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抗力遲到勞動法免責
㈠ 勞動法中不可抗拒力無法工作工資怎麼結算
一般來說,支付工資是按勞所得,即你工作多久付你多少工資,如果因為不可抗力情況出現,該期間的基本公司應該支付的。
㈡ 勞動法有因自然因素不能上班的條例有嗎
勞動法沒有專門針對自然因素不能上班的條例,按照《民法通則》規定的原則,屬於不可抗力因素,勞動者可免責,即不提供勞動義務,但用人單位也可以不支付工資報酬。不過,用人單位不得因此影響勞動者其它待遇。
《民法通則》
第一百零七條
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合同或者造成他人損害的,不承擔民事責任,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㈢ 免責條款和不可抗力有什麼區別
免責條款不可抗力有以下要求:
1、不可抗力是不能預見、不能避免且不能克服的客觀情況,包括自然災害、政府行為、社會異常事件等;
2、不可抗力應當發生在合同成立之後;
3、當事人遲延履行後發生不可抗力的,不免除其違約責任。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一百八十條
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民事義務的,不承擔民事責任。法律另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
不可抗力是不能預見、不能避免且不能克服的客觀情況。
第五百九十條
當事人一方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合同的,根據不可抗力的影響,部分或者全部免除責任,但是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合同的,應當及時通知對方,以減輕可能給對方造成的損失,並應當在合理期限內提供證明。
當事人遲延履行後發生不可抗力的,不免除其違約責任。
㈣ 「遲延履行期間發生的不可抗力不具有免責效力」為什麽請舉例說明
因為遲延履行期間的債務利息和遲延履行金都是因為被告不遵守法院的生效判決所產生的,因為被告沒有履行自己的義務,因而產生的一個後果應當由被告自己承擔。
也就是說,法院判被告給錢,被告不給,那麼今後無論什麼原因被告沒給,這筆利息都會增加,不因任何原因而轉移。
㈤ 遇不可抗力遲到,是否應該被扣工資勞動法對此有什麼說法求專業解答。
這是公司內部得行政考勤管理的規定,所以廠紀廠規,不屬於勞動法,《勞動法》中沒有明確規定關於不可抗力的遲到能否扣工資的規定。所以該決定應該由用人單位負責解釋和解決。
㈥ 民法通則 不可抗力
民法通則
第一百來五十三條自 本法所稱的「不可抗力」,是指不能預見、不能避免並不能克服的客觀情況。
而對於不可抗力的解釋
不可抗力主要包括以下幾種情形:
(1)自然災害、如台風、洪水、冰雹;
(2)政府行為,如徵收、徵用;
(3)社會異常事件,如罷工、騷亂。
㈦ 不可抗力的免責條法有哪些
所謂不可抗力,在我國《民法通則》上是指「不能預見、不能避免和不能克服的客觀情況」。
不可抗力主要包括以下幾種情形:
(1)自然災害、如台風、洪水、冰雹;
(2)政府行為,如徵收、徵用;
(3)社會異常事件,如罷工、騷亂。
在不可抗力的適用上,有以下問題值得注意:
(1)合同中是否約定不可抗力條款,不影響直接援用法律規定;
(2)不可抗力條款是法定免責條款,約定不可抗力條款如小於法定范圍,當事人仍可援用法律規定主張免責;如大於法定范圍,超出部分應視為另外成立了免責條款;
(3)不可抗力作為免責條款具有強制性,當事人不得約定將不可抗力排除在免責事由之外。
3.不可抗力的免責效力。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合同的,根據不可抗力的影響,部分或全部免除責任。但有以下列外:
(1)金錢債務的遲延責任不得因不可抗力而免除。
(2)遲延履行期間發生的不可抗力不具有免責效力。
