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法的沒收與刑法沒收的區別
行政處罰沒收違法所得,刑罰沒收犯罪分子個人所有的合法財產
⑵ 沒收財產,沒收違法所得有什麼區別
沒收財產,屬財產刑,他是指將犯罪人個人所有的財物、現金、版債權等財產全部或部分權收歸國有,不能涉及犯罪人以外的人的財產;沒收全部財產的,還應當為犯罪分子個人及其扶養、撫養的家屬及子女留下很必要的生活費用,對犯罪人在沒收財產前的正當債務,經債權人申請還可以歸還;被判沒收財產的,不得因任何理由向人民法院申請酌情減少或者免除。罰金,與沒收財產同屬財產刑,但其罰金的數額由犯罪情節決定,犯罪分子繳納罰金,可借債繳納,數額較大的,還可分期繳納,對於不能全部繳納的罰金,人民法院在任何時候發現犯罪人有可以執行的財產,隨時可以追繳,如果被判罰金,在遭遇到不能抗拒的災禍,繳納罰金確有困難,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請減少或者免繳。
⑶ 行政處罰法中的沒收違法財產與刑法沒收財產區別
公安機關在辦理其他行政案件中,可以依法沒收違法行為人實施違法行為的非法財物和違專法所得。行政處屬罰法第八條直接將「沒收違法所得、沒收非法財物」作為行政處罰。消防法及其他有關治安行政管理的法律、法規和規章也有「沒收違法所得、沒收非法財物」的處罰規定。收繳、追繳和「沒收違法所得、沒收非法財物」的適用對象都是「違法所得」或者「非法財物」,被處罰人對公安機關作出的「沒收違法所得、沒收非法財物」決定不服的,也可以依法申請行政復議或者提起行政訴訟。收繳、追繳和沒收的主要區別是性質不同,「沒收違法所得、沒收非法財物」屬於行政處罰,收繳、追繳屬於行政強制措施。
而刑法中的沒收財產是將犯罪分子個人所有財產的一部或者全部強制無償地收歸國有的刑罰方法。沒收財產也是一種財產刑,但它不同於罰金,是適用於罪行嚴重的犯罪分子的刑罰方法。我國刑法規定為附加刑的一種,也可以獨立適用。沒收全部財產的,應當對罪犯個人及其扶養的家屬保留必需的生活費用。判處沒收財產,不得沒收屬於罪犯家屬所有或應有的財產。沒收財產前罪犯所負的正當債務,需要以沒收的財產償還的,經債權人請求,應當償還。
⑷ 行政法與刑法的聯系與區別
刑法抄是規定犯罪和刑罰及其罪刑關系的法律
行政法的概念是指調整行政權被行使過程中所產生的社會關系以及對行政權進行規范和控制的法律規范的總稱。
由於刑法學還沒有開。所以只能說得民法與行政法了。不過行政法就是民告官。行政主體就是像公安局這一類的組織。行政相對方自然就是原告了。也就是普通公民或法人。而民法則是調整公民之間、法人之間或者公民與法人之間的財產關系或者人身關系。比如像繼承權、肖像權等。
⑸ 行政法與刑法的聯系與區別是什麼
行政法與刑法的調整對象不同,兩者在治安管理方面的聯系比較緊密。
行政法調版整行政權的運作,權刑法規定犯罪及其後果。治安管理方面,行政法、刑法的理念以及措施都是想通的,但是程度不同。最典型的就是《治安管理處罰法》。《治安管理處罰法》算是一部小刑法,放在國外可能就是輕罪刑法。《治安管理處罰法》與《刑法》所針對的行為是一樣的,但是根據程度不同,規定了不同的法律後果,也規定了不同的處理程序。
行政法里也會涉及刑法,但是很少,算是「附加刑法」。例如,《海關法》第八十四條偽造、變造、買賣海關單證,與走私人通謀為走私人提供貸款、資金、帳號、發票、證明、海關單證,與走私人通謀為走私人提供運輸、保管、郵寄或者其他方便,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尚不構成犯罪的,由海關沒收違法所得,並處罰款。
《海關法》本身是行政法,但是涉及刑法的內容也算廣義的刑法。
行政法與刑法區別很大,相互聯系不是太多。
⑹ 刑罰里的罰金、沒收財產、沒收違法所得有什麼區別。
刑罰里的罰金、沒收財產、沒收違法所得有的區別:
一、三者的概念不同:
1、罰金是指強制犯罪人向國家繳納一定數額金錢的刑罰方法。罰金作為一種財產刑,是以剝奪犯罪人金錢為內容的,這是罰金與其他刑罰方法顯著區別之所在。
