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條款大全 » 比例原則在行政法的地位

比例原則在行政法的地位

發布時間: 2021-02-27 07:24:56

⑴ 比例原則屬於行政法什麼范疇

合理行政原則的主要含義是行政決定應當具有理性,屬於實質行政法治的范疇。比例原則作為合理行為原則的具體表現之一,當然屬於實質行政法治的范疇。 作對本題,要求清楚行政法基本原則的含義、內涵和要求。

⑵ 比例原則適用於行政法所有情境嗎

比例原則側重於對行政裁量權之控制,主要權衡行政機關行使裁量權時對公民基本權利侵害之程度,即行政行為成本與效益比例之控制。比例原則實質上是一種「消極標准」,體現了消極行政之理念。但現代公共行政的發展,政府不再是「守夜人」的角色,政府職能不斷增加,行政法之調整領域擴大,行政權力之形式僅僅符合最最小侵害或比例原則以難以包含民眾對行政權力之評價。行政法需要構建新的原則,賦予行政主體更大的裁量權以達至民眾對行政權力之期待。便宜原則就是要使行政執法更具人性化與理性化,引導行政機關從刻板、模式化的規則中走出來,體現的是能動行政的理念。公共行政的能動性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首先,面對社會問題迅速採取應對措施;其次,在授權范圍內主動實施管理行為,積極維護公共利益;最後,行政機關在實施法律時能夠根據具體情境作出不同的行政決定達至行政目的。依法治國要求依法行政,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提出了新的十六字方針,即「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但是機械執法並非符合法治之精義,刻板地執法反而可能違背立法之初衷。能動執法是行政執法之本質要求,也是行政執法之最高境界,當下中國行政執法之開展應該堅持嚴格執法與能動執法之統一。能動執法的開展有賴於行政裁量權的充分授予,便宜原則就是要賦予行政機關在特定案件中更大的裁量權以有效達至行政目的。行政機關通過便宜原則而突破現有法律之規定為現存之大量惡法提供一個有力的糾偏渠道。

⑶ 行政比例原則的行政比例原則的意義

1.加強對行政裁量權的法律控制,提高行政裁量行為的可預測性,切實保護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從上文的介紹可以看出,行政比例原則是專門針對行政裁量權而提出的法律原則。行政比例原則使行政機關在行使裁量權時的選擇餘地縮小到最小的限度,有時甚至使行政機關的裁量縮小為零裁量。也就是說,盡管法律規定行政機關享有裁量的餘地,但實際上在具體的案件中,行政機關可以選擇的行為方式只有一種,因為只有這種行為方式符合行政比例原則。
由於行政比例原則為衡量行政裁量行為的合法性提供了具體的評價標准,在具體案件中,行政機關應當做出什麼樣的決定,行政相對人可以根據行政比例原則的具體要求進行評價,行政裁量行為的可預測性因此大大提高,而行政相對人的合法權益也因行政比例原則的最小侵害要求,得到最大的保護。鑒於行政比例原則與行政裁量權之間的特殊關系,可以認為,行政裁量權的范圍越大,行政比例原則的重要性就越大;法律對行政行為規定得越精確,行政比例原則的重要性就越小。在法律不能對行政執法做出明確具體規定的情況下,行政比例原則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
2.促進行政機關運用經濟學原理分析行政法的自覺性,提高行政效率,使行政立法和執法切實發揮促進生產力發展的作用。盡管行政比例原則提供了可供操作的具體標准,但對於什麼樣的行政措施算是合乎比例的,仍然存在著一定的不確定性。經濟分析是克服這種不確定性的方法之千,對行政比例原則中的「必要性」、狹義「比例性」等概念,可以從成本收益分析的角度考慮,因為這些概念包括了經濟上的必要性和比例性的含義。一個不符合發展經濟的必要性和比例性的行政措施,同樣違反行政比例原則。從成本收益分析的角度來看,行政管理過程同時也是一個促進生產力發展的制度安排和經營過程,存在著成本收益分析的需求和利益最大化的動力,行政效率之中包含了經濟效率的含義。
在經濟學上,效率是指市場資源的配置、物品的分配所達到的不可能進一步改進的最佳的、均衡的狀態。如果還存在著改進的可能性,即使經營者的利潤很高,仍然是沒有效率的。顯然,經濟學所說的「均衡性」,正是行政比例原則中所說的「比例性」。運用經濟學的原理,能夠進一步認識行政比例原則的內涵。「法律制度中的許多原則和制度最好被理解或者解釋為促進資源有效率配置的努力」。立法機關在制定法律時,應當想到所確定或者確認的制度是否有利於社會資源的有效配置,是否有利於最大限度地促進生產力的發展;執法者在執行法律時,應當將什麼樣的處理方式才是最經濟的作為考慮的因素之一。最經濟的行政措施,就是最具有效率的措施,也是最符合行政比例原則的措施。

