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法若干條文的說明
A. 《勞動法》若干條文說明第十九條
《勞動法》第十九條是勞動合同必備條款的規定。
《勞動法》第十九條,是對勞動合同必備條款的規定,一共分七項,分別是:勞動合同期限;工作內容;勞動保護和勞動條件;勞動報酬;勞動紀律;勞動合同終止的條件、違反勞動合同的責任。之後的《勞動合同法》刪去了勞動紀律、勞動合同終止條件、違反勞動合同的責任等內容,同時增加了勞動者和用人單位基本情況、工作時間、工作地點及職業病危害防護等內容。
1、用人單位基本情況
用人單位的名稱、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負責人。為了明確用人單位一方的主體資格,確定勞動合同的當事人,勞動合同中必須具備這一項內容。
2.勞動者基本情況
勞動者的姓名、住址和居民身份證或者其他有效證件號碼。為了明確勞動合同中勞動者一方的主體資格,確定勞動合同的當事人,勞動合同中必須具備這一項內容。考慮到有的勞動者是外國公民,沒有我國的居民身份證,其他有效證件如護照也可以。
3.勞動合同期限
勞動合同期限是雙方當事人相互享有權利、履行義務的時間界限,即勞動合同的有效期限。勞動合同期限可分為固定期限、無固定期限和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務為期限。
4.工作內容和工作地點
所謂工作內容,是指勞動法律關系所指向的對象,即勞動者具體從事什麼種類或者內容的勞動,這里的工作內容是指工作崗位和工作任務或職責。這一條款是勞動合同的核心條款之一,是建立勞動關系最為重要的因素。它是用人單位使用勞動者的目的,也是勞動者通過自己的勞動取得勞動報酬的緣由。勞動合同中的工作內容條款應當規定得明確、具體,便於遵照執行。工作地點是勞動合同的履行地,是勞動者從事勞動合同中所規定的工作內容的地點,它關繫到勞動者的工作環境、生活環境以及勞動者的就業選擇,勞動者有權在與用人單位建立勞動關系時知悉自己的工作地點,所以,這也是勞動合同中必不可少的內容。
5.工作時間和休息休假
工作時間是指勞動時間在企業、事業、機關、團體等單位中,必須用來完成其所擔負的工作任務的時間。一般由法律規定勞動者在一定時間內(工作日、工作周)應該完成的工作任務,以保證最有效地利用工作時間,不斷地提高工作效率。這里的工作時間包括工作時間的長短、工作時間方式的確定,如是8小時工作制還是6小時工作制,是日班還是夜班,是實行正常工時還是實行不定時工作制,或者是綜合計算工時制。在工作時間上的不同,對勞動者的就業選擇、勞動報酬等均有影響,因此成為勞動合同不可或缺的內容。
休息休假是指企業、事業、機關、團體等單位的勞動者按規定不必進行工作,而自行支配的時間。休息休假的權利是每個國家的公民都應享受的權利。
6.勞動報酬
勞動報酬是指勞動者與用人單位確定勞動關系後,因提供了勞動而取得的報酬。勞動報酬是滿足勞動者及其家庭成員物質文化生活需要的主要來源,也是勞動者付出勞動後應該得到的回報。因此,勞動報酬是勞動合同中必不可少的內容。勞動報酬條款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1)工資分配製度、工資標准和工資分配形式;(2)工資支付辦法;(3)加班、加點工資及津貼、補貼標准和獎金分配辦法;(4)工資調整辦法;(5)試用期及病、事假等期間的工資待遇;(6)特殊情況下職工工資(生活費)支付辦法;(7)其他勞動報酬分配辦法。
7.社會保險
由於社會保險由國家強制實施,因此成為勞動合同不可缺少的內容。
8.勞動保護、勞動條件和職業危害防護
勞動保護是指用人單位為了防止勞動過程中的安全事故,採取各種措施來保障勞動者的生命安全和健康。在勞動生產過程中,存在著各種不安全、不衛生因素,如不採取措施加以保護,將會發生工傷事故。如礦井作業可能發生瓦斯爆炸、冒頂、水火災害等事故;建築施工可能發生高空墜落、物體打擊和碰撞等。所有這些都會危害勞動者的安全健康,妨礙工作的正常進行。國家為了保障勞動者的身體安全和生命健康,通過制定相應的法律和行政法規、規章,規定勞動保護,用人單位也應根據自身的具體情況,規定相應的勞動保護規則,以保證勞動者的健康和安全。
