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行政法的強制性
❶ 行政法規具有強制性嗎
你好
當然有強制性,相關主體必須遵守,否則可以處罰。
❷ 新出來的行政強製法
非訴執行案件的審查時間為7天,即人民法院是否准予行政機關的強制執行申請的合法性應在7天內作出裁定,審查後再進入執行階段
❸ 新行政強製法實施後與稅收征管法不一致的情況,總局2012年以後有何新規定
《行政強製法》出台後,從立法目的、立法原則等方面都更加註重保護行政相對人合法權益,特別是在行政強制的程序運行方面,考慮的要比《稅收征管法》更加全面。從《行政強製法》適用范圍看,稅收征管活動中的稅務強制行為(如稅收保全措施、強制執行),屬於《行政強製法》第2條規定的「對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財物實施暫時性控制的行為」(如凍結存款、查封、扣押的稅收保全措施)和「依法強制履行義務」(如扣繳稅款、依法拍賣、變賣等強制執行措施)的行為,因此,稅收征管行為應當受《行政強製法》的約束和調整,即當《行政強製法》與《稅收征管法》的規定不沖突時,應當二者都能適用。但在某些方面《行政強製法》與《稅收征管法》的規定存在不銜接、甚至沖突時,應當根據法理和實際情況進行判斷。
從行政法理論而言,根據《立法法》關於效力等級的規定:在不同層次的法之間,應貫徹「上位法優於下位法(如憲法優於法律,法律優於法規)」原則;同一機關制定的法律、法規之間,應堅持「特別法優於一般法」和「新法優於舊法」原則。按照這三條公認的原則,《行政強製法》與《稅收征管法》均屬於全國人大常委會制定的法律,法律位階相同;《稅收征管法》相對於《行政強製法》是特別法與一般法的關系,如果按照「特別法優於一般法」原則,在兩法規定不一致時,稅務機關在實施稅收行政強制時,應適用《稅收征管法》。但是《行政強製法》與《稅收征管法》又是新法與舊法的關系,如果按照「新法優於舊法」原則,則應優先適用《行政強製法》。簡單根據這兩個原則判斷會產生矛盾。劉劍文、侯卓認為,從邏輯上講所謂「新法優先於舊法」,只適用於新的一般規定和舊的一般規定之間,或者新的特別規定和舊的特別規定之間;而新的一般規定與舊的特別規定之間,或者新的特別規定與舊的一般規定之間,根本不存在「新法優先」規則的適用問題。因此,當《行政強製法》針對同一具體問題做出《稅收征管法》中未設計的制度安排時,就要判斷是屬於對原來沒有內容的新規定,還是對同一問題的不同規定;對在《稅收征管法》中規定的程序未被規定到《行政強製法》中的,仍然適用《稅收征管法》;對兩部法律在某一問題上的規定僅存在細微差別時,就要從實務的角度考慮效率和公平。
當兩個法律對同一問題規定不一致時,理論上還可以根據《立法法》第85條規定「法律之間對同一事項的新的一般規定與舊的特別規定不一致,不能確定如何適用時,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裁決。」來解決。但從行政效率的角度來看,報送裁決的方式缺乏可操作性。
❹ 民事法律行為 行政法規 強制性規定
LZ的理解有偏差,全國人大及其常務制定出來的是法律,國務院制定出來的是行政法規。
行政法規規范的也是方方面面。「行政法」調整的才是不平等之間的主體,而不是行政法規。「行政法」和「行政法規」是不一樣的。
民事法律行為的生效要件那句的意思是不能「違法」,跟主體沒關系。
❺ 國家行政法規和強制性規定的區別
刑政起到約束作用,強制是必須執行的
❻ 什麼是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
《合同法》第52條第5項規定,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的,合同應確認無效。
一、「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的含義
1、《最高法關於適用<合同法>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十四條規定:
「合同法第五十二條第(五)項規定的』強制性規定』是指效力性強制性規定」。
2、《最高法關於當前形勢下審理民商事合同糾紛案件若干問題的指導意見》第五條,關於正確適用強制性規定,穩妥認定民商事合同效力規定:
「15、正確理解、識別和適用合同法第五十二條第(五)項中的「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關繫到民商事合同的效力維護以及市場交易的安全和穩定。人民法院應當注意根據《合同法解釋(二)》第十四條之規定,注意區分效力性強制規定和管理性強制規定。違反效力性強制規定的,人民法院應當認定合同無效;違反管理性強制規定的,人民法院應當根據具體情形認定其效力。」
二、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分為「管理性」強制規定和「效力性」強制規定。
