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里會講勞動法嗎
『壹』 在校大學生是否適用勞動合同法
情況不同,適用情況不同。
依據[勞部發[1995]309號]【關於印發《關於貫徹執內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容若干問題的意見》的通知】第十二條規定「在校生利用業余時間勤工儉學,不視為就業,未建立勞動關系,可以不簽訂勞動合同」即此條排除了《勞動合同法》等勞動法規對「利用業余時間」的「勤工儉學」的學生的適用;
[勞部發[1995]309號]勞動部在對學生的勞動者資格進行限定的時候對學生的身份本身有一定的限制,即如果不滿足「利用業余」時間的條件(且由於勞動法規本身並沒有排除學生)因此就不得排除勞動法規對學生的適用;包括但不限於已輟學但仍然保留學籍的情況、也完成學業等待畢業的情況等;
所以不同情況下有不同結果。
看你學的抄是什麼專業了,大部分的專業都不教授法律知識的,如果是法律專業的學生,學校應該會開這兩門課,婚姻法可能會在民法部分捎帶講一下,勞動法很可能是選修課,主要看學校的課程安排。當然,想要了解的話可以自己買相關資料去看一下。
『叄』 大學畢業生和勞動法
高校學生畢業分配工作中,學校與用人單位和大學生簽訂《三方協議》,是高等院校對畢業生分配的一種辦法。《三方協議》屬於一種就業介紹性質,與高校的報到證、分配介紹信及就業意向書具有相同的法律地位。高校學生就業應當與用人單位雙方協商一致另行簽訂《勞動合同》,用人單位和高校學生屬於《勞動法》調整的主體范圍,高校不具備勞動用工主體地位,也不是《勞動法》調整的當事人。《三方協議》中只能約定雙方用工意向,高校不得代為約定任何違約金和違約賠償。《勞動合同法》第二十五條規定「除本法第二十二條(專項培訓的服務期)和第二十三條(保密協議)規定的情形外,用人單位不得與勞動者約定由勞動者承擔違約金。」因此,《三方協議》約定的違約責任無效。
大學畢業生在簽訂勞動合同的時候該注意哪些問題?
(1 )合同主體是否合格;企業作為一方當事人,是否具有簽訂該勞動合同的資格,這時需要勞動者考慮的。如是否具有法人資格或者法定用工資格;合同主體與用工主體是否一致; (2 )合同內容是否合法;規定的工作條件/工作范圍/等是否符合勞動法規定。工作環境是否符合勞動保護要求;
(3 )是否嚴格執行國家及本市有關勞動法律規定;比如試用期制度/工時制度/加班制度/休息休假制度/工資發放制度/勞動保護制度等。
(4 )社會保險是否明確予以規定。社會保險包括養老保險/失業保險/工傷保險/醫療保險。
(5 )對於勞動合同中的企業單獨約定的條款應予以特別注意。如違約金條款/保密條款/竟業禁止條款/培訓條款等。對於這些方面,除了考慮是否符合國家規定外,更需要考慮到自己的工資收入與違約所需承擔的法律責任進行比較,從公平角度予以必要的關注。切記一條「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
(6 )企業現存的各種規章制度,在簽訂合同前必須予以足夠的關注。
(7 )充分注意到自己的責任和義務以及違約責任,以及權利享受的可能性。
(8 )不能存在任何的僥幸心理,你的簽字是有法律效力的,一定程度而言,你的簽字對於你和企業而言就是法律。
『肆』 最新「勞動法」中關於在校大學生勞動權的相關規定有哪些
查查非全日制用工章節
『伍』 大學生假期里打工會受到相關法律的保護嗎
大學生利用暑假打工,確實不受勞動法律法規的保護。我國《勞動法》和《工傷保險內條例》中所容稱的「勞動者」和「職工」均是指已與用人單位建立勞動關系的人。大學生利用假期打工,尚未與用人單位形成勞動關系,故彼此的權利義務不受勞動法律法規的調整。
萬一發生糾紛,如用人單位不發工錢,或者發生傷害事件,大學生可以根據其他相關法律來維權:在單位打工時,最好簽訂一份書面協議,約定工作時間和期限、工作內容及條件、勞務報酬及其支付方式等。這樣,一旦工錢被拖欠或剋扣,就可以依據《合同法》維權。
另外,大學生打工期間,若因工作原因受到傷害的,雖然不能根據《工傷保險條例》的規定享受工傷待遇,但可以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11條「雇員在從事僱傭活動中遭受人身損害,僱主應當承擔賠償責任。僱傭關系以外的第三人造成雇員人身損害的,賠償權利人可以請求第三人承擔賠償責任,也可以請求僱主承擔賠償責任」的規定,請求用人單位承擔民事賠償責任。
『陸』 結合實際,談談大學生學習《勞動法》的積極意義.
