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條款大全 » 安全生產法勞動法五項義務

安全生產法勞動法五項義務

發布時間: 2021-02-27 08:25:50

㈠ 安全生產法中規定的從業人員的義務是什麼

安全生產法中規定的從業人員的義務是:

第四十九條:從業人員在作業過程中,應當嚴格遵守本單位的安全生產規章制度和操作規程,服從管理,正確佩戴和使用勞動防護用品。

第五十條:從業人員應當接受安全生產教育和培訓,掌握本職工作所需的安全生產知識,提高安全生產技能,增強事故預防和應急處理能力。

第五十一條:從業人員發現事故隱患或者其他不安全因素,應當立即向現場安全生產管理人員或者本單位負責人報告;接到報告的人員應當及時予以處理。

第五十二條:工會有權對建設項目的安全設施與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入生產和使用進行監督,提出意見。

第五十三條:因生產安全事故受到損害的從業人員,除依法享有工傷保險外,依照有關民事法律尚有獲得賠償的權利的,有權向本單位提出賠償要求。

第五十四條:從業人員在作業過程中,應當嚴格遵守本單位的安全生產規章制度和操作規程,服從管理,正確佩戴和使用勞動防護用品。

第五十五條:從業人員應當接受安全生產教育和培訓,掌握本職工作所需的安全生產知識,提高安全生產技能,增強事故預防和應急處理能力。

第五十六條:從業人員發現事故隱患或者其他不安全因素,應當立即向現場安全生產管理人員或者本單位負責人報告;接到報告的人員應當及時予以處理。

第五十七條:工會有權對建設項目的安全設施與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入生產和使用進行監督,提出意見。

工會對生產經營單位違反安全生產法律、法規,侵犯從業人員合法權益的行為,有權要求糾正;發現生產經營單位違章指揮、強令冒險作業或者發現事故隱患時,有權提出解決的建議,生產經營單位應當及時研究答復;發現危及從業人員生命安全的情況時,有權向生產經營單位建議組織從業人員撤離危險場所,生產經營單位必須立即作出處理。

工會有權依法參加事故調查,向有關部門提出處理意見,並要求追究有關人員的責任。

第五十八條:生產經營單位使用被派遣勞動者的,被派遣勞動者享有本法規定的從業人員的權利,並應當履行本法規定的從業人員的義務。

(1)安全生產法勞動法五項義務擴展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是為了加強安全生產工作,防止和減少生產安全事故,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和財產安全,促進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制定本法。

由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八次會議於2002年6月29日通過公布,自2002年11月1日起施行。

2014年8月31日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次會議通過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的決定,自2014年12月1日起施行。

本法變遷史:

1.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2002年6月29日發布、2002年11月1日實施)

2.本法規已被《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修改部分法律的決定》(2009年8月27日發布、2009年8月27日實施)修改

3.本法規已被《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的決定》(2014年8月31日發布、2014年12月1日實施)修改

參考資料: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網路

㈡ 安全生產法規定職工有哪些義務

《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第五十四條、五十五條、五十六條對此做了規定。明確了從業人員的三義務:

⑴自律遵規的義務,即從業人員在作業過程中,應當遵守本單位的安全生產規章制度和操作規程,服從管理,正確佩戴和使用勞動防護用品;

⑵自覺學習安全生產知識的義務,要求掌握本職工作所需的安全生產知識,提高安全生產技能,增強事故預防和應急處理能力;

⑶危險報告義務,即發現事故隱患或者其它不安全因素時,應當立即向現場安全生產管理人員或者本單位負責人報告。

(2)安全生產法勞動法五項義務擴展閱讀:

從業人員的權利:

