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條款大全 » 勞動法中搬場的規定

勞動法中搬場的規定

發布時間: 2021-11-23 15:27:15

1. 本縣范圍內工廠搬遷,勞動法有何規定

1、若《勞動合同》中有關於工作地點的約定,屬於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協商一致,固定了勞動者的工作地點,用人單位自願對自己的管理權利進行限制,是有效的。勞動者可以要求用人單位按照《勞動合同》約定履行義務,而搬遷後,用人單位在事實上履行不能,故應當支付經濟補償金。
2、舊址、新址的地理位置也是衡量勞動合同是否繼續履行的標准之一,若兩處位置相隔不遠,勞動者通過交通車、公交車等在合理的時間內能夠到達新址上班,屬於合理工作地點變動,用人單位可以要求勞動者服從安排,到新址上班,發函解除勞動合同的勞動者屬於自動辭職,依法無需支付經濟補償金。
如果用人單位為繼續履行勞動合同約定,採取開通交通車、修建職工宿舍、發放交通補貼等方式向勞動者提供工作便利與工作環境,在地理位置合理的情況下,勞動者應當服從用人單位的搬遷安排。

2. 勞動法中是如何規定企業在市區內搬遷的

主要看合同的約定情況,如果合同沒有明確約定,感覺不合適,因更換廠址需要離職,可以申請經濟補償金,在公司一年按一個月公司給經濟補償金,企業不按政策執行,直接去勞動監察大隊或者勞動仲裁進行投訴或仲裁

3. 公司搬遷勞動法有補助的規定嗎

你的勞動合同里應該約定了工作地點,看看寫的是哪裡,你所說的梅林關外是否專符合你合同屬約定的工作地點?
我不太清楚你說地方,如果你的合同約定的是所在城市名,而梅林關外屬於該城市的范圍內,那麼公司搬遷並沒有違反合同。在這種情況下如果你不願跟去,只能自己辭職,從法律角度看不會有補償,你可以和公司協商,但是如果公司不同意,也沒什麼好辦法,除非公司還有其他違反勞動法規的地方。
如果公司新辦公地點與合同約定地點不相符,公司的行為屬於變更勞動合同,你有權不同意,如果雙方不能協商一致,公司應提前三十天通知或支付1個月工資作為代通知金,和你解除勞動合同,並按照你的工作年限給予經濟補償,滿三年就是三個月工資,超過三年不到三年半就是三個半月的工資。

4. 公司搬遷,按最新勞動合同法應怎麼賠償

用人單位和勞動者沒有簽勞動合同的補償和公司搬遷無直接關系,用人單位不和勞動者簽勞動合同,用人單位屬於違反《勞動合同法》規定,勞動者可以要求用人單位支付補償,公司若不支付,勞動者可以向用人單位所在的人力資源與社會保障局申請勞動仲裁,要求用人單位支付。
自用工之日起超過一個月不滿一年未與勞動者訂立書面勞動合同,勞動者可以要求支付從第二月起支付每月二倍工資。
自用工之日起滿一年不與勞動者訂立書面勞動合同視作簽訂無固定期勞動合同,用人單位單方面解除勞動合同,若勞動者無過錯情況下,用人單位屬於違規解除勞動合同,需要按照《勞動合同法》第47條規定的經濟補償標準的二倍向勞動者支付賠償金。

相關的法律法規知識:
《勞動合同法》
第十四條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是指用人單位與勞動者約定無確定終止時間的勞動合同。
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協商一致,可以訂立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有下列情形之一,勞動者提出或者同意續訂、訂立勞動合同的,除勞動者提出訂立固定期限勞動合同外,應當訂立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
(一)勞動者在該用人單位連續工作滿十年的;
(二)用人單位初次實行勞動合同制度或者國有企業改制重新訂立勞動合同時,勞動者在該用人單位連續工作滿十年且距法定退休年齡不足十年的;
(三)連續訂立二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且勞動者沒有本法第三十九條和第四十條第一項、第二項規定的情形,續訂勞動合同的。
用人單位自用工之日起滿一年不與勞動者訂立書面勞動合同的,視為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已訂立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
第四十七條經濟補償按勞動者在本單位工作的年限,每滿一年支付一個月工資的標准向勞動者支付。六個月以上不滿一年的,按一年計算;不滿六個月的,向勞動者支付半個月工資的經濟補償。
勞動者月工資高於用人單位所在直轄市、設區的市級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區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三倍的,向其支付經濟補償的標准按職工月平均工資三倍的數額支付,向其支付經濟補償的年限最高不超過十二年。
本條所稱月工資是指勞動者在勞動合同解除或者終止前十二個月的平均工資。
第八十二條用人單位自用工之日起超過一個月不滿一年未與勞動者訂立書面勞動合同的,應當向勞動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資。
用人單位違反本法規定不與勞動者訂立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的,自應當訂立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之日起向勞動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資。
第八十七條用人單位違反本法規定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的,應當依照本法第四十七條規定的經濟補償標準的二倍向勞動者支付賠償金。
第八十五條用人單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勞動行政部門責令限期支付勞動報酬、加班費或者經濟補償;勞動報酬低於當地最低工資標準的,應當支付其差額部分;逾期不支付的,責令用人單位按應付金額百分之五十以上百分之一百以下的標准向勞動者加付賠償金:
(一)未按照勞動合同的約定或者國家規定及時足額支付勞動者勞動報酬的;
(二)低於當地最低工資標准支付勞動者工資的;
(三)安排加班不支付加班費的;
(四)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未依照本法規定向勞動者支付經濟補償的。

