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亊訴訟法可減免
A. 申請免交訴訟費與家庭困難
××××人民法院:
申請人××,因××××××一案,由於本人經濟困難,現又被判刑在押,無力交納訴訟費用,為此,申請人特根據《民事訴訟法》及最高人民法院相關規定,向貴院提出減免訴訟費的申請,請求貴院依照有關規定對訴訟費用給予減免,請予准許。
此致
××××人民法院
申請人:
年 月 日
B. 我是被告,一審後,上訴,低保戶能免交訴訟費嗎
可以提交經濟困難證明,向一審法院申請免交訴訟費。
見:1、《民事訴訟法》
第一百一十八條 當事人進行民事訴訟,應當按照規定交納案件受理費。財產案件除交納案件受理費外,並按照規定交納其他訴訟費用。
當事人交納訴訟費用確有困難的,可以按照規定向人民法院申請緩交、減交或者免交。
2、《訴訟費用交納辦法》
第四條 國家對交納訴訟費用確有困難的當事人提供司法救助,保障其依法行使訴訟權利,維護其合法權益。
第四十四條當事人交納訴訟費用確有困難的,可以依照本辦法向人民法院申請緩交、減交或者免交訴訟費用的司法救助。
訴訟費用的免交只適用於自然人。
第四十五條當事人申請司法救助,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應當准予免交訴訟費用:
(一)殘疾人無固定生活來源的;
(二)追索贍養費、扶養費、撫育費、撫恤金的;
(三)最低生活保障對象、農村特困定期救濟對象、農村五保供養對象或者領取失業保險金人員,無其他收入的;
(四)因見義勇為或者為保護社會公共利益致使自身合法權益受到損害,本人或者其近親屬請求賠償或者補償的;
(五)確實需要免交的其他情形。
第四十六條當事人申請司法救助,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應當准予減交訴訟費用:
(一)因自然災害等不可抗力造成生活困難,正在接受社會救濟,或者家庭生產經營難以為繼的;
(二)屬於國家規定的優撫、安置對象的;
(三)社會福利機構和救助管理站;
(四)確實需要減交的其他情形。
人民法院准予減交訴訟費用的,減交比例不得低於30%。
第四十七條當事人申請司法救助,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應當准予緩交訴訟費用:
(一)追索社會保險金、經濟補償金的;
(二)海上事故、交通事故、醫療事故、工傷事故、產品質量事故或者其他人身傷害事故的受害人請求賠償的;
(三)正在接受有關部門法律援助的;
(四)確實需要緩交的其他情形。
第四十八條當事人申請司法救助,應當在起訴或者上訴時提交書面申請、足以證明其確有經濟困難的證明材料以及其他相關證明材料。
因生活困難或者追索基本生活費用申請免交、減交訴訟費用的,還應當提供本人及其家庭經濟狀況符合當地民政、勞動保障等部門規定的公民經濟困難標準的證明。
人民法院對當事人的司法救助申請不予批準的,應當向當事人書面說明理由。
C. 業主委員會打官司可以減免訴訟費嗎
看您符合哪種情況:
第一種:一般來說,每個案子都應交納訴訟費,但下列四種情形,不收取案件受理費:(一)依照民事訴訟法規定的特別程序審理的案件;(二)裁定不予受理、駁回起訴、駁回上訴的案件;(三)對不予受理、駁回起訴和管轄權異議裁定不服,提起上訴的案件;(四)行政賠償案件。實際上,除了上面列明的情況,再審案件一般也不用交納案件受理費。但是,下列情形除外:(一)當事人有新的證據,足以推翻原判決、裁定,向人民法院申請再審,人民法院經審查決定再審的案件;(二)當事人對人民法院第一審判決或者裁定未提出上訴,第一審判決、裁定或者調解書發生法律效力後又申請再審,人民法院經審查決定再審的案件。