第四十九條生產經營單位與從業人員訂立的勞動合同,應當載明有關保障從業人員勞動安全、防止職業危害的事項,以及依法為從業人員辦理工傷保險的事項。

生產經營單位不得以任何形式與從業人員訂立協議,免除或者減輕其對從業人員因生產安全事故傷亡依法應承擔的責任。

第五十條生產經營單位的從業人員有權了解其作業場所和工作崗位存在的危險因素、防範措施及事故應急措施,有權對本單位的安全生產工作提出建議。

第五十一條從業人員有權對本單位安全生產工作中存在的問題提出批評、檢舉、控告;有權拒絕違章指揮和強令冒險作業。

生產經營單位不得因從業人員對本單位安全生產工作提出批評、檢舉、控告或者拒絕違章指揮、強令冒險作業而降低其工資、福利等待遇或者解除與其訂立的勞動合同。

第五十二條從業人員發現直接危及人身安全的緊急情況時,有權停止作業或者在採取可能的應急措施後撤離作業場所。

生產經營單位不得因從業人員在前款緊急情況下停止作業或者採取緊急撤離措施而降低其工資、福利等待遇或者解除與其訂立的勞動合同。

第五十三條因生產安全事故受到損害的從業人員,除依法享有工傷保險外,依照有關民事法律尚有獲得賠償的權利的,有權向本單位提出賠償要求。

㈢ 職工安全生產的五項義務

職工安全生產的來五項源義務:

1、有嚴格遵守本單位的安全生產規章制度和操作規程的義務。

2、有服從管理的義務。

3、有正確佩戴和使用勞動防護用品的義務。

4、有接受安全生產教育和培訓的義務。

5、有發現事故隱患或其他不安全因素報告的義務。

(3)安全生產法勞動法五項義務擴展閱讀:

安全生產的意義:

安全生產的意義是指在社會生產活動中,通過人、機、物料、環境、方法的和諧運作,使生產過程中潛在的各種事故風險和傷害因素始終處於有效控制狀態,切實保護勞動者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

也就是說,為了使勞動過程在符合安全要求的物質條件和工作秩序下進行的,防止人身傷亡財產損失等生產事故,消除或控制危險有害因素,保障勞動者的安全健康和設備設施免受損壞、環境的免受破壞的一切行為。

㈣ 《勞動法》關於用人單位安全生產的權利和義務有哪些要求

答案: (1)依法建立和完善規章制度的權利。依法建立和完善規章制度的權利源於用人單位享有的生產指揮權,既然用人單位享有生產指揮權,所有用人單位有權根據本單位的實際情況,在符合國家法律、法規的前提下制定各項規章制度,要求勞動者遵守。 (2)根據實際情況制定合理勞動定額的權利。用人單位幫勞動者簽訂勞動合同後,就獲得了一定范圍勞動者的勞動使用權,並有權根據實際情況給勞動者制定合理的勞動定額。對於用人單位規定的合理的勞動定額,在沒有出現特殊情況時,勞動者應當予以完成。 (3)對勞動者進行職業技能考核的權利。用人單位有權對勞動者進行職業技能考核,並根據勞動者勞動技能的考核結果安排其適合的工作崗位和獎金薪酬。 (4)制定勞動安全操作規程的權利。用人單位有權利根據勞動法上勞動安全衛生標准,制定本單位的勞動保護制度,要求勞動者在勞動過程中必須嚴格遵守操作規程。 (5)制定合法作息時間的權利。用人單位享有根據本單位具體情況和對員工工作時間的要求,合法安排勞動者作息時間的權利。 (6)制定勞動紀律和職業道德標準的權利。為了保證勞動得以正常有序進行,用人單位有權制定勞動紀律和職業道德標准。勞動紀律是用人單位制定的勞動者在勞動過程中必須遵守的規章制度。這是組織社會勞動的基礎和必要條件。職業道德是勞動者在勞動實踐中形成的共同的行為准則,也是勞動者的職業要求。當然,制定勞動紀律和職業道德標准必須符合法律規范。 (7)其他權利。包括提請勞動爭議處理的權利,平等簽訂勞動合同的權利等。

