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條款大全 » 民事訴訟法第260條仲裁

民事訴訟法第260條仲裁

發布時間: 2021-02-22 23:08:32

㈠ 《民事訴訟法》第260條第一款第二項中「由於其他不屬於被申請人負責的原因未能陳述意見的」包含哪些情形

您的 里也是俠義的 ,建議 您 能從立法的原則和價值趨向上去理解立法的 本意!

㈡ 國內仲裁裁決有哪些情形不予執行

如法存證的如法君認為:被申請人提出證據證明仲裁裁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經專人民法院組成合議庭審查核實,屬裁定不予執行:
(一)當事人在合同中沒有訂有仲裁條款或者事後沒有達成書面仲裁協議的;
(二)裁決的事項不屬於仲裁協議的范圍或者仲裁機構無權仲裁的;
(三)仲裁庭的組成或者仲裁的程序違反法定程序的;
(四)裁決所根據的證據是偽造的;
(五)對方當事人向仲裁機構隱瞞了足以影響公正裁決的證據的;
(六)仲裁員在仲裁該案時有貪污受賄,徇私舞弊,枉法裁決行為的。
人民法院認定執行該裁決違背社會公共利益的,裁定不予執行。
仲裁裁決被人民法院裁定不予執行的,當事人可以根據雙方達成的書面仲裁協議重新申請仲裁,也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訴。

㈢ 撤銷仲裁裁決有哪些情形

如法存證的如法君認為:
當事人提出證據證明裁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版以向仲裁委員會所在地的權中級人民法院申請撤銷裁決:
(一)沒有仲裁協議的;
(二)裁決的事項不屬於仲裁協議的范圍或者仲裁委員會無權仲裁的;
(三)仲裁庭的組成或者仲裁的程序違反法定程序的;
(四)裁決所根據的證據是偽造的;
(五)對方當事人隱瞞了足以影響公正裁決的證據的;
(六)仲裁員在仲裁該案時有索賄受賄,徇私舞弊,枉法裁決行為的。
人民法院經組成合議庭審查核實仲裁裁決有以上情形之一的,裁定撤銷。人民法院認定該裁決違背社會公共利益的,應當裁定撤銷。
當事人申請撤銷裁決的,應當自收到裁決書之日起六個月內提出。

㈣ 裁決書被依法撤銷後怎樣確定補償時點

《仲裁法》有7個條款涉及撤銷程序,其主要內容為:

1.分別國內仲裁裁決與涉外仲裁裁決,規定不同的撤銷仲裁裁決的事由,賦予國際仲裁以優惠的待遇。

根據《仲裁法》第58條,撤銷國內仲裁裁決的事由為:

(1)沒有仲裁協議的;

(2)裁決的事項不屬於仲裁協議的范圍或者仲裁委員會無權仲裁的;

(3)仲裁庭的組成或者仲裁的程序違反法定程序的;

(4)裁決所根據的證據是偽造的;

(5)對方當事人隱瞞了足以影響公正裁決的證據的;

(6)仲裁員在仲裁該案時有索賄受賄,徇私舞弊,枉法裁決行為的;

(7)法院認定裁決違背社會公共利益的。

上述事由中,第1-3項,屬程序審查的范疇;第4-5項,屬實體問題;第6項涉及仲裁員道德行為准則及實體問題;第7項則是公共秩序的內容。公共秩序的概念並不明確,在適用上具有極大的靈活性和不確定性,它既包括程序方面的內容,也牽涉實體范疇。從這一規定來看,法院在撤銷國內仲裁裁決時審查的范圍還是比較廣泛的。

依照《仲裁法》第70條,撤銷涉外仲裁裁決的事由規定在《民事訴訟法》第260條,具體為:

(1)當事人在合同中沒有訂有仲裁條款或者事後沒有達成書面仲裁協議的;

(2)被申請人沒有得到指定仲裁員或者進行仲裁程序的通知,或者由於其他不屬於被申請人負責的原因未能陳述意見的;

(3)仲裁庭的組成或者仲裁的程序與仲裁規則不符的;