1、所謂「效力性」規定,指法律及行政法規明確規定違反了這些禁止性規定將導致合同無效或者合同不成立的規范,或者雖然法律及行政法規沒有明確規定違反這些禁止性規范後將導致合同無效或者不成立,但是如果違反了這些禁止性規范的合同繼續履行,將損害國家利益、社會公共利益和第三人重大利益的規范。
2、所謂「管理性」規定,是指法律及行政法規沒有明確規定違反此類規范將導致合同無效或者不成立,違反此類規范繼續履行合同,將會受到國家行政制裁,但合同本身並不損害國家、社會公共利益以及第三人的利益,而只是破壞了國家對交易秩序的管理的規范。違反此類規范後,如果使合同繼續有效也並不損害國家或者社會公共利益,而只是損害當事人的利益的規范。
三、鼓勵交易是合同法的重要精神,因此,對認定合同無效需要謹慎。
1、適用《合同法》第五十二條第(五)項判斷合同是否有效,只能依據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制定的法律和國務院制定的行政法規,而不能依地方性法規和行政規章作判斷依據。
2、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又分為「管理性」強制規定和「效力性」強制規定。根據《最高法關於適用〈合同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二)》第十四條規定,只有違反「效力性」強制規定,才能認定合同無效。因此,在審查該類案件時,應結合立法精神綜合分析判斷。判斷中可把握三點,
(1)看合同行為本身是否屬於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禁止性規定,並明確違反將歸於無效或合同不成立;
(2)在法律、行政法規沒有明確規定違反將使合同歸於無效或不成立時,就要看履行合同是否將使國家利益、社會公共利益和第三人重大利益受到損害。如合同繼續履行,只損害當事人自身的利益,那麼就不能判決確認合同無效;
(3)合同的履行明顯違反了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時,在接受國家行政管理制裁後,通過一定的行政審批手續,看是否符合法律、行政法規的要求,比如,原來用地手續不全,後來也可以補辦手續等。
❼ 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是什麼
是具有效力的規定,我國合同法第五十二條規定了5種合同無效的情形,其中版「違反法律、權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屬於情形之一。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二)》第十四條規定:「合同法第五十二條第(五)項規定的『強制性規定』,是指效力性強制性規定。」該條明確了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歸於無效,是指違反「效力性」強制性規定。
❽ 行政強製法 有哪些新規定
公權當有界 強制需謹慎--聚焦行政強製法六大亮點
1.行政強制措施由法律設定
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是否可以設定行政強制措施,是規范行政強制的首要問題。規范行政強制權的設定是主要立法目的之一。行政強製法第九條規定,行政強制措施的種類:(一)限制公民人身自由;(二)查封場所、設施或者財物;(三)扣押財物;(四)凍結存款、匯款;(五)其他行政強制措施。
行政強製法規定,行政強制措施由法律設定。尚未制定法律,且屬於國務院行政管理職權事項的,行政法規可以設定除本法第九條第一項、第四項和應當由法律規定的行政強制措施以外的其他行政強制措施。尚未制定法律、行政法規,且屬於地方性事務的,地方性法規可以設定本法第九條第二項、第三項的行政強制措施。法律、法規以外的其他規范性文件不得設定行政強制措施。
行政強製法還規定,法律對行政強制措施的對象、條件、種類作了規定的,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不得作出擴大規定。法律中未設定行政強制措施的,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不得設定行政強制措施。但是,法律規定特定事項由行政法規規定具體管理措施的,行政法規可以設定除本法第九條第一項、第四項和應當由法律規定和行政強制措施以外的其他行政強制措施。
2.行政強制權不得委託
為治理行政執法主體「多」「亂」的問題,使得如城管、文化執法大隊等相對集中行使行政處罰權的部門應運而生。
行政強製法規定,行政強制措施由法律、法規規定的行政機關在法定職權范圍內實施。行政強制措施權不得委託。行政強制措施應當由行政機關具備資格的行政執法人員實施,其他人員不得實施。
同時,行政強製法還規定,查封、扣押應當由法律、法規規定的行政機關實施,其他任何行政機關或者組織不得實施。凍結存款、匯款應當由法律規定的行政機關實施,不得委託給其他行政機關或者組織;其他任何行政機關或者組織不得凍結存款、匯款。
3.實施限制人身自由強制措施不得超期限