學習了新《勞動合同法》,通過這次學習,真正的認識到了 勞動合同法的價值。
1、切實保護勞動者的合法利益 新《勞動合同法》在總則第一條中就明確規定「為了完善 勞動合同制度,明確勞動合同雙方當事人的權利和義務,保護勞 動者的合法權益,構建和發展和諧穩定的勞動關系,制定本法。」
2、試用期有了明確的規定 新《勞動合同法》第二章第十九條規定:勞動合同期限三 個月以上不滿一年的,試用期不得超過一個月;勞動合同期限一 年以上不滿三年的,試用期不得超過三個月;三年以上固定期限 和無固定期限的勞動合同,試用期不得超過六個月。 同一用人單位與同一勞動者只能約定一次試用期。 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務為期限的勞動合同或者勞動合同期限 不滿三個月的,不得約定試用期。 試用期包含在勞動合同期限內。勞動合同僅約定試用期的, 試用期不成立,該期限為勞動合同期限。
3、年紀大的勞動者也受到了勞動合同法的保護 新《勞動合同法》第四章第四十四條規定:勞動者開始依法 享受基本養老保險待遇的,勞動合同終止。 現在的社會有很多的農村年紀大的外出打工者,他們就不能 達到享受基本養老保險待遇的待遇。因此,在他們外出打工的過 程中,就能夠得到 《勞動合同法》的保護,而不用受那些老闆 的不公正待遇。
4、明確了用人單位的責任 新《勞動合同法》第七章第八十二條規定:用人單位自用工 之日起超過一個月不滿一年未與勞動者訂立書面勞動合同的,應 當向勞動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資。 用人單位違反本法規定不與勞動者訂立無固定期限勞動合 同的,自應當訂立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之日起向勞動者每月支付 二倍的工資。 新的勞動合同法的施行,對我們勞動者有了一個根本的保 證,而且也對企業有了一個法律約束。相信我們在新的勞動合同 法的影響下,我們的企業與勞動者關系一定會有一個質的變化。
『柒』 大學生受勞動法保護嗎
1、大學生在校期間復,制選用課余時間參加工作,勤工助學的,不視為就業,未建立勞動關系,可以不簽訂勞動合同,所以不是法律意義上的勞動者,不受勞動法的調整,如果上班,與公司建議的是勞務關系,是受《合同法》的調整;
2、如果學生頂崗實習期間,用人單位將其納入正式員工管理並支付一定的報酬,其間因工作發生的事故傷害可參照《工傷保險條例》的相關規定執行;
3、法律依據:《勞動部關於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若干問題的意見》12.在校生利用業余時間勤工助學,不視為就業,未建立勞動關系,可以不簽訂勞動合同。
《關於技校學生工傷認定有關問題的復函》
馬鞍山市勞動保障局:
你局《關於技校學生頂崗實習期間因工受傷能否認定工傷的請示》(馬勞社〔2008〕44號)收悉。經研究,現答復如下:
你市技師學院學生在某單位頂崗實習期間,用人單位將其納入正式員工管理並支付一定的報酬,其間因工作發生的事故傷害可參照《工傷保險條例》的相關規定執行。
此復。
二○○八年九月一日
抄送:各市勞動保障局
『捌』 在校大學生能否成為勞動者
關於在校大學生是否能成為的問題,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來理解:
1.總的來說,學術界普遍認為大學生具有勞動者主體資格,但法律有硬性規定的,應當遵守法律;
2.依據[勞部發[1995]309號]【關於印發《關於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若干問題的意見》的通知】第十二條規定「在校生利用業余時間勤工儉學,不視為就業,未建立勞動關系,可以不簽訂勞動合同」即此條排除了《勞動合同法》等勞動法規對「利用業余時間」的「勤工儉學」的學生的適用;
3.由於[勞部發[1995]309號]勞動部在對學生的勞動者資格進行限定的時候對學生的身份本身有一定的限制,即如果不滿足「利用業余」時間的條件(且由於勞動法規本身並沒有排除學生)因此就不得排除勞動法規對學生的適用;包括但不限於已輟學但仍然保留學籍的情況、也完成學業等待畢業的情況等;
參考資料:http://hi..com/lijunlayer/item/4a1133eb88c3667f4ddcaf23
『玖』 我是一名在校大學生,受勞動法保護嗎
以下回答由「濟南商律師」提供,如需轉述請註明出處:
勞動關系和是否簽內合同是無容關的,也就是說,雖然你們沒有簽訂合同,但是並不妨礙你們之間已經形成了勞動關系。你可以要求單位跟你簽訂勞動合同。
根據我國的勞動合同法,單位必須在一個月內與勞動者簽訂勞動合同,超過一個月不滿一年未簽訂的,你可以主張雙倍的工資。你可以通過勞動爭議仲裁來獲得自己應得的利益。
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幫到你!
『拾』 大學生就業勞動法之間的關系
如果你已經畢業,走向社會,那就屬於「勞動者」,受相關法律保護。專
如果是在上學期間做兼職,維屬權有一定困難。大學生的身份是學生,工作也是臨時性的,這種行為並不受勞動法保護,在我國《勞動法》若干問題的意見中有相關規定,在校生利用業余時間勤工助學,不視為就業,未建立勞動關系,可以不簽訂勞動合同。如果大學生在兼職過程中,發生用工單位欠薪問題,大學生可以依據用工單位出具的工資欠條,直接向法院起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