第二種:《訴訟費用交納辦法》規定了緩交、減交、免交訴訟費的三種情形,對經濟困難的訴訟當事人進行司法救助,以便其通過法律程序保護自己的民事權利。當事人申請司法救助,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應當准予免交訴訟費用:(一)殘疾人無固定生活來源的;(二)追索贍養費、扶養費、撫育費、撫恤金的;(三)最低生活保障對象、農村特困定期救濟對象、農村五保供養對象或者領取失業保險金人員,無其他收入的;(四)因見義勇為或者為保護社會公共利益致使自身合法權益受到損害,本人或者其近親屬請求賠償或者補償的;(五)確實需要免交的其他情形。
當事人申請司法救助,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應當准予減交訴訟費用:(一)因自然災害等不可抗力造成生活困難,正在接受社會救濟,或者家庭生產經營難以為繼的;(二)屬於國家規定的優撫、安置對象的;(三)社會福利機構和救助管理站;(四)確實需要減交的其他情形。人民法院准予減交訴訟費用的,減交比例不得低於30%。
當事人申請司法救助,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應當准予緩交訴訟費用:(一)追索社會保險金、經濟補償金的;(二)海上事故、交通事故、醫療事故、工傷事故、產品質量事故或者其他人身傷害事故的受害人請求賠償的;(三)正在接受有關部門法律援助的;(四)確實需要緩交的其他情形。符合上述條件的當事人需在起訴或者上訴時提交書面申請、足以證明其確有經濟困難的證明材料及其他相關證明材料。如果因為生活困難或者追索基本生活費用申請免交、減交訴訟費用的,還應當提供本人及其家庭經濟狀況符合當地民政、勞動保障等部門規定的公民經濟困難標準的證明。
D. 法院對單位判處罰金申請減免相關規定
一、罰金標準是多少
罰金屬於財產刑的一種,是人民法院判處犯罪分子向國家繳納一定數額金錢的刑罰方法。實施罰金刑,有利於從經濟上懲罰、教育犯罪分子。 罰金應當繳納,但在一定條件下,罰金也可以減免,以體現刑罰人道主義和寬嚴相濟的刑事政策。罰金的減少和免除作為罰金刑執行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涉及到被告人的合法權益問題、還涉及到人民法院內部如何分工問題,更涉及到應否接受人民檢察院的法律監督問題,然而無論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還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對此規定的甚少。給司法實踐帶來了混亂,因此有必要從理論上予以澄清。
二、法院罰金怎麼減免
1、對罰金進行減少或免除可否由人民法院不得依職權進行? 對罰金進行減少或免除程序的啟動人民法院可否依職權進行,答案是否定的。這是因為罪犯本人、親屬對自己的經濟狀況最了解,是否喪失履行能力當事人最清楚,人民法院不宜越庖代儲。這樣做即可以防止人民法院濫用刑罰執行變更權,又可以避免因人民法院不適當的減免罰金而使國家財政收入減少,起不到懲罰犯罪分子防止犯罪的作用。
因此實踐中應由罪犯本人、親屬或犯罪單位提出書面申請,並提供相應的證明材料,人民法院應對申請的主體是否適格及申請理由是否適當進行審核,並重點對可以酌情減少或免除的事由證明材料進行審查,看看是否存在因遭遇不可抗拒而使財產財產減少滅失或罪犯因重病傷殘等而喪失勞動力或需要撫養的近親屬患有重病,需要支付巨額醫療費,確實沒有財產可供執行的情形是否確實存在。在此過程中,人民法院不得依職權裁定對罰金進行減免,只能根據有關人員的申請進行。
2、對罰金進行減少或免除應由人民法院的哪一部門進行? 罰金刑由人民法院執行,這是毫無異議的。
