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條款大全 » 辯護的種類依照我國刑事訴訟法

辯護的種類依照我國刑事訴訟法

發布時間: 2021-03-09 09:41:07

⑴ 辯護的我國辯護的主要種類

委託辯護,是指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依法委託律師或其他公民擔任辯護人,協助其進行辯護。
1.根據《刑事訴訟法》第33條的規定,自訴案件的被告人有權隨時委託辯護人。人民法院自受理自訴案件之日起3日以內應當告知被告人有權委託辯護人。
2.公訴案件的犯罪嫌疑人自案件移送到人民檢察院審查起訴之日起,有權委託辯護人。(1)犯罪嫌疑人在被偵查機關第一次訊問後或者採取強制措施之日起,可以聘請律師為其提供法律幫助。(2)人民檢察院自收到移送審查起訴的案件材料之日起3日以內,應當告知犯罪嫌疑人有權委託辯護人。(3)對於人民檢察院直接受理的案件,應當自人民檢察院的刑事偵查部門將該案件移送審查起訴部門之日起,犯罪嫌疑人有權委託辯護人。
3.根據《刑事訴訟法》第151條規定,開庭前10天被告人未委託辯護人的,人民法院應當告知被告人可以委託辯護人。
我國刑事訴訟法對於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辯護人的選擇問題上遵循意思自治原則,由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自行決定是否委託辯護人、委託何人作辯護人等。但有三個限制:1,只能在法律指定的可以充當辯護人的人員范圍內進行選擇;2,委託的人最多為兩人;3,一名辯護人不得為兩名以上的同案被告人辯護。 指定辯護,指對於沒有委託辯護人的被告人,人民法院在法律規定的某些特殊情況下,為被告人指定承擔法律援助義務的律師擔任其辯護人,協助被告人進行辯護。
我國的指定辯護只適用於審判階段,被指定的辯護人只能是律師。
指定辯護包括:
1.公訴人出庭公訴的案件,被告因經濟困難或其他原因沒有委託辯護人的,人民法院可以指定承擔法律援助義務的律師提供辯護。最高人民法院《解釋》對「可以指定」辯護人的情況作了具體規定包括:
(1)符合當地政府規定的經濟困難標準的;
(2)本人確無經濟來源,其家庭經濟狀況無法查明的;
(3)本人確無經濟來源,其家屬經多次勸說仍不願為其承擔辯護費用的;
(4)共同犯罪案件,其他被告人已委託辯護人的;
(5)具有外國國籍的;
(6)案件有重大社會影響的;
(7)人民法院認為起訴意見和移送的證據材料可能影響正確定罪量刑的。指定的辯護人,應當是依法承擔法律援助義務的律師。
2.被告人盲、聾、啞或者限制行為能力,或者在開庭審理時不滿18周歲的未成年人而沒有委託辯護人的,人民法院應當指定承擔法律援助義務的律師為其提供辯護。
3.被告人可能被判處死刑而沒有委託辯護人的,人民法院應當為其指定承擔法律援助義務的律師為其辯護

⑵ 我國刑事訴訟法規定的辯護人的范圍是什麼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

第三十三條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除自己行使辯護權以外,還可以委託一至二人作為辯護人。下列的人可以被委託為辯護人:

(一)律師;

(二)人民團體或者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所在單位推薦的人;

(三)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監護人、親友。

正在被執行刑罰或者依法被剝奪、限制人身自由的人,不得擔任辯護人。

被開除公職和被吊銷律師、公證員執業證書的人,不得擔任辯護人,但系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監護人、近親屬的除外。

(2)辯護的種類依照我國刑事訴訟法擴展閱讀:

辯護人的主要義務是:

1、 辯護人有義務根據事實和法律,提出證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無罪、罪輕或者減輕、免除其刑事責任的材料和意見,依法維護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合法權益。

2、會見在押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時,應當遵守看管場所的規定。

3、參加法庭審判時要遵守法庭規則。

4、未經人民檢察院或者人民法院許可,不得向被害人或被害人提供的證人收集與本案有關的材料。

5、辯護律師和其他辯護人不得幫助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串供、隱匿、毀滅、偽造證據,不得威脅、引誘證人改變證言或者作偽證及進行其他干擾司法機關訴訟活動的行為。