勞動條件,主要是指用人單位為使勞動者順利完成勞動合同約定的工作任務,為勞動者提供必要的物質和技術條件,如必要的勞動工具、機械設備、工作場地、勞動經費、輔助人員、技術資料、工具書以及其他一些必不可少的物質、技術條件和其他工作條件。
職業危害是新增加的內容。有的意見認為,用人單位招用勞動者時,不但要如實告知有關職業危害的情況,還應將職業危害和防護措施在勞動合同中寫明。
9.法律、法規規定應當納入勞動合同的其他事項。我國的法律法規中還規定了一些應當寫入勞動合同的事項。如職業病防治法第三十條規定,用人單位與勞動者訂立勞動合同時,應當將工作過程中可能產生的職業病危害及其後果、職業病防護措施和待遇等如實告知勞動者,並在勞動合同中寫明,不得隱瞞或者欺騙。
10、可以在勞動合同中約定的事項
對於某些事項,法律不作強制性規定,由當事人根據意願選擇是否在合同中約定,勞動合同缺乏這種條款不影響其履行。
《勞動法》
第十九條勞動合同應當以書面形式訂立,並具備以下條款:
(一)勞動合同期限;
(二)工作內容;
(三)勞動保護和勞動條件;
(四)勞動報酬;
(五)勞動紀律;
(六)勞動合同終止的條件;
(七)違反勞動合同的責任。
勞動合同除前款規定的必備條款外,當事人可以協商約定其他內容。
《勞動合同法》
第十七條勞動合同應當具備以下條款:
(一)用人單位的名稱、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負責人;
(二)勞動者的姓名、住址和居民身份證或者其他有效身份證件號碼;
(三)勞動合同期限;
(四)工作內容和工作地點;
(五)工作時間和休息休假;
(六)勞動報酬;
(七)社會保險;
(八)勞動保護、勞動條件和職業危害防護;
(九)法律、法規規定應當納入勞動合同的其他事項。
勞動合同除前款規定的必備條款外,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可以約定試用期、培訓、保守秘密、補充保險和福利待遇等其他事項。
B. 關於《勞動法》第25條的解釋(絕對高分)
很簡單,勞動者可以依據《勞動合同法》三十八條第2款的規定提出解除勞動合同即可,這樣不僅不用承擔離職的責任,還可以要求支付拖欠的工資和解除勞動關系的經濟補償金。
《勞動合同法》
第三十八條用人單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勞動者可以解除勞動合同:
(一)未按照勞動合同約定提供勞動保護或者勞動條件的;
(二)未及時足額支付勞動報酬的;
(三)未依法為勞動者繳納社會保險費的;
(四)用人單位的規章制度違反法律、法規的規定,損害勞動者權益的;
(五)因本法第二十六條第一款規定的情形致使勞動合同無效的;
(六)法律、行政法規規定勞動者可以解除勞動合同的其他情形。
用人單位以暴力、威脅或者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強迫勞動者勞動的,或者用人單位違章指揮、強令冒險作業危及勞動者人身安全的,勞動者可以立即解除勞動合同,不需事先告知用人單位。
第四十六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單位應當向勞動者支付經濟補償:
(一)勞動者依照本法第三十八條規定解除勞動合同的;
(二)用人單位依照本法第三十六條規定向勞動者提出解除勞動合同並與勞動者協商一致解除勞動合同的;
(三)用人單位依照本法第四十條規定解除勞動合同的;
(四)用人單位依照本法第四十一條第一款規定解除勞動合同的;
(五)除用人單位維持或者提高勞動合同約定條件續訂勞動合同,勞動者不同意續訂的情形外,依照本法第四十四條第一項規定終止固定期限勞動合同的;
(六)依照本法第四十四條第四項、第五項規定終止勞動合同的;
(七)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其他情形。
第四十七條經濟補償按勞動者在本單位工作的年限,每滿一年支付一個月工資的標准向勞動者支付。六個月以上不滿一年的,按一年計算;不滿六個月的,向勞動者支付半個月工資的經濟補償。