㈤ 安全生產法明確規定從業人員的權利和義務有哪些

我國《勞動法》稱為勞動者或職工。從業人員進行勞動,其生命安全和健康受法律保護,法律賦予其安全生產保障的權利。同時現代化的大生產中,要實現安全生產,沒有從業人員的積極參與是不可能的,從業人員是實現安全生產的基本要素,安全生產規程、安全技術標准等都需要從業人員通過其具體的勞動來實現。因此不僅生產經營單位應承擔安全生產保障義務,從業人員也應承擔安全生產保障義務。《安全生產法》第6條規定:「生產經營單位的從業人員有依法獲得安全生產保障的權利,並應當依法履行安全生產方面的義務」。 1.從業人員安全生產保障的權利 (1)知情權 即從業人員有了解其作業場所和工作崗位存在的危險因素、防範的措施和事故應急措施的權利。知情權保障從業人員知曉並掌握有關安全知識和處理辦法,從而可以消除許多不安全因素和事故隱患,避免事故發生或者減少人員傷亡。《安全生產法》第36條規定:「生產經營單位應當教育和督促從業人員嚴格執行本單位的安全生產規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規程;並向從業人員如實告知作業場所和工作崗位存在的危險因素、防範措施以及事故應急措施。」《職業病防治法》第30條規定:「用人單位與勞動者訂立勞動合同(含聘用合同,下同)時,應當將工作過程中可能產生的職業病危害及其後果、職業病防護措施和待遇等如實告知勞動者,並在勞動合同中寫明,不得隱瞞或者欺騙。勞動者在已訂立勞動合同期 間因工作崗位或者工作內容變更,從事與所訂立勞動合同中未告知的存在職業病危害的作業時,用人單位應當依照前款規定,向勞動者履行如實告知的義務,並協商變更原勞動合同相關條款」。《職業病防治法》第32條規定:「對從事接觸職業病危害的作業的勞動者,用人單位應當按照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的規定組織上崗前、在崗期間和離崗時的職業健康檢查,並將檢查結果如實告知勞動者。職業健康檢查費用由用人單位承擔」。以上規定賦予了從業人員知情權。 (2)建議權 即從業人員有對本單位的安全生產工作提出建議的權利。建議權保障從業人員作為安全生產的基本要素發揮積極的作用,做到安全生產,人人有責。《安全生產法》第45條規定:「生產經營單位的從業人員有權了解其作業場所和工作崗位存在的危險因素、防範措施及事故應急措施,有權對本單位的安全生產工作提出建議」。 (3)批評權和檢舉、控告權 即從業人員有對本單位安全生產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問題提出批評、檢舉、控告的權利。生產經營單位不提供法律規定的勞動條件,違章指揮、強令冒險作業等行為,是發生事故的重要原因之一,對這種危害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的行為,從業人員可發揮群眾監督的作用,有權批評、檢舉和控告。《安全生產法》第46條規定:「生產經營單位不得因從業人員對本單位安全生產工作提出批評、檢舉、控告或者拒絕違章指揮和強令冒險作業而降低從業人員的工資、福利等待遇或者解除與其簽訂的勞動合同」。 (4)拒絕權 即從業人員有拒絕違章作業指揮和強令冒險作業的權利。違章指揮、強令冒險作業是對從業人員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的極大威脅,法律賦予從業人員這項權利使其能夠能與生產經營單位的違法行為進行抗衡,保護自身利益。《勞動法》第56條規定:「勞動者對用人單位管理人員違章指揮、強令冒險作業,有權拒絕執行」。 (5)緊急避險權 即從業人員發現直接危及人身安全的緊急情況時,可以採取緊急避險措施的權利,可以停止作業或者在採取可能的應急措施後撤離作業場所。緊急避險權體現了法律以人為本的精神。《安全生產法》第47條規定:「從業人員發現直接危及人身安全的緊急情況時,有權停止作業或者在採取可能的應急措施後撤離作業場所。生產經營單位不得因從業人員在前款緊急情況下停止作業或者採取緊急撤離措施而降低其工資、福利等待遇或者解除與其訂立的勞動合同」。 (6)要求工傷保險待遇和民事賠償的權利 即從業人員因生產安全事故受到損害時,除依法享受工傷社會保險待遇外,依照有關民事法律尚有獲得賠償的權利的,有向本單位提出賠償要求的權利。參加工傷保險是用人單位承擔的法定義務,它保障勞動者在受到工傷傷害時,及時獲得工傷保險待遇;同時為了防止用人單位在參加工傷保險後,忽視工傷事故的預防及職業病的防治,安全生產法賦予受到工傷事故傷害的從業人員在享受工傷保險待遇的同時,有要求生產經營單位給予民事賠償的權利。按照民事法律規定,生產經營單位對工傷事故的發生主觀上有過錯,給從業人員造成物質和精神損失的,生產經營單位應承擔賠償責任,即從業人員可以獲得《安全生產法》和《民法》的雙重保護。《安全生產法》第44條規定:「生產經營單位與從業人員訂立的勞動合同,應當載明有關保障從業人員勞動安全、防止職業危害的事項,以及依法為從業人員辦理工傷社會保險的事項」。「生產經營單位不得以任何形式與從業人員訂立協議,免除或者減輕其對從業人員因生產安全事故傷亡依法應承擔的責任」。第48條規定:「因生產安全事故受到損害的從業人員,除依法享有工傷社會保險外,依照有關民事法律尚有獲得賠償的權利的,有權向本單位提出賠償要求」。 (7)獲得各項安全生產保護條件和保護待遇的權利 即從業人員有獲得安全生產衛生條件的權利,有獲得符合國家標准或者行業標准勞動防護用品的權利;有獲得定期健康檢查的權利等。上述權利設置的目的是保障從業人員在勞動過程中的生命安全和健康,減少和防止職業危害發生。 (8)獲得安全生產教育和培訓的權利 即從業人員獲得本職工作所需的安全生產知識,安全生產教育和培訓的權利。使從業人員提高安全生產技能,增強事故預防和應急處理能力。 2.從業人員安全生產保障的義務 (1)遵章守規,服從管理的義務 即從業人員在作業過程中,應當嚴格遵守本單位的安全生產規章制度和操作規程,服從管理。安全生產規章制度和操作規程是生產經營單位進行安全生產的基本要求和保證,而安全生產管理是維護生產經營單位正常生產秩序的保障,作為本單位職工的從業人員有義務嚴格遵守,有義務服從。 (2)正確佩戴和使用勞動防護用品的義務 即從業人員在作業過程中,應當正確佩戴和使用勞動防護用品,嚴禁在作業過程中放棄使用勞動防護用品或者不正確佩戴、不正確使用勞動防護用品。勞動防護用品是為防護勞動者的人身不受職業有害因素的損傷而配備的用品。正確佩戴和使用勞動防護用品可以避免和減輕職業危害的發生,從業人員應遵守此項法定義務。 (3)接受安全教育,掌握安全生產技能的義務 即從業人員應接受安全生產教育和培訓,掌握本職工作所需的安全生產知識,提高安全生產技能,增強事故預防和應急處理能力。這項義務的履行能夠提高從業人員的安全意識和安全技能,進而提高生產經營活動的安全可靠性。 (4)危險報告義務 即從業人員發現事故隱患或者其他不安全因素時,應當立即向現場安全生產管理人員或者本單位負責人報告。