2、沒收財產是將犯罪分子個人所有財產的一部或者全部強制無償地收歸國有的刑罰方法。沒收財產也是一種財產刑,但它不同於罰金,是適用於罪行嚴重的犯罪分子的刑罰方法。
3、沒收違法所得,是指行政機關或司法機關依法將違法行為人取得的違法所得財物,運用國家法律法規賦予的強制措施,對其違法所得財物的所有權予以強制性剝奪的處罰方式。
法律依據:《刑法》第52條規定:「判處罰金,應當根據犯罪情節決定罰金數額。」根據本條規定,罰金數額應當與犯罪情節相適應。也就是說,犯罪情節嚴重的,罰金數額應當多些;犯罪情節較輕的,罰金數額應當少些,這是罪刑均衡原則在罰金裁量上的具體體現。
在裁量罰金數額時應否考慮犯罪人繳納罰金的能力,刑法沒有明確規定,但2002年11月15日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財產刑若干問題的規定》第2條規定:「人民法院應當根據犯罪情節,如違法所得數額、造成損失的大小等,並結合考慮犯罪分子繳納罰金的能力,依法判處罰金。」
由此可見,在司法實踐中,從有利於判決執行的角度出發,在罰金裁量的時候應當考慮犯罪分子繳納罰金的能力。
二、沒收財產與罰金雖然同屬於財產刑,但二者的性質不同:
1、在適用對象上,罰金適用於情節較輕的貪利性犯罪;沒收財產適用於危害國家安全罪及情節較重的其他刑事犯罪。
2、在內容上,罰金是剝奪犯罪分子一定數額的金錢,這些金錢不一定是犯罪分子現實所有的;而沒收財產則是剝奪犯罪分子個人現實所有的財產的一部或全部,既可以沒收金錢也可以沒收其他財物。
3、在執行上,罰金可以分期繳納,如果繳納確有困難,可以適當減免;而沒收財產只能一次性沒收,不存在分期執行或減免的問題。
三、處罰類型不同:
1、沒收違法所得是行政處罰的種類之一,行政處罰的種類有:警告、罰款、沒收違法所得、沒收非法財物、責令停產停業、暫扣或者吊銷許可證、暫扣或者吊銷執照、行政拘留和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其他行政處罰。
2、而沒收違法所得,在執法實踐中存在著兩種觀點:
(1)違法主體傾向於認為「得」是違法「利潤」;
(2)處罰主體往往傾向於將「得」界定為全部違法收入(成本加利潤)。
出現這種爭論的根源在於立法解釋、行政解釋與司法解釋給出了「獲利數額」、「全部營業收入(包括成本和利潤)」、「營業獲利(扣除成本)」等多種解釋。
對「得」的隨意性解釋為違法行政和不合理行政預留了空間,容易造成行政主體藉此濫用權力,違法斂財,侵犯行政違法主體的合法權益,從而背離立法設定沒收違法所得的初衷,違背行政處罰法確定的過罰相當原則。
3、違法所得是在營業額的基礎上減去原始成本的剩餘部分(營業額-原始量化成本)。在違法者的違法所得中,有可能包含尚未繳納的稅款。如果違法當事人在接受處罰之前已經繳納稅款,在計算違法所得時應當予以扣除。
(6)行政法的沒收與刑法沒收的區別擴展閱讀:
沒收違法所得和沒收非法財物的區別:
沒收違法所得,是指行政機關或司法機關依法將違法行為人取得的違法所得財物,運用國家法律法規賦予的強制措施,對其違法所得財物的所有權予以強制性剝奪的處罰方式。沒收非法財物,是指行政機關將違法行為人非法佔有的違禁品和其他財物無償收繳的處罰形式。
1.當事人非法所得的財物。就性質來講,這些財物不屬於當事人所有,而是被其非法佔有;
2.財物雖系當事人所有,但因其用於非法活動而被沒收,例如用作賭資的金錢等;
3.違禁品。違禁品是國家法律、法規明文禁止生產、加工、保管、運輸、銷售的物品及在某些場所禁止攜帶的物品,如在車、船、飛機上查出的易燃易爆物品、黃色書刊、黃色錄音錄像帶等污穢物品的宣傳品等。
沒收財產是將犯罪分子個人所有財產的一部或者全部強制無償地收歸國有的刑罰方法。沒收財產也是一種財產刑,但它不同於罰金,是適用於罪行嚴重的犯罪分子的刑罰方法。沒收違法所得和沒收非法財物是行政處罰,沒收財產是刑事處罰。
⑺ 如何理解和適用沒收、扣押、收繳等執法手段的相關規定 詳細
"沒收、扣押、收繳"等執法手段的相關規定 "沒收、扣押"等措施,是公安機關辦理行政案件經常用到的執法手段。