否則,應當依法追究法律責任刑法第306條規定,在刑事訴訟中,辯護人毀滅、偽造證據,威脅、引誘證人違背事實改變證言或者作偽證的,處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節嚴重的,處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

6、辯護人應當向法院出示物證,讓當事人辨認,對未到庭的證人證言筆錄、鑒定人的鑒定結論和其他作為證據的文書,應當當庭宣讀。

7、辯護人收集的有關犯罪嫌疑人不在犯罪現場、未達到刑事責任年齡、屬於依法不負刑事責任的精神病人的證據,應當及時告知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

⑶ 刑事訴訟法委託辯護的時間,辯護的種類有哪些

一、辯護的種類有哪些
刑事辯護一般分為、委託辯護和指定辯護。
所謂自行辯護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自己為自己進行的辯護。這種辯護貫穿於刑事訴訟整個過程,無論是在階段還是在審判階段,被告人都可以為自己辯護,自行辯護是十分有效並被頻繁使用的辯護方式。委託辯護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通過與法律允許的人簽訂委託合同,由他人為自己作辯護。
這里的他人可以是律師,也可以是其他公民。委託辯護相對於自行辯護而言更有利於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充分行使辯護權,因此成為現代刑事訴訟中最為主要的一種辯護方式。指定辯護是指遇有法律規定的特定情況的,法院為沒有委託辯護人的被告人指定辯護律師為其辯護。
二、指定辯護的時間什麼時候開始
《刑事訴訟法》第一百五十一條規定,人民法院決定開庭審判後,對於被告人未委託辯護人的,在必要的時候指定承擔法律援助義務的律師為其提供辯護。這是指定辯護律師介入刑事訴訟的時間,也即指定辯護的范圍僅存在於案件的審判階段。我們認為指定辯護的時間應前移到審查起訴階段,理由如下;
首先,委託辯護介入刑事訴訟的時間,依據《刑訴法》第三十三條規定,公訴案件自移送到人民檢察院審查起訴之日起犯罪嫌疑人有權委託辯護人。相比之下,指定辯護的范圍僅存在於案件的審判階段,時間極為短促,最早也得在開庭前10日,刑事訴訟已進入後期。也就是說在刑事訴訟介入程序上,委託辯護在時間上早於指定辯護,兩類辯護規定不平等,顯失公平。
其次,指定辯護適用情形有三種:
1、公訴人出庭公訴的案件,以及被告人因經濟困難或其他原因沒有委託辯護人的案件;
2、被告人是盲、聾、啞或未成年人而沒有委託辯護人的案件;
3、被告人可能被判處死刑而沒有委託辯護人的案件。
由此可見,設定指定辯護的目的是為那些弱勢群體以及可能被處極刑的被告人提供法律援助,更好地保障他們的訴訟權利。但刑訴法將指定辯護局限在審判階段,在至多10日的短短時間里,要求承擔法律援助義務的律師,在經濟因素的制約下,去調查清楚那些相比之下案情復雜、取證困難的案件事實,這是不現實的。這在實踐中,往往會出現辯護律師只是走走過場,而使指定辯護流於形式,顯然,不利於維護被告人的合法權益。
再次,人民法院是審判機關,是居中裁判,應不偏不倚,在案件審判前不應作出被告人可能判處死刑的判斷,不然,會給被告人、指定辯護人、公訴人以及社會各界傳遞這樣一個信息,法院未經審理之前便初步認定被告人死刑,致使人民法院有「先入為主」之嫌。這是違反未經人民法院審判不得確定有罪原則的。

⑷ 刑事辯護分為哪些種類

刑事辯護的種類包括自行辯護,委託辯護和法律援助辯護。
1、自行回辯護
自行辯護是指犯罪嫌答疑人、被告人自己針對指控進行反駁、申辯和辯解的行為。自行辯護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行使辯護權的重要方式,它貫穿於刑事訴訟的始終,無論是在偵查階段,還是在起訴、審判階段,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都有權自行辯護。
2、委託辯護
委託辯護是指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依法委託律師或其他公民擔任辯護人,協助其進行辯護。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自己委託辯護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押的,也可以由其監護人、近親屬代為委託辯護人。

⑸ 辯護的概念是什麼辯護的種類是什麼急!

