訴訟法》以及《國家賠償法》等八部重要法律構成,共同規范行政機關的職權行使與公民、法人的相應權利義務,確保行政活動的合法性與效率。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
第六十五條
國務院根據憲法和法律,制定行政法規。行政法規可以就下列事項作出規定:(一)為執行法律的規定需要制定行政法規的事項;(二)憲法第八十九條規定的國務院行政管理職權的事項。應當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制定法律的事項,國務院根據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的授權決定先制定的行政法規,經過實踐檢驗,制定法律的條件成熟時,國務院應當及時提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制定法律。
2. 行政法中的什麼情況需要一般許可與特別許可
行政許可以許可的范圍為標准,分為一般許可和特殊許可。行政法中的一下情況需要一般許可與特別許可:
一般許可是指對符合法定條件的申請人直接發放許可證,無特殊限制的許可,如申請駕駛執照的許可。
特殊許可是指除符合一般許可的條件外,對申請人還規定有特別限制的許可,又稱特許。
特許是行政機關代表國家向被許可人授予某種權力或者對有限資源進行有效配置的管理方式。主要適用於有限自然資源的開發利用、有限公共資源的配置、直接關系公共利益的壟斷性企業的市場准入。如計程車經營許可、排污許可等。
特許有二個主要特徵:一是相對人取得特許後,一般應依法支付一定的費用,所取得的特許可以轉讓、繼承;二是特許一般有數量限制,往往通過公開招標、拍賣等公開、公平的方式決定是否授予特許。
(2)行政法與行政許可擴展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許可法》中有關內容的規定
第三十四條 行政機關應當對申請人提交的申請材料進行審查。
申請人提交的申請材料齊全、符合法定形式,行政機關能夠當場作出決定的,應當當場作出書面的行政許可決定。
根據法定條件和程序,需要對申請材料的實質內容進行核實的,行政機關應當指派兩名以上工作人員進行核查。
第三十五條 依法應當先經下級行政機關審查後報上級行政機關決定的行政許可,下級行政機關應當在法定期限內將初步審查意見和全部申請材料直接報送上級行政機關。上級行政機關不得要求申請人重復提供申請材料。
第三十六條 行政機關對行政許可申請進行審查時,發現行政許可事項直接關系他人重大利益的,應當告知該利害關系人。申請人、利害關系人有權進行陳述和申辯。行政機關應當聽取申請人、利害關系人的意見。
第三十七條 行政機關對行政許可申請進行審查後,除當場作出行政許可決定的外,應當在法定期限內按照規定程序作出行政許可決定。
第三十八條 申請人的申請符合法定條件、標準的,行政機關應當依法作出准予行政許可的書面決定。
行政機關依法作出不予行政許可的書面決定的,應當說明理由,並告知申請人享有依法申請行政復議或者提起行政訴訟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