勞動者月工資高於用人單位所在直轄市、設區的市級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區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三倍的,向其支付經濟補償的標准按職工月平均工資三倍的數額支付,向其支付經濟補償的年限最高不超過十二年。
本條所稱月工資是指勞動者在勞動合同解除或者終止前十二個月的平均工資。
C. 根據勞辦發[1994]289號《關於勞動法若干條文的說明》的解釋,是指用人單位對於從事相同工作,付
問:根據勞辦發[1994]289號《關於勞動法若干條文的說明》的解釋,是指用人單位對於從事相同工作,付出等量勞動且取得相同勞動業績的勞動者,支付同等的勞動報酬。由此可以看出,同工同酬必須具備三個條件,一是勞動者的工作崗位、工作內容相同;二是在相同的工作崗位上付出了與別人同樣的勞動工作量;三是同樣的工作量取得了相同的工作業績。對於前兩個條件:同崗位、同工作量,衡量起來還比較容易,但是對於同樣的工作業績衡量起來就比較困難,因此不同的人從事相同的工作,有時待遇會有很大出入。那麼如何收集工作業績方面的證據呢根據勞辦發[1994]289號《關於勞動法若干條文的說明》的解釋,是指用人單位對於從事相同工作,付出等量勞動且取得相同勞動業績的勞動者,支付同等的勞動報酬。由此可以看出,同工同酬必須具備三個條件,一是勞動者的工作崗位、工作內容相同;二是在相同的工作崗位上付出了與別人同樣的勞動工作量;三是同樣的工作量取得了相同的工作業績。對於前兩個條件:同崗位、同工作量,衡量起來還比較容易,但是對於同樣的工作業績衡量起來就比較困難,因此不同的人從事相同的工作,有時待遇會有很大出入。那麼如何收集工作業績方面的證據呢
答:君同法律在線咨詢為您解答
同工同酬是指用人單位對於技術和勞動熟練程度相同的勞動者在從事同種工作時,不分性別、年齡、民族、區域等差別,只要提供相同的勞動量,就獲得相同的勞動報酬。新勞動法規定同工同酬必須具備三個條件:
1、勞動者的工作崗位,工作內容相同。
2、在相同的工作崗位上付出了與別人同樣的勞動工作量。
3、同樣的工作量取得了相同的工作業績。
新勞動法規定同工同酬的內容:
1、男女同工同酬。在勞動報酬分配上的性別歧視由來已久,而且難以根除。
2、不同種族、民族、身份的人同工同酬。直至今天,某些國家和地區也還存在這種分配歧視。我國自解放以來,基本消除了這種歧視現象。
3、地區、行業、部門間的同工同酬。由於各地的經濟水平與生活水平差異很大,各個行業、部門的特點也都有所不同。因此,存在著地區、行業、部門間「同工不同酬」的現象。
4、企業內部的同工同酬。這是同工同酬中最重要的內容,在同一企業中從事相同工作,付出等量勞動且取得相同勞動業績的勞動者,有權利獲得同等的勞動報酬。
D. 勞動部關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若干條文的說明廢上了沒
1、《勞動部關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若干條文的說明》現在仍然有版效的。
2、《勞動部權關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若干條文的說明》鏈接地址:http://www.jshrss.gov.cn/ldgz/ldgz/200608/t20060803_4541.htm
E. 關於勞動法20條的解釋,請教高手!謝謝!
你的情況雖然沒有簽訂正式勞動合同,但在實際中早已產生事實勞動關系.也就專是說盡管你和用人單位屬沒有簽訂合同,但仍然受勞動法及相關法規的保護.
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是指一種正式合同,只是不對期限進行強制規定,可以自由解除勞動合同,你不屬於法律上講的那種情況,首先依你描述,你是92年7月進去,02年4月出來,並未滿十年,不過十年與否對你現在的法律問題並無聯系,只是對於補償金的適用.其次用人單位本身也沒有你有簽合同的傾向.