但有爭議的是,減免罰金的裁定究竟由人民法院內部哪一個部門作出,法律沒有明確的規定,理論有不同的意見: 一種觀點認為,減免罰金的權力屬行使刑事判決權的合議庭。因為罰金屬於一種刑罰,體現國家對犯罪分子的強制性懲罰。其他庭無刑事審判權,不能隨意減免。罰金數額是由刑庭根據具體犯罪情節、按照「罪刑相適應」原則決定的,既然是由刑庭作出,其減免權也應在刑庭,只有這樣才能維護刑事判決的嚴肅性。 第二種觀點認為,減免罰金的權力屬於行使執行權的合議庭。罰金的強制繳納屬於刑事執行的內容。雖然判決罰金數額的權力在刑事審判組織,但減免罰金的權力卻屬於執行權而非審判權的內容。執行組織不能行使審判權,同樣審判組織也不能行使屬於執行程序的權力。而且不論民事、行政訴訟中,執行裁定均是由執行庭下發,如按照第一種觀點,中止執行的裁定則更要由刑庭決定了,顯然與法相悖。因此,不能由刑庭製作裁定書,執行庭同樣要嚴格依法辦事,認真審查是否發生了不能抗拒的事實,並不會「隨意」減免。 第三種觀點認為,減免罰金的權力應屬於審判監督庭。理由是,對人身自由刑的減刑、假釋實踐中均由審判監督庭進行,財產型與人身自由刑均屬於我國的刑罰內容,根據類似情形類似處理的原則,對財產型罰金的減免也應由審判監督庭進行。即可以保持刑罰執行主體的一致性,也有利於強化人民法院的內部監督,以維護犯罪人的合法權益。 筆者同意第三種觀點。
根據審執分離的原則,作為判決罰金數額的權力在刑事審判組織,但減免罰金的權力卻屬於執行權而非審判權的內容。對罰金的減免屬於刑事執行的內容,因此減免罰金不應由刑事審判庭進行,因此第一種觀點是不正確的。無論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還是《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解釋》均沒有規定人身自由刑的減刑、假釋,財產刑的減免由執行庭進行。主張減免罰金的權力屬於行使執行權的合議庭沒有法律依據,第二種觀點也是不正確的。
3、在裁定對罰金進行減少或免除時應否接受人民檢察院的監督? 無論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還是《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解釋》對此均未作規定。但根據刑事訴訟法基本理論,人民法院裁定減少或免除罰金應當接受人民檢察院的監督。 首先,刑事訴訟法第八條規定人民檢察院依法對刑事訴訟實行法律監督。罰金的減免屬於刑事訴訟刑罰執行中的一項具體制度。刑事訴訟法第八條的規定規定在總則中,屬於刑事訴訟法的一項基本原則,對各種刑事訴訟活動均具有指導作用,各種訴訟行為均應當遵守這一基本原則。因此人民法院在依法行使該權力時,理應接受人民檢察院的監督。 其次,人身自由刑的減刑、假釋和財產刑罰金的減免都屬於刑罰執行的變更。
刑事訴訟法和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刑事訴訟法的解釋對人身自由刑的減刑、假釋的裁定如何通知人民檢察院以及對人民檢察院提出書面糾正意見的,人民法院如何處理,都作了明確而具體的規定。然而卻對財產刑罰金的減免如何接受人民檢察院的監督未作任何規定,這不能不說是一個立法缺陷。 在立法未做出修改前,我們應當參照人民檢察院對人民法院對人身自由刑的減刑、假釋的監督的規定,人民法院作出罰金減免的裁定後,應及時送達同級人民檢察院,如果人民檢察院認為人民法院的裁定不當,可以向人民法院提出書面的糾正意見。人民法院應重新組成合議庭進行審理,並在一個月內作出最終裁定。 這樣,既可以保持法律適用的統一,避免出現類似情形卻有不同的處理結果的情況發生。又遵守了刑事訴訟法的規定,做到了自覺接受人民檢察院的監督,也體現了人民法院和人民檢察院相互配合、相互制約的原則。
E. 法院的訴訟費在什麼情況下可以免交
根據《訴訟費用交納辦法》的規定,符合下列條件的,可申請免交訴訟費:
訴訟費用交納辦法
第四十五條當事人申請司法救助,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應當准予免交訴訟費用:
(一)殘疾人無固定生活來源的;
(二)追索贍養費、扶養費、撫育費、撫恤金的;
(三)最低生活保障對象、農村特困定期救濟對象、農村五保供養對象或者領取失業保險金人員,無其他收入的;
(四)因見義勇為或者為保護社會公共利益致使自身合法權益受到損害,本人或者其近親屬請求賠償或者補償的;
(五)確實需要免交的其他情形。
(5)民亊訴訟法可減免擴展閱讀:
當事人依法向人民法院申請下列事項,應當交納申請費:
(一)申請執行人民法院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調解書,仲裁機構依法作出的裁決和調解書,公證機構依法賦予強制執行效力的債權文書;
(二)申請保全措施;
(三)申請支付令;
(四)申請公示催告;
(五)申請撤銷仲裁裁決或者認定仲裁協議效力;
(六)申請破產;
(七)申請海事強制令、共同海損理算、設立海事賠償責任限制基金、海事債權登記、船舶優先權催告;
(八)申請承認和執行外國法院判決、裁定和國外仲裁機構裁決。
F. 企業可以依據《民事訴訟法》請求法院減免訴訟費用嗎
企業單位不能請求法院減免訴訟費用。
《訴訟費用交納辦法》第四十四條當事人交納訴訟費用確有困難的,可以依照本辦法向人民法院申請緩交、減交或者免交訴訟費用的司法救助。
訴訟費用的免交只適用於自然人。
G. 行政強製法規定當事人採取補救措施,可以減免加處罰款或者滯納金,如何理解「補救措施」
補救措施,指法律文書確定的義務人由原先的對抗改為配合,主動履行相關義務。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強製法》第三十九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中止執行:(一)當事人履行行政決定確有困難或者暫無履行能力的;中止執行的情形消失後,行政機關應當恢復執行。對沒有明顯社會危害,當事人確無能力履行,中止執行滿三年未恢復執行的,行政機關不再執行。
當事人採取補救措施的,可以減免加處的罰款或者滯納金」規定在《行政強製法》第四章「行政機關強制執行程序」中,「總則」第六條規定,「實施行政強制,應當堅持教育與強制相結合」,這一原則應普遍適用於行政機關自行執行程序和法院強制執行程序。
在法院強制執行行政決定時,對當事人採取補救措施,且行政機關同意的,可以減免加處的罰款或滯納金。減免加處的罰款或者滯納金,符合教育與強制相結合原則,符合立法本意。
(7)民亊訴訟法可減免擴展閱讀
行政強制具有以下四個特點:
1、行政性,行政強制是發生在行政管理領域中,為了實現行政管理目的,主要由行政機關依照行政程序作出的行政行為。值得一提的是,申請法院強制執行中執行機關是人民法院,理論上行使的是司法權,但考慮到我國行政強制執行體制的現狀,可將其理解為行政權的延伸,將一並納入本法規范。行政性特點可以將行政強制與刑事強制及訴訟強制區分開。
2、服從性,即行政強制是典型的行政機關單方行為,當事人必須服從決定,沒有自由選擇的餘地。服從性特點可以將行政強制與行政合同、行政指導、行政許可、行政給付等非強制性具體行政行為區分開。
3、物理性,即行政強制是直接作用於當事人人身、財產等權利,具有限制人身和改變財產物理狀態效果的具體行政行為。其是發生可見動作的有形行為,而不是無形行為;不僅是意思行為,還是實力行為。物理性特點可以將行政強制與行政處罰、責令停止建設等行政命令相區分。
4、依附性,即行政強制盡管作為一類獨立的具體行政行為存在,但依附性仍是其特點,行政強制本身不是目的,不能為了強制而強制,行政強制總是為其他行政行為的作出或者實現而服務的。