(4)裁決的事項不屬於仲裁協議的范圍或者仲裁機構無權仲裁的。

此外,涉外仲裁裁決違反公共利益的,也是一項撤銷事由。從上述規定來看,法院對涉外仲裁裁決一般只進行程序審查,而不審查裁決書的實體。

《仲裁法》的這一作法與國際社會的普遍實踐是接近的。

2.在撤銷程序中,引入重新仲裁製度。

《仲裁法》第61條確立了重新仲裁製度,法院受理撤銷裁決的申請後,認為可以由仲裁庭重新仲裁的,通知仲裁庭在一定的期限內重新仲裁,並裁定中止撤銷程序;仲裁庭拒絕重新仲裁的,法院應當裁定恢復撤銷程序。重新仲裁製度是仲裁裁決的救濟制度,通過這一制度,給予了仲裁庭完善仲裁程序的機會;通過重新仲裁,可以有針對性地消除仲裁程序上的瑕疵,較為經濟地彌補仲裁程序的缺陷和不足。重新仲裁製度,既體現了當今司法機關在監督仲裁中給予仲裁機構和仲裁庭愈多司法支持的普遍趨勢,同時也反映了在解決社會糾紛上追求效率、合理分配以及防止社會資源浪費這一理念。

3.明確限定了當事人提起撤銷裁決申請的時間。

當事人在提起撤銷仲裁裁決申請中,行使的撤銷權,其性質為一種具有破壞性的權利。為了盡快確定當事人間的法律關系,應當對當事人行使撤銷權的期間予以限制,如不按期提起,則是權利的「睡眠者」,法律也無保護的必要。凡採納撤銷制度的國家,對當事人提起撤銷之訴的時間均有限制,如美國聯邦仲裁法為3個月(自當事人收到仲裁裁決之日起算)。《仲裁法》對當事人提出撤銷仲裁裁決申請的期間作了規定,根據《仲裁法》第59條,當事人申請撤銷裁決的,應當自收到裁決書之日起6個月內提出。

4.管轄的法院與法院的處理。

依據《仲裁法》第58條,撤銷仲裁裁決申請時,法院應分別情形予以處理。根據《仲裁法》第60條和第61條的規定,對當事人提起的撤銷申請,法院可以區別情形,作出下述4種裁定:

(1)裁定撤銷裁決。當事人在《仲裁法》第59條規定的期間內提起撤銷申請,且當事人提出證據證明仲裁裁決具有《仲裁法》第58條(在國內仲裁裁決中)或第70條(在涉外仲裁裁決中)規定的情形的,法院裁定撤銷仲裁裁決。

(2)裁定駁回申請。當事人提起的撤銷仲裁裁決申請不滿足《仲裁法》的有關規定的,法院應裁定駁回當事人的申請。

(3)裁定中止撤銷程序。法院受理撤銷裁決的申請後,認為可以由仲裁庭重新仲裁的,通知仲裁庭在一定期限內重新仲裁,裁定中止撤銷程序。對於何種情形下可以重新仲裁以及如何重新仲裁,《仲裁法》未有規定,有待司法實踐和仲裁實踐進一步完善。

(4)裁定恢復撤銷程序。法院通知仲裁庭重新仲裁後,仲裁庭拒絕仲裁的,法院應當裁定恢復撤銷程序。

根據《仲裁法》第59條,法院應當在受理撤銷裁決申請之日起兩個月內作出撤銷裁決或者駁回申請的裁定。

5.對法院作出撤銷裁決或駁回當事人申請裁定的救濟。

依照最高人民法院1997年4月23日發布的《關於人民法院裁定撤銷仲裁裁決或駁回當事人申請後能否上訴問題的批復》(法復〖1997〗5號〕,對法院作出的撤銷仲裁裁決和駁回當事人申請的裁定,當事人無權上訴。根據《仲裁法》第9條,裁決被法院裁定撤銷的,當事人就該糾紛可以根據雙方重新達成的仲裁協議申請仲裁,也可以向法院起訴。

