監督行政法律關系的機關有哪些
⑴ 國家行政機關監督的種類有哪些
行政監督方式
(一)事前監督、事中監督與事後監督
事前監督是指在行政管理機構進行行政決策、開展行政行為之前進行監督。最典型的事前監督是聽證會制度。聽證會是由立法機關、國家行政管理機構和某些行政事業性單位根據有關規定,召集社會各階層、當事人或有關受益、受害者進行交流、溝通的會議。一般有立法聽政、價格聽政、決策聽政、調查聽政等種類。聽證會的舉行,具有使社會公民和團體了解政府行為過程和信息,參與決策,監督政府行為的作用。
事中監督是指在行政管理機構決策與執行過程中所進行的監督。為了防止行政管理過程中決策的失誤和執行出現偏差,必須開始事中監督,即在決策過程中對決策活動進行監督,在執行過程中對執行活動進行監督。從決策過程來看,這種監督是對決策者進行的面對面的監督,有助於及時發現決策失誤或決策不當,並對其及時予以糾正;從執行過程來看,這種監督有助於及時了解執行情況,及其向決策中心傳遞相關信息,不僅有助於糾正執行偏差,而且有助於及時修正原有的不當決策。
事後監督是指行政決策或者行為作出之後,相關監督主體進行的監督活動。現代社會管理日益復雜和多元化,為行政管理帶來了一定難度和壓力,因此,行政行為往往具有一定先定性,以保證行政權力的權威性和強制性,這就使得人們不能對所有行政行為進行事前監督,這樣,就有必要進行事後監督。最典型的事後監督是國政調查。國政調查是立法機關就國家官員的行為、重大事件進行調查。現代世界各國,無論憲法有無明文規定,均普遍承認立法機關擁有國政調查權,並形成了比較完善的國政調查程序。
(二)長期監督與暫時監督
根據監督活動開展的持續時間不同,行政監督又可以分為長期監督和暫時監督兩種。
長期監督是由常設的行政監督主體對行政管理機構和人員進行的監督活動,上下級之間的日常監督和行政監察監督都是屬於長期監督。長期監督一定會伴隨相應的、穩定的監督主體和規章程序。
暫時監督是指為某一項特別行政事務、行政決策或者突發事件進行的監督和調查。由於暫時監督變化大,產生突然,所以一般不具備一致不變的監督主體和規章程序。權力機關代表的質詢活動是一種較為典型的暫時監督。質詢是立法機關對行政管理機構進行檢查和監督的一個主要方式。所謂質詢,是對被質詢機關的工作不清楚、不理解、不滿意的地方提出質問,要求被質詢機關作出澄清、解釋的一種活動。在我國,對本級人民政府及其工作部門、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的工作提出質詢,是憲法和法律賦予人大代表或人大常委會組成人員在各級人民代表大會或常務委員會會議期間的一項重要職權。按照法律規定,在人民代表大會會議上,必須有l0名以上的人大代表聯名,才能提出質詢案;在人大常務委員會會議上,省級、設區的市人大常委會組成人員5人以上聯名,縣級人大常委會組成人員3人以上聯名,才能提出質詢案。
⑵ 行政法制監督的對象有哪些國家工作人員是不是對象
行政監督有兩種用法:一是指行政主體基於行政職權依法對行政相對人是否遵守行政法規范和執行行政決定等情況進行的監督檢查,也叫行政檢查。另一種是指行政組織系統內容的監督檢查,指的是對行政機關和工作人員的監督。由於第一種行政監督本質上屬於行政管理職能和行政執法活動的組成部分,所以用行政管理或行政執法即可涵蓋,因此一般行政法上的行政監督主要是指對行政權力的監督,其監督對象是行政主體及其工作人員。在第一種意義上使用行政監督概念的著作以及法律規范是極少的。
⑶ 行政監督的法律關系包括哪些
行政監督法律關系是指國家有權機關在監督行政行為的過程中,與行政主體回之間形成的受行政法答規范調整的各種關系。
監督行政法律關系是基於對行政權力控制的需要依法產生的,包括以下含義:第一, 它是國家有權機關或其他依法享有監督行政權的主體與行政主體之間依法形成的關系;第 二,它是在監督行政行為過程中形成的;第三,它是一種被行政法調整後具有行政法上的權 利義務內容的法律關系;第四,其客體主要是行政主體的行政行為。
⑷ 我國的監察機關有哪些都有哪幾種監督方式
我國設立國家監察委員會和地方各級監察委員會。監察委員會是行使國家監察職能的專責機關,對所有行使公權力的公職人員進行監察,調查職務違法和職務犯罪,開展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
外部監督是指行政機關以外的權力與非權力主體對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實施的監督,其中外部權力監督包括:國家權力機關的監督,即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委會的行政監督;國家司法機關的監督,即人民檢察院和人民法院實施的行政監督;中國共產黨組織作為執政黨實施的行政監督。
外部非權力監督包括:人民政協以及各民主黨派的行政監督;社會群眾及輿論監督,主要是指各人民團體(工、青、婦等)、群眾組織、企事業單位、公民個人以及新聞媒介對國家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實施的監督。
內部監督可以劃分為專門監督和非專門監督兩類。內部專門監督,主要是指政府專設的監督機構實施的行政監督以及各類專業性行政監督,包括:行政監察、審計監督、物價監督和質量監督等專業性行政監督。
內部非專門監督,包括:上下層級監督,即各級行政機關及其主管按行政隸屬關系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進行直線監督;平行部門監督,即政府職能部門就其所轄事務,在自身許可權與責任范圍內對其它相關部門實施監督 。
(4)監督行政法律關系的機關有哪些擴展閱讀
國家監察委員會是最高監察機關,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產生,負責全國監察工作。省、自治區、直轄市、自治州、縣、自治縣、市、市轄區設立監察委員會,地方各級監察委員會由本級人民代表大會產生,負責本行政區域內的監察工作。
國家監察委員會對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負責,並接受其監督。地方各級監察委員會對本級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和上一級監察委員會負責,並接受其監督。
國家監察委員會領導地方各級監察委員會的工作,上級監察委員會領導下級監察委員會的工作。國家監察委員會統籌協調與其他國家、地區、國際組織開展的反腐敗國際交流、合作,組織反腐敗國際條約實施工作。
⑸ 在監督行政法律關系中,國家立法機關所享有的監督權力
我只聽說過行政法制監督和行政監督啊,還有這個國家立法機關,如果是指法律的立法的話,應該是行政法制監督主體之一的國家權力機關---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還有你到底想問什麼?