5. 公司搬遷,勞動法有什麼樣的詳細規定,勞動合同地址改變,范圍是多大,公司名不變,什麼的情況才有賠償

你好!你的問題比較復雜,應當分成這樣三個層次來看待:

一、勞動法律對於「公司搬遷」這種情形的相關規定
主要有這樣兩條:
《勞動合同法》第35條:「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協商一致,可以變更勞動合同約定的內容。變更勞動合同,應當採用書面形式。」
《勞動合同法》第40條第(三)項:「勞動合同訂立時所依據的客觀情況發生重大變化,致使勞動合同無法履行,經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協商,未能就變更勞動合同內容達成協議的」。
「公司搬遷」從法律上來說可以理解為一種勞動合同所依據的客觀情況發生重大變化。

二、要看你與公司簽的勞動合同是如何約定的
從實務中來看,大多數公司與勞動者簽訂勞動合同時,都會在其中約定「公司有權根據實際工作情況變更勞動者的崗位或者工作地點,勞動者應當服從」。
需要指出的是,即使勞動者簽了這樣的勞動合同,也並不意味著用人單位可以隨意地調到勞動者的崗位或工作地點;如果這樣的調動不合理,勞動者仍然有權拒絕;若用人單位以此解僱勞動者,則勞動者可以提起勞動仲裁要求企業支付賠償金。

三、根據你的情況,可以有這樣的對策
企業要求你變更工作地點,首先企業應當說明其充分的合理性,如不能說明則不能隨意的調到工作地點;
企業要求變更工作地點,也必須履行協商一致的原則,因為這是《勞動合同法》第35條的明文規定;
如果經過協商勞資雙方不能達成一致意見,那麼企業可以解除勞動者的勞動合同,但需要提前30天通知並向勞動者支付相應的經濟補償金(工作每滿一年補償一個月的工資)。

6. 關於勞動法的搬遷范圍多大有補償

勞動法以及勞動合同法對此均沒有規定,但是如果你約定了具體的工作地點,具體到某個地點,用人單位搬遷范圍過遠,超過了這個地點,地么屬於變更勞動合同,勞動者如果不同意,(這要解除勞動合同)用人單位應當根據勞動者在本單位的工作年限,每滿一年補償一個月的工資。(一般情況下,如約定在某市,在該市的市區范圍內一般不算變更地點,如果從區到縣就算了,以及較大的市區,也算,但如果合同沒有具體約定地點,或者約定范圍較大,這個很難說,基本上沒有補償)


申張正義團隊為你解答

7. 勞動法規定搬場工資如何處理

單位搬遷,如果存在變更勞動合同的情況下,需要員工協商。如果協商一致繼續保持勞動關系。工資照常發放即可,如果接觸勞動關系,單位支付員工經濟補償,結清工資。如果是因為搬遷導致員工暫時沒有工作,那麼單位應該按照不低於當地最低工資水平發放給員工。

依據《工資支付暫行條例
第十二條 非因勞動者原因造成單位停工、停產在一個工資支付周期內的,用人單位應按勞動合同規定的標准支付勞動者工資。超過一個工資支付周期的,若勞動者提供了正常勞動,則支付給勞動者的勞動報酬不得低於當地的最低工資標准;若勞動者沒有提供正常勞動,應按國家有關規定辦理。

《勞動合同法》
第四十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單位提前三十日以書面形式通知勞動者本人或者額外支付勞動者一個月工資後,可以解除勞動合同:
(一)勞動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負傷,在規定的醫療期滿後不能從事原工作,也不能從事由用人單位另行安排的工作的;
(二)勞動者不能勝任工作,經過培訓或者調整工作崗位,仍不能勝任工作的;
(三)勞動合同訂立時所依據的客觀情況發生重大變化,致使勞動合同無法履行,經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協商,未能就變更勞動合同內容達成協議的。