⑷ 比例原則是行政強制的基本法律原則

你好!復
比例原則是我國行政法制上的一項重要原則,具體是指行政主體實施行政行為應兼顧行政目標的實現和保護相對人的權益,如果行政目標的實現可能對相對人的權益造成不利影響,則這種不利影響應被限制在盡可能小的范圍和限度之內,二者有適當的比例。
行政行為又包括行政處罰、行政徵收、行政強制等。
可見比例原則也適用於行政強制。
比如城管在維護城市市容方面,強制扣押攤販,招致不滿,這就違背了比例原則。

⑸ 行政法比例原則的主要內容是

  1. 行政比例原則是指行政主體實施行政行為應兼顧行政目標的實現和保護相對人的版權益,如果行政目標的實權現可能對相對人的權益造成不利影響,則這種不利影響應被限制在盡可能小的范圍和限度之內,二者有適當的比例。

  2. 這是對行政權的約束,要求行政主體對行政行為的作出有一定的權衡,考慮行政行為的適當性、必要性,不要撟枉過正。

⑹ 比例原則在行政強制中的地位,其要求如何在行政強制中得到體現

比例原則在行政強制中佔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比例原則在承認行政強制執行權合理存在的前提下限制其過度行使以求在個案中實現正義,既保證了大多數情況下的行政效率,又使正義在最大的程度上得到了實現。可以說,比例原則成功地整合了公正與效率,使兩者達到有機統一,既有利於實現真正的效率,也有利於實現真正的公正,能夠較好地解決行政法公正與效率難以兩全的難題。
行政強制主要是對不履行行政決定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依法強制履行義務的行為。行政強制的基本程序主要有實施條件、決定、實施及執行結束四大部分。
行政強制實施的程序包括:
一是陳述和申辯。行政機關在實施行政強制措施前,當事人有陳述和申辯的權利,行政機關應當聽取當事人的陳述的申辯。
二是告知。行政機關實施行政強制措施,必須當場告知當事人採取行政強制措施的理由、依據、救濟途徑及當事人依法享有的權利。在採取人身強制措施時,行政機關應當當場告知或事後通知當事人家屬實施行政強制措施的行政機關和地點,告知和通知應當以書面形式作出。
三是實施。行政強制措施應當由行政機關兩名以上的行政執法人員實施,執法人員應當出示執法證件表明身份及行政強制措施決定書。
參考資料:http://www.66law.cn/laws/213852.aspx

⑺ 行政法上的比例原則是什麼含義

行政比例原則是指行政主體實施行政行為應兼顧行政目標的實現和相對人權益的保護,如專為實現屬行政目標可能對相對人權益造成某種不利影響時,應使這種不利影響限制在盡可能小的范圍和限度內,保持二者處於適度的比例。