⑹ 行政法調整的對象有哪些A,行政關系B 行政法律關系C 監督行政關系D監督行政法律關系。
A 行政關系,是指行政主體行使行政職能和接受行政法制監督而與行政相對版人、行政法制監督主體發生的各種權關系,以及行政主體內部發生的各種關系。說白了,就是所有的行政中不平等主體之間的關系
B 法律關系是行政主體和行政相對人之間的法律關系
C 國家有權機關在監督行政行為的過程中,與行政主體之間形成的受行政法規范調整的各種關系
D 監督行政法律關系是行政主體和監督主體之間的法律關系
單選選B,多選BD 法律調整法律關系,因為有廣義行政法和狹義行政法之分。
⑺ 在行政系統內部的監督中有法制部門的監督。請問法制部門是指的什麼
法制部門是指襲
(1)從廣義上來說,分為司法部門:公安、檢察院、法院、司法局;立法部門:全國人大,地方人大,國務院法制局;執法部門:行政執法等。而政府的法制部門從屬於政府,並對其有監督作用。一般為各級政府的法制辦辦公室。
(2)通常的法制部門是指公、檢、法、司,即公安局、檢察院、法院、司法局。人大內設的法制部門不應該算,僅是人大機關的內設機構。
行政法制又稱政府法制。調整國家行政機關在管理行政事務中與公民和社會組織之間各種縱向關系(包括政治、社會、文化、人身關系)的法律制度的總稱。
行政法制機關的特點表現為,
(1)在調整行政法律關系時,一般採用單方意思表示的方式,多數行政法律關系由代表公共利益的行政機關單方表示意志,無需徵得管理相對人的同意即告成立,並以行政機關自身具有的強制力保證這種社會關系的建立和運轉。
(2)它與調整橫向的平等、有償主體之間社會關系的民事法制,與以制裁嚴重破壞民事和行政法制為主要任務的刑事法制,在目的、任務、方法以及所調整的社會關系方面都有很大區別。
⑻ 國家行政機關的監督包括哪些
1、執政黨
黨對國家行政管理工作的領導和監督的方式有通過制定正確的路線、方針、政策來實現黨對國家行政管理工作的領導和監督;通過黨的各級組織對各級政府及其部門具體實施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國家的法律、法令的過程實行監督;通過推薦優秀黨員幹部擔任政府重要職務來實現黨對政府工作的領導和監督;
通過宣傳教育和思想政治工作等手段來實現黨對政府公職人員的領導和監督;通過黨的各級紀律檢查委員會審查和處理黨員領導幹部違反黨紀政紀的行為實行監督。
2、權力機關
權力機關監督政府的方式和內容主要有:聽取和審議政府工作報告;審查和批准國民經濟計劃和財政預算、決算;審查政府的法規、決定和命令;質詢和詢問;視察和檢查;提出建議、批評和意見;受理申訴和檢舉;罷黜職務。
3、司法監督
司法監督包括:人民檢察院的監督、審判機關的監督兩類。
4、內部監督
包括行政監察和審計監督。
5、公民監督
公民對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的監督,主要包括:批評和建議;控告,檢舉和舉報;申訴;信訪。
6、社會輿論監督
輿論監督的主要形式有:新聞輿論監督;公眾輿論監督。
(8)監督行政法律關系的機關有哪些擴展閱讀:
行政監督意義:
行政監督的作用主要是對行政的政治方向和對行政政策的貫徹執行起保證作用,保護國家、社會、集團利益和公民合法權益,推進行政法制化造就優秀政務家和公務人員。通過行政監督,保障行政機關正確地行使行政權力,保護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和國家的整體利益。
⑼ 監督行政關系和行政關系有什麼區別
監督行政法律關系是指國家有權機關在監督行政行為的過程中,與行政主體之間形成的受行政法規范調整的各種關系。基特徵:
1.監督行政法律關系是一種多重復雜的法律關系。由於行政權力及其運作是一個龐雜的系統,為確保其合乎法治要求,就需要多種監督。2.監督行政法律關系包含著行政訴訟法律關系。行政訴訟法律關系是以審判機關為監督主體的監督行政法律關系中的主要關系。3.監督行政法律關系主體之間的權利義務關系具有非對等性。行政主體在實體行政法律關系中享有較多的權利,承擔較少的義務,而在監督行政法律關系中享有較少的權利,承擔較多的義務。
監督行政法律關系與行政法律關系的區別
①行政法律關系中,行政主體始終處於主導地位、在監督行政法律關系中,監督主體如權力機關、司法機關、上級行政機關始終處於主導地位。
②在行政法律關系中,相對於行政主體的另一是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在監督行政法律關系中,相對於行政主體的另一方是監督主體。
③行政法律關系的客體包括物質、財富、精神財富、行為、監督行政法律關系中,主要是行政行為。
行政法律關系的內容是行政法律關系的組成要素之一,是指行政法律關系主體間的權利義務,不能等同於行政法律關系的含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