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條款大全 » 行政法院系統先例

行政法院系統先例

發布時間: 2021-12-12 08:13:47

行政法學案例分析

(1)楊某認為自來己的合法權益受到源侵犯,他可通過申請行政復議(二個月內市交通局、市工商局、縣行政復議委員會均可行政復議),或三個月內到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 。
2)楊某的合法權益是受到侵犯。縣交通局以楊某的行為違反了交通管理法規的規定為由已對其處以罰款1000元,而縣工商局又對楊某作出了罰款1000元,屬重復處罰,違反了「一事不再罰」的原則。縣工商局對楊某吊銷其營業執照的處罰決定,是合法的,不在「一事不再罰」的范圍。

⑵ 什麼是行政判例與行政慣例有什麼不同

行政判例是指以往發生的行政案件 法院的判決結果
行政慣例是指在行政部門在行政時對無法律規定的事項的習慣處理方式

⑶ 行政訴訟證據案例分析,請指教

隨著證據是訴訟靈魂的認識的提高,一部證據法的制定已是眾望所歸。從司法判例的角度,發現和提出實際問題,並在對各國的學說、立法和司法實踐進行比較研究和學理討論的基礎上,對疑難問題予以解析或提出獨到見解。

證據是證明和認定案件事實的手段和方法。證據法是司法制度的組成部分。從20世紀80年代後期開始,我國法院系統開展了轟轟烈烈的審判方式改革。這一意義深遠的改革,就是以加強當事人的舉證責任作為切入點而逐漸展開的。由於證據是訴訟制度的核心,觸及這一核心的改革立即就產生了「牽一發而動全身」的效應,最終引發了審判制度乃至整個司法制度的全面改革。

司法的任務在於通過法院的審判以維護和實現社會公正。只有準確地查明案件事實,才能正確地適用法律並做出公正的判決。為此,各國都十分重視證據制度的完善。英美法系國家大多有專門的證據法,如美國的《聯邦證據規則》、英國的《民事證據法》等。大陸法系國家通常在訴訟法中規定證據制度。與外國相比,我國的訴訟法對證據的規定過於簡單,且大多為原則性的規定,可操作性不強,導致法官審查判斷證據時無法可依,並因此造成法律適用的不統一,影響了司法的公正和權威。實踐表明,證據制度的改革任重而道遠,其完善不但有待於一整套完備的證據規則的建立,而且有待於司法體制改革的深入、全社會訴訟觀念的轉變以及相關法律制度的配合與協調。

⑷ 行政訴訟法案例分析~~急~

一、① 行政復議法第二十一條 行政復議期間具體行政行為不停止執行;但是,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停止執行:

(一)被申請人認為需要停止執行的;
(二)行政復議機關認為需要停止執行的;
(三)申請人申請停止執行,行政復議機關認為其要求合理,決定停止執行的;
(四)法律規定停止執行的。

②行政復議法第三十一條規定,行政復議機關應當自受理申請之日起六十日內作出行政復議決定;但是法律規定的行政復議期限少於六十日的除外。情況復雜,不能在規定期限內作出行政復議決定的,經行政復議機關負責人批准,可以適當延長,並告知申請人和被申請人,但是延長期限最多不超過三十日

二、行政訴訟法 第十一條 人民法院受理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對下列具體行政行為不服提起的訴訟:
(一)對拘留、罰款、吊銷許可證和執照、責令停產停業、沒收財物等行政處罰不服的;
(二)對限制人身自由或者對財產的查封、扣押、凍結等行政強制措施不服的;
(三)認為行政機關侵犯法律規定的經營自主權的;
(四)認為符合法定條件申請行政機關頒發許可證和執照,行政機關拒絕頒發或者不予答復的;
(五)申請行政機關履行保護人身權、財產權的法定職責,行政機關拒絕履行或者不予答復的;
(六)認為行政機關沒有依法發給撫恤金的;
(七)認為行政機關違法要求履行義務的;
(八)認為行政機關侵犯其他人身權、財產權的。除前款規定外,人民法院受理法律、法規規定可以提起訴訟的其他行政案件。

應以第(二)款為審查標准。

三、法院應以行政附帶民事訴訟一並受理。

四、根據《國家賠償法》由國家賠償。彭、吳應承擔行政責任。

⑸ 行政法案例題

1南通市沒有常熟縣,常熟市屬於蘇州
2此處法人應是單位,而不是個人,對於偷漏稅的主體是法人。
3滯納金過高,一般是每日萬分之五。
補充:1根據相關規定,增值稅的義務方是法人而不是自然人。因此對於偷稅漏稅的處罰對象是法人,而不是負責采購的楊某。
2國家規定行政處罰的滯納金比率一般不超過每日萬分之五,而不是該處罰書的3%。
明白了嗎?

