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條款大全 » 民事訴訟法委託代理

民事訴訟法委託代理

發布時間: 2021-12-22 10:59:29

1. 新民事訴訟法實施後,普通公民還能代理民事訴訟嗎

基本取消,但是有特例,新的民事訴訟法基本取消了一般公民的訴訟代理權。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民事訴訟法》

第五十八條規定:當事人、法定代理人可以委託一至二人作為訴訟代理人。

下列人員可以被委託為訴訟代理人:

(一)律師、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

(二)當事人的近親屬或者工作人員;

(三)當事人所在社區、單位以及有關社會團體推薦的公民。

拓展資料:

對於公民代理不能簡單的說限制或取消。

原因在於:

1、整個社會的法治水平還有待提高,專業律師在質量和數量上仍不能滿足整個法律服務行業的需求,而公民訴訟代理可以彌補一些法律服務的專業需求,能夠滿足基層群眾對社會法制、經濟生活的基本需要;

2、我國的經濟狀況還不是很好,特別是在廣大農村,多數當事人的經濟狀況比較差,難以承擔律師代理費用,國家能夠提供的法律援助范圍和作用還非常有限;

3、公民代理一般都是當事人從自己周圍的人群中所選擇的比自己更適合參加訴訟的人選,對於案件的調解,社會矛盾的化解,法制的宣傳教育均具有重要的意義;

4、我們不能否認,一些不好的公民代理的存在,但不應因為一些不好的公民代理行為而否定整個公民代理制度,公民代理制度本身是好的,只是被一些人惡用了,因此我們應該進一步加以完善。

2. 民事訴訟哪些人可以做委託代理人

按照民訴法第58條規定,當事人、法定代理人可以委託一至二人作為訴訟代理人。
下列人員可以被委託為訴訟代理人:
(一)律師、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
(二)當事人的近親屬或者工作人員;
(三)當事人所在社區、單位以及有關社會團體推薦的公民。

律師:

就「律師 」的屬性而言,包括:其一,具有一定法律知識,按現行《律師法》之規定,是具有「高等院校法律本科以上學歷」之法律知識或「高等院校其他專業本科以上學歷具有法律知識」;其二,經國家「法律職業資格考試」,取得資格;其三,經國家司法行政部門批准,取得執業證書;其四,為社會提供法律服務,並以此為職業。

因此律師是指通過國家法律職業資格考試並依法取得律師執業證書,接受委託或者指定,為當事人提供法律服務的執業人員。律師的性質就是為社會提供法律服務為職業的法律服務工作者。

在上述四項基本特徵中,前一項或一、二項為其他法律工作者,如執法工作者,司法審判工作者(法官),司法檢控工作者(檢察官)所共有;後二項為「律師」這一法律工作者所獨具。

法律服務工作者:

法律服務工作者廣義上包括法官、檢察官、公安人員、律師,但是工作范圍與准入條件不同,工作職責不同。法律工作者指的是雖未通過國家司法考試,但具有法律知識,可以從事訴訟代理業務的人員。其業務范圍非常廣泛,幾乎可以涉足現在律師事務所的全部業務范圍,但不可代理刑事案件。法律工作者,屬於司法部管理,是由司法部門頒發資格證、執業證,依據相關法律參與案件的代理、訴訟、調查等法律服務工作。

法律服務工作者不具有律師身份,不得以律師名義承攬業務,進行案件調查、代理訴訟等。在參與訴訟中依據《民事訴訟法》規定代理民事案件,幾乎可以涉足出刑事辯護外律師事務所的全部業務范圍,但執業區域范圍受法律規制,不得跨區域執業。法律服務工作者代理、辦理案件,依照法律規定可以收取費用;法律工作者因為長期的訴訟代理與咨詢服務,在訴訟中也體現了維護當事人權利的能力,社會的認可與尊重在現實中得到體現。

當事人的近親屬或者工作人員:

1、所謂當事人的近親屬,是指與自然人之間具有特定的親近親屬關系的人我國《民事訴訟法》規定:當事人的近親屬或者工作人員可以被委託為訴訟代理人。然而,我國的不同法律對近親屬范圍的規定卻不盡一致。

一是《民法通則意見》第12條規定,民法通則中規定的近親屬包括配偶、父母、子女、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孫子女,外孫子女。

二是《行政訴訟法》第二十四條規定的近親屬包括配偶、父母、子女、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孫子女、外孫子女和其他具有扶養、贍養關系的親屬。