㈤ 撤銷仲裁裁決和不予執行仲裁裁決的區別

1兩者的相同之處,主要體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1)性質相同。從其性質上來版看,兩者並權不是仲裁程序中的正常程序制度,而是在仲裁程序完畢之後,對仲裁裁決之不公正予以糾正的非正常制度,它既是對當事人權利的救濟制度,同時也是對仲裁裁決予以監督的制度。
(2)行使權利的主體相同。雖然撤銷仲裁裁決制度與不予執行仲裁裁決制度是兩個不同的制度,但是,行使撤銷權與不予執行權的主體是一致的,即都是由人民法院行使。
(3)對當事人的後果相同。法院基於當事人的申請對仲裁裁決予以審查,作出撤銷或者不予執行的裁定後,對當事人產生相同的法律後果,即依據仲裁裁決享有權利的當事人的實體權利無法實現。當事人只能向人民法院起訴或者重新達成仲裁協議後申請仲裁。
(4)撤銷與不予執行涉外仲裁裁決的情形相同。對於涉外仲裁裁決而言,人民法院對其撤銷或者不予執行的法定情形均是《民事訴訟法》第260條的規定。2撤銷仲裁裁決制度與不予執行仲裁裁決制度的區別,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1)撤銷與不予執行國內仲裁裁決的法定情形不同。(2)申請的主體不同。

㈥ 如何申請撤銷仲裁裁決

由於仲裁採取的是一裁終局制,裁決書自作出之日起即發生法律效力。但仲裁也難免會有不公正、不合法的裁決,這個時候能採取的救濟方式就是申請撤銷仲裁裁決。
1.仲裁裁決撤銷申請的受理法院
《仲裁法》第58條規定,符合法定條件的,當事人可以向仲裁委員會所在地的中級人民法院申請撤銷裁決。
2.應當撤銷仲裁裁決的情形:
(1)沒有仲裁協議的;
(2)裁決的事項不屬於仲裁協議的范圍或者仲裁委員會無權仲裁的;
(3)仲裁庭的組成或者仲裁的程序違反法定程序的;
(4)裁決所根據的證據是偽造的;
(5)對方當事人隱瞞了足以影響公正裁決的證據的;
(6)仲裁員在仲裁該案時有索賄受賄,徇私舞弊,枉法裁決行為的;
(7)人民法院認定該裁決違背社會公共利益的。
另外,可申請撤銷涉外仲裁的情形是民事訴訟法第260條第1款規定的情形,分別是:(1)當事人在合同中沒有訂有仲裁條款或者事後沒有達成書面仲裁協議的;(2)被申請人沒有得到指定仲裁員或者進行仲裁程序的通知,或者由於其他不屬於被申請人負責的原因未能陳述意見的;(3)仲裁庭的組成或者仲裁的程序與仲裁規則不符的;(4)裁決的事項不屬於仲裁協議的范圍或者仲裁機構無權仲裁的。
3.時效問題
《仲裁法》第59條規定, 當事人申請撤銷裁決的,應當自收到裁決書之日起六個月內提出。第60條規定, 人民法院應當在受理撤銷裁決申請之日起兩個月內作出撤銷裁決或者駁回申請的裁定。
4.處理結果
對撤銷仲裁的申請,人民法院有以下三種處理方式:
(1)駁回申請。經審查,人民法院認為裁決不符合法定撤銷情形之一的可以作出駁回申請的裁定;
(2)撤銷裁決。經審查,人民法院認為裁決符合法定撤銷情形之一的,可作出撤銷裁決的裁定;
(3)人民法院受理撤銷裁決的申請後,認為可以由仲裁庭重新仲裁的,通知仲裁庭在一定期限內重新仲裁,並裁定中止撤銷程序。仲裁庭拒絕重新仲裁的,人民法院應當裁定恢復撤銷程序。
5.特別規定
(1)《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我國仲裁機構作出的仲裁裁決能否部分撤銷問題的批復》中答復:我國仲裁機構作出的仲裁裁決,如果裁決事項超出當事人仲裁協議約定的范圍,或者不屬當事人申請仲裁的事項,並且上述事項與仲裁機構作出裁決的其他事項是可分的,人民法院可以基於當事人的申請,在查清事實後裁定撤銷該超裁部分。
(2)《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人民法院撤銷涉外仲裁裁決有關事項的通知》中對人民法院撤銷我國涉外仲裁裁決建立報告制度,要求:凡一方當事人按照仲裁法的規定向人民法院申請撤銷我國涉外仲裁裁決,如果人民法院經審查認為涉外仲裁裁決具有民事訴訟法第二百六十條第一款規定的情形之一的,在裁定撤銷裁決或通知仲裁重新仲裁之前,須報請本轄區所屬高級人民法院進行審查。如果高級人民法院同意撤銷裁決或通知仲裁庭重新仲裁,應將其審查意見報最高人民法院。待最高人民法院答復後,方可裁定撤銷裁決或通知仲裁庭重新仲裁。