⑹ 行政法案例分析

本案66戶農民是否有權對鄉政府棄糧種花的「倡議』』行為提起訴訟,首要的關鍵是政府的「倡議」行為屬於「行政指導」,還是「具體行政行為」。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解釋》(1999年11月24日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第1088次會議通過,法釋[2000]8號)第1條規定,「不具有強制力的行政指導行為」不屬於行政訴訟范圍。
所謂行政指導,系指國家行政機關在其所管轄事務的范圍內,對於特定的行政相對人運用非強制性手段,獲得相對人的同意或協助,指導行政相對人採取或不採取某種行為,以實現一定行政目的的行為。行政指導的最大特徵是:它是一種規勸性、引導性行為,不具有強制性。所以,最高人民法院在司法解釋中把它表述為「不具有強制力的行政指導行為」。這一表述,只是表明:行政指導是不具有強制力的;而不意味著:行政指導有兩類,一類是不具有強制力的,另一類是具有強制力的。如果某種「行政指導」具有「強制力」,那隻能說:這是一種名為「行政指導」,實為「具體行政行為」的行為。
行政指導行為一般通過「建議」、「倡議」、「指導」等形式表達出來,但最重要的是看它的實質內容。如果實質內容上該行為具有強制力,那不管其冠之什麼名稱,都按具體行政行為,而不是行政指導認定。
在本案中,鄉政府的《倡議書》,從形式上看,不具有強制力,顯然屬於「行政指導」的范疇。但從實際操作來看,鄉政府強制在一個村試點,顯然不具有「指導性」,而具有「強制性」,所以,這是一種名為「行政指導」實為強制性的「具體行政行為」,人民法院對66戶農民的起訴理應受理。

⑺ 行政判例和行政先例的區別。

行政判例和行政先例的區別有以下三個方面:

一、概念不同

行政判例是人民回法院審理行政訴訟答的既往案例;行政先例是行政主體在同類行政事務上的既往做法。

二、效力

行政判例具有司法強制性,而行政先例是對某類行政事務的處理方式的反復適用而自然形成的得到社會成員普遍認可的、具有約束力的共同認識。

三、依據不同

行政判例的依據是各個國家的成文法,以我國為例,依據的是《行政法》、《行政訴訟法》;而行政先例依據的各個部門頒發的各種規章

⑻ 行政訴訟 民事訴訟 刑事訴訟的案例各三個

A開車撞倒B,交警C認定A負全部責任,A不服,起訴交警,為行政訴訟。 B起訴A要求賠償,為民事訴訟。 法院處理行政訴訟的同時,發現C在處理事故是有收受賄的行為,涉嫌犯罪,移交檢察院立案,為刑事訴訟

⑼ 行政訴訟法案例分析

回答:
(1)法院撤銷公安局做出的行政處罰的行為正確。因為在胡某與王某、徐某內的打架斗毆事件容中,是胡某首先用筆記本砸王某的,而且根據衛生院的診斷,胡某與王某都有多出軟組織損傷,但是公安局卻做出了僅處罰王某和徐某的具體行政行為。行政處罰缺少必要證據,說明公安局沒有查清案件基本情況和沒有充分證據的情況下就做出了具體行政行為。法院可以依職權予以撤銷。

(2)根據《行政訴訟法》的相關規定,具備以下條件的案件,人民法院可以做出撤銷判決:
1、主要證據不足。
2、適用法律、法規錯誤。
3、違反法定程序
4、超越職權
5、濫用職權

(3)變更判決正確。因為事實情況中王某、徐某與地稅所工作人員胡某的爭執過程中造成了他人輕微傷,行政拘留7日的行政處罰過重,沒有體現行政行為的合理性和合法性。法院經審理認定行政處罰行為顯失公平,可以運用國家審判權直接改變行政處罰行為。

(4)不可以直接追加對胡某的處罰。因為法院作為審判機關應該是被動的、中立的,不能超越職權而主動對沒有起訴的當事人作出處罰判決。

以上內容完全手寫,僅供參考。

熱點內容
法律知識搜題app 發布:2025-09-16 04:04:24 瀏覽:920
2017法律碩士新增院校 發布:2025-09-16 03:50:52 瀏覽:237
學前教育政策法規概論 發布:2025-09-16 03:48:34 瀏覽:134
勞動法繳納社會保險的規定 發布:2025-09-16 03:42:25 瀏覽:53
社會生活環境雜訊排放法 發布:2025-09-16 03:41:30 瀏覽:81
法院退款委託書 發布:2025-09-16 03:40:57 瀏覽:552
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一十五條 發布:2025-09-16 03:18:35 瀏覽:931
無准生證的女職工適用勞動法嗎 發布:2025-09-16 03:10:13 瀏覽:454
山西省關於職業衛生的法律法規 發布:2025-09-16 03:10:13 瀏覽:942
關於社會道德的新聞 發布:2025-09-16 03:10:06 瀏覽:4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