三是《刑事訴訟法》第一百零六條第(六)項規定,「近親屬」是指夫、妻、父、母、子、女、同胞兄弟姊妹。從上面的規定可以看出,我國三部法律對近親屬的規定是不盡相同的,刑事訴訟法規定的最窄,行政訴訟法規定的最廣。那麼,在具體的應用中該任何確定近親屬的范圍呢?筆者認為,雖然三部法律調整的法律關系性質不同,但是作為法律,對同一法律概念的規定不同時,應該按照新法優於舊法的原則進行使用。另外,民法通則中的近親屬的范圍是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釋確定的,在其規定范圍與法律不一致時,應當按照法律的規定來適用。還有《刑事訴訟法》第三十二條規定,被告人的親友可以被委託為刑事訴訟的辯護人。通常情況下認為,親友包括親屬和朋友,其范圍比近親屬要廣泛的多。而《民事訴訟法》的修改並沒有採用親友的概念,依然採用近親屬的概念。

2、當事人的工作人員當事人的工作人員,是指當事人為單位,其工作人員可以被委託為訴訟代理人。由於用人單位的性質不同,在判斷當事人的工作人員時,也要採用不同的標准。如企業法人,其工作人員是指與企業有勞動關系的人。事業單位的工作人員,即包括與事業單位有事業關系的人員,也包括與事業單位有勞動關系的人員,因此,在實踐中應注意適用不同的標准來加以判斷。

當事人所在社區、單位以及有關社會團體推薦的公民:

1、當事人所在社區、單位推薦的人。社區是指人民共同生活的一定區域,以固定的地理區域范圍內的社會成員以居住環境為主體,行使社會功能、創造社會規范,與行政村同一等級的行政區域。從該條規定可看出,社區可以為居住在本社區的當事人推薦訴訟代理人,即可以推薦本社區的居民或者社區工作人員擔任訴訟代理人,也可以推薦其他人員擔任訴訟代理人。當事人所在的單位同樣即可以推薦本單位的工作人員,也可推薦本單位以外的公民擔任訴訟代理人。也就是說,當事人所在的社區、單位除可以推薦本社區、本單位的人擔任訴訟代理人外,還可以推薦本社區、本單位以外的公民擔任訴訟代理人。這是應該注意的問題。

2、有關團體推薦的人。社會團體是指依法登記成立的,有章程、有名稱、有一定數量成員、有經費來源、有辦事機構、有辦公地點的非營利性組織。



(2)民事訴訟法委託代理擴展閱讀:律師-網路法律服務工作者-網路民法通則意見-網路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網路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網路重慶市高級人民法院印發《關於公民代理民事訴訟若干問題的規定

3. 民事訴訟法中全權委託不能做哪三種事情

按相關法律規定,授權委託書僅寫「全權代理」而無具體授權的,訴訟代理版人無權代為承認、放棄、變更權訴訟請求,進行和解,提出反訴或者提起上訴。所以對於受託人是否有權對財產處理進行簽字要根據實際情況及相關規定進行確定。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
第八十九條 當事人向人民法院提交的授權委託書,應當在開庭審理前送交人民法院。授權委託書僅寫「全權代理」而無具體授權的,訴訟代理人無權代為承認、放棄、變更訴訟請求,進行和解,提出反訴或者提起上訴。
適用簡易程序審理的案件,雙方當事人同時到庭並徑行開庭審理的,可以當場口頭委託訴訟代理人,由人民法院記入筆錄。

4. 民事訴訟法對委託人有什麼條件

民事訴訟中代理人分為法定訴訟代理人和委託訴訟代理人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內民事訴訟法》:容

第五十八條 當事人、法定代理人可以委託一至二人作為訴訟代理人。
下列人員可以被委託為訴訟代理人:
(一)律師、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
(二)當事人的近親屬或者工作人員;
(三)當事人所在社區、單位以及有關社會團體推薦的公民。
第五十九條 委託他人代為訴訟,必須向人民法院提交由委託人簽名或者蓋章的授權委託書。
授權委託書必須記明委託事項和許可權。訴訟代理人代為承認、放棄、變更訴訟請求,進行和解,提起反訴或者上訴,必須有委託人的特別授權。
僑居在國外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從國外寄交或者託交的授權委託書,必須經中華人民共和國駐該國的使領館證明;沒有使領館的,由與中華人民共和國有外交關系的第三國駐該國的使領館證明,再轉由中華人民共和國駐該第三國使領館證明,或者由當地的愛國華僑團體證明。

