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條款大全 » 行政訴訟法主體

行政訴訟法主體

發布時間: 2021-02-25 04:46:06

⑴ 行政訴訟的被告主體可以是哪些

行政機關在沒有法律、法規或者規章規定的情況下,授權其內設機構、版派出機構或者其權他組織行使行政職權的,應當視為委託。當事人不服提起訴訟的,應當以該行政機關為被告。

行政法主體與行政法律關系主體的區別是什麼

行政法主體是用行政法規范來調整的,而行政法律關系是行政行為過程中回產生的權利義務關系。答

⑶ 行政訴訟的被告主體可以是那些

《行政訴訟法
第二十五條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的,作出具體行政行為的行政機關是被告。
經復議的案件,復議機關決定維持原具體行政行為的,作出原具體行政行為的行政機關是被告;復議機關改變原具體行政行為的,復議機關是被告。
兩個以上行政機關作出同一具體行政行為的,共同作出具體行政行為的行政機關是共同被告。 由法律、法規授權的組織所作的具體行政行為,該組織是被告,由行政機關委託的組織所作的具體行政行為,委託的行政機關是被告。
行政機關被撤銷的,繼續行使其職權的行政機關是被告。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解釋
第二十條行政機關組建並賦予行政管理職能但不具有獨立承擔法律責任能力的機構,以自己的名義作出具體行政行為,當事人不服提起訴訟的,應當以組建該機構的行政機關為被告。
行政機關的內設機構或者派出機構在沒有法律、法規或者規章授權的情況下,以自己的名義作出具體行政行為,當事人不服提起訴訟的,應當以該行政機關為被告。
法律、法規或者規章授權行使行政職權的行政機關內設機構、派出機構或者其他組織,超出法定授權范圍實施行政行為,當事人不服提起訴訟的,應當以實施該行為的機構或者組織為被告。
第二十一條行政機關在沒有法律、法規或者規章規定的情況下,授權其內設機構、派出機構或者其他組織行使行政職權的,應當視為委託。當事人不服提起訴訟的,應當以該行政機關為被告。

⑷ 行政訴訟的法律關系主體

行政訴訟法律復關系主體包括行制政主體和相對方外,還包括監督主體。
(一)行政主體享有並行使國家行政權力,是行政法律關系中的特殊主體,在具體法律關系中佔有主導地位。
(二)行政相對方也是行政法上權力的享有者和義務的承擔者,是行政法律關系中的另一主體。
2、監督行政法律關系:指在監督行政行為的過程中,國家有權機關與行政主體以及有關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之間形成的,受行政法規范調整的各種關系。
監督行政法律關系特徵:
第一、一種多重、復雜的法律關系。
第二、包含著行政訴訟法律關系。
第三、主體之間的權利義務關系具有非對等性。行政主體在行政法律關系中享有較多的權利,承擔較少義務,而在監督行政法律關系中享有較少權利,承擔較多義務。
行政訴訟法律關系,是指在行政訴訟主體之間存在的,根據行政訴訟法律規范發生的,以行政訴訟上的權利義務為內容的具體社會關系。行政訴訟活動是人們相互之間的一種社會活動,在這種活動中人們形成了獨具特色的社會關系。這種社會關系是受行政訴訟法律規范調整的關系,是已經法律化了的社會關系。行政訴訟社會關系與行政訴訟法律規范密切地融為—體,成為行政訴訟法律關系。

⑸ 行政訴訟原告的主體有哪些

原告包括公民、法人或者其它組織。

1、公民。合法權益受到行政機關和行政機關工作人員具體行政行為侵犯的公民,有權依照行政訴訟的規定,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當然,這里所稱的公民是指具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的公民。

2、法人。法人是具有民事權利能力和民事行為能力,依法獨立享有民事權利和承擔民事義務的組織。

3、其他組織。例如以其家庭全部財產承擔民事責任的工商個體戶、農民承包經營戶、起字型大小的合夥組織,或者尚處於籌建階段的企業、單位等。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

第二十五條行政行為的相對人以及其他與行政行為有利害關系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有權提起訴訟。

(5)行政訴訟法主體擴展閱讀:

在特殊情況下,不是行政行為的相對方也具有原告的資格。主要有兩種情況:一是具有起訴資格的公民死亡;二是具有起訴資格的法人和組織終止,為新的法人和組織所代替。為了更好地保護上述兩類情況中行政相對人的合法權益,

《行政訴訟法》第24條第2、3款規定:「有權提起訴訟的公民死亡,其近親屬可以提起訴訟。」「有權提起訴訟的法人和其他組織終止,承受其權利的法人或其他組織可以提起行政訴訟。」

