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校大學生與勞動法
① 最新「勞動法」中關於在校大學生勞動權的相關規定有哪些
查查非全日制用工章節
② 勞動法對在校生實習規定
我國《勞動合同法》第十九條規定:
1. 勞動合同期限三個月以上不滿一年的,試用期不得超過一個月;勞動合同期限一年以上不滿三年的,試用期不得超過二個月;三年以上固定期限和無固定期限的勞動合同,試用期不得超過六個月。
2. 同一用人單位與同一勞動者只能約定一次試用期。
3. 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務為期限的勞動合同或者勞動合同期限不滿三個月的,不得約定試用期。
4. 試用期包含在勞動合同期限內。勞動合同僅約定試用期的,試用期不成立,該期限為勞動合同期限。
(2)在校大學生與勞動法擴展閱讀:
根據勞動部《關於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若干問題的意見》第 12條規定:利用業余時間勤工儉學,不視為就業,未建立勞動關系,可以不簽訂勞動合同。
如果不以就業為目的的勤工儉學,培訓型實習,可以不視為勞動關系,不受勞動法調整,但是對於在校生已經達到法定勞動年齡,且在用人單位為今後在該單位就業進行考察了解的就業型實習。
用人單位應當與其訂立勞動合同,雙方的關系受勞動法的調整,勞動者的工資不應低於當地最低工資以及轉正後工資的80%。
實習生或與用人單位簽訂了勞動合同,或與用人單位簽訂了實習就業協議或三方協議,或者雖什麼都沒簽但是接受實習單位管理領取了單位發放的勞動報酬。
勞動法》是調整勞動關系的法律,如果實習生與用人單位具有實質勞動關系,則屬《勞動法》調整范圍。另外,實踐中如何界定實習生與用人單位是否具有勞動關系的確是個難題,而法律也很難再詳細規定,因此,不再過分區別是否具有勞動關系,而對實習生的權益作特殊規定很有必要。
③ 在校大學生簽訂的勞動合同合法嗎
大學生在校期間應當與用人單位簽訂勞動合同,對彼此都有標准。
《勞動合同法》第三條 訂立勞動合同,應當遵循合法、公平、平等自願、協商一致、誠實信用的原則。
依法訂立的勞動合同具有約束力,用人單位與勞動者應當履行勞動合同約定的義務。
第十條 建立勞動關系,應當訂立書面勞動合同。
已建立勞動關系,未同時訂立書面勞動合同的,應當自用工之日起一個月內訂立書面勞動合同。
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在用工前訂立勞動合同的,勞動關系自用工之日起建立。
根據法律規定,應該簽訂勞動合同,勞動合同具有法律約束力。
④ 在校學生(大學生)與用人單位的勞動糾紛不受勞動法保護嗎為什麼
對的。因為大學生具有學籍,他是個學生,並沒有和企業有勞動關系。勞動法
第二條
在中內華人民共和國境內容的企業、個體經濟組織(以下統稱用人單位)和與之形成勞動關系的勞動者,適用本法。
也就是說大學生不可能與任何企業形成勞動關系,所以勞動法不保護大學生。
⑤ 在校大學生是否適用勞動合同法
情況不同,適用情況不同。
依據[勞部發[1995]309號]【關於印發《關於貫徹執內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容若干問題的意見》的通知】第十二條規定「在校生利用業余時間勤工儉學,不視為就業,未建立勞動關系,可以不簽訂勞動合同」即此條排除了《勞動合同法》等勞動法規對「利用業余時間」的「勤工儉學」的學生的適用;
[勞部發[1995]309號]勞動部在對學生的勞動者資格進行限定的時候對學生的身份本身有一定的限制,即如果不滿足「利用業余」時間的條件(且由於勞動法規本身並沒有排除學生)因此就不得排除勞動法規對學生的適用;包括但不限於已輟學但仍然保留學籍的情況、也完成學業等待畢業的情況等;
所以不同情況下有不同結果。
⑥ 在校大學生是否屬於 勞動法 調整對象
。《勞動法》第二條規定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企業、個體經濟組織(以下統稱用人單位)和與之形成勞動關系的勞動者,適用本法,只要你和他們之間存在勞動關系就能用! 適用!
⑦ 在校大學生與勞動合同的關系
1、在校大學生暑期兼職是否適用勞動合同法調整?
不適用《勞動合同法》。雙方之間的法律關系受《民法通則》等調整。
2、與兼職單位是否屬於勞動關系?
不是勞動關系,最多也只是勞務關系。
3、那麼在校大學生應該屬於法律上適格的勞動者(大學生是勞動者這一判斷也並沒有違反任何法律的相關規定),那麼在未畢業之前為什麼不能與用人單位簽訂正式的勞動合同?