規范行政強制措施的實施程序,用一道道嚴密的程序來約束行政機關,是這部法律的重要內容。
行政強製法規定,實施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強制措施不得超過法定期限。實施行政強制措施的目的已經達到或者條件已經消失,應當立即解除。當場告知或者實施行政強制措施後立即通知當事人家屬實施行政強制措施的行政機關、地點和期限。
法律規定,情況緊急,需要當場實施行政強制措施的,行政執法人員應當在二十四小時內向行政機關負責人報告,並補辦批准手續。行政機關負責人認為不應當採取行政強制措施的,應當立即解除。在緊急情況下當場實施行政強制措施的,在返回行政機關後,立即向行政機關負責人報告並補辦批准手續。
行政強製法第十八條規定了實施行政強制措施應當遵守的規定,如實施前須向行政機關負責人報告並經批准;由兩名以上行政執法人員實施;出示執法身份證件;通知當事人到場;當場告知當事人採取行政強制措施的理由、依據以及當事人依法享有的權利、救濟途徑等。
4.實施強制執行不得「夜襲」
綜觀行政強製法,很多條文採用禁止性規定體現以人為本的立法理念。
法律規定,不得查封、扣押與違法行為無關的場所、設施或者財物;不得查封、扣押與違法行為無關的場所、設施或者財物;不得查封、扣押公民個人及其所扶養家屬的生活必需品。當事人的場所、設施或者財物已被其他國家機關依法查封的,不得重復查封。
法律規定,行政機關不得在夜間或者法定節假日實施行政強制執行。但是,情況緊急的除外。行政機關不得對居民生活採取停止供水、供電、供熱、供燃氣等方式迫使當事人履行相關行政決定。
5.堅持教育與強制相結合原則
「行政強制立法的目的不是強化行政強制,而是減少行政強制。」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行政法室相關負責人表示,「行政強製法在程序設計上,始終貫徹教育與強制相結合的原則。」
法律規定,違法行為情節顯著輕微或者沒有明顯社會危害的,可以不採取行政強制措施。行政機關作出強制執行決定前,應當事先催告當事人履行義務。
法律還規定,實施行政強制執行,行政機關可以在不損害公共利益和他人合法權益的情況下,與當事人達成執行協議。執行協議應當履行。當事人不履行執行協議的,行政機關應當恢復強制執行。
法律也為違法建築當事人自行拆除違建提供了時機和餘地。法律規定,對違法的建築物、構築物、設施等需要強制拆除的,應當由行政機關予以公告,限期當事人自行拆除。當事人在法定期限內不申請行政復議或者提起行政訴訟,又不拆除的,行政機關可以依法強制拆除。
6.為受害人提供全面的權利救濟途徑
行政強製法為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受到行政強制權侵害時,規定了全面的救濟途徑。
法律規定,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不得利用行政強制權為單位或者個人謀取利益。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對行政機關實施行政強制,享有陳述權、申辯權;因行政機關違法實施行政強制受到損害的,有權依法要求賠償。
行政機關強制執行,法律規定,在執行中或者執行完畢後,據以執行的行政決定被撤銷、變更,或者執行錯誤的,應當恢復原狀或者退還財物;不能恢復原狀或者退還財物的,依法給予賠償。
❾ 什麼是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
一 我國合同法第五十二條規定了5種合同無效的情形,其中「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屬於情形之一。《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二)》第十四條規定:「合同法第五十二條第(五)項規定的『強制性規定』,是指效力性強制性規定。」該條明確了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歸於無效,是指違反「效力性」強制性規定。
所謂「效力性」規定,指法律及行政法規明確規定違反了這些禁止性規定將導致合同無效或者合同不成立的規范,或者雖然法律及行政法規沒有明確規定違反這些禁止性規范後將導致 合同無效或者不成立,但是如果違反了這些禁止性規范的合同繼續履行,將損害國家利益、社會公共利益和第三人重大利益的規范.
二。 要准確界定效力性強制規定並不簡單。
對於效力性強制規定的區分准則:
第一,法律、行政法規規定違反該規定,將導致合同無效或不成立的,為當然的效力性規定;
第二,法律、行政法規雖然沒有規定違反其規定,將導致合同無效或不成立,但違反該規定若使合同繼續有效將損害國家利益和社會公共利益,這也屬於效力性規定。
第三,法律、行政法規沒有規定違反其規定,將導致合同無效或不成立,雖然違反該規定,但若使合同繼續有效並不損害國家利益和社會公共利益,只是損害當事人利益的,這也屬於管理性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