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法對野外作業補助
Ⅰ 勞動法對野外作業人員補貼的規定
勞動法沒有特別規定,應當查找相關文件有沒有規定。
Ⅱ 勞動法有沒有規定調離外地工作應該給予補助的規定有準確條文嗎
如果公司以你不同意去外地工作為員,解除勞動合同,你可以主張經濟補償金,工作每滿一年單內位應支付一個月容工資,不滿六個月的支付半個月工資,超過六個月不滿一年的支付一個月工資的經濟補償金。
具體可以申請勞動仲裁或到勞動監察大隊投訴!51hrlaw有這方面的案例你可以看看
Ⅲ 勞動法對野外作業人員補貼的規定
一、法律並無強制規定用人單位需要發放補貼。
崗位津貼、補貼屬於工資的組成部分,崗位津貼與補貼是指基本工資外,為補償職工額外勞動消耗需支付給職工的津貼、補貼;由於某些條件特殊的崗位,需要更多付出勞動力,因而需要建立津貼,對這種額外的勞動消耗進行補償。
津貼包括:補償職工特殊或額外勞動消耗的津貼,保健性津貼,技術性津貼,年功性津貼及其他津貼。
補貼包括:為保證職工工資水平不受物價上漲或變動影響而支付的各種補貼。
如果勞動者與用人單位之間因津貼、補貼發放產生的爭議屬於勞動爭議,職工可以向工會組織反映情況,也可以向勞動監察部門投訴,還可直接申請勞動仲裁。
二、津貼發放具有強制性,用人單位應發而不發屬於違法行為,但職工如要求用人單位支付應享受的津貼,需要保存符合享受津貼條件的證據。而補貼則沒有強制性,職工無權要求用人單位發放。但是,如果用人單位之前有規章制度規定發放補貼並已實際履行的,就不能隨意停止發放。
(3)勞動法對野外作業補助擴展閱讀:
1、津貼包括:
(1)補償職工特殊或額外勞動消耗的津貼包括:高空津貼、井下津貼、流動施工津貼、野外工作津貼、林區津貼、高溫作業臨時補貼、海島津貼、艱苦氣象台(站)津貼、微波站津貼、高原地區臨時補貼、冷庫低溫津貼、基層審計人員外勤工作補貼。
郵電人員外勤津貼、夜班津貼、中班津貼、班(組)長津貼、學校班主任津貼、三種藝術(舞蹈、武功、管樂)人員工種補貼、運動隊班(隊)幹部駐隊補貼、公安幹警值勤崗位津貼、環衛人員崗位津貼、廣播電視天線工崗位津貼、鹽業崗位津貼。
廢品回收人員崗位津貼、殯葬特殊行業津貼、城市社會福利事業單位崗位津貼、環境監測津貼、收容遣送崗位津貼等。
(2)保健性津貼包括:衛生防疫津貼、醫療衛生津貼、科技保健津貼、各種社會福利院職工特殊保健津貼等。
(3)技術性津貼包括:特級教師補貼、科研津貼、工人技師津貼、中葯老葯工技術津貼、特殊教育津貼等。
(4)年功性津貼包括:工齡津貼、教齡津貼和護士工齡津貼。
(5)其他津貼包括:直接支付給個人的伙食津貼(火車司機和乘務員的乘務津貼、航行和空勤人員伙食津貼、水產捕撈人員伙食津貼、專業車隊汽車司機行車津貼。
體育運動員和教練員伙食補助費、少數民族伙食津貼、小伙食單位補貼、無食堂補貼等)、合同制職工的工資性補貼、書報費、工種糧補貼、高級知識分子特殊津貼等。2.補貼 包括:
為保證職工工資水平不受物價上漲或變動影響而支付的各種補貼,如副食品價格補貼(含肉類等價格補貼)、糧價補貼、煤價補貼、房貼、水電貼以及提高煤炭價格後,部分地區實行的民用燃料和照明電價格補貼等。
津貼和補貼的區別:
一、目的不同
津貼是作為補償工作條件或額外勞動力消耗的一種輔助性工資,主要包括特殊勞動消耗津貼,保健津貼,技術性津貼,年功津貼和地區性津貼等幾種形式。
補貼是為了保證職工工資水平不受物價上漲而導致影響的一種福利性工資。主要包括車補、話費補貼、餐費補貼、住房補貼等。補貼主要是用來降低物價變動對勞動報酬的實際購買力影響的一種手段,相對於津貼,補貼與工作性質的聯系相對較弱。
二、性質不同
津貼的發放具有強制性,只要勞動者符合發放津貼的條件,就必須無條件向職工發放。
補貼的發放屬於一種福利性質,屬於用人單位自主經營權的范疇內,目前並沒有法律法規對此作出強制性規定,但用人單位一旦對發放補貼做出承諾,即應該履行承諾,按時按量向勞動者發放該項補貼,否則可能會面臨拖欠工資而產生的不利後果。