㈦ 如何申請撤銷仲裁裁決

沒有仲裁協議的; 裁決的事項不屬於仲裁協議的范圍或者仲裁委員會無權仲裁的; 仲裁專庭屬的組成或者仲裁的程序違反法定程序的; 裁決所根據的證據是偽造的; 對方當事人隱瞞了足以影響公正裁決的證據的; 仲裁員在仲裁該案時有索賄受賄,徇私舞弊,枉法裁決行為的。

㈧ 仲裁協議具有什麼樣的法律效力

當事人自願將他們之間爭議提交仲裁解決的仲裁協議一旦簽訂,就具有了法律效力,對雙方當事人均有約束力。具體地說,仲裁協議的法律效力主要表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一、仲裁協議對當事人的約束性。

仲裁協議對當事人的約束性一方面是指仲裁協議一旦依法成立,就產生了約束當事人就特定爭議向法院起訴的權利,而承擔了不得向法院起訴的義務。另一方面,任何一方原則上都只能就仲裁協議所規定的事項提交仲裁,而對任何超出仲裁協議范圍以外的事項,對方當事人都有權自由決定是否承認和參與涉及該項爭議的仲裁,有權對仲裁庭就該項爭議所進行的仲裁提出異議。而且,在仲裁庭即使就該項爭議作出裁決後,也還有權以有關事項超出仲裁協議的范圍為由而拒絕履行該項裁決規定的義務。

二、仲裁協議對仲裁機構和仲裁員的授權性。

仲裁員或仲裁機構取得受理案件的管轄權,來自於當事人間訂立的有效的仲裁協議。因此,仲裁協議指明了發生爭議後由何仲裁機構和仲裁員進行仲裁的授權。如果無仲裁協議或仲裁協議無效,則當事人不得將該爭議提交仲裁,仲裁機構也無權受理該項爭議。任何一方當事人都可以基於不存在一個有效的仲裁協議為理由對有關仲裁機構的管轄權提出抗辯。仲裁協議對仲裁機構和仲裁員的授權性還表現在仲裁機構的受案范圍受到仲裁協議的嚴格限制。仲裁機構只能受理當事人在仲裁協議中約定提出的爭議事項。對於任何超出仲裁協議范圍的事項仲裁機構無權過問。即使仲裁機構就這些事項作出裁決,有關當事人也可以拒絕履行,而被申請強制執行裁決的法院也可能以仲裁庭越權為由拒絕承認和執行該裁決。

三、仲裁協議對法院管轄權的排斥性。

我國《仲裁法》第5條規定:「當事人達成仲裁協議,一方向人民法院起訴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但仲裁協議無效的除外。」也就是說,雙方當事人如果訂立有效的仲裁協議,就必須受其約束。協議范圍內所發生的爭議必須以仲裁方式解決,任何一方當事人隨意撤消已成立的仲裁協議而向法院起訴,法院也不應受理有仲裁協議的仲裁案件。如果—方當事人違反協議,向法院起訴,對方可根據仲裁協議要求法院停止訴訟程序,把有關爭議的案件移交選定的仲裁機構審理。

四、仲裁協議的執行依據性。

仲裁協議不僅是仲裁庭受理爭議案件的基礎,同時也是勝訴方要求法院強制執行裁決不可缺少的依據。法院在強制執行仲裁裁決時,一般都需要申請強制執行的當事人提交仲裁協議,否則不予執行。我國《民事訴訟法》第260條規定了仲裁裁決裁定不予執行幾種情況,其中包括「當事人在合同中未訂有仲裁條款或者事後沒有達成書面仲裁協議的」。由此可見,仲裁協議不但是仲裁機構取得對爭議案件管轄權的依據,也是法院承認與執行仲裁裁決不可缺少的依據。