一、辯復護概念:在刑事訴訟中,制辯護是指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及其辯護人針對控訴一方的指控而進行的論證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無罪、最輕、減輕或免除罪責的反駁和辯解,以保護其合法權益的訴訟行為。
二、辯護的種類
1.自行辯護2.委託辯護3.指定辯護
三、辯護人的權利和義務
權利:獨立辯護權、閱卷權、會見通信權、調取證據權、司法文書獲取權、獲得通知權、提出證據權、質詢權、辯論權、控告權、拒絕權。
義務:忠於職守維護委託人合法權益的義務。
保密義務。
遵守法庭規則義務。
宣傳法制義務。

⑹ 刑事辯護的種類有哪些,講些什麼

刑事辯護的種類
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規定刑事辯護可以分為:
1、自行辯護,即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自己進行的辯護;
2、委託辯護,即犯罪嫌疑人委託律師或者近親屬等進行的辯護;
3、指定辯護,即對可能判處無期徒刑、死刑的被告人,或者被告人是盲、聾、啞或者限制行為能力人,沒有委託辯護人的,法院應當為其指定律師辯護人。
按照辯護方向可以分為:無罪辯護、罪輕辯護、指控罪名不成立辯護。
辯護人的職責是什麼
(一)辯護人維護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合法權益應當根據事實和法律。「根據事實」,就是要實事求是地提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無罪、罪輕或者減輕、免除刑事責任的材料和意見,必須以事實為根據,而不是猜想、推測,更不是憑空捏造。「根據法律」,就是在事實證據的基礎上,以法律作為辯護的准則和依據,無論是無罪、有罪、罪輕、罪重,都要以法律規定為依據。「根據事實和法律」,是辯護人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進行辯護、維護其合法權益的行為准則。但如果是為了使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免受刑事追究或者減輕處罰而弄虛作假、違背法律,則不能認為是維護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合法權益,也不是正當履行職責。
(二)辯護人為了維護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合法權益,應當提出證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無罪、罪輕或者減輕、免除其刑事責任的材料和意見。這是辯護人應當進行的主要工作,也是辯護人維護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合法權益惟一正確的途徑。「提出證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無罪、罪輕或者減輕、免除其刑事責任的材料和意見」,就是說辯護人按照法律規定的程序,向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了解案情,向被害人或者其他證人進行調查並收集有關證據材料時,要在尊重客觀事實的基礎上,注意了解和收集能夠證明犯罪嫌疑人沒有實施犯罪行為、或者雖有犯罪行為但同時具有可以從輕、減輕、免除處罰情節的各種證據,比如犯罪嫌疑人是不是未成年人,有沒有、表現,在中是否起次要作用,等等,並向司法機關提出有關證據和辯護意見。

熱點內容
近期的社會與法懺悔錄 發布:2025-09-22 07:27:01 瀏覽:599
法官學院6號樓游泳館 發布:2025-09-22 07:23:58 瀏覽:182
哈密宏建公司的規章制度 發布:2025-09-22 06:59:36 瀏覽:600
法學院故事 發布:2025-09-22 06:35:11 瀏覽:29
旅行社違反條例要負的法律責任 發布:2025-09-22 06:30:43 瀏覽:597
行政處罰法律責任名詞解釋 發布:2025-09-22 06:30:42 瀏覽:622
行政法令 發布:2025-09-22 06:30:40 瀏覽:217
中國刑法重刑 發布:2025-09-22 06:29:57 瀏覽:150
道德實證 發布:2025-09-22 06:27:06 瀏覽:262
勞動法試用期員工提前3天 發布:2025-09-22 06:15:52 瀏覽: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