4.不可抗力與意外事件。實際上,民法通則和合同法均未將意外事件作為免責條件。因此,多數學者主張意外事件不應該作為免責事由。
2、在我國《合同法》中的規定
所謂不可抗力,是指合同訂立時不能預見、不能避免並不能克服的客觀情況。構成不可抗力必須具備以下要件:A.不可預見的偶然性。不可抗力所指的事件必須是當事人在訂立合同時不可預見的事件,它在合同訂立後的發生純屬偶然。當然,這種預料之外的偶然事件,並非是當事人完全不能想像的事件,有些偶然事件並非當事人完全不能預見。但是由於它出現的概率極小,而被當事人忽略不計,把它排除在正常情況之外,但結果這種偶然事件真的出現了,這類事件仍然屬於不可預見的事件。在正常情況下,判斷其能否預見到某一事件的發生有兩個不同的標准:一是客觀標准,即在某種具體情況下,一般理智正常的人能夠預見到的,該合同當事人就應當預見到。如果對該種事件的預見需要一定的專門知識,那麼只要具有這種專業知識的一般正常水平的人所能預見到的事件則該合同當事人就應當預見。二是主觀標准,就是在某種具體情況下,根據行為人的主觀條件,如當事人的年齡、發育狀況、知識水平、職業狀況、受教育程度以及綜合能力等因素來判斷合同當事人是否應該預見到。B.不可控制的客觀性。不可抗力事件必須是該事件的發生是因為債務人不可控制的客觀原因所導致的,債務人對事件的發生在主觀上既無故意,也無過失,主觀上也不能阻它發生。債務人對於非因為可歸責於自己的原因而產生的事件,如果能夠通過主觀努力克服它,就必須努力去做,否則就不足以免除其債務。
不可抗力事件的不可預見性和偶然性決定了人們不可能列舉出它的全部外延,不能窮盡人類和自然界可能發生的種種偶然事件。所以,盡管世界各國都承認不可抗力可以免責,但是沒有一個國家能夠確切地規定不可抗力的范圍,而且由於習慣和法律意識不同,各國對不可抗力的范圍理解也不同。根據我國實踐、國際貿易慣例和多數國家有關法律的解釋,不可抗力事件的范圍主要由兩部分構成:一是由自然原因引起的自然現象,如,火災、旱災、地震、風災、大雪、山崩等;二是由社會原因引起的社會現象,如,戰爭、動亂、政府幹預、罷工、禁運、市場行情等。一般來說,把自然現象及戰爭、嚴重的動亂看成不可抗力事件各國是一致的,而對上述事件以外的人為障礙,如政府幹預、不頒發許可證、罷工、市場行情的劇烈波動,以及政府禁令、禁運及政府行為等歸入不可抗力事件常引起爭議。因此,當事人在簽訂合同時應具體約定不可抗力的范圍。事實上,各國都允許當事人在簽訂合同時自行約定不可抗力的范圍。自行約定不可抗力的范圍實際上等於自訂免責條款。當事人訂立這類條款的方法一般有三種:一種是概括式。即在合同中只概括地規定不可抗力事件的含義,不具體羅列可能發生的事件。如果合同簽訂後,客觀情況發生了變化,雙方對其含義發生爭執,則由受理案件的仲裁機關或法院根據合同的含義解釋發生的客觀情況是否構成成不可抗力;另一種是列舉式。即在合同中把屬於不可抗力的事件一一羅列出來,凡是發生了所羅列的事件即構成不可抗力,凡是發生了合同中未列舉的事件,即不構成不可抗力事件;第三種是綜合式,即在合同中既概括不可抗力的具體含義,又列舉屬於不可抗力范圍的事件。
㈧ 勞動合同法關於不可抗拒力具體指那些方面
《合同法》第一百一十七條規定: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合同的,根據不可抗力的影響,部分或者全部免除責任,但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當事人遲延履行後發生不可抗力的,不能免除責任。
本法所稱不可抗力,是指不能預見、不能避免並不能克服的客觀情況。
《民法通則》也規定不可抗力是指:「不能預見、不能避免和不能克服的客觀情況」
不可抗力主要包括以下幾種情形:(1)自然災害:如台風、冰雹 、洪水、地震、乾旱、暴風雪;(2)政府行為:如徵收、徵用、政府禁止令等等;(3)社會異常事件:如罷工、騷亂、戰爭等等。
㈨ 法定免責條件,不可抗力都指的是什麼
前提當然是雙方出於種種考慮都是同意了排除或限制的條款,那屆時發生爭議後,這樣的條款還會被支持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