建議參考 http://ke..com/link?url=XYftyMWo-n-a2pxj-sNxTPxDCQRU9j8qxB-_

⑻ 行政比例原則的行政比例原則確立的必要性

1.行政比例原則的確立是基於權力與權利的博弈而產生的。正如孟德斯鳩所說:「一切有權力的人都容易濫用權力,這是萬古不易的一條經驗。有權的人使用權力一直遇到有界限的地方為止。」在社會安全事件的應對過程中,固然可以採取措施限制公民部分基本權利的行使,但限制的程度要以抗救社會安全事件的基本需要為限,未受限制的其他合法權利,公民可以照常行使。尤其應當指出的是,即使在社會安全事件發生的過程中,也應當尊重和保護公民的知情權、參與權、獲得物質幫助權、申訴控告檢舉權、國家賠償和補償請求權等重要的權利形態。
2.彌補現行行政法基本原則缺陷的需要。我們一直強調社會安全事件的應對應當依法辦事,然而,法律並非是萬能的。早在古希臘時代,柏拉圖就指出:「法律絕不可能發布一種既約束所有人同時又對每個人都真正最有利的命令。法律在任何時候都不可能完全准確地給社會的每個成員作出何謂善德、何謂正當的規定。人之個性的差異、人之活動的多樣性、人類事物無休止的變化,使得人們無論擁有什麼技術都無法制定出在任何時候都可以絕對適用於各種問題的規則。」正如柏拉圖所說,法律本身不能完備無缺。同樣,社會安全事件應對所依據的法律、行政法規的局限性也是客觀存在的。那麼用什麼來彌補法律的局限性呢?從世界范圍來看,對行政自由裁量權進行控制的原則包括行政合理性原則和行政比例原則這兩項原則,我國行政法中則普遍採用合理性原則限制我國行政自由裁量權。然而,由於合理性原則缺乏可操作性,難以形成較為一致的判斷結果,另外即使濫用自由裁量權造成不合理的結果,也很少承擔相應的責任,因而行政合理性原則實際處於閑置狀態。另外,從那些採用行政比例原則控制行政自由裁量權的國家來看,由於行政比例原則的適用范圍廣泛,標准較為客觀,能使行政機關細微到從量的方面考量行政裁量權是否被濫用,司法機關在利用行政比例原則審查行政行為時,也能依照行政比例原則對自由裁量行政行為進行合法與非法方面的處理。如果自由裁量行為違反行政比例原則,那麼行政機關即需承擔相應的行政責任,從而從實際上真正制約行政自由裁量權的實施。因此,引入行政比例原則是在限制突發事件狀態下行政自由裁量權,保障公民權利的需要。
3.有限政府、控權理念呼喚行政比例原則。現代社會法治目標下,政府權力不能違背法治原則,應嚴格受到法律限制。因此,政府應適應變革時代的需要,秉承「有限性」理念,從社會各領域收縮其原有的侵犯性權力。然而,「有限」政府並非是消極政府,突發事件要求政府迅速採取強有力的措施和主動干預並對社會進行控制,而各種積極、主動的行政權易造成對公民基本權利的損害。就如何控制、平衡公共利益與個人利益,行政比例原則可得以充分體現並運用。同時,作為現代行政法之基本理念的控權思想,兼容並包含了法治主義之法律保留與法律優先原則,體現了積極行政和消極行政的統一。這一思想與行政比例原則所包含的內容相一致,體現在立法、執法、司法上,立法需要平衡精神合理分配權力與權利,劃定政府合理權力的界限,突出公民權利的比重;政府嚴格按照法定范圍、幅度行使行政權,時刻注意保持權力運行合理、有度,使行政權和公民權在恰當平衡的基點上皆被維護。所以,有限政府理念、控權理念都呼喚行政行政比例原則的運用。

⑼ 怎麼理解行政法中的「比例原則」

行政比例原則是行政法的重要原則,是指行政主體實施行政行為應兼顧行政目標內的實現和保護相容對人的權益,如果行政目標的實現可能對相對人的權益造成不利影響,則這種不利影響應被限制在盡可能小的范圍和限度之內,二者有適當的比例。

熱點內容
慧海天合律師事務所 發布:2025-09-24 10:41:06 瀏覽:918
法律碩士非法學導師選擇 發布:2025-09-24 10:38:04 瀏覽:154
刑法專家謝 發布:2025-09-24 10:31:35 瀏覽:386
李晨法官 發布:2025-09-24 10:10:25 瀏覽:586
法治化與法律化 發布:2025-09-24 09:55:02 瀏覽:475
公司規章制度編號格式 發布:2025-09-24 09:53:32 瀏覽:296
永康法院電話號碼 發布:2025-09-24 09:51:57 瀏覽:75
淮安清河人民法院 發布:2025-09-24 09:41:58 瀏覽:181
佛山禪城區法律援助在哪裡 發布:2025-09-24 09:34:36 瀏覽:33
河南中天法律服務有限公司 發布:2025-09-24 09:09:17 瀏覽: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