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條款大全 » 安全技術檢查它具有行政法規

安全技術檢查它具有行政法規

發布時間: 2021-12-04 09:53:27

❶ 安全檢查的許可權有哪些

安檢部門的許可權
答:安全技術檢查部門有檢查權,拒絕登機權,行政法規執行權,候機隔離區監控權,航空器監護權,但是無處罰權.

❷ 機動車安全技術檢驗期限是怎樣規定的

機動車應當從注冊登記之日起,按下列規定期限進行安全技術檢驗:

(1) 營運載客汽車5年以內每年檢驗1次;超過5年的,每6個月檢驗1次;

(2)載貨汽車和大型、中型非營運載客汽車10年以內每年檢驗1次;超過10年的,每6個月檢驗1次;

(3) 小型、微型非營運載客汽車6年以內每2年檢驗1次;超過6年的,每年檢驗1次;超過15年的,每6個月檢驗1次;

(4) 摩托車4年以內每2年檢驗1次;超過4年的,每年檢驗1次;

(5) 拖拉機和其他機動車每年檢驗1次。

(6)營運機動車在規定檢驗期限內經安全技術檢驗合格的,不再重復進行安全技術檢驗。

(7) 機動車進行安全技術檢驗時,其行駛證記載的登記內容與機動車的相關情況不符的不予通過檢驗。

(8) 未按照規定提供機動車第三者責任強制保險憑證的,不予通過檢驗。

(2)安全技術檢查它具有行政法規擴展閱讀

1.除大型客車、校車、危險品運輸車、車輛運輸車、低平板半掛車外,其他車輛可以跨省(區、市)異地檢驗的,取消委託檢驗手續。

2.逾期未檢驗危害

第一:根據機動車保險的有關規定,如果車輛沒有按照規定檢驗以及檢驗不合格的情況下,造成的保險事故,不予理賠。車主要吃大虧!

第二:根據國家道路交通安全法等條例,機動車未在規定期限內安全檢測的,會罰款並暫扣車輛。

3.依據機動車強制報廢規定準則,當檢驗有效期滿,並且連續3個檢驗周期內還未取得檢驗合格標志的,即便未到報廢期限,也要被強制報廢。

❸ 特種設備質量監督與安全監察規定,是什麼法律法規行政法規,行政規章,安全技術規范,還是安全技術標准

於2000年6月來27日經國家質量自技術監督局局務會議通過並予以發布的,自2000年10月1日起施行的《 特種設備質量監督與安全監察規定》,是國家行政規章。
為了規范特種設備質量監督與安全監察工作,確保特種設備的產品質量和安全使用,保障人身和財產安全,促進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根據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及國務院賦予質量技術監督部門的職責,制定的行政規章。

❹ 安全生產的法律法規有哪些

主要內抄容包括:《安全生產襲法》應用、安全生產行政法規應用、安全生產部門規章應用、《礦產資源法》和《煤炭法》應用、《礦山安全法》應用、《勞動法》和《勞動合同法》應用、《煤礦安全監察條例》和《職業病防治法》應用、《生產安全事故報告和調查處理條例》和《工傷保險條例》應用、《特種作業人員安全技術培訓考核管理辦法》和《特種設備安全監察條例》應用。
本書將安全生產法律、法規知識和與礦山企業密切相關的安全生產法律、法規內容緊密結合,以工學深度融合、任務驅動、行動導向為工作思路,提煉出礦山企業典型的事故案例,以這些案例的分析作為工作任務和載體,並圍繞這些工作任務和載體來介紹安全生產法律、法規知識及其應用,體現了基於工作過程系統化的高職教育特色,強調學與做的統一,注重實務。本書取材新穎,內容豐富全面,能夠給讀者的學習和工作帶來真正有效的幫助。本書既是高職安全技術管理專業的骨幹課程教材,也是對煤礦安全技術管理和安全生產監督管理人員等有實用價值的學慣用書。

❺ 安全生產的重要行政法規中的五項規定有哪些

具體如下:

根據《國務院關於加強企業生產中安全工作的幾項規定》

一、 關於安全生產責任制

(一)企業單位的各級領導人員在管理生產的同時,必須負責管理安全工作,認真貫徹執行國家有關勞動保護的法規和制度,在計劃、布置、檢查、總結、評比生產的時候,同時計劃、布置、檢查、總結、評比安全工作。

(二)企業單位中的生產、技術、設計、供銷、運輸、財務等各有關專職機構,都應該在各自業務范圍內,對實現安全生產的要求負責。

(三)企業單位都應該根據實際情況加強勞動保護工作機構或專職人員的工作。勞動保護工作機構或專職人員的職責是:協助領導上組織推動生產中的安全工作,貫徹執行勞動保護的法令、制度;匯總和審查安全技術措施計劃,並且督促有關部門切實按期執行;