㈨ 如何申請撤銷仲裁裁決求解

由於仲裁採取的是一裁終局制,裁決書自作出之日起即發生法律效力。但仲裁也難免會有不公正、不合法的裁決,這個時候能採取的救濟方式就是申請撤銷仲裁裁決。
1.仲裁裁決撤銷申請的受理法院
《仲裁法》第58條規定,符合法定條件的,當事人可以向仲裁委員會所在地的中級人民法院申請撤銷裁決。
2.應當撤銷仲裁裁決的情形:
(1)沒有仲裁協議的;
(2)裁決的事項不屬於仲裁協議的范圍或者仲裁委員會無權仲裁的;
(3)仲裁庭的組成或者仲裁的程序違反法定程序的;
(4)裁決所根據的證據是偽造的;
(5)對方當事人隱瞞了足以影響公正裁決的證據的;
(6)仲裁員在仲裁該案時有索賄受賄,徇私舞弊,枉法裁決行為的;
(7)人民法院認定該裁決違背社會公共利益的。
另外,可申請撤銷涉外仲裁的情形是民事訴訟法第260條第1款規定的情形,分別是:(1)當事人在合同中沒有訂有仲裁條款或者事後沒有達成書面仲裁協議的;(2)被申請人沒有得到指定仲裁員或者進行仲裁程序的通知,或者由於其他不屬於被申請人負責的原因未能陳述意見的;(3)仲裁庭的組成或者仲裁的程序與仲裁規則不符的;(4)裁決的事項不屬於仲裁協議的范圍或者仲裁機構無權仲裁的。
3.時效問題
《仲裁法》第59條規定, 當事人申請撤銷裁決的,應當自收到裁決書之日起六個月內提出。第60條規定, 人民法院應當在受理撤銷裁決申請之日起兩個月內作出撤銷裁決或者駁回申請的裁定。
4.處理結果
對撤銷仲裁的申請,人民法院有以下三種處理方式:
(1)駁回申請。經審查,人民法院認為裁決不符合法定撤銷情形之一的可以作出駁回申請的裁定;
(2)撤銷裁決。經審查,人民法院認為裁決符合法定撤銷情形之一的,可作出撤銷裁決的裁定;
(3)人民法院受理撤銷裁決的申請後,認為可以由仲裁庭重新仲裁的,通知仲裁庭在一定期限內重新仲裁,並裁定中止撤銷程序。仲裁庭拒絕重新仲裁的,人民法院應當裁定恢復撤銷程序。
5.特別規定
(1)《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我國仲裁機構作出的仲裁裁決能否部分撤銷問題的批復》中答復:我國仲裁機構作出的仲裁裁決,如果裁決事項超出當事人仲裁協議約定的范圍,或者不屬當事人申請仲裁的事項,並且上述事項與仲裁機構作出裁決的其他事項是可分的,人民法院可以基於當事人的申請,在查清事實後裁定撤銷該超裁部分。
(2)《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人民法院撤銷涉外仲裁裁決有關事項的通知》中對人民法院撤銷我國涉外仲裁裁決建立報告制度,要求:凡一方當事人按照仲裁法的規定向人民法院申請撤銷我國涉外仲裁裁決,如果人民法院經審查認為涉外仲裁裁決具有民事訴訟法第二百六十條第一款規定的情形之一的,在裁定撤銷裁決或通知仲裁重新仲裁之前,須報請本轄區所屬高級人民法院進行審查。如果高級人民法院同意撤銷裁決或通知仲裁庭重新仲裁,應將其審查意見報最高人民法院。待最高人民法院答復後,方可裁定撤銷裁決或通知仲裁庭重新仲裁。

熱點內容
法院被執行人什麼意思 發布:2025-09-25 23:02:20 瀏覽:611
當法官的原因 發布:2025-09-25 23:01:33 瀏覽:929
2014年二級建造師法規教材 發布:2025-09-25 23:01:30 瀏覽:621
新舊勞動法內容 發布:2025-09-25 22:40:09 瀏覽:120
廈門戶籍管理條例 發布:2025-09-25 22:40:07 瀏覽:615
有關人事需要了解的勞動法內容 發布:2025-09-25 22:27:10 瀏覽:1
路橋司法拍賣 發布:2025-09-25 22:26:29 瀏覽:340
定海針律師 發布:2025-09-25 22:18:50 瀏覽:890
通過微信公眾號普及法律知識 發布:2025-09-25 22:08:07 瀏覽:850
初一政治手抄報關於法律知識 發布:2025-09-25 22:04:07 瀏覽:6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