你的情況已經過了好幾年,早已經超過了法定的勞動仲裁申訴時間,否則當時你應該向用人單位要求補償九個月或十個月(工作一年即一個月工資補償)的工資作為補償金.但是時效已過.
不想像樓上那位仁兄,隨便給你抄些法條.並不適用你的具體情況.
最後祝你工作順利!
F. 關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若干條文的說明的介紹
關於〈中華人民共來和國勞源動法〉若干條文的說明勞辦發[1994]289號)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及計劃單列市勞動(勞動人事)廳(局):《勞動法》頒布後,各級勞動部門在學習《勞動法》的過程中,就《勞動法》中的一些條款的含義,多次向勞動部詢問。為了幫助地方勞動部門學習、理解、、貫徹《勞動法》我們編寫了「《勞動法》若干條文說明,」現印發給你們,僅供內部參考。
G. 關於勞動法若干條文的說明還有效嗎
當然有效,但是肯定要考慮憲法,以母法為主要依據
H. 勞動法的具體內容是什麼
勞動法(labour law),是調整勞動關系以及與勞動關系密切聯系的社會關系的法律規范總稱。其內容主要包括:勞動者的主要權利和義務;勞動就業方針政策及錄用職工的規定;勞動合同的訂立、變更與解除程序的規定;集體合同的簽訂與執行辦法;工作時間與休息時間制度;勞動報酬制度;勞動衛生和安全技術規程;女職工與未成年工的特殊保護辦法;職業培訓制度;社會保險與福利制度;勞動爭議的解決程序;對執行勞動法的監督、檢查制度以及違反勞動法的法律責任等。此外,還包括工會參加協調勞動關系的職權的規定。以上內容,在有些國家是以各種單行法規的形式出現的,在有些國家是以勞動法典的形式頒布的。勞動法是整個法律體系中一個重要的、獨立的法律部門。
《勞動法》是國家為了保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調整勞動關系,建立和維護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勞動制度,促進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根據憲法而制定頒布的法律。從狹義上講,我國《勞動法》是指1994年7月5日八屆人大通過,1995年1月1日起施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從廣義上講,《勞動法》是調整勞動關系的法律法規,以及調整與勞動關系密切相隧的其他社會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
《勞動法》作為維護人權、體現人本關懷的一項基本法律,在西方甚至被稱為第二憲法。作為一名普通的公民或工人或許一輩子都不會接觸到刑法、訴訟法等,但《勞動法》卻關繫到我們每個人的生活,我們無時無刻不在《勞動法》的保護和約束之中。不管是普通工人還是其他勞動進,我們應該清楚《勞動法》賦予我們的基本權利和義務,履行義務,維護權利。我們每個人不可能也沒有必要成為勞動法律專家,但了解基本的《勞動法》知識是必要的、經濟的和有效的
勞動法類
1.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
1994年7月5日頒布
2.失業保險條例
1999年1月22日頒布
3.失業保險金申領發放辦法
2000年頒布
4.中華人民共和國婦女權益保障法
1992年4月3日頒布
5.中華人民共和國老年人權益保障法
1996年8月29日頒布
6.中華人民共和國歸僑僑眷權益保護法
2000年10月31日頒布
7.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條例
1999年頒布
8.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病防治法
2001年10月27日頒布
9.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會法
1992年4月3日頒布
10.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全文)
2002年頒布
11.企業職工獎懲條例
1982年頒布
12.禁止使用童工規定
13.工作場所安全使用化學品的規定
1996年頒布
14.作業場所安全使用化學品公約
1994年10月22日頒布
15.關於印發《企業經濟性裁減人員規定》的通知
1994年頒布
16.國有企業職工待業保險規定
1993年4月12日頒布
17.關於頒發《未成年工特殊保護規定》的通知
1994年頒布
18.關於印發《違反和解除勞動合同的經濟補償辦法》的通知
1994年12月3日頒布
19.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保險條例實施細則修正草案