組織和協助有關部門制訂或修訂安全生產制度和安全技術操作規程,對這些制度、規程的貫徹執行進行監督檢查;經常進行現場檢查,協助解決問題,遇有特別緊急的不安全情況時,有權指令先行停止生產,並且立即報告領導上研究處理;

總結和推廣安全生產的先進經驗;對職工進行安全生產的宣傳教育;指導生產小組安全員工作;督促有關部門按規定及時分發和合理使用個人防護用品、保健食品和清涼飲料;參加審查新建、改建、大修工程的設計計劃,並且參加工程驗收和試運轉工作;

參加傷亡事故的調查和處理,進行傷亡事故的統計、分析和報告,協助有關部門提出防止事故的措施,並且督促他們按期實現;組織有關部門研究執行防止職業中毒和職業病的措施;督促有關部門做好勞逸結合和女工保護工作。

(四)企業單位各生產小組都應該設有不脫產的安全員。小組安全員在生產小組長的領導和勞動保護幹部的指導下,首先應當在安全生產方面以身作則,起模範帶頭作用,並協助小組長做好下列工作:經常對本組工人進行安全生產教育;督促他們遵守安全操作規程和各種安全生產制度;

正確地使用個人防護用品;檢查和維護本組的安全設備;發現生產中有不安全情況的時候,及時報告;參加事故的分析和研究,協助領導上實現防止事故的措施。

(五)企業單位的職工應該自覺地遵守安全生產規章制度,不進行違章作業,並且要隨時制止他人違章作業,積極參加安全生產的各種活動,主動提出改進安全工作的意見,愛護和正確使用機器設備、工具及個人防護用品。

(5)安全技術檢查它具有行政法規擴展閱讀

根據《國務院關於加強企業生產中安全工作的幾項規定》

關於傷亡事故的調查和處理

(一)企業單位應該嚴肅、認真地貫徹執行國務院發布的《工人職員傷亡事故報告規程》。 事故發生以後, 企業領導人應該立即負責組織職工進行調查和分析, 認真地從生產、技術、設備、管理制度等方面找出事故發生的原因;查明責任,確定改進措施,並且指定專人,限期貫徹執行。

(二)對於違反政策法規和規章制度或工作不負責任而造成事故的,應該根據情節的輕重和損失的大小,給以不同的處分,直至送交司法機關處理。

(三)時刻警惕一切敵對分子的破壞活動,發現有關政治性破壞活動時,應立即報告公安機關,並積極協助調查處理。對於那些思想麻痹、玩忽職守的有關人員,應該根據具體情況,給以應得的處分。

(四)企業的領導人對本企業所發生的事故,應該定期進行全面分析,找出事故發生的規律,訂出防範辦法,認真貫徹執行,以減少和防止事故。對於在防範事故上表現好的職工,給以適當的表揚或物質鼓勵。

各產業主管部門可以根據本規定的精神,結合本產業的具體情況,擬定實施細則發布施行。各企業單位應該根據本規定的精神和主管部門發布的實施細則,制定本企業必要的安全生產規章制度。

❻ 對機動車進行安全技術檢驗的規定是什麼

第一輛登記上路行駛的機動車,應當按照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對運載乘客的目的、年限等不同情況的車輛進行安全技術檢驗,並按照機動車駕駛證提供和機動車第三方責任的規定執行安全技術檢驗。檢驗合格後,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應當出具檢驗合格標志。
一、汽車安全技術檢驗有哪些必備項目?
檢查發動機、底盤、車身及其輔助設備是否清潔、完整、有效,漆面是否均勻美觀,各主要總成是否更換,是否與初檢記錄一致;檢查車輛的制動性能、轉向操縱性、照明、排氣等安全性能是否符合《機動車安全運行技術條件》的要求;檢查車輛是否經過改裝、改裝、改造,行駛證、號牌、車輛檔案的所有登記是否與車況相符,是否有變化,是否已辦理審批、變更、變更手續;噴塗在車輛上的號牌、行駛證、號牌放大字是否破損、塗改、字跡不清,是否需要更換。
二、機動車是否未按規定定期進行安全技術檢驗?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實施條例》第16條,機動車應當自登記之日起在下列期限內進行安全技術檢驗:
(一)客車5年內每年檢驗一次;5年以上,每6個月一次;
(二)貨車和大中型非營運客車10年內每年檢驗一次;10年以上的,每6個月檢查一次;
(3)小型、微型非營運客車6年內每兩年檢驗一次;6年以上,每年檢查一次;超過15年的,每6個月檢查一次;
(4)摩托車4年內每兩年檢驗一次;4年以上,每年檢查一次;
(5)拖拉機及其患者型機動車每年應檢驗一次。
最後,對機動車進行安全技術檢驗不僅要對車輛負責,還要對司機和乘客的安全負責。未按規定進行檢查,發現有必要扣分並處以罰款的。