㈥ 安全生產八項權利五項義務都是什麼

八項權利為:

1、知情權;

2、建議權;

3、批評權;

4、檢舉、控告權;

5、拒絕權;

6、緊急避險權;

7、依法向本單位提出要求賠償的權利;

8、獲得符合國家標准或者行業標准勞動防護用品的權利以及獲得安全生產教育和培訓的權利。

五項義務為:

1、有嚴格遵守本單位的安全生產規章制度和操作規程的義務;

2、有服從管理的義務;

3、有正確佩戴和使用勞動防護用品的義務;

4、有接受安全生產教育和培訓的義務;

5、有發現事故隱患或其他不安全因素報告的義務。

拓展資料:

1、安全生產是安全與生產的統一,宗旨是安全促進生產,生產必須安全。搞好安全工作,改善勞動條件,可以調動職工的生產積極性;減少職工傷亡,可以減少勞動力的損失;減少財產損失,可以增加企業效益,無疑會促進生產的發展;而生產必須安全,則是因為安全是生產的前提條件,沒有安全就無法生產。

2、職工在生產、工作中要認真學習和執行安全技術操作規程,遵守各項規章制度。愛護生產設備和安全防護裝置、設施及勞動保護用品。發現不安全情況,及時報告領導,迅速予以排除。