1953年01月26日頒布
20.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勞動爭議處理條例
1993年6月11日頒布
21.關於〈勞動法〉若干條文的說明
1994年頒布
22.工傷保險條例
2003年4月16日頒布
23.爆炸危險場所安全規定
24.安全生產違法行為行政處罰辦法
2003年5月19日頒布
25.工資支付暫行規定
1994年頒布
26.勞動防護用品管理規定
1996年頒布
27.國營企業辭退違紀職工暫行規定
1996年頒布
28.女職工禁忌勞動范圍的規定
29.女職工勞動保護規定
1988年6月28日頒布
30.企業職工勞動安全衛生教育管理規定
31.國務院關於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責任追究的規定
2001年4月21日頒布
32.倉庫防火安全管理規則
1990年3月22日頒布
33.工傷與職業病鑒定標准
34.常用化學危險品貯存通則(GB 15603-1995 )
35.鍋爐壓力容器安全監察暫行條例
1982年頒布
36.壓力管道安全管理與監察規定
1996年頒布
37.壓力容器安全技術監察規程
38.壓力容器使用登記管理規則
1994年頒布
39.工傷認定辦法
2003年9月18日頒布
40.因工死亡職工供養親屬范圍規定
2003年9月18日頒布
41.非法用工單位傷亡人員一次性賠償辦法
2003年9月18日頒布
42.小企業職業安全健康管理體系實施指南
2003年9月30日頒布
43.生產力促進中心管理辦法
2003年12月15日頒布
44.安全生產許可證條例
2004年1月13日頒布
45.集體合同規定
2003年12月30日頒布
46.最低工資規定
2003年12月30日頒布
47.電力安全生產監管辦法
2004年3月9日頒布
48.商務部關於印發《外派勞務培訓管理辦法》的通知
2004年2月16日頒布
49.清潔生產審核暫行辦法
2004年8月16日頒布
50.安全評價機構管理規定
2004年10月20日頒布
51.勞動保障監察條例
2004年11月1日頒布
52.安全生產培訓管理辦法
2004年12月28日頒布
53.特種設備作業人員監督管理辦法
2005年1月10日頒布
54.水土保持重點工程農民投勞管理暫行規定
2004年12月29日頒布
55.國有煤礦瓦斯治理安全監察規定
2005年1月6日頒布
56.勞動防護用品監督管理規定 2005年7月27日頒布
57.安全評價人員資格登記管理規則
2005年8月31日頒布
58.放射性同位素與射線裝置安全和防護條例
2005年9月14日頒布
59.煤礦安全培訓監督檢查辦法(試行)
2005年9月26日頒布
60.煤礦隱患排查和整頓關閉實施辦法(試行)
2005年9月26日頒布
61.煤礦重大安全生產隱患認定辦法(試行)
2005年9月26日頒布
62.易制毒化學品管理條例
2005年8月27日頒布
63.重大事故隱患管理規定
64.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草案) 2005年8月27日頒布
65.《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 2002年6月29日頒布
66.女職工保健工作暫行規定
67.外商投資企業勞動管理規定
1994年8月11日頒布
68.國家體育總局機關治喪工作管理規定 2006年6月28日頒布
69.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 2005年1月1日頒布
70.危險化學品建設項目安全許可實施辦法 2006年9月2日頒布
71.民用爆炸物品安全生產許可實施辦法 2006年8月31日頒布
72.民用爆炸物品銷售許可實施辦法 2006年8月31日頒布
73.民用爆炸物品生產許可實施辦法 2006年8月31日頒布
74.企業職工工傷保險試行辦法
2006年8月31日頒布
75.安全生產標准制修訂工作細則
2006年10月20日頒布
76.優化失業保險經辦業務流程指南 2006年9月11日頒布
77.聯合收割機及駕駛人安全監理規定
2006年11月2日頒布
I. 勞動部關於《勞動法》若干條文說明 95.1.1 生效
《勞動部辦公廳關於〈勞動法〉若干條文的說明》勞辦發(1994)289號(1994年9月5日)
J. 勞動部關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若干條文的說明,裡面為什麼說"本法的適用范圍排除了公務員。。。「
公務員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務員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