❼ 航空安全檢查分為哪兩大類型

安全技術檢查部門具有預防和制止劫(炸)機的犯罪活動和保護民航班機以及旅客生命財產安全的職能。具體表現為以下三方面:
一、預防和制止企圖劫(炸)機犯罪活動的職能。
二、保護國家和人民生命財產安全的職能。
三、服務職能。
部門許可權
一、行政法規的執行權。
二、檢查權。
安監部門的檢查包括幾個方面:
1、對乘機旅客的身份證件的查驗,通過對旅客身份證件的核查,防止旅客用假身份證件或冒用他人身份證件乘機,發現和查控通緝人員。
2、對乘機旅客的人身檢查權,包括使用儀器和手工檢查直至搜身檢查。
3、對行李物品的檢查權,包括使用儀器和手工開箱(包)檢查。
4、對貨物、郵件的檢查權。
5、對進入候機隔離區和登機人員的身份證件的核查和人身檢查權。
三、拒絕登機權
1.在安全技術檢查中,當發現有故意隱匿槍支、彈葯、管制刀具、易燃、易爆等可能用於劫(炸)機的違禁品及危險品的旅客時,安檢部門有權不讓其登機,並將人與物一並移交機場公安機關審查處理。
2.在安全技術檢查過程中,對手續不符合和拒絕接受檢查的旅客,安檢部門有權不準其登機。
四、候機隔離區監護權
1.候機隔離區沒有持續實施管制的,在使用前,安檢機構應當對候機隔離區進行清查。
2.安檢機構應當派員在候機隔離區內巡視,對重點部位加強監控。
3.經過安全檢查的旅客應當在候機隔離區內等待登機。如遇航班延誤或其它特殊原因離開候機隔離區的,再次進入時應當重新經過安全檢查。
4.候機隔離區內的商店不得出售可能危害航空安全的商品。商店運進商品應當經過安全檢查,並接受安檢機構的安全監督。
五、航空器監護權
1.對出、過港航空器實施監護。
2.應機長請求,經機場公安機關或安檢機構批准,安檢人員可以進行清艙。

❽ 國家對特種設備檢測、檢驗有哪些規定

特種設備安全監察條例和特種設備安全法都有詳細的規定。

特種設備安全監察條例

第四章檢驗檢測
第四十一條 從事本條例規定的監督檢驗、定期檢驗、型式試驗以及專門為特種設備生產、使用、檢驗檢測提供無損檢測服務的特種設備檢驗檢測機構,應當經國務院特種設備安全監督管理部門核准。
特種設備使用單位設立的特種設備檢驗檢測機構,經國務院特種設備安全監督管理部門核准,負責本單位核准范圍內的特種設備定期檢驗工作。
第四十二條 特種設備檢驗檢測機構,應當具備下列條件:
(一)有與所從事的檢驗檢測工作相適應的檢驗檢測人員;
(二)有與所從事的檢驗檢測工作相適應的檢驗檢測儀器和設備;
(三)有健全的檢驗檢測管理制度、檢驗檢測責任制度。
第四十三條 特種設備的監督檢驗、定期檢驗、型式試驗和無損檢測應當由依照本條例經核準的特種設備檢驗檢測機構進行。
特種設備檢驗檢測工作應當符合安全技術規范的要求。
第四十四條 從事本條例規定的監督檢驗、定期檢驗、型式試驗和無損檢測的特種設備檢驗檢測人員應當經國務院特種設備安全監督管理部門組織考核合格,取得檢驗檢測人員證書,方可從事檢驗檢測工作。
檢驗檢測人員從事檢驗檢測工作,必須在特種設備檢驗檢測機構執業,但不得同時在兩個以上檢驗檢測機構中執業。
第四十五條 特種設備檢驗檢測機構和檢驗檢測人員進行特種設備檢驗檢測,應當遵循誠信原則和方便企業的原則,為特種設備生產、使用單位提供可靠、便捷的檢驗檢測服務。
特種設備檢驗檢測機構和檢驗檢測人員對涉及的被檢驗檢測單位的商業秘密,負有保密義務。
第四十六條 特種設備檢驗檢測機構和檢驗檢測人員應當客觀、公正、及時地出具檢驗檢測結果、鑒定結論。檢驗檢測結果、鑒定結論經檢驗檢測人員簽字後,由檢驗檢測機構負責人簽署。
特種設備檢驗檢測機構和檢驗檢測人員對檢驗檢測結果、鑒定結論負責。
國務院特種設備安全監督管理部門應當組織對特種設備檢驗檢測機構的檢驗檢測結果、鑒定結論進行監督抽查。縣以上地方負責特種設備安全監督管理的部門在本行政區域內也可以組織監督抽查,但是要防止重復抽查。監督抽查結果應當向社會公布。
第四十七條 特種設備檢驗檢測機構和檢驗檢測人員不得從事特種設備的生產、銷售,不得以其名義推薦或者監制、監銷特種設備。
第四十八條 特種設備檢驗檢測機構進行特種設備檢驗檢測,發現嚴重事故隱患或者能耗嚴重超標的,應當及時告知特種設備使用單位,並立即向特種設備安全監督管理部門報告。
第四十九條 特種設備檢驗檢測機構和檢驗檢測人員利用檢驗檢測工作故意刁難特種設備生產、使用單位,特種設備生產、使用單位有權向特種設備安全監督管理部門投訴,接到投訴的特種設備安全監督管理部門應當及時進行調查處理。