㈦ 安全生產法規定了從業人員幾項義務

新安全生產法規定了從業人員有六項義務,具體說明如下:
一、報告不安全因素
從業人員處於安全生產第一線,最有可能及時發現事故隱患或者其他不安全因素,其應當履行不安全因素報告義務。一是在發現事故隱患或者其他不安全因素後,應當立即報告;二是接受報告的主體是現場安全生產管理人員或者本單位的負責人,接到報告的人員必須及時進行處理。
新安法規定,生產經營單位的主要負責人具有督促、檢查本單位的安全生產工作,及時消除生產安全事故隱患的職責。同時規定,生產經營單位的安全生產管理人員對檢查中發現的安全問題,應當及時處理,不能處理的,應當及時報告本單位有關負責人,有關負責人應當及時處理。檢查及處理情況應當如實記錄在案。
二、遵章守紀、服從管理
新安法規定,從業人員在作業過程中,應當嚴格遵守本單位的安全生產規章制度和操作規程,服從管理。生產經營單位安全生產規章制度包括安全生產責任制、安全技術措施管理、安全生產教育、安全生產檢查、傷亡事故報告等。安全操作規程是指在生產活動中為消除導致人身傷亡或造成設備、財產破壞以及危害環境而制定的具體技術要求和實施程序。
三、 重大隱患越級報告
生產經營單位的安全生產管理人員在檢查中發現重大事故隱患,應當立即向本單位主要負責人或主管安全生產工作的其他負責人報告,主要負責人或主管安全生產負責人接到報告後不立即處理的,安全生產管理人員可以越級直接向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產監管部門和負有安全生產監管職責的有關部門報告。
四、及時報告生產安全事故
生產經營單位發生生產安全事故後,事故現場有關人員應當立即向本單位負責人報告,單位負責人接到報告後,應當於1小時內向事故發生地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產監管部門和負有安全生產監管職責的有關部門報告。情況緊急時,事故現場有關人員可以直接向事故發生地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產監管部門和負有安全生產監管職責的其他有關部門報告。
五、佩戴和使用勞動防護用品
勞動防護用品是指生產經營單位為從業人員配備的,使其在勞動過程中免遭或者減輕事故傷害及職業危害的個人防護裝備。作業人員要珍惜、正確佩戴和認真用好勞動防護用品,未按規定佩戴和使用勞動防護用品的,不得上崗作業。
六、參加安全生產教育和培訓
新安法規定,從業人員應當接受安全生產教育和培訓,掌握本職工作所需的安全生產知識,提高安全生產技能,增強事故預防和應急處理能力。

㈧ 《安全生產法》規定員工的四項義務

第四十九條 ,從業人員在作業過程中,應當嚴格遵守本單位的安全生產規章制度和操作規程,服從管內理,正確佩戴和使用勞動防護用品。
第五十條,容 從業人員應當接受安全生產教育和培訓,掌握本職工作所需的安全生產知識,提高安全生產技能,增強事故預防和應急處理能力。
第五十一條 ,從業人員發現事故隱患或者其他不安全因素,應當立即向現場安全生產管理人員或者本單位負責人報告;接到報告的人員應當及時予以處理。
第五十二條, 工會有權對建設項目的安全設施與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入生產和使用進行監督,提出意見。

㈨ 安全生產法規定職工享有五項權利分別是

你好,小編按照 大律師網 的法律知識給出關於職工享有五項權利:工傷保險和傷亡賠償權;危險因素和應急措施的知情權;安全管理的批評檢控權;拒絕違章指揮和強令冒險作業權;緊急情況下的停止作業和緊急撤離權

熱點內容
慧海天合律師事務所 發布:2025-09-24 10:41:06 瀏覽:918
法律碩士非法學導師選擇 發布:2025-09-24 10:38:04 瀏覽:154
刑法專家謝 發布:2025-09-24 10:31:35 瀏覽:386
李晨法官 發布:2025-09-24 10:10:25 瀏覽:586
法治化與法律化 發布:2025-09-24 09:55:02 瀏覽:475
公司規章制度編號格式 發布:2025-09-24 09:53:32 瀏覽:296
永康法院電話號碼 發布:2025-09-24 09:51:57 瀏覽:75
淮安清河人民法院 發布:2025-09-24 09:41:58 瀏覽:181
佛山禪城區法律援助在哪裡 發布:2025-09-24 09:34:36 瀏覽:33
河南中天法律服務有限公司 發布:2025-09-24 09:09:17 瀏覽: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