2004 年1 月1 日施行的(公安機關辦理行政案件程序規定》(以下簡稱《程序規定))中,新增加了一種"收繳"措施。在具體辦案過程中,如何合法地使用這些手段,對公安民警依法辦案和依法行政有著非常重要的影響。
1、沒收的概念:沒收是國家機關對違法行為人的財物強制無償收繳的一種處罰。 沒收有行政法和刑法上的區別:刑法上的沒收是由司法機關依照刑法規定,對觸犯刑律的犯罪分子所給予的一種刑罰處罰;
而行政法上的沒收,是指國家行政機關依據行政管理法律和法規將違法行為人的非法所得、實施違法行為的工具和設施、違禁物品等強制無償收歸國有或封存、銷毀的一種行政處罰措施。
1996 年10 月1 日施行的《行政處罰法》第八條明確規定:"沒收違法所得、沒收非法財物"屬於行政處罰的種類之一。
2、對《程序規定》中"沒收"概念的理解和適用。 2004 年1 月1 日起施行的(程序規定》,
通篇十五章205 條,卻沒有用單獨的章節和條文對公安機關常用的行政處罰措施和行政強制措施進一步予以明確,這給民警在理解和適用"沒收、收繳、扣押"等措施時帶來一定的難度。
《程序規定》第一條就開宗明義地指出該規定的制定依據就是《行政處罰法》及其有關法律和行政法規。
《程序規定》第177 條的規定與《行政處罰法》第53 條的規定相一致,在此就不再贅述。對於沒收措施的性質和對象,(行政處罰法》第8 條已經做出明確規定。
即"沒收"的性質是一種行政處罰措施,它與《刑法》中的"沒收財產"有著本質上的區別,也有別於其他的行政強制措施。
《行政處罰法》規定,沒收的對象只能是"違法所得和非法財物"。
因此,我們在運用《程序規定》中的沒收措施時,
就應該嚴格遵守《行政處罰法》對沒收對象的規定,只能對違反公安行政法律法規的違法行為人的"違法所得和非法財物"進行沒收。
這里的違法所得是指違反國家法律規定,採用非法手段或不正當方法所獲得的收人和利益;
(7)行政法的沒收與刑法沒收的區別擴展閱讀:
第四十八條 在邊遠、水上、交通不便地區,行政機關及其執法人員依照本法第三十三條、第三十八條的規定作出罰款決定後,當事人向指定的銀行繳納罰款確有困難,經當事人提出,行政機關及其執法人員可以當場收繳罰款。
第四十九條 行政機關及其執法人員當場收繳罰款的,必須向當事人出具省、自治區、直轄市財政部門統一制發的罰款收據;不出具財政部門統一制發的罰款收據的,當事人有權拒絕繳納罰款。
第五十條 執法人員當場收繳的罰款,應當自收繳罰款之日起二日內,交至行政機關;在水上當場收繳的罰款,應當自抵岸之日起二日內交至行政機關;行政機關應當在二日內將罰款繳付指定的銀行。
第五十一條 當事人逾期不履行行政處罰決定的,作出行政處罰決定的行政機關可以採取下列措施:
(一)到期不繳納罰款的,每日按罰款數額的百分之三加處罰款;
(二)根據法律規定,將查封、扣押的財物拍賣或者將凍結的存款劃撥抵繳罰款;
(三)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
第五十二條 當事人確有經濟困難,需要延期或者分期繳納罰款的,經當事人申請和行政機關批准,可以暫緩或者分期繳納。
第五十三條 除依法應當予以銷毀的物品外,依法沒收的非法財物必須按照國家規定公開拍賣或者按照國家有關規定處理。
罰款、沒收違法所得或者沒收非法財物拍賣的款項,必須全部上繳國庫,任何行政機關或者個人不得以任何形式截留、私分或者變相私分;
財政部門不得以任何形式向作出行政處罰決定的行政機關返還罰款、沒收的違法所得或者返還沒收非法財物的拍賣款項。
第五十四條 行政機關應當建立健全對行政處罰的監督制度。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行政處罰的監督檢查。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對行政機關作出的行政處罰,有權申訴或者檢舉;行政機關應當認真審查,發現行政處罰有錯誤的,應當主動改正。
參考資料來源:中國人大網-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