三、是否計入最低工資標准不同
津貼是不納入最低工資標準的計算的,未計入該類津貼的工資不得低於最低工資標准。
而依據該規定,補貼是屬於最低工資的一部分,不計入補貼部分,職工工資收入是可以低於最低工資標準的。
Ⅳ 勞動法有沒有輻射補助的規定呢
勞動法有明確規定,用人單位應提供勞動保護,「《勞動合同法》的38條第一款規定,用人單專位不給勞動者屬提供合同約定的勞動保護條件,勞動者有權有權隨時解除勞動合同。另外58條也有說明」而具體的補貼標准,沒有強制要求,但員工可以提出協商。
Ⅳ 勞動法對於事業單位人員下鄉補助的規定
勞動法沒有這方面的規定,這應該是你們當地的政策性規定,建議問問自己單位
Ⅵ 勞動法對特殊工種(比如粉塵作業這項工種)的補貼有沒有特殊規定
勞動法對特殊工種沒有補貼的規定,但是有要求用人單位要提供勞動保護用品的。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第五十四條
用人單位必須為勞動者提供符合國家規定的勞動安全衛生條件和必要的勞動防護用品,對從事有職業危害作業的勞動者應當定期進行健康檢查。
(6)勞動法對野外作業補助擴展閱讀:
勞動防護用品按照防護部位分為九類:
(1)頭部護具類。是用於保護頭部,防撞擊、擠壓傷害、防物料噴濺、防粉塵等的護具。主要有玻璃鋼、塑 料、橡膠、玻璃、膠紙、防寒和竹藤安全帽以及防塵帽、防沖擊面罩等。。
(2)呼吸護具類。是預防塵肺和職業病的重要護品。
(3)眼防護具。用以保護作業人員的眼睛、面部,防止外來傷害。分為焊接用眼防護具、爐窯用眼護具、防沖擊眼護具、微波防護具、激光防護鏡以及防X射線、防化學、防塵等眼護具。
(4)聽力護具。長期在90dB(A)以上或短時在115dB(A)以上環境中工作時應使用聽力護具。聽力護具有耳塞、耳罩和帽盔三類。
(5)防護鞋,防止足部傷害,有防滑鞋、防滑鞋套、防靜電安全鞋、鋼頭防砸鞋等等。
(6)防護手套。用於手部保護,主要有耐酸鹼手套、電工絕緣手套、電焊手套、防X射線手套、石棉手套、丁腈手套等。
(7)防護服。用於保護職工免受勞動環境中的物理、化學因素的傷害。防護服分為特殊防護服和一般作業服兩類。
(8)防墜落護具。用於防止墜落事故發生。主要有安全帶、安全繩和安全網。
(9)護膚用品。用於外露皮膚的保護。分為護膚膏和洗滌劑。
在各產業中,勞動防護用品都是必須配備的。根據實際使用情況,應按時間更換。在發放中,應按照工種不同進行分別發放,並保存台賬。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勞動防護用品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
Ⅶ 勞動法有明文規定野外作業會有補助嗎
勞動法有明文規定,野外作業有什麼特殊照顧或者是什麼補助嗎?
Ⅷ 勞動法關於駐外補貼
沒有,一般都是企業自己定的。如果是政府機關的話都有定這個標準的專文件。如果打官司的屬話一般參照國家機關的標准。法院都存的有此類文件用於確定交通事故的賠償數額的。我這暫時沒有,你可以上網去查,中央辦公廳發過幹部出差補助的文件。
Ⅸ 關於勞動法里培訓補助的問題,請高人指點,謝謝!
勞動合同法:第二十二條 用人單位為勞動者提供專項培訓費用,對其進行專專業技術培訓的,可以屬與該勞動者訂立協議,約定服務期。
勞動者違反服務期約定的,應當按照約定向用人單位支付違約金。違約金的數額不得超過用人單位提供的培訓費用。用人單位要求勞動者支付的違約金不得超過服務期尚未履行部分所應分攤的培訓費用。
所以你沒有簽訂培訓協議就不存在違約一說,但培訓補助這塊就要看公司有沒有相關的制度或者合同里邊有沒有說有培訓補助這個福利了,如果沒有就需要交回培訓補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