8. 企業搬遷屬於法律規定的什麼情形

由於廠房是在劃撥土地上,所以拆遷時,是沒有土地補償金的,賠償的范圍有以下幾項:
一、房屋、建築物補償
應當以相關房產證明登記的建築面積為計算標准。因為歷史原因無法辦理房產證明和土地證明的,可經實際丈量確定。房屋、建築物的價值一般應由拆遷人、被拆遷人共同委託評估公司,評估公司根據相關評估技術標准,確定房屋、建築物的實際價值。低於城市房屋拆遷最低補償單價標準的,以最低補償單價標准計算。並依照有關補償口徑,計算房屋、建築物實際應得的補償費用。
二、設備重置補償
拆遷管理條例》中規定,設備搬遷安裝費用應當按國家和當地規定的貨物運輸價格、設備安裝價格計算。機器設備分為兩類:一類是可搬遷設備;二是不可搬遷設備;可搬遷設備因拆遷而引起的損失又可分為實物損失費和功能損失費。實物損失費包括拆卸費用、運輸費用、安裝費用、調試費用等。功能損失費用包括搬遷引起的機器精度下降、不合格產品的增多。對於不可搬遷設備,拆遷會導致該設備的廢棄,故應結合其成新和重置價,計算設備重置成新價,對所有人進行補償。在拆遷的實際操作中,拆遷非住宅房屋,其設備搬遷和安裝費用,按照當地有關規定計算,無法恢復使用的設備,按照設備重置價結合成新給予補償。
三、拆遷費用補償
1、停產停業損失
《房屋拆遷補償管理條例》第三十三條規定,因拆遷非住宅房屋造成停產停業的,拆遷人可以給予適當補償。對於「適當」的標准,何為「適當」、其計算依據、計算方法,何種情況下是「可以」補償,何種情況下是「不可以」補償,該條例並沒有統一規定,其他法律、行政法規也沒有進行規定。在法律實踐中,補償的標准、常由市一級地方政府以政策性文件規定,各地補償標准不同,計算方法也不同,對於停產停業損失應當由評估機構進行評估確定,針對企業的經營性質、經營業務、經營狀況、贏利情況進行個案評估,才能確保公平的實現,當然具體數額可由拆遷當事人協商確定。
2、設備搬遷安裝費
對於可搬遷的設備,應當本著繼續利用的原則,進行異地搬遷安裝,繼承投入使用。據此產生的設備搬遷和安裝費用是拆遷引起的必然損失,拆遷人應當予以補償。在《中國2011年上海世博會場址非居住房屋拆遷評估和補償的實施細則》中也明確「拆遷非居住房屋,拆遷人還應補償被拆遷人或者房屋承租人下列費用:(一)按國家和本市規定的貨物運輸價格、設備安裝價格計算的設備搬遷和安裝費用」的補償辦法。具體而言,設備搬遷和安裝費的補償金額,由拆遷人、被拆遷人或承租人依照政府指導價確定的貨物運輸價格、設備安裝價格協商確定。協商不成的,也可委託專業的評估公司進行評估確定。
3、解聘員工的安置補償費用。
因拆遷而解聘員工的安置補償費用,在法律法規政策性文件中並沒有詳細性規定,屬於拆遷當事人相互協商爭取的項目。拆遷如果導致員工解聘,那麼,應當根據具體跟員工的勞動合同,結果勞動法有關規定給予補償。
四、基於拆遷政策發生的獎勵費用
在拆遷的過程中,拆遷人為了加快拆遷進度,拆遷人往往會採取速遷獎勵的辦法鼓勵被拆遷人、承租人盡早簽訂拆遷安置補償協議,搬出拆遷范圍。獎勵費用金額的大小,由拆遷人根據拆遷實際確定,也可由拆遷人、被拆遷人、實際承租人之間協商確定。

熱點內容
會計職業道德的危害 發布:2025-09-19 01:17:08 瀏覽:169
工傷問題法律咨詢 發布:2025-09-19 01:06:55 瀏覽:12
勞動法對民營企業有用嗎 發布:2025-09-19 01:03:41 瀏覽:329
形式法學派 發布:2025-09-19 00:54:13 瀏覽:446
鄢陵的律師 發布:2025-09-19 00:41:20 瀏覽:112
學法律知識做文明少年 發布:2025-09-19 00:40:37 瀏覽:207
對方打人會承擔什麼法律責任 發布:2025-09-19 00:35:01 瀏覽:543
古代妓女刑法 發布:2025-09-19 00:35:01 瀏覽:361
企業法律顧問失業 發布:2025-09-19 00:25:17 瀏覽:386
深圳社區法律顧問招聘 發布:2025-09-19 00:05:23 瀏覽: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