特種設備安全法
第三章 檢驗、檢測
第五十條從事本法規定的監督檢驗、定期檢驗的特種設備檢驗機構,以及為特種設備生產、經營、使用提供檢測服務的特種設備檢測機構,應當具備下列條件,並經負責特種設備安全監督管理的部門核准,方可從事檢驗、檢測工作:
(一)有與檢驗、檢測工作相適應的檢驗、檢測人員;
(二)有與檢驗、檢測工作相適應的檢驗、檢測儀器和設備;
(三)有健全的檢驗、檢測管理制度和責任制度。
第五十一條 特種設備檢驗、檢測機構的檢驗、檢測人員應當經考核,取得檢驗、檢測人員資格,方可從事檢驗、檢測工作。
特種設備檢驗、檢測機構的檢驗、檢測人員不得同時在兩個以上檢驗、檢測機構中執業;變更執業機構的,應當依法辦理變更手續。
第五十二條 特種設備檢驗、檢測工作應當遵守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並按照安全技術規范的要求進行。
特種設備檢驗、檢測機構及其檢驗、檢測人員應當依法為特種設備生產、經營、使用單位提供安全、可靠、便捷、誠信的檢驗、檢測服務。
第五十三條特種設備檢驗、檢測機構及其檢驗、檢測人員應當客觀、公正、及時地出具檢驗、檢測報告,並對檢驗、檢測結果和鑒定結論負責。
特種設備檢驗、檢測機構及其檢驗、檢測人員在檢驗、檢測中發現特種設備存在嚴重事故隱患時,應當及時告知相關單位,並立即向負責特種設備安全監督管理的部門報告。
負責特種設備安全監督管理的部門應當組織對特種設備檢驗、檢測機構的檢驗、檢測結果和鑒定結論進行監督抽查,但應當防止重復抽查。監督抽查結果應當向社會公布。
第五十四條特種設備生產、經營、使用單位應當按照安全技術規范的要求向特種設備檢驗、檢測機構及其檢驗、檢測人員提供特種設備相關資料和必要的檢驗、檢測條件,並對資料的真實性負責。
第五十五條 特種設備檢驗、檢測機構及其檢驗、檢測人員對檢驗、檢測過程中知悉的商業秘密,負有保密義務。
特種設備檢驗、檢測機構及其檢驗、檢測人員不得從事有關特種設備的生產、經營活動,不得推薦或者監制、監銷特種設備。
第五十六條特種設備檢驗機構及其檢驗人員利用檢驗工作故意刁難特種設備生產、經營、使用單位的,特種設備生產、經營、使用單位有權向負責特種設備安全監督管理的部門投訴,接到投訴的部門應當及時進行調查處理。

❾ 安全技術檢查工作的原則是什麼

安全技術檢查應當按照技術方案的要求進行,並且結合現行的法律法規以及單位的規章制度去執行,檢查有依據,有標准,照章執行,真正起到安全技術檢查的作用,謝謝

熱點內容
浙江省海塘管理條例 發布:2025-09-17 12:40:01 瀏覽:957
寧波司法鑒定 發布:2025-09-17 12:39:57 瀏覽:680
玉林法律援助網 發布:2025-09-17 12:35:18 瀏覽:333
國際經濟法課件ppt馬工程 發布:2025-09-17 12:33:02 瀏覽:336
深圳經濟特區燃氣條例 發布:2025-09-17 12:23:39 瀏覽:91
b站民法典 發布:2025-09-17 11:58:42 瀏覽:490
文盲簽的合同有法律效力嗎 發布:2025-09-17 11:48:50 瀏覽:396
檔案工作職業道德 發布:2025-09-17 11:38:30 瀏覽:951
2014年4月自學商法二答案 發布:2025-09-17 11:31:02 瀏覽:236
法院刑事卷宗目錄 發布:2025-09-17 11:29:29 瀏覽: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