5. 民事訴訟法中對委託代理人的許可權怎麼規定的

如果是法院做出的抄調解書,在雙方當事人簽收後即具有法律效力,女方要求推翻協議的做法不能得到法院支持,所以你的再次訴訟不是離婚訴訟,可以委託代理人出庭;另外,孩子的撫養權一般是傾向於更有利於孩子成長的一方,如果你無論從經濟、精力等方面都優於女方,可以要求法院重新認定你為孩子的撫養人,但原則上年紀比較小的孩子(三周歲以內)都優先判給女方,除非女方有酗酒、吸毒、作風等問題,年紀超過10周歲可以聽取孩子的意見。

6. 民事訴訟委託代理人的手續怎麼辦

根據民事訴訟法規定,委託訴訟代理人應當遵守以下規定:
1.必須向人民法院提交由委託人簽名或者蓋章的授權委託書。委託他人代為訴訟,關繫到當事人對實體權利和訴訟權利的處分,以及訴訟結果的承擔,為避免日後因委託范圍和許可權不清發生爭議,影響判決、裁定和調解的執行,法律要求委託訴訟代理人必須用書面形式,而且要由當事人、法定代理人簽名或者蓋章,以表明委託訴訟代理人是當事人、法定代理人的意思表示,當事人、法定代理人對訴訟代理人在代理許可權范圍內的訴訟活動負責。
2.授權委託書必須記明委託事項和許可權。代理制度是我國民事法律制度的一部分,代理分為民事代理和訴訟代理,前者是為了幫助當事人實現民事法律行為,後者是為了幫助當事人實現訴訟法律行為。要求授權委託書記明代理事項,是要求當事人、法定代理人寫明委託他人干什麼?是從事某一民事活動,還是進行訴訟?代理訴訟的標的是什麼?訴訟代理人是代理當事人、法定代理人進行訴訟,代理人在代理許可權范圍內從事的代理行為,應當由當事人、法定代理人承擔,超越代理權的行為,屬於無權代理,後果應當由代理人自負。因此,委託代理人必須寫明代理許可權,是委託代理人申請迴避、提供證據、陳述事實、進行辯論、申請訴訟保全和證據保全、請求調解、提出反訴、上訴、申請執行,還是僅就其中一項或者幾項授權代理。如果授權委託書沒有特別註明代理許可權,只寫「委託×××代理訴訟」,視為代理人有權為一切處分實體權利外的訴訟行為。

7. 民事訴訟中委託代理人

委託代理人,是指基於當事人、法定代表人、法定代理人的委託,行使訴訟代理權,代為訴訟行為的人,按照《民事訴訟法》第59條規定,訴訟代理人代為承認、放棄、變更訴訟請求,進行和解,提起反訴或者上訴,必須有委託人的特別授權。因為民事案件的當事人、法定代理人、法定代表人參加訴訟活動是依法享有的訴訟權利,如果他們不能親自參加訴訟或者需要他人給予法律上的幫助,則可以委託代理人進行訴訟,但這不喪失本人親自參加訴訟的權利。對於離婚案件,委託了代理人後,本人也應親自出庭行使權利。
縱橫法律網 貴鑄律師

8. 民事訴訟法委託代理人應該可以幾個。

最多同時委託2個代理人
律師,近親屬,單位推薦的人或者居住社區推薦的人都可以做代理人

9. 民事訴訟法法定代理人可以委託他人代理訴訟么

民事訴訟中的法定代理人可以委託他人代理訴訟。
《民事訴訟法》第五十八條 當事人、回法定代理人可以委託一至答二人作為訴訟代理人。
下列人員可以被委託為訴訟代理人:
(一)律師、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
(二)當事人的近親屬或者工作人員;
(三)當事人所在社區、單位以及有關社會團體推薦的公民。
第五十九條 委託他人代為訴訟,必須向人民法院提交由委託人簽名或者蓋章的授權委託書。
授權委託書必須記明委託事項和許可權。訴訟代理人代為承認、放棄、變更訴訟請求,進行和解,提起反訴或者上訴,必須有委託人的特別授權。

熱點內容
學校法律顧問意向書 發布:2025-09-14 09:22:21 瀏覽:844
車輛轉讓協議有法律效力嗎 發布:2025-09-14 09:21:49 瀏覽:772
古代刑法割木馬 發布:2025-09-14 09:18:23 瀏覽:750
法官張儉 發布:2025-09-14 09:12:14 瀏覽:600
一村一法律顧問題目 發布:2025-09-14 09:11:29 瀏覽:337
福州法院開庭公告 發布:2025-09-14 09:00:40 瀏覽:367
航空安全員規章制度 發布:2025-09-14 08:58:07 瀏覽:695
行政法律關系主體是誰 發布:2025-09-14 08:19:29 瀏覽:870
簡單民法 發布:2025-09-14 08:18:20 瀏覽:394
影響中國法治進程的事件 發布:2025-09-14 08:15:01 瀏覽:650