不均有勞動法上的勞動者身份。在為畢業前與用人單位簽訂的不是勞動合同,即使名字是勞動合同,但也不能以為雙方是勞動關系。
⑧ 在校大學生適用勞動法之我見到底是什麼意思
在校大學生適用於勞動合同法。
在校生與用人單位簽訂的勞動合同是否有效,要看在校生是否具備勞動關系的主體資格。在校生與用人單位簽訂勞動合同時已經年滿16周歲,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規定的就業年齡,具備與用工單位建立勞動關系的行為能力和責任能力。
原勞動部《關於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若干問題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第四條僅規定了公務員和比照實行公務員制度的事業組織和社會團體的工作人員,以及農村勞動者、現役軍人和家庭保姆不適用勞動法,並未將在校學生排除在外,學生身份並不當然限制他們作為普通勞動者加入勞動力群體。
意見第十二條規定:「在校生利用業余時間勤工助學,不視為就業,未建立勞動關系,可以不簽訂勞動合同。」該條規定僅適用於在校生勤工助學的行為,並不能由此否定在校生的勞動權利,推定出在校生不具備勞動關系的主體資格。縱觀目前我國所有法律法規律並無明文規定在校生不具備勞動關系的主體資格,故在校生能夠成為勞動關系的主體。
⑨ 大學生受勞動法保護嗎
1、大學生在校期間復,制選用課余時間參加工作,勤工助學的,不視為就業,未建立勞動關系,可以不簽訂勞動合同,所以不是法律意義上的勞動者,不受勞動法的調整,如果上班,與公司建議的是勞務關系,是受《合同法》的調整;
2、如果學生頂崗實習期間,用人單位將其納入正式員工管理並支付一定的報酬,其間因工作發生的事故傷害可參照《工傷保險條例》的相關規定執行;
3、法律依據:《勞動部關於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若干問題的意見》12.在校生利用業余時間勤工助學,不視為就業,未建立勞動關系,可以不簽訂勞動合同。
《關於技校學生工傷認定有關問題的復函》
馬鞍山市勞動保障局:
你局《關於技校學生頂崗實習期間因工受傷能否認定工傷的請示》(馬勞社〔2008〕44號)收悉。經研究,現答復如下:
你市技師學院學生在某單位頂崗實習期間,用人單位將其納入正式員工管理並支付一定的報酬,其間因工作發生的事故傷害可參照《工傷保險條例》的相關規定執行。
此復。
二○○八年九月一日
抄送:各市勞動保障局
⑩ 在校大學生可以簽勞動合同嗎如果不能,具體的法律依據是什麼
可以。
根據以下三點:
1、2008年《勞動合同法》並沒有「在校學生不屬於勞動者,不具備勞動合同主體資格」或者「未畢業大學生,簽訂的勞動合同無效」諸如此類的條款。
2、根據《勞動法》規定,年滿16周歲就符合法律規定的就業年齡,在校大學生的身份並不必然就是《勞動法》排除適用的對象。
3、即便是1995年勞動部《關於貫徹執行勞動法若干問題的意見》(309號)的規定,也並未否認在校生成為勞動者,該規定指出:在校生利用業余時間勤工儉學,不視為就業,未建立勞動關系,可以不簽訂勞動合同。
顯而易見,此規定僅僅適用於「業余時間」「勤工儉學」的特殊條件,對於與用人單位簽訂勞動合同形成固定勞動關系的在校生而言,不應適用這一規定。
(10)在校大學生與勞動法擴展閱讀:
勞動合同與勞務合同的區別
一、法律保護不同:
1、 勞動合同受勞動法規保護
2、勞務合同只受合同法保護。
二、內容不同:
1.勞動合同規定的內容是:
勞動者作為用人單位的一個成員,承擔一定的工種或職務工作,並遵守用人單位的內部勞動規則和其他規章制度;用人單位負責分配工作或工種,按照勞動者勞動的數量和質量支付勞動報酬,並根據勞動法律、法規和雙方協議約定提供各種勞動條件、社會保障和福利待遇。
根據《勞動法》的規定,勞動合同應當具備以下條款:勞動合同期限、工作內容、勞動保護和勞動條件、勞動報酬、勞動紀律、勞動合同終止條件、違反勞動合同的責任等必備條款。
2.而勞務合同的內容規定的是一方提供勞務另一方給付報酬,是在意思自治的原則下,當事人在法律規定的范圍內平等約定的,法律未作強制性規定。
三、法律關系、地位不同
1、勞動合同中的勞動者在簽訂勞動合同時,遵循平等自願、協商一致的原則,雙方的法律地位平等。在勞動合同的履行過程中,勞動者必須參加到用人單位的勞動組織中去,擔任一定的職務或工種,服從用人單位的行政領導和指揮,遵守勞動紀律,雙方存在隸屬關系。
2、而勞務合同在訂立和履行的過程中必須遵循民事主體地位平等的原則,。
四、勞動合同與勞務合同簽訂的客觀要求不同:
1、凡檔案在人才中心或街道的,用人單位都應該與之簽勞動合同;反之,由雙方協商選擇簽訂。
2、職工有單位,屬於借調或派遣至某單位工作的,應該簽一次性勞務(派遣)合同。如果在工作中出現危險,屬於勞動關系的(與原借調或派遣單位),由原借調或派遣用人單位承擔。
3、單純簽訂勞務關系的,則由個人承擔。
4、勞務輸出、停薪留職要簽勞務合同。
5、勞動合同與勞務合同的簽訂不在於時間的長短而定。
勞動合同法——中國政府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