根據最高院關於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以下簡稱《解釋》)的規定。「近親屬」主要包括配偶、父母、子女、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孫子女、外孫子女和其他具有扶養、贍養關系的親屬。

⑹ 哪些主體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進行行政訴訟,適用《行政訴訟法》

行政訴訟法,主要是為了規范和保障人民法院能夠正確、及時的審理行政案件,是個專人、法人或其他組屬織認為國家機關作出的行政行為侵犯其合法權益而向法院提起的訴訟。行政訴訟法是法院審理行政案件和行政訴訟參加人(原告、被告、代理人等)進行訴訟活動必須遵守的准則。
根據《行政訴訟法》第二條規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認為行政機關和行政機關工作人員的行政行為侵犯其合法權益,有權依照本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同時,《行政訴訟法》第三條規定, 人民法院應當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起訴權利,對應當受理的行政案件依法受理。
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不得干預、阻礙人民法院受理行政案件。
被訴行政機關負責人應當出庭應訴。不能出庭的,應當委託行政機關相應的工作人員出庭。
第四條人民法院依法對行政案件獨立行使審判權,不受行政機關、社會團體和個人的干涉。

⑺ 行政訴訟法使用的主體是什麼

行政法主體和司法機關。

⑻ 行政法關於被告主體資格

你說的是來正確的,勞動監源察大隊是勞動和社會保障局的二級單位,它沒有行政執法權,它做出的處罰是以勞動和社會保障局的名義作出的,它的行為屬於勞動和社會保障局的委託執法行為,根據行政訴訟法的規定,對受委託機關做出的具體行政行為不服的,應以委託機關為被告。樓上那位純粹胡說呢,不懂不要胡扯!!

⑼ 行政訴訟被告主體如何確定

被告主體的確認

1、作出具體行政行為的行政機關作被告。

2、改變原具體行政行為的復議機關作被告。

3、由法律、法規授權的組織所作的具體行為,該組織是被告。

4、委託某一組織作出具體行政行為的,委託的行政機關是被告。

5、行政機關的內設機構、派出機構作出具體行政行為的,該行政機關是被告

6、行政機關被撤銷的,繼續行使其職權的行政機關是被告。

(9)行政訴訟法主體擴展閱讀:

被告:defendant

刑事被告人享有辯護、最後陳述、拒絕回答與本案無關問題的權利,申請通知新證人到庭、調取新物證、重新鑒定或勘驗的權利,使用本民族語言文字的權利,申請迴避、提起上訴、要求再審的權利,對於審判人員、檢察人員、偵查人員侵犯其訴訟權利和侮辱其人身的行為提出控告的權利等。

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應充分保障被告人行使其法定訴訟權利,同時有權依法對被告人採取強制措施和搜查、扣押等。

在人民法院審理民事案件的過程中,可更換不符合當事人條件的被告,即通知符合條件的被告參加訴訟。如果被告不符合當事人條件,而原告又不同意更換,人民法院應該裁定駁回起訴。被告可以承認或者反駁訴訟請求,有權提起反訴。此時被告即成為反訴的原告,本訴的原告即成為反訴的被告。

在行政訴訟中,被告與原告法律地位平等。

是指被訴稱侵犯了原告的民事權益,或者與原告發生了民事權益爭執,而依法被人民法院傳喚應訴的人。

⑽ 行政訴訟的主體和客體各是什麼

行政訴訟法律關系的抄主體主要是法院、行政訴訟參加人(包括原告、被告、共同訴訟人、第三人和訴訟代理人等)、行政訴訟的其他參與人(比如證人、鑒定人、勘驗人和翻譯人員等)。
行政訴訟法律關系的客體指行政訴訟法律關系的主體之間的權利和義務共同指向的對象。根據我國行政訴訟法的制度設計,行政訴訟法律關系的客體應當是人民法院所審查的被訴具體行政行為的合法性。

熱點內容
勞動法出現的背景 發布:2025-09-25 06:37:29 瀏覽:41
勞動法中有關農民工年齡的規定 發布:2025-09-25 06:37:29 瀏覽:669
耶利內克行政法 發布:2025-09-25 06:30:09 瀏覽:862
談談對法治中國的理解與認識 發布:2025-09-25 05:49:11 瀏覽:370
勞動法生育津貼2020 發布:2025-09-25 05:47:02 瀏覽:216
搜律師法律咨詢 發布:2025-09-25 05:46:25 瀏覽:747
建設項目環境條例 發布:2025-09-25 05:39:18 瀏覽:49
民法典有哪些重點 發布:2025-09-25 05:31:47 瀏覽:277
因為小三離婚小三有法律責任嗎 發布:2025-09-25 05:13:22 瀏覽:697
手指傷殘案例保險條例 發布:2025-09-25 05:12:45 瀏覽: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