H. 訴訟費用的減免情況
在一般情況下,當事人進行訴訟需要交納訴訟費用,但有些案件,根據案件的性質或當事人的情況,相關法規規定不交納案件受理費。訴訟費用的緩、減、免,則是指應當交納訴訟費用的當事人,因經濟確有困難,暫時無力負擔或無力負擔訴訟費用,通過向人民法院申請經人民法院同意,可以緩交、減交或免交訴訟費用的制度。所謂緩交,是指暫時難以支付時,將交費日期延後;所謂減交,是指只交納應交納費用的一部分而非全部;所謂免交,是指免去全部應交納費用。訴訟費用的緩、減、免,是為了保證那些在經濟上確實有困難的當事人可以參加訴訟,以有效地維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
當事人無論是應預交訴訟費用,還是訴訟終結時應負擔訴訟費用,如果確實有困難,可以向法院申請緩交、減交或者免交。是否准許,由法院審查後決定。根據《交納辦法》的規定,訴訟費用的免交,只適用於自然人,法人或非法人團體不可適用。 (一)不交納案件受理費的案件
1.根據《交納辦法》的規定,下列案件不交納案件受理費:
(1)依照民事訴訟法規定的特別程序審理的案件;
(2)裁定不予受理、駁回起訴、駁回上訴的案件;
(3)對不予受理、駁回起訴和管轄權異議裁定不服,提起上訴的案件。
2.根據民事訴訟法規定的審判監督程序審理的案件,當事人不交納案件受理費。但是,下列情形除外:
(1)當事人有新的證據,足以推翻原判決、裁定,向人民法院申請再審,人民法院經審查決定再審的案件;
(2)當事人對人民法院第一審判決或者裁定未提出上訴,第一審判決、裁定或者調解書發生法律效力後又申請再審,人民法院經審查決定再審的案件。
(二)訴訟費用的免交
人民法院應當准予免交訴訟費用:
1.殘疾人無固定生活來源的;
2.追索贍養費、撫養費、撫育費、撫恤金的;
3.最低生活保障對象、農村特困定期救濟對象、農村五保供養對象或者領取失業保險金人員,無其他收入的;
4.因見義勇為或者為保護社會公共利益致使自身合法權益受到損害,本人或者其近親屬請求賠償或者補償的;
5.確實需要免交的其他情形。 人民法院應當准予減交訴訟費用:
1.因自然災害等不可抗力造成生活困難,正在接受社會救濟,或者家庭生產經營難以為繼的;
2.屬於國家規定的優撫、安置對象的;
3.社會福利機構和救助管理站;
4.確實需要減交的其他情形。
人民法院准予減交訴訟費用的,減交比例不得低於30%。 人民法院應當准予緩交訴訟費用:
1.追索社會保險金、經濟補償金的;
2.海上事故、交通事故、醫療事故、工傷事故、產品質量事故或者其他人身傷害事故的受害人請求賠償的;
3.正在接受有關部門法律援助的;
4.確實需要緩交的其他情形。
當事人申請訴訟費用免交、減交、緩交的手續 與法院的相關規定當事人申請司法救助,應當在起訴或者上訴時提交書面申請,足以證明其確有經濟困難的證明材料以及其他相關證明材料。
因生活困難或者追索基本生活費用申請免交、減交訴訟費用的,還應當提供本人及其家庭經濟狀況符合當地民政、勞動保障等部門規定的公民經濟困難標準的證明。
人民法院對當事人的司法救助申請不予批準的,應當向當事人書面說明理由。
當事人申請緩交訴訟費用經審查符合《交納辦法》第47條規定的,人民法院應當在決定立案之前作出准予緩交的決定。
人民法院對一方當事人提供司法救助,對方當事人敗訴的,訴訟費用由對方當事人負擔;對方當事人勝訴的,可以視申請司法救助的當事人的經濟狀況決定其減交、免交訴訟費用。
人民法院准予當事人減交、免交訴訟費用的,應當在法律文書中載明。
I. 怎樣向法院申請免交訴訟費
廣東胡律師:
去你們當地司法局申請免費的法律援助,不過要出示你們家特貧的相關證明,由村裡開出然後到派出所蓋章,然後司法局會根據你們提供